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通寶是哪個皇帝的錢? ?
開元通寶是哪個皇帝的錢?
開元通寶名是唐朝統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主要為銅質材料鑄成,規格為直徑2.4釐米。開元通寶影響了中國工000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開元通寶最大的特點就是多數開元背有甲痕。
開元通寶哪個皇帝發行?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李淵於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
歷史上開元通寶有哪些皇帝使用過 歷史上開元通寶介紹
《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錢”,從此成為重量單位,十錢一兩的進位制由此誕生了。
大唐國祚近三百年,其間所鑄開元通寶錢的版別、樣式繁多,傳世品很豐富。從傳世的開元通寶錢看,唐朝前期鑄造的開元通寶錢,製作精良,字跡清晰,直徑為2.4釐米,重3.6克;唐玄宗以後鑄造的開元通寶錢,文字不夠勻稱;唐德宗以後鑄造的開元通寶錢,比較粗陋,直徑和重量都略小一些。
《舊唐書·食貨志》還說:“開元錢之文,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時稱其工。”歐陽詢是唐初著名的書法家。他擅長楷書,以“平正中見險絕”,在書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影響很大。但“開元通寶”四個字,“含八分及隸體”,寫得方圓兼備,端莊渾厚,頗能顯示大唐文化相容幷包的博大胸襟。
拿出一枚“開元通寶”錢,按上下右左順序讀錢文,稱“直讀”,為“開元通寶”。“開元”是“開創新紀元”的意思;“通寶”是“在國內通行寶貨”的意思。《舊唐書》和《新唐書》都直讀它。如果“旋讀”,也就是按上右下左順序,如時針旋轉,讀為“開通元寶”,意思是“開始通行的主要貨幣”,完全講得通。《舊唐書·食貨志》雖然承認旋讀“其義亦通”,但卻斥之為“流俗”的讀法。其實,在唐朝官方文獻中也有旋讀開元錢文的。如舊題唐玄宗御撰的《唐六典》,李林甫等奉敕作注,卷二十二的注中就說:“皇朝武德中悉除五銖,更鑄開通元寶錢。”再如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宣佈別鑄以一當十的乾元重寶詔書中說:“其開通元寶者依舊行用。”這件詔書收在《冊府元龜》裡,不過在它編入《舊唐書·食貨志》時,卻改為“開元通寶”。實際上,該錢文的直讀與旋讀在唐朝都存在,只是後來直讀佔了上風,成為主流。另外,直讀錢文的語義,才更能讓人們感受大唐王朝開拓進取、蓬勃向上的朝氣,也更符合唐朝初期的時代精神。
有些開元通寶的錢背上鑄造有短弧狀凸起線,被稱為“月紋”。月紋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鑄造開元通寶的技術已經不再用傳統的範鑄,而是採用母錢翻砂鑄造法。母錢翻砂鑄造法,要先用蠟製成樣錢,再依樣錢翻製成錢模,最後澆鑄銅液,就能造出銅錢。用母錢冶鑄貨幣,既可以節約鑄錢成本,又使得工藝流程合理,產量成倍增長。
唐玄宗時的才子鄭虔在《會稡》中說:當年負責鑄造開元通寶錢的給事中歐陽詢進上蠟樣,文德皇后觀賞時無意中用指甲掐下一個印痕。這樣,蠟樣翻成錢模,再鑄成錢,錢背上就留下了月紋。
可是,這個說法經不住推敲。因為武德年間皇帝是高祖李淵,李世民還沒有做皇帝,又哪來的文德皇后呢?後來,有人發現這這個漏洞,將文德皇后改為太穆皇后。太穆皇后是高祖李淵的夫人竇氏。甚至還有人將文德皇后換成楊貴妃。總之,說法越來越離譜,使人無法相信。
開元通寶錢傳世品很豐富。我們發現帶月紋的開元通寶錢不只一種,有帶一道月紋的;有帶兩道,甚至三道月紋的;還有月紋上再加一個星的。這就徹底否定了文德皇后也好、太穆皇后也好、楊貴妃也好,無論是誰在觀賞蠟樣時無意中用指甲掐下一個印痕的說法。
我們認為,對開元通寶錢背上出現月紋合理的解釋是:鑄錢的工匠們留下的用來區分版別、鑄監、鑄局的標記,同時帶有防止偽幣的作用。
開元通寶錢的問世,結束了自西漢以來延續七百餘年以重量五銖命名鑄幣的傳統,開創了通寶、元寶錢體系。自武德四年鑄行開元通寶錢起,至1916年“洪憲通寶”止,通寶、元寶錢體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長久,在世界貨幣史上罕見。...
開元通寶是唐代哪個皇帝發行的?
開元通寶有兩種,第一種是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五銖而改鑄“開元通寶”錢~第二種是會昌開元通寶, 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廢各地銅佛鐘磬等作為幣材鑄各州鑄錢背銘以州名,各州鑄錢背銘以州名,後鑄“昌”字以記年號,今所見計有23種之多。該錢鑄工粗率,文字晦漫,面文承襲歐陽詢舊制。
開元通寶鑄哪位皇帝在位時期
是唐高祖 李淵 李隆基的年號也是開元
唐朝的開元通寶是哪個皇上下令造的
唐代武德四年(621年),李淵下令造的,並非指的是李隆基的開元年號,而是唐高祖李淵造。錢文開元通寶有開創新紀元的意思。
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時鑄造“開元通寶”作為通用貨幣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開元通寶是那個朝代
開元通寶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鑄。南唐李璟也鑄過開元通寶。(清晚期浙江天地會也鑄過開元通寶、背武。一般開元通寶指的是唐朝鑄的開元通寶。
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時鑄造“開元通寶”作為通用貨幣
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唐高祖廢五銖錢,發行開元通寶。唐高祖特別准許李世民可以自己鑄三爐的錢,據唐玄宗時的大臣鄭虔所說,歐陽詢奉上蠟樣時,王妃長孫氏曾不小心在蠟樣上留下了一點指甲的痕跡,於是開元通寶鑄造完成後上面便有了一縷“掏文”。
開元通寶是哪個皇帝在位時發行的貨幣?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後歷朝的鑄幣標準,沿襲近1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