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債的簡介 ?

General 更新 2024-06-27

點心債的簡介

香港人把粵式點心的概念挪用到金融市場上,創造出“點心債”這一可愛的專有名詞,用來指稱近年興起的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同粵式點心頗受茶客青睞一樣,自從2007年國家開發銀行首發這種以人民幣定價、人民幣結算的債券以來,所有的點心債都獲超額認購,被一搶而空。香港居民每天還只能兌換兩萬元人民幣,因此不少不懂得網上交易的老街坊,需要一大早便在銀行門外排上長隊,以便換匯買債。當年國開行的首發債券,在香港這個債券並不流行的市場,卻也吸引了大量的散戶,銀行門口出現了排長龍買債的盛況。 受到中國新領導人宣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市場化,11月份點心債(離岸人民幣債券)大獲激勵,發債金額攀升至四個月來的新高點。 11月在香港發行的點心債金額倍增至人民幣45億元,創下7月份接近人民幣67億元發行量以來的最高金額。行情主要受到首創置業發債帶動,該公司股價今年來估計漲了92%。在新領導班底宣示開放經濟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來衝上19年高點,借貸成本降至八個月低點,企業也擴大發行點心債。明年3月即將接任總理的李克強上週表示,推動匯率自由化;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則在當選演說中明白表示,將進一步開放經濟。 在香港,銀行的定期與活期存款利率均非常低,如何讓自己的錢存在銀行裡,又能保值,一直是港人理財的首要考慮。當年許多港人受到銀行職員的蠱惑,購買了被稱為“雷曼迷你債券”的衍生品,結果損失慘重,也可見香港民間對於保值產品的需求有多迫切。2007年7月其實是股市的泡沫期,港股直通車方興未艾,媒體號召大家買股票。但這並不妨礙港人對人民幣債券的熱捧。一些上了年紀的香港居民,不熟悉股票投資,只求大半生的儲蓄資金能有一個較好的保值場所,在銀行存款不保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債券起到了很好的替代作用——大家都看好人民幣升值趨勢,且國開行的3%債券年利率也高於幾乎所有的銀行存款。香港人知道國開行的並不多,但很多人知道,中國內地的銀行基本上是國有,在信用上幾乎等同於國債,再加上投資門檻低,普通居民也能買得起,因此這些債券在香港很容易獲得普通居民的認同。相反,由於人民幣債券當時還是試水性質,許多機構投資者一開始並不看好它的長遠發展。一些購買了該債券的機構投資者對筆者說,“上頭有任務,當作是對中央政府的一種支援。”從國開行債最終的認購情況來看,機構與散戶各分一半份額,也體現出機構的認購併不如散戶踴躍。頗具諷刺意義的是,自2009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升值趨勢的加速,以及美國實施量化寬鬆導致的全球低利率環境,香港的機構投資者與普通散戶開始“爭搶”人民幣債券。由於機構吃進的量大,往往在路演階段便足以吞下所有的債券發行規模,債券發行人也懶得多髮針對散戶的債券,因此真正“流入民間”的份額極低。也正是在這個階段,“點心債”一詞誕生了,並開始在投資界流傳。2010年10月9日,有港媒引述渣打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到“點心債”一詞,是它最初見諸報端的記錄。自此,它便與熊貓債、武士債、洋基債一樣,成為香港金融俗語。一位從事債券交易多年的老交易員認為這個詞很形象。他說:“從息率回報來看,這些債券稱不上吸引人,因此你也只能當它吃點心。更主要的是,每次有公司發行人民幣債券,基本上都供不應求,機構的胃口很大,這些債券規模就跟點心一樣,一口就沒了,你想多買也沒有。”從當年的政治任務,到如今好吃但不夠吃的點心,機構投資者對於人民幣債券的態度吸引力價值當年國開行的人民幣債券早已到期,但點心債市場已開始急速發展,且仍然供不應求。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點心債的發展獲得長足的進步。即便是在發生金融海嘯的2008年,總髮行額也超過120億元人民幣,到2......

熊貓債券和點心債券的來歷現狀及發展前景

熊貓債券只是一個名稱,說白了就是外國人在我國發行的債券的稱謂。現狀的話是國家對外國在我國發行債券的控制和稽核都很嚴格的,只要進來的都算比較不錯的債券,收益也還好,風險較小。前景的話,個人覺得國家不會太大力度的放開這些債券的發行

離岸人民幣債券有哪些特點

一、點心債”已成為離岸人民幣市場最重要的產品

二、發行主體以企業為主是

三、投資者主要來自中國香港

四、期限以1-3年為主

五、二級市場交易仍不活躍

六、離岸人民幣指數產品不斷增多

日本將向中國申請發行人民幣結算債券 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什麼?

具體來說,將實現在日本發行人民幣結算的債券。目前香港(點心債)、新加坡(獅城債)和法國(凱旋債)等地已開始發行人民幣債券,不少金融人士認為,在日本也應該實現人民幣債券發行。關於在日本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名稱,“富士山債”等成為候選名稱。

點心債券和熊貓債券是完全替代的關係麼

點心債券(英語:Dimsum Bonds),特指2007年起在香港開始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由於其在國際債券市場中的份額微不足道,故有此稱謂。2010年之前,發行點心債券的主要單位是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中資機構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並沒有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2010年,漢堡巨頭麥當勞成為第一家發行點心債券的非中資企業。點心債券的發行人都具有投資級的信用評級,收益率較低,因此對普通投資者缺乏吸引力。點心債券與熊貓債券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兩項利器。

連忙點心,有這個詞嗎

沒有這樣的詞

連忙和點心是不能搭配在一起的

樓主是否搞糊塗了

離岸金融理財會有風險嗎?

1.外匯期權

期權一般給予持有人以少搏大的槓桿效應,理論的收益和虧損都被放大。比方說價外期權是讓持有人在人民幣下跌了3%後開始獲利, 那麼當人民幣下跌近3%,而為了挽回損失,期權發行者便越需加量做空人民幣,盡顯風險特性。

2.點心債券

所謂換匯,是指發行商籌集人民幣現金後,實時將之兌換成外幣。由於點心債到期日須償還人民幣給債券持有人,絕大部分發行商會在出售人民幣現貨時,同時購入遠期人民幣期貨,一賣一買,即換匯交易(FX Swap)。那發行商為什麼不直接籌集外幣(如美元)?

主要原因是個別貨幣市場短期供求失衡可能導致某貨幣資金成本(如人民幣)相比日常運作實需的貨幣(如美元)的資金成本便宜。去年9月至10月,就是全球避險及鬧美元資金短缺荒之時。美元資金成本高企(甚至有價無市),一些其實不需人民幣資金的銀行,相信可透過發行人民幣點心債存款證,吸收人民幣並換匯至美元以紓緩其美元資金需求。問題在於鬧美元荒時,正值全球避險非常時期時,若有銀行集資人民幣並換匯,很可能將離岸人民幣資金成本推高。若此市場資訊“蔓延”而最終導致投資者拋售離岸人民幣,很可能會增加CNH相對CNY貼水壓力。

3.人民幣計價股票

離岸人民幣計價股票“人才凋零”,市場似乎期待雙幣雙股機制出臺可助打破悶局。但雙幣雙股一大問題是投資者可以透過同時買入一幣股票及賣出另一貨幣股票, 而達到純投資或拋空人民幣貨幣的效果。雙幣雙股或可變成另類途徑買賣人民幣。而似乎香港金管局等現行機制並沒有限制此類變相外匯買賣活動。若遇到市場異常動盪,香港金管局有可能會加強管制人民幣外匯買賣(如限制銀行持倉量),看似間接的雙幣雙股外匯途徑便可能成為炒家必經之路。市場動盪遇上外匯投機漏洞,是一個應提早預防的“禍不單行”處境。

4.人民幣計價金屬商品

早前香港商交所宣佈將會推出人民幣計價的金屬商品期貨合約,而香港也有銀行已推出以人民幣報價、香港上市的黃金ETF。其實就如雙幣雙股一樣,投資者可透過買入一貨幣金屬商品,同時賣出另一貨幣同一商品,以作純買賣人民幣效果之另類途徑(如買入美元報價黃金期貨,同時賣出等量人民幣報價黃金合約,只要兩黃金合約結算或實物交收之標準分別不大, 就可達致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外匯效果)。

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選頁面上的好評給俺個支援哈。

相關問題答案
點心債的簡介 ?
淘寶店的簡介怎麼寫?
美髮店的簡介怎麼寫?
風是怎麼形成的簡介?
三好學生的簡介怎麼寫?
海洋是怎麼形成的簡介?
兼職群的簡介怎麼寫?
普通酒店的簡介怎麼寫?
項目的簡介怎麼寫?
一點號媒體簡介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