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的涵義是什麼? ?

General 更新 2024-11-22

稅收籌劃的涵義是什麼?

“稅收籌劃”又稱“合理避稅”。它來源於1935年英國的“稅務局長訴溫斯特大公”案。當時參與此案的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爵士對稅收籌劃作了這樣的表述:“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如果依據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繳稅,那就不能強迫他多繳稅收。”這一觀點得到了法律界的認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稅收籌劃的規範化定義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規定許可的範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儘可能取得節稅(Tax Savings)的經濟利益。”

這個概念說明了稅收籌劃的前提條件是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稅收籌劃的方向應當符合稅收政策法規的導向;稅收籌劃的發生必須是在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活動之前;稅收籌劃的目標是使納稅人的稅收利益最大化。所謂“稅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稅負最輕、稅後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內涵,而不僅僅是指的稅負最輕。

如何正確理解稅收籌劃的含義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為達到減輕稅收負擔和實現稅收零風險的目的,在稅法所允許的範圍內,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組織、交易等各項活動進行事先安排的過程。

對於企業來講稅收籌劃的體意義:

一是減輕稅收負擔。通過納稅籌劃使企業達到絕對減少稅額負擔、相對減少稅收比例、延緩納稅時間。從而達到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規避稅務風險。企業納稅籌劃是在稅法所允許的範圍進行,這樣就有效地規避了稅務風險,實現稅收零風險的目的。

三是有利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納稅籌劃過程,需要對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內容進行事先科學安排,有助於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名詞解釋什麼是納稅籌劃

所謂納稅籌劃(Tax Planning),是指通過對涉稅業務進行策劃,製作一整套完整的納稅操作方案,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納稅籌劃的內容包括避稅、節稅、規避“稅收陷阱”、轉嫁籌劃和實現零風險五個方面。

避稅籌劃是相對於逃稅而言的一個概念,是指納稅人採用不違法的手段,利用稅法中的漏洞、空白獲取稅收利益的籌劃。

因此避稅籌劃既不違法,也不合法,而是處在兩者之間,是一種“非違法”的活動。對於這種方式的籌劃,理論界有一定爭議,很多學者認為這是對國家法律的蔑視,應該一棍子打死。但筆者認為,這種籌劃雖然違背了立法精神,但其獲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納稅人對稅收政策進行認真研究,並在法律條文形式上對法律予以認可,這與納稅人不尊重法律的偷稅、逃稅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於納稅人的這種籌劃,稅務機關不應該予以否盯,更不應該認定為偷稅、逃稅並給予法律制裁。作為國家所能做的應

納稅籌劃

該是不斷地完善稅收法律規範,填補空白,堵塞漏洞,使得類似的情況不會再次發生,也就是採取反避稅措施加以控制。 節稅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徵點、免徵額、減稅、免稅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稅收懲罰等傾斜調控政策,通過對企業籌資、投資及經營等活動的巧妙安排,達到少繳國家稅收的目的。這種籌劃是納稅籌劃的組成部分之一,理論界早已達成共識,國家也從各方面給予扶持。

規避“稅收陷阱”,是指納稅人在經營活動中,要注意不要陷入稅收政策規定的一些被認為是稅收陷阱的條款。

如《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勞務,應分別核算,未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增值稅稅率。如果人們對經營活動不進行事前的納稅籌劃,就有可能掉進國家設定的“納稅陷阱”,從而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

稅收轉嫁籌劃,是指納稅人為達到減輕自身的稅收負擔,通過對銷售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整,將稅收負擔轉嫁給他人承擔的經濟活動。由於通過轉嫁籌劃能夠實現降低自身稅負的目標,因此人們也將其列入納稅籌劃的範疇。

涉稅零風險,是指納稅人生產經營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稅款交納及時、足額,不出現任何稅收違法亂紀行為,或風險極小,可忽略不計的一種狀態。

當談及進行納稅籌劃,一般人都認為是指企業或個人運用各種手段直接減輕自身稅收負擔的行為,其實這種認識是相當的片面的。因為,納稅人除了減輕稅收負擔之外還存在不會直接獲得任何稅收上的好處,但可以避免涉稅損失的出現,這也相當於實現了一定的經濟收益,這種狀態就是涉稅零風險。筆者認為,實現涉稅零風險也是納稅籌劃的重要內容。

有效的稅收籌劃理論是什麼

稅收籌劃理論的發展歷經了兩個階段。早期的稅收籌劃被界定為“納稅人通過安排他(她)的經營活動使納稅最小化的能力”。這種傳統理論雖然簡單明瞭,但它沒有考慮成本,且只以納稅最小化為目標。有鑑於傳統理論的種種缺陷,稅收籌劃逐漸與納稅最小化相分離並形成了新的理論,即有效稅收籌劃理論,它是一種研究在現有各種約束條件下制定對納稅人最為有利的稅收籌劃方案的理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Scholes等人對這一理淪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它以“稅後收益最大化”為目標。

企業稅收籌劃的步驟是什麼?

(一)收集稅收籌劃必需的資訊

1、企業涉稅情況與需求分析。不同企業的基本情況及納稅要求有所不同,在實施稅收籌劃活動時,首先要了解企業以下基本情況:企業組織形式、籌劃主體的意圖、經營狀況、財稜狀況、投資意向、管理層對風險的態度、企業的需求和目標等等。其中,籌劃主體的意圖是稅收籌劃中最根本的部分,是稅收籌劃活動的出發點。

2、企業相關稅收政策與環境分析。全面瞭解與企業相關的行業、部門稅收政策,理解和掌握國家稅收政策及精神,爭取稅務機關的幫助與合作,這對於成功實施稅收籌劃尤為重要。有條件的,建立企業稅收資訊資源庫,以備使用。同時,企業必須瞭解政府的相關涉稅行為,就政府對稅收籌劃方案可能的行為反應做出合理的預期,以增強籌劃成功的可能性。

3、確定稅收籌劃的具體目標。稅收籌劃其最終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對上面已經收集的資訊進行分析後,便可以確定稅收籌劃的各個具體目標,並以此為基準來設計稅收籌劃方案。稅收籌劃具體目標主要有:實現稅負最小化;實現稅後利潤最大化;獲取資金時間價值最大化;實現納稅風險最小化。

(二)設計備選的稅收籌劃方案

在掌握相關資訊和確立目標之後,稅收籌劃的決策者可以著手設計稅收籌劃的具體方案。稅收籌劃方案的設計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對涉稅問題進行認定,即涉稅專案的性質,涉及哪些稅種等;其次,對涉稅問題進行分析,即涉稅專案的發展態勢,引發後果,稅收籌劃空間大小,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等;最後,設計多種備選方案,即針對涉稅問題,設計若干可選方案,包括涉及的經營活動、財務運作和會計處理確定配套方案。

(三)分析、評價各個備選方案,並選擇一個最佳方案

稅收籌劃方案是多種籌劃技術的組合運用,同時需要考慮風險因素。方案列示以後,必須進行一系列的分析,主要包括:一是合法性分析:稅收籌劃的首要原則是合法性原則,對設計的方案首先要進行合法性分析,規避法律風險;二是可行性分析:稅收籌劃的實施,需要多方面的條件,企業必須對方案的可行性做出評估,這種評估包括實施時間的選擇,人員素質以及未來的趨勢預測;三是目標分析:每種設計方案都會產生不同的納稅結果,這種納稅結果是否符合企業既定的目標,是籌劃方案選擇的基本依據。對多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和評估後,選擇一個最佳方案。

(四)實施該稅收籌劃方案

稅收籌劃方案選定之後,經管理部門批准,即進入實施階段。企業應當按照選定的稅收籌劃方案,對自己的納稅人身份、組織形式、註冊地點、所從事的產業、經濟活動以及會計處理等做出相應的處理或改變,同時記錄籌劃方案的收益。

(五)對該稅收籌劃方案進行監控、評估和改進

在稅收籌劃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應及時監控出現的問題。再運用資訊反饋制度,對籌劃方案的效果進行評價,考核其經濟效益與最終結果是否實現稅收籌劃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因為執行偏差、環境改變或者由於原有方案的設計存在缺陷,從而與預期結果產生差異,這些差異要及時反饋給稅收籌劃的決策者,並對方案進行改進。

如何理解稅收籌劃的基本原理

(1)合法性:這是區別於偷稅、避稅的最顯著特徵。其一,於企業,其行為不僅在形式上合法,在實質上也順應了政府的立法意圖;其二,於稅務機關,應該依法徵稅,保護和鼓勵稅務籌劃。 (2)事先性:在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後性。稅務籌劃是在企業的納稅義務尚未發生之前,對將可能面臨的稅收待遇所做的一種策劃與安排。若是在納稅義務已經發生且應納稅額已確定之後,再做所謂的籌劃,那就不是稅務籌劃,而只是偷稅或避稅了。 (3)時效性:我國稅制建設還很不完善,稅收政策變化快。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預測並隨時掌握會計、稅務等相關政策法規的變化,因時制宜,制定或修改相應的納稅策略。否則,政策變化後的溯及力很可能使預定的納稅策略失去原有的效用,“變質”為避稅甚至偷稅,給企業帶來納稅風險。在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時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什麼是稅務籌劃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稅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尚未尚未發生的應納稅行為驚醒各種巧妙的安排.避稅應是納稅人在熟知稅法及其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在不直接觸犯稅法的前提下,通過對籌資活動、經營活動等的巧妙安排,達到規避或減稅負的行為。避稅的特徵。非違法性,策劃性,權利性,規範性。節稅(tax saving)已成為稅收節減,是指遵循稅收法規和整車的要求,以合法方式少繳納稅收的行為。稅務籌劃的意義:有利於納稅利益最大化有利於推動稅收法規的掌握和實現,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稅務籌劃的合理性:稅務籌劃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又從事經濟活動,獲取收益的權利,有選擇生存與發脹,兼併與破產的權利;納稅湊話雖哦取得的收益應屬於合法收益

稅務籌劃決定了企業納稅時可以採用合法方式通過挖掘自身的因素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這樣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行稅務籌劃活動便顯得極為必要。

各稅種的稅收籌劃

稅務籌劃”是通過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合理籌劃和安排,儘可能地取得“節稅”的稅收利益。稅務籌劃是企業的一種理財行為,應始終圍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來進行,其目的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使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

一、現行稅制為企業稅務籌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 .按照稅法規定,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所形成的負債利息支出可以在稅前扣除,享有所得稅利益,而相比之下,股息是不能作為費用列支的,只能在企業的稅後利潤中進行分配,因此,企業就可以通過資本結構的合理搭配來實現稅務籌劃的目的。一般來說,為獲取較低的融資成本和發揮利息費用抵稅效果,企業內部集資和企業之間拆借資金方式籌資最好;金融機構貸款次之;自我積累方法效果最差。

2.投資抵免是我國實施的一項新的稅收優惠政策,該政策具有覆蓋面廣,優惠力度大,政策性強的特點,企業可以用好用足這一政策,來爭取最大的稅收優惠效果。為鼓勵企業加大投資力度,支援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經濟穩定發展,對在我國境內投資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改專案企業,其專案所需國產裝置投資的40%可以從企業技改專案裝置購置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企業每年度投資抵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不得超過該企業當年此裝置購置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額,如果當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額不足抵免時,未予抵免的投資額,可用以後年度企業此裝置購置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額延續抵免,但抵免期限不得超過5年。因此根據現行投資抵免政策的特點和要求進行稅務籌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正確選擇裝置的購置制度。確定了裝置購置年度,實際上也就確定了基期年度。在其他條件一定時,基期年度繳納的所得稅越少,對企業越有利。所以選擇在減免稅期滿的次年或微利年度的次年購置裝置,將使企業裝置投資獲得較好的節稅效果。

(2)正確確定裝置投資額和合理分配各年裝置購置額。在裝置投資額、裝置購置年度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獲得最優的投資抵免優惠的條件是:

年度裝置投資額×40%≤法定抵免期限內各年新增所得稅額

所以企業在進行裝置投資前,應預測未來各年盈利情況,並以預測新增所得稅額為依據,確定每一年度的裝置購置額。假設某企業技改專案建設週期為兩年,需要裝置投資額為600萬元,如果全部裝置都在2000年購置。稅法允許的投資抵免額為240萬元(600×40%),但是,該企業2000年—2004年五年的新增企業所得稅只有200萬元,那麼就不得不放棄40萬元的投資抵免額;如果該企業將600萬元的裝置分兩年進行,2000年裝置投資額應控制在500萬元(200/40%)以內。假設該企業選擇在2000年購置裝置400萬元,稅法允許投資抵免額為160萬元,小於2000—2004年五年的新增企業所得稅,可全額抵免。其餘200萬元的裝置在2001年購置,稅法允許的抵免額80萬元,可用於抵免的新增所得稅是2001—2005年各年比2000年應納企業所得稅額的增加值之和,因為《技術改造國產裝置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稽核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同一技術改造專案分年度購置裝置投資,均以每一年度裝置投資總額計算應抵免的投資額,以裝置購置前一年抵免的企業所得稅前實現的應繳企業所得稅為基數,計算每一納稅年度可抵免的企業所得稅額在規定的期限內(5年)抵免。該企業分兩次購置裝置獲得的投資抵免額比一次購置提高了。

3.為了體現激勵性稅收政策,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不同地區稅負存在差別的稅收優惠政策,投資者在選擇企業的註冊地點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對高新技......

相關問題答案
稅收籌劃的涵義是什麼? ?
計劃的定義是什麼?
四個自我的涵義是什麼?
稅收法律的主體是什麼? ?
稅收籌劃的客觀原因?
涵熙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奕涵的含義是什麼?
吸收比的定義是什麼?
涵字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晨涵的含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