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大名著被稱為四大名著? ?

General 更新 2025-01-07

為什麼四大名著被稱為四大名著?

因為這四部書無論是在文學價值上還是社會影響上都是一流的。而且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這4本書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去深究,去挖掘中華文明的精髓.

《西遊記》為什麼會是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的小人書和動畫片、電視劇確實很適合小孩看(弄得跟奧特曼似的),大家也都是看著這些東西長大的,所以覺得它是啟蒙讀物了。可惜,真正的名著是《西遊記》的小說而不是小說的周邊產品,這些周邊產品連原著的精髓的邊都挨不著,自然沒多少價值、也就根本不配和原著相提並論了。

要知道,不管是“四大奇書”還是“四大名著”,《西遊記》都佔了一席之地、從古至今受到那麼多文人大家的推崇,這足以說明《西遊記》的價值,除非那些傢伙都是吃乾飯的。所以《西遊記》能和《紅樓夢》比肩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任何必要去懷疑。

好了,不廢話了,能把《西遊記》說清楚的絕對是大師,可惜我不是(廢話,哪個大師吃飽了撐的上這兒來混啊?呵呵),就回答一下你那兩個具體問題吧——皮毛之見而已,說錯了別罵。

《西遊記》的宗教關係其實一耽都不混亂。

從史實上來看,佛教是古印度人在公元前五世紀創立的宗教,早在周朝就已經傳入我國、東漢時正式傳入;道教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張道陵所創(注意不是老子創立的,道家學說和道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不過張道陵硬把老子奉為太上老君、硬把《道德經》當做道教經典罷了),從起源上來看這兩個宗教確實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呢,佛教傳入我國之後受了中原文化的極大影響(比如光頭是不問世事的,但是國產光頭卻在儒家的影響下入世,還組織了僧兵參與軍隊作戰),所以本土的禿驢和牛鼻子有共同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自古就有“老子化胡”的傳說、《西遊記》裡的一個重要細節(至少我認為很重要,而且是至關重要)也提到“化胡為佛”,這說的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之後以道家思想點化阿三,於是阿三在道家的基礎上派生出了佛教,所以佛教是道教的分支、如來是老君的門人,所以也就有了“道佛同源”一說。

明白了吧?真實的老子和悉達多八竿子打不著邊,但我國神話傳說裡的太上老君卻是如來的祖師爺,而且《西遊記》裡就認可了這一點,那麼神佛一起開個聯歡會就沒什麼好奇怪得了,玉帝在危難的時候下旨召如來救駕也是他職權範圍內的事,一點都不混亂。

孫猴子的實力從來就是一塌糊塗,不存在“忽高忽低”的問題。

樓主所謂的“忽高”大概是指孫猴子大鬧龍宮、地府又一路打上凌霄殿,弄得道教天庭雞飛狗跳,而“忽低”應該是說孫猴子在取經路上一直磕磕碰碰吧?

沒錯,猴子打神仙幾乎戰無不勝、打妖怪幾乎戰無不敗,這看起來好像是有點前後懸殊的感覺,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稍微留心一墊就不難發現,猴子在鬧天宮時的手段和在取經路上沒有什麼區別,無非是有把子力氣、善變化、跑得快而已。但是自身的能力在這兩個階段又有所不同,猴子在鬧天宮時只是個單槍匹馬的石猴,但是在取經路上卻是有六丁六甲等眾神在暗中庇護的金猴,而且有了觀音送的救命毫毛。

那為什麼猴子要靠神仙的幫助才能收拾妖怪、卻又能輕而易舉的收拾天宮諸神呢?妖怪制服猴子時大多用了神仙的法寶(都是偷來的),那神仙們當初為什麼不用法寶滅了猴子卻要乾等著捱打呢?很明顯,貓膩!

猴子的來頭可大了,很多人都認為他只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野物,一沒背景二沒靠山,實實在在的一個無產階級。但實際上孕育他的那塊石頭可了不得了,上面有九孔八竅、按道教的九宮八卦來排列(這個在電視劇上是沒有的),這說明猴子和某位神仙是有極深淵源的(我個人有種無聊的想法:搞不好猴子是那位神仙的私生子)。

這個神仙是誰呢?如果諸神確實是因為忌諱猴子的後臺老闆才不敢對猴子下手,那麼這位神仙就應該是地位極高、權利和法力極大的尊神了。玉皇大帝?肯定不是,玉帝可以輕易治住猴子(去看鳳仙郡求雨的事),卻在被猴子弄得受驚(受驚而已,沒鑽桌子)的時候也......

為什麼四大名著要叫四大名著

來源於“四大奇書”這個說法。

就我個人所知,第一個將通俗小說排名的是金聖嘆,按他的說法他當時計劃評點六部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後清康熙年間毛宗崗父子偽託金聖嘆之名將修訂的三國名為《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他們託金聖嘆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時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它的提出亦當是書商們的商業手段(書商們至少起了推廣作用);再後紅樓代替金瓶梅成為“明清四大奇書”,四大奇書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為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

因此,現在“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但又有人考證,“四大奇書”的說法應在明末清初就確立了。

李漁曾在為 醉 田井 堂 刊本《三國志演義》作序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可見,至晚馮夢龍已經有四大奇書的提法了,李漁承其說,且以“第一奇書”冠三國而出版,則大概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且流行開來了。

但無論怎樣,“四大奇書”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這一點應該確定。

=======================================

《紅樓夢》

一部《紅樓夢》,說不盡,道不完,真可謂千古奇書!

《紅樓夢》在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中聲名最著、流傳最廣,讀者最多,刊刻出版最為繁富,這部古典名著問世以來,評家蜂起,評說紛紜,理所當然形成一門顯學――紅學。人們還在不斷地出版《紅樓夢》、閱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永恆魅力,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的不朽價值。南北國畫藝術大師,歷時兩年,精心創作350幅彩色國畫。畫家隨文配圖,或描摹情態、或表現場景,或濃墨泌灑,或工筆勾勒,藝術地再現了原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生動的人物形象。

《西遊記》

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規模巨集偉,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又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想象極其豐富,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瑰寶。《名家彩繪四大名著·西遊記》延請戴敦邦、趙巨集本等40餘名畫壇名宿繪製240幅藝術含金量相當高的國畫,或豪放粗獷,或質樸秀麗,畫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蟲、鳥、獸等多姿多彩,畫法則或工筆勾勒,或寫意揮灑,風格或豪放粗獷,或樸拙秀麗,技法上鉤勒、渲染、烘托、潑墨、淋漓盡致,多姿多彩地展現了小說中最精彩的場面。文以畫平添風采,畫借文獨具魅力,圖文相間,水乳交融。

《水滸傳》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有極其生動的生活場景,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滸108將身份不同,性情各異,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繪四大名著·水滸傳》隨文融入293幅國畫,由戴郭邦、賀友直、陳白一等41位國畫名家聯袂繪製,眾畫家以妙手神筆繪就極具生動的生活場景,人物情節,惟妙惟肖,意韻深遠。

《三國演義》

在我國文學史上,也許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三國演義》那樣長時期地吸引如此眾多的讀者,幾百年來,她差不多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傳,閱讀、可以說《三國演義》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名家彩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巨集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苟,或寫意,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巨集大的戰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

為什麼西遊記能成為中國的四大名著?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凶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裡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裡。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儘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而且,這裡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

為什麼西遊記被稱為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掉書袋似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這種特點,無疑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出現,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相關評價】

《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於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為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為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咸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鬥爭、永不灰心、為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北大教授)白化文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

《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法國大百科全書》

似莊而諧的神魔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中,《西遊記》要算是最駁雜的一部書。它糅合進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對這樣一部神魔小說,要想做出比較確切的、與普通讀者的閱讀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書過程以及作為小說情節主體的唐僧取經故事的演變過程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從這中間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這個本來是弘揚佛法的故事怎樣會加入道教的內容,又怎樣蛻變為富有文學魅力、情趣的小說,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藝術特點。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西遊記》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臻於第一流的偉大作品。它也是明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說的代表作。它在神魔小說中的地位,相當於《三國演義》之於歷史演義小說。

神魔小說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叫做出身傳,另一個部分叫做靈應傳或降妖傳。《西遊記》的結構也是這樣。第一至十二回是全書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講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等故事,為他的神通廣大和後來追隨唐僧去西天取經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則介紹小說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書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經的故事。

孫悟空出身傳中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強烈的反抗性格,藐視腐朽無能的天宮統治者,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正像有人所說的,“如果沒有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衝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像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彩奪目。”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神魔小說的兩大主題:尋找與追求,斬妖與降魔。《西遊記》把二者巧妙地聯絡和結合起來。它告訴人們: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為什麼說四大名著中紅樓夢是最著名的?

中國古代小說之巔峰代表,集大成者。

為什麼中國有四大名著

中國四大名著的由來

“四大名著”這個名詞不知是哪位首次提出的,約定俗成估計是五十年代以後。細考究其過程,四本書得享大名,一半是“捧”出來的,一半是罵出來的,《水滸》、《紅樓夢》尤甚。不僅有貶低的,而且四大名著都曾是禁書。明中葉田汝成是“罵派”的早期代表,其《西湖遊覽志餘》講:“(羅貫中)編撰小說數十種,而《水滸傳》敘宋江等事,奸盜脫騙機械甚詳,然變詐百端,壞人心術。”這種觀點在其後的百餘年間流傳很廣,在《續文獻通考》、《東西兩晉演義序》等不少著述中一遍遍地重複著。清乾隆十八年、十九年連續下旨查禁《水滸傳》,稱:“《水滸傳》以凶猛為好漢,以悖逆為奇能,跳梁漏網,懲創蔑如。實為教誘犯法之書也。”《三國演義》也曾遭出自名家的嚴厲批判。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受西方文學觀念的影響,人們對小說空前重視起來,甚至把救亡圖強的希望寄託到小說身上。於是有了對舊小說空前高的評價,如稱“《水滸》一書純是社會主義”、“倡民主、民權”云云。李漁在三國志演義序中最早提出四大奇書是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和金瓶梅。後來人們又用紅樓夢代替了,金瓶梅,成了四大名著,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肯定了四大名著的說法。

三國演義為什麼可以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 在中國的封建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有句俗話:“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作為一部文學作品能夠做到雅俗共賞, 不但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走出了國門是非常不容易的。對於此, 我認為有一下幾點原因: 一:以評書的形式傳播 雖然今天看來,這種語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當時它卻近於白話; 用這種語言來寫長篇小說,是一種創舉, 和過去某些小說粗糙蕪雜的語言相比,是一個明顯的進步。 而且在說書人的表演加工之下, 本來就跌宕起伏的情節自然就更加有魅力。自然口耳相傳千年。 二:人物描寫的簡潔明瞭,善惡分明 《三國》中的主角,不論是曹操、劉備、關羽、諸葛亮、 趙雲還是周瑜等,他們的形象都是面目清楚,忠就忠得義薄雲天, 奸就奸得狠毒無比,讀者一翻 開書就見到每一個人物立場分明,愛憎清楚。比如曹操, 就自私奸詐得“驚天地、泣鬼神”,否則有怎能說出“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樣千古流傳得名句? 讓人平讀之後猶如看過革命樣板劇, 自己不自覺間經歷了一次善惡的洗禮。不自覺間感到一身正氣。 三:其中的道德基準與儒家文化如出一轍 《三國演義》中的描寫重點是“重劉輕曹”,以蜀漢為正統, 為什麼呢,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 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 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 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 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 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把忠於“ 漢室”的人物“神”化;而忠於魏`吳的人物則給予醜化。 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 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 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而這正好符合了勞動人民的文化需求和統治階級的價值觀, 自然皆大歡喜,得以流傳。 四:佈局和氣氛安排高明之極 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 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 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例如: 劉備三顧茅廬,一步一步把主角諸葛亮從喧天的鑼鼓聲中引出場來; 又例如“草船借箭”的寫箭,“借東風”的寫風, 一步逼一步地扣得極緊。這一類手法,在外國小說名著中極少見到。 外國小說中的主角,往往一下子就出了場,或者是閃閃縮縮, 面目模糊。《三國演義》 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如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 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 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 驚心動魄力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 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 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 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詐, 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 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五:人民從其中接受道德教育與價值標準。 《三國演義》在民眾心中深深紮根《三國》 故事成了中國大眾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小說中運用人們所謂的“ 三絕”,即曹操的“奸絕”——奸詐過人;關羽的“義絕”——“ 義重如山”;孔明的“智絕”——機智過人。 人民從中學體會到的價值觀是——應當像劉備、 關羽那樣重視對朋友的義氣,要愛護人民, 決不可像曹操那樣忘恩負義,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

為什麼四大名著會是四大名著

在明朝有四大奇書的說法,包括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現在說四大名著,個人覺得只是由於金瓶梅的那個描寫太多了,難登大雅之堂。要不然就是五大奇書了。現在的四大名著代表中國古代各種小說的巔峰。找不出別的小說並其並列了,再稍入流的不過聊齋和儒林外史了。

為什麼人們總是說四大名著什麼,為什麼不是三大名著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幾千年來,能人輩出,能在數千年的中國文學史上佔據一定地位的文學作品,應該是文學性與可讀性並重,經得起歷史的打磨和推敲的。然而,無論在文學性和藝術性各方面來考量,《水滸傳》能位居中國古往今來四大名著之一,著實令人不能信服。該著作的主要硬傷如下: 一、 人物及情節描寫失真:通篇小說塑造了一百餘位綠林好漢的形象,然而形象過於臉譜化,程式化,幾乎個個好漢都是武藝高強,義薄雲天,為了一個剛認識幾天的朋友,就可以拋家棄子,燒掉家宅,落草為寇,然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集體打家劫舍。有悖人性,實難令人信服。而從敵方俘獲過來的英雄好漢,一開始雙方均是鬥得如烏眼雞一般,恨不能立時將對方斬盡殺絕,然而一旦被俘,宋江稍做勸降,便個個一轉眼就死心踏地歸降梁山,連一點刑都不如上,真是匪夷所思。 二、 人物及情節重複:水滸傳雖然有幾處值得稱道的人物和情節塑造,如關於林沖和武松落草前的刻畫都非常精彩,但是更多的則是敗筆和重複羅嗦的情節,如好漢遭遇黑店,被麻藥麻倒,準備開膛破肚製作人肉包子時,被店主(另一好漢)及時趕回搭救的情節多次出現,某好漢被官府冤枉杖脊二十,流配三千里,被押解差官凌辱並欲在路上取命時,遇其他好漢搭救的情節也多次重複。類似的情節不止這些,第一次看時尚覺新鮮有趣,第二第三次再讀到幾乎相同的篇章不禁味同嚼蠟。 三、 主角宋江的刻畫缺乏邏輯性,令人無法信服: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宋江,宋江只是山東鄆城縣的一個小小押司,外形黑矮粗胖,文不能文,武不善武,既的玉樹臨風之外貌,又無干過半件舉國皆知的大事,惟一的優點就是還算仗義疏財,喜歡結交朋友。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小人物,卻不知為何,竟然名動天下,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遠近豪傑無不拜服,其所到之處,無論是英雄豪傑,還是殺人不眨眼的劫匪,只要一聽到及時雨宋江的名字,無一例外的是“推金山倒玉柱倒頭就拜”,大叫“小人有眼不識宋大人踏我賤地”,然後便是乖乖地率領一群好漢聽其號令。著實令人納悶。而且這個宋江人人皆說他仁義,我看也是不咋地,宋江落草梁山之前,因為潯陽樓題了反詩,被江州一個叫黃文炳的通判所諂,押赴法場,被梁山眾好漢拼著性命劫法場方才逃出一命,走投無路,只好去梁山落草,結果這廝還未坐穩,未答謝眾好漢救命之恩,第一句話卻是,要眾好漢再送他一個大人情,派兵去攻打江州無為軍,殺了黃文炳,只為解他胸中這口惡氣。結果梁山好漢只得又重整軍馬,派兵攻打江州城,損失不少之後,活捉了黃文炳,獻給宋江,才了了結這樁恩怨。再有就是宋江落草梁山泊後,表面上客氣了一番,位列第二,在晁蓋之下,實則他一到梁山,就漸漸架空了晁蓋,哥們兒義氣,小恩小惠自然是他的拿手好戲,每次要懲處什麼人,都是晁蓋做紅臉,他做白臉,大大地送了人情,而且,每次出兵打仗之前,每每晁蓋想領兵出征,他都是一番勸說“山寨不可一日無主,哥哥理應坐守山寨,這等苦差事讓小弟代勞就可以了”。結果導致梁山眾好漢只聽宋江的號令,晁蓋成了名義上的老大。最終晁蓋發覺形勢不妙,要奪回實權必須奪回兵權,才貿然出兵攻打曾頭市,結果丟了性命。其實,我對宋江最不滿的是這廝藥殺李逵這一出,你自己要死便死,還拉李逵做墊背,算什麼英雄好漢。扯遠了,以上是我對宋江的個人牢騷,不涉及書本身的硬傷。 四、 全書殺戮氣息太重,所謂江湖好漢實則血腥野蠻:水滸傳全書充斥著血腥的殺戮場面,對這些所謂的梁山好漢來說,人命還不如蟻螻,殺人簡直比殺只雞還容易,動不動就是全家滅門、血流成河的場面,如果說是與好漢作對的惡人,殺了倒也罷了,常常是惡人全家老少幾十口,無論良賤,一律殺盡,甚至殺掉數百口......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居里夫人被譽為平凡的人 ?
為什麼四大名著被稱為四大名著?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大慶市。被稱為什麼都或城 ?
為什麼我的帖子被刪?
為什麼行屍走肉被禁播?
為什麼手機突然被鎖定?
為什麼微信賬號被凍結?
為什麼微信號總被封?
為什麼淘寶店鋪被屏蔽?
為什麼微淘動態被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