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實社會中老實人老是吃虧呢? ?
為什麼現實社會中老實人老是吃虧呢?
辯論會:老實人一定吃虧嗎?
我方觀點:老實人一定吃虧。
陳述陳詞:
各位同學,老師,對方辯友,大家好!
我方認為老實人一定吃虧,理由包括兩點:
其一: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總是有競爭的。偉大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界弱肉強食的規律,在人類社會中也存在。與精明能幹的人相比,老實人就是弱者,所以會吃虧。
其二:現代社會是市場經濟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老實人容易默守陳規,不善於推廣自己,表現自己,抓不住機會。“酒香也怕巷子深啊!”這樣,老實人必定會失去一些機會,這就吃了虧!
所以,我方一致認為,老實人必定會吃虧!
反駁階段:
1、老實人容易默守陳規,守舊。缺乏創新觀點,不利於社會的進步。推翻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的,還是精明能幹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2、在生活中善待別人是誠實。誠實不等於老實。對方辯友混淆了這個概念。
善待別人不等於老實。別人會善待你,是聰明的表現。不是老實。
3、老實的概念:一是誠實;二是守規矩,不惹事;三是婉辭,指不聰明。
誠實的概念: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不虛假。
4、如果說,某某辯友,你的父母告訴你說,不要和別人打架,那麼要是你特別老實,你就絕對不會和別人打架,就算別人欺負到你頭上來,你也不和別人打架,別人肯定要欺負你,這樣的話,下次我想打架也要找你呀!!
5、你們看某某辯友,思維敏捷,誇誇其談,真是很聰明啊!老實的人是不聰明的,你如果老實,就不能聰明的反駁我的觀點,那我一站上風,你肯定是要吃虧的呀!你很聰明,你是老實人嗎?
6、在《三國演義》中,魯肅可謂是個老實人。他代表吳國去向劉備要荊州,要了四、五次,每一次總被諸葛亮騙了,他就是因為太老實,才要不回荊州。
7、老實人從不對規矩懷疑,只是一味的遵守。我們比較熟悉偉大的魯迅先生,如果他是一個老實人,他怎麼會把封建那“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規矩說成是“吃人”的規矩?!怎麼會有那麼多引領那個時代而至今不朽文章。他如果是個老實人,那中國不就少了個文豪嗎?吃虧的可是中國啊!
總結陳詞:
各位同學,老師,對方辯友,大家好!
放眼未來,老實人已適應不了時代的發展。他們不看時代的潮流,只故埋頭苦幹,像黃牛一樣,總會被先進的機器所淘汰;他們墨守成規,不善於開拓,缺乏創新精神,不去思考,人云亦云;他們不敢冒風險,抓不住機遇,不懂得“拼拼就能贏”的道理,像老驢拉磨一樣,總在原地踏步。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總會淘汰老實人的。同學們,時代要的是精明能幹,勇於創新的人才啊!我們有一天會接下創造未來的重任,所以我,在這裡,號召大家:做個勇於創新、善於思考、發展才能、不斷進取的人吧!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建設21世紀!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
1、太容易做到的事就變成了平常事。好像我們每天都能喝到水所以水很平常一樣,但幾乎人人都知道水對人是多麼的重要。同樣,如果在單位裡總是別人要求什麼就能做什麼。那麼被別人要求就成了平常事。人的心裡就會形成一種概念,老實人就成了容易被支使的人。2提拔或獎勵等利益的分配,有兩種可能對老實人不利。第一種,分配利益得罪人,領導也許會更多考慮不敢得罪或不好得罪或不想得罪的人。第二種,因為過分老實,而顯得缺乏主見。與之相較的“有主見”的人就會與其劃清界線,自然界線裡面的人要向著自己人了。正如那些“不做事的或少做的人,愛討好領導”的人,他們的優勢就在於不容易被支使(有脾氣)或者與領導是一個界線裡的人。
4、所以對於老實人,我有這樣的看法。老實,沒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與脾氣,這主見、脾氣要使用的合理。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
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
老實人不會問這樣的問題的
說明你算不上老實人~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
吃虧是福啊!
老實人沒那麼多彎彎心眼,自然會吃些虧,但凡事都有正反兩面,人不會一輩子總吃虧的,有時貪小便宜會吃大虧,有時吃小虧會賺大便宜。
好人一生平安!
為什麼總是老實人吃虧?
所謂任勞不任怨。那樣不好。
實際上,如果你調查了,就會發現,那些人可能也做了不少事。
教你個辦法。
多做的時候平靜地去做,不要說什麼怪話。怪話與多做在一起,那麼怪話的作用遠大於多做的事。
這樣做下去,你就會出頭的。
當今社會老實人,為啥總是吃虧呢?
這年頭,"老實"一詞很難說是褒義或者貶意了。說你這個人太老實,那無異於罵你是個大笨蛋。因為事都是你忙的,可最後好處全都是人家的。所以常言道,老實人吃虧,老實人無用。這裡的"老實"是貶意。但若說你這個人很不老實,那無異於罵你是個大壞蛋了。因為事都是人家乾的,可最後的好處,卻全都是你的了。為人如此奸詐滑溜,已是走向了"老實"反面的極端。這裡的"老實是褒意。這年頭,沒有人想當"笨蛋",也沒有人想當"壞蛋",因而既沒有人想讓人家說自己"不老實",也沒有人想讓人家說自己"太老實"。因此,既不要太老實,又不要太不老實,實行中庸之道,便成了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
老實人為什麼總是吃虧?
我們從小就受教育,做人要老實,要誠實、守信、重情義、嚴格律己、寬以待人,聽領導的話,服從組織的安排……這是中國人的美德。可是長大之後,我們卻發現:如果按照這種美德來走,一個正直誠實,不會溜鬚拍馬、請客送禮的人,會被領導欺負死,當你白白吃虧,遭受了人生最慘烈的折磨,領導卻微笑著說,你是個有道德底線的人,我們就是看中的你的人品好,才挽留你的……一個善良的異鄉人,在某省的某著名大學經歷了感情的挫折之後,總想要離開這個傷心地。於是他想要通過考學的方式離開這裡。某年,他終於考上了首都的某所著名大學的博士,由於他的特殊情況,領導也打算放他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這年,某人也考上了某名校博士,為了達到讀書的目的,就對領導死纏爛打。於是,領導為了防止連鎖反應,就說,所有人都不允許讀博了。可是,那個死纏爛打的人最終卻去讀博了,而老實聽話的人卻被這個單位犧牲掉了。在這個地方,"制度規定"總是給老實聽話的人準備的。無禮胡鬧的人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獲益。老實人總是吃虧!比如,當年,考上某名校博士的那位,全家一起鬧給領導,煩惱的領導偷偷放這個人檔案走了。而老實人本來能走成,卻生生被扼殺!被白白的犧牲!幾年了,當年的決策者有誰為此給過這個人哪怕一丁點安慰?看來,當初那個老實人就是活該倒黴了。因此,這個社會的教育和社會現實是脫節的。道德的楷模——老實人——在這個現實世界裡,註定會吃虧,並會一直吃虧下去。除非他也變成那種人。
老實人為什麼總是吃虧
吃虧是福,這個是老話了,但是往往老吃虧的不是福,是傻。人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有人都有私心,沒有任何人會幹那種大公無私的損己利人的事情,所有遇事多想想,在自己心裡沒有負擔的時候為自己為家庭想想,該怎麼幹就行了,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
老實人吃虧的觀點
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度,老實當然也要有個度。總不可能老實到別人要你去死就去吧,這也太冤了啊。上面的朋友都也說了老實有時的確也能得到別人的重視。
有些方面是會吃虧,但有些方面就有收穫啊。某事都有兩個方面的,看你怎麼看待的,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態平衡。
老實人是否吃虧就很難說
但吃虧定義難定
在某些事情上老實人是吃虧
但最終得益者往往是老實人
肯付出的人!
就如在工作中一樣
老實人可能要多做點
但老闆給你的報酬也會比別人多點
吃虧與否
全是一念之間
首先我想關心的是老實人是笨人嗎?如果不是,那麼我建議吃虧也要吃"聰明虧",這種虧吃了有好處!從這個意義來講:吃虧是福!反之,您去想吧!
吃虧?看從哪個角度出發?我屬老實人,老闆給我的任務通常是別人不願意做的,很多人認為是吃虧,但換個角度想,接受這種任務是挑戰自我;是老闆囂重你;
在這充滿矛和盾的世界裡,看問題得360度全方位透視呀。。。
世上有許多老實人,什麼是老實人呢,老實人有兩種,一種是真老實,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另一種是假老實,做事在暗地裡,面上不說話,工作不積極,很無能的樣子,背地裡做很多工作,他該拿到的都拿到了,不該拿的他還想要。對第二種人沒有深交是不會明白的,而且這種人好象很受大家的同情。可是他在暗地裡做了多少鬼,誰知道?
我科裡有這樣一個人,平時好象很老實,可是開起回扣藥起來,讓我審病例時感到心驚。更有甚者,我聽下級醫生說,就是他的親人或熟人也不放過,這種人是老實人嗎?我怕這樣的老實人,俗語講得好“不會叫的狗會咬人”“老實人會偷佛”,就是指這樣的人吧。在生活中警防這種人吧
什麼是老實人?拾到錢包就上交,沒車經過照樣等紅燈變綠,循規蹈矩、安安分分。
老實人在人群中普遍都很受歡迎,他可以承擔大家推來推去的髒活累活,換得大家開開心心在一起不為小事爭吵;老實人會在任何場合下說真話,那些受委屈的不會因為明哲保身的人們而吃虧保全了自身利益,可老實人卻得罪了一幫人,而前者並不見得領情還會以為那是應該。老實人安分守己,他知道這就是別人誇他的優點,但有了什麼機會卻不一定有他的份,理由也是這個:太老實。老實人只懂踏踏實實幹事,不會投機取巧,他寧願把錢存銀行也不會買股票;老實人知足常樂,什麼不公平也就逆來順受。
老實人似乎很吃虧?
錯了。現今太多的聰明人反而顯得老實人可貴搶手了。
面試中,油嘴滑舌不及老實人穩重務實;工作中, 見風使舵不及老實人真誠動人;交際中,左右逢源不如老實人安全可靠;感情中,甜言蜜語不如老實人體貼坦誠;朋友中,酒肉之交不及老實人地久天長;一輩子裡,八面玲瓏不如老丹人活得舒服坦蕩。
我是不是老實人?說實話,絕大多數時是。
朋友,你也做個老實人吧,也許有時會委屈,或許有時會不平,甚至會受了冤枉……但生命如同守恆定律,有付出終會有回報。你會體會到那種坦誠的乾淨,坦白的清爽!
謹以此文獻給每個老實人。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
莊凱勳 在現實生活中,老實人往往吃虧。他們埋頭做事,不善聲張,清正自守,不善奉迎,引不起別人的關注。 老實人往往得不到重用,因為他們“能力差”,“沒有開拓精神”。 常聽人講,“性格決定命運”。一般地說,老實人的性格要進官場很難,因為“不會來事”。而那些霸氣十足的人,似乎有管理“才能”,在官場如魚得水,好不自在。 現在報道揭露的貪官們,往往被視為“能力強”“有開拓精神”,因為他們身上有一股霸氣。 如天津市檢察院原檢察長李寶金,動不動就會罵人。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集官氣、匪氣與霸氣於一身,下屬稍有不慎,就會招來高聲呵斥。貴州建設廳原廳長、"貴州第一貪"盧萬里,同樣喜歡發號施令,睥睨一切。湖南省郴州市原紀委書記曾錦春,對舉報人進行"雙規",權力成為其手中玩偶。 近日看到“人民網”有篇評論,題為“不能讓老實人吃虧”。提出各級領導要把選人用人的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艱苦環境和崗位上做出政績的幹部。 “人民網”評論說,不讓老實人吃虧,根本在於形成科學的用人機制;其次是要改進民主推薦工作,搞好民意調查工作。 但竊以為,民意調查往往流於形式,再說一般老百姓對當官的事情不甚了了,也調查不出個名堂。建議通過“知情人”(比如官員的同事以及周邊的人)對官員多瞭解,特別是對其生活作風作詳細瞭解,對那些“霸氣十足”的官員,更要好好考查一番。這比形式主義的民意調查有用,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