明太祖朱元璋是哪年迎娶的馬皇后?謝謝。 ?
明太祖朱元璋是哪年迎娶的馬皇后?謝謝。
1353年結婚那一年和馬皇后相識那一年,朱元璋還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是一個剛從廟裡跑出來鬧革命的小和尚.他參加造反的軍隊是郭子興領導的.老郭很器重他,收他做警衛員,見他表現良好,又把自己的養女許配給了他.這個養女就是我們的馬皇后,當然那時侯她也不叫馬皇后,而叫小馬姑娘.婚前,朱重八把自己的名字改了,朱元璋――誅元璋,明眼人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他毀滅元朝的偉大抱負.
朱元璋她媽生朱元璋是多少歲哪
根據歷史記載推測是: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這一輩,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別為五四、五一。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1283年-1344年),原名朱五四,妻子陳氏。句容(今江蘇句容)人朱元璋是八月初八出生的,因此叫朱重八。明仁祖朱世珍,娶陳氏,生四子:長子南昌王朱興隆,本名朱重五;次子盱眙王朱興盛,本名朱重六;第三子臨淮王朱興祖,本名朱重七;第四子明太祖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古代一般的女子結婚年齡在16-17歲左右,朱元璋的母親生他的年齡大約在25-28歲左右的。
真命天子朱重八最後和結婚了
他娶了馬氏(馬皇后)。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朱重八)。馬氏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帝業的歲月裡,馬氏和他患難與共。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詳,是歸德府宿州人,滁陽王郭子興的養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興的主持下,馬氏嫁給了時為紅巾軍將領的朱元璋。馬氏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帝業的歲月裡,馬氏和他患難與共。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后。朱元璋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對於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將,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有所節制。
馬氏保持節儉樸實的生活作風,冊後以後,仍親自帶領公主、嬪妃刺繡和紡織。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則,平時粗茶淡飯,縫補舊衣。嬪妃皆敬服,都將她比擬為東漢時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后病逝,年51歲。同年農曆九月葬於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后。1403年(永樂元年)上尊諡號: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1] )加上尊諡號: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后。
朱元璋有多少個女兒?
他一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兩個女兒早死。兒子當中26個兒子,長子朱標被封為太子,第26個兒子生下來一個多月以後就死了,所以他還有24個兒子被封為親王。親王按照明朝規定叫“下天子一等”,他的地位就比皇帝底,所有的大臣要拜見他,給他下跪。(親王)有很優厚的經濟待遇,也有少量的軍隊,軍隊多少呢,5000人到19000人這麼多少量的軍隊。規定親王不許管理地方上的事,“親王”的兒子封為“郡王”,郡王的兒子封為“輔國將軍”,下邊是“鎮國將軍”,就是一代封一代。皇帝的姐妹是“大長公主”,皇帝的女兒就是“長公主”,公主的丈夫叫做“駙馬”,公主嫁給人叫做“下嫁”,駙馬跟公主結婚叫“尚公主”。在過去傳統社會,(帝王)婚姻都是政治行為,通過聯姻他要加強自己的勢力。
傳奇皇帝朱元璋中郭慧跟朱元璋結婚沒有
結婚了 被朱元璋封為妃子 不過郭慧後來和藍玉私通
明朝的明仁宗皇后活了多少歲
明仁宗朱高熾的誠孝張皇后出生年月日不詳,去世是在1442年。關於出生日期,我們雖然無從知道,但是可以大體推算一下:
朱高熾是1378年生的,1395年的時候被朱元璋立為燕王世子,張氏被封為燕世子妃,說明那個時候張氏已經嫁給了朱高熾,而那一年朱高熾虛歲十八歲。如果張氏年齡比他大的話,也不會大很多,至多一兩歲,因為那個時候特別是皇室的婚姻幾乎沒有女方比男方大好多的;如果張氏年齡比他小的話,也不可能小很多,總不能十歲就結婚吧?所以也頂多小兩三歲。因此可以說,張氏和朱高熾的年齡是差不多的。算個大概的話,可以用張氏的卒年去減朱高熾的生年,得出她大概活了65歲。
所以張皇后很辛苦啊,一直活到了自己孫子當皇帝,從張皇后到張太后再到張太皇太后,親眼見證了自己丈夫的死和兒子的死,也是不容易……
自己的觀點,是純手打的,望採納~
男人是不是都要向朱元璋一樣娶個對自己好的
結婚要麼就是找一個喜歡自己的,要麼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我推薦前者,這樣的話你會過的很幸福的,但也要多關心她喔
真命天子中朱元璋和誰在一起了,妃嬪又是誰
朱元璋和馬秀英(朱元璋老婆)執政,嬪妃是指皇后之下的妃子!
助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十大名將都是誰
隨便說幾個都是獨擋一面的大將。
魏國公徐達。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朱元璋的插科兄弟,濠州人,21歲響應兒時的兄弟朱元璋號召加入義軍,是朱元璋從濠州帶出的24個人之一,從此出身入死。起義之初就敢提出用自己的性命換取朱元璋的性命,以保全義軍的實力。隨後鄱陽湖水戰前,奉命獨守應天,抵禦張士誠部的夾擊。之後幫助朱元璋坐穩江西,力圖江南,先後剿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割據勢力。隨後實行北伐大計,攜常遇春副將,率25萬大軍北定中原。後為朱元璋奪取漠北的廣大土地。成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手下常遇春、藍玉、馮勝、華雲龍等都是日後大將。
信國公湯和。明朝開國功臣,濠州人,和徐達,朱元璋年少時就認識。早年投奔郭子儀帳下,是朱元璋加入義軍的介紹人,後聽聞朱元璋回濠州招人,於是回到濠州歸附朱元璋,是朱元璋從濠州帶出的24個人之一,湯和為人處事謹慎,行事思維慎密,是開國將領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而且湯和亦具備帶兵和吏治的多方面人才。隨朱元璋立過無數戰功,先後參與鄱陽湖水戰,殲滅方國珍部,北伐中原,掃平西藩等重大戰爭。後告老還鄉,一張著名的繡像圖,沐英、李文忠、鄧愈、湯和。只有湯和是面向他們三個的,而且以輩分看,湯和和朱元璋差不多年紀,比鄧愈稍長,德高望重。
鄂國公常遇春。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早期攻取和州的時候,結識了當地豪俠常遇春,鄱陽湖水戰時,朱元璋的戰船擱淺,就要被陳友諒部隊包圍,在此萬分危急時刻,常遇春撞開朱元璋的戰船,使得朱元璋能夠迅速突圍,而他自己則深陷重圍奮力衝殺。此戰朱元璋記常遇春首功,而和朱元璋一起作戰的(鄧愈、傅友德、湯和、馮勝、馮國用、李文忠、郭興、康茂才等大將)可見常遇春已經比這類有過人之處了。此後隨徐達北進中原。由於常年的征戰,導致了中風,英年早逝。
穎國公傅友德。明朝開國功臣,戰神一般的人物。原是陳友諒帳下的大將,後陳友諒殺徐壽輝,對陳友諒感到不滿。隨後投奔朱元璋,鄱陽湖水戰設伏,亂箭射死陳友諒,立過大功。武昌之戰身先士卒,朱元璋各部當時都停滯不前,唯有傅友德自請先鋒,親自帶頭衝鋒。朱元璋稱帝后,隨徐達北伐,挺進中原,進而入川平定巴蜀。後作為主帥,帶領藍玉及沐英南平雲貴,為朱元璋打下西南半壁。隨後立刻趕赴漠北,支援對蒙古殘餘勢力的戰鬥。南征北戰,戰神一般的人物。
衛國公鄧愈。明朝開國功臣,早年與哥哥一起起兵,後在盱眙率領萬人歸附朱元璋,這是一個軍事集團的歸附,對朱元璋的戰鬥力是極大的補充,從而日後能夠為鄱陽湖的決戰打下基礎。後隨朱元璋平定江南,隨常遇春沿巢湖南下,後隨徐達北進中原,平定西北,沿甘肅西進,招降吐蕃各部,極大的擴張了明朝版圖。後坐鎮襄陽,督餉。確保後勤的穩定。
宋國公馮勝。明朝開國功臣。當年朱元璋從濠州帶出的24個人,其中有一個馮國用,他的弟弟就是日後威震遼東的馮勝。早年配合康茂才在龍灣之戰中大破陳友諒,隨後在朱元璋鞏固江南後,隨徐達北伐。在與殘元勢力的領袖王保保的戰鬥中,明朝三路大軍在漠北地區被迎頭痛擊,徐達部下藍玉,李文忠等大敗而歸,僅有馮勝一支獨勝,從而逐步挽回敗局。此後,為朱元璋踏平遼東。
涼國公藍玉。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妻子的弟弟,早年在常遇春帳下,頗受朱元璋賞識。在常遇春死後,接替常遇春繼續隨徐達北伐,在攻下元朝大都後,隨沐英西討諸藩。後在傅友德的率領下,與沐英一起拿下昆明,他和沐英都是在這一段時期成長起來的,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明朝大軍一直打到了緬甸。(在明朝全盛時期,緬甸等沿海,也都是大明王朝的版圖)。後因居功自大,狂妄無忌,朱元璋原賜“樑國公”,後改賜“涼國公”以示警告,忘其改過自新,然而他......
為何朱元璋的子女夭折率較低,而清朝皇帝子女夭折率挺高?
【首先】我覺得拿一個開國皇帝的子女夭折率跟一個朝代的子女夭折率比較不科學……
====================================
明朝除了朱元璋外,剩下的不管是生育率還是夭折率都不怎麼樣嘛。
生的少:惠帝、宣宗僅二子,景帝僅一子,武宗三十一歲盛年無子而崩。
死得多:如景帝僅一子而殤,孝宗五子殤二,世宗十三子殤九,穆宗十子殤四,神宗十八子殤十一,熹宗五子皆殤。
原因:跟清朝不一樣,明朝皇帝可沒有近親結婚的,而且后妃多是選擇小門小戶的女子,應該健康基因好了吧,可是明朝皇帝都太奇葩了,不是嗑藥煉丹的就是縱慾無度的,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健康的就沒幾個,結果子嗣也不興旺。
朱元璋的生育率高夭折率的原因:大約應該是他出身草根,后妃也大多起於微賤之時,加之沒有不良嗜好,身體都健康,而且皇子們早年也曾跟隨征戰,身體也好。
===============================
清朝的生育率夭折率也是慢慢才變差的,而且與近親結婚關係不大。
努爾哈赤十六子八女沒有一個夭折的,這比朱元璋子女成活率還要高哦(朱元璋還夭折了兩個兒子呢);
皇太極十一子十四女一共七個沒活到成婚的,但是除了著名的宸妃之子外,都不是幼年夭折(6歲、10歲、14歲、15歲、16歲、19歲)。
子女成活率真正比較慘不忍睹的是順治,八個兒子六個女兒,對於只活了二十四歲的順治來說生的是不少了,但就活下來四子一女,這其中還包括只活了不到二十歲的純親王隆禧,不過順治子女成活率低第一要怪生育年齡太早,所以十四、五時生的長子長女夭折了,但接下來的次子、次女、三子、五子都長大了,也就是說除了董鄂妃的兒子外,順治的子女集中死於順治末年那場天花爆發,這屬於天災問題;
康熙三十四子十六女,生育率極高,成活率約一半稍多,但夭折的子女多為20歲以前和45歲以後所生。這是他生育期過長導致的。
雍正也比較慘,十子四女,只活了四子績女,不過要看到死了的九個子女中,年妃自己就佔了四個(年妃身體不好已經是實打實的了,還不讓別人生子女夭折率能不高麼),20歲以前的再去掉3個,其實也就兩個麼,分別屬於子女死亡率同較高的懋嬪和齊妃。
乾隆十七子十女,夭折七子五女,他其實看起來更像是被詛咒了,因為死了12個的孩子裡面有3個屬於孝賢皇后,2個屬於繼皇后,2個屬於孝儀皇后,3個屬於子女成活率為0的妃嬪,還剩2個。
真正生育率和成活率下降應該是從嘉慶開始的,因為嘉慶是乾隆和令妃的老生子了,這一年乾隆50歲,令妃33歲,老生子的基因實際上是有缺陷的(偏偏清朝皇子指婚最喜歡指大臣的老生女兒,這後代能健康了嗎)。
不過道光倒還可以,九子十女,成活七子五女,很不錯啊,可見恰當的生育年齡是多麼的重要。
從咸豐開始,就要面對一個重要的女人,那就是慈禧,此後皇帝就再也生不出兒子來了……
自始至終都沒看到近親結婚的問題,不知道說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