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走麥城的時候,諸葛亮不知道嗎?為什麼不救? ?

General 更新 2025-01-27

關羽走麥城的時候,諸葛亮不知道嗎?為什麼不救?

關羽北征始於漢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當時的背景是劉備已取得漢中(東川)和上庸 (湖北西北部),曹操大軍退扎長安(陝西西安)。就在此前不久,襄樊地區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究竟是誰挑起的,諸說不一。參照有關文字,乃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長安後,宛城 (河南南陽)守將侯音、衛開與關羽勾通,據城反叛,延及周邊諸城,而在以北的豫西更甚,所謂是“樑(河南汝州)、郟(河南郟縣)、陸渾(河南嵩縣東北)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此間場景,如火如荼,由是引起關羽注視,即由荊州(湖北江陵)引軍北上接應;但在關羽還未至襄樊時,曹仁已會同由長安來的龐德先遣部隊攻復宛城,誅殺侯音等人。龐德即會同曹仁“遂南屯樊,討關羽”。

此時關羽行動日程可列為:

建安二十四年(219),因曹仁等將南下荊州,七月,關羽軍先發制人,北上,與曹仁軍相持於襄陽、樊城。曹操由長安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

八月,關羽圍呂常於襄陽,圍曹仁於樊城,擒于禁,覆其全軍;本月,關羽遊騎至郟。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還洛陽,擬南征;徐晃破關羽。

閏十月,呂蒙襲取江陵。

十二月,關羽敗走麥城,身死。

對於“劉備、諸葛亮不發兵營救關羽,以致其兵敗身死麥城”這一歷史懸案,在學界有不同意見:

第一種觀點,也是史學界大多數人的見解認為:一方面,當時關羽攻打襄樊的前期,擒于禁,斬龐德,把曹仁圍困在樊城,軍事上節節勝利,諸葛亮沒有必要派蜀兵來增援他。後來從丟失荊州到敗走麥城,時間很短,諸葛亮無法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來不及增援。而另一方面,劉備戎馬半生,做了漢中王后,還要創造條件籌備登基;當時雖已據有兩川,但還須鞏固;更有甚之就是他的將士須要較長時間休整。劉備自建安十六年(211)入川,為據西川就用兵三年,未久,又在漢中打了一年仗,將士疲乏,這也是一個原因。當時上庸還有劉封和孟達的軍馬在,他們的不發兵營救關羽,也是劉備、甚至諸葛亮預計不到的原因外。

第二種觀點認為諸葛亮不救關羽是為了“借刀殺人”。這一觀點最早是由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在《訄書》中提出“葛氏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的見解。,他認為,關羽鎮守荊州,手握重兵,驕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劉備死後)之後將難以對付,即使劉備健在之時,諸葛亮也很難越過關羽這道屏障而攝取更大的權力。故諸葛亮寧可丟失荊州,也要假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也撰文指出,關羽之敗,敗在吳魏聯盟絞殺,但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臺的卻可能是自家人諸葛亮。

一方面當時諸葛亮雖不能執掌軍政大權,但他明知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不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然《三國志》正文及斐注稜均未見諸葛勸諫的記載。而只要諸葛亮負起自己作為“軍師”的職責,隨時將荊州的“險情”提醒劉備,與關羽“自小結契”、情同手足的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對兵敗臨沮(關羽被擒殺之地)的關羽不以一卒相救;

另一方面還要從諸葛亮的抱負,以及關羽的為人中尋找答案。諸葛亮胸懷天下,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朱子彥指出,諸葛亮高臥隆中,聲稱自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實則“藏器在身”,是胸懷大志的。他曾對好友石韜、徐庶、孟建雲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當三人反問他可仕至何官時,“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為何?蓋因刺史、郡守一類官職皆不在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則難以啟齒告人也。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東吳重臣張昭想推薦他侍奉吳主,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

諸葛亮為什麼讓關羽去守華容道,為什麼不殺曹操?

諸葛亮為什麼派關羽守華容道?

關羽守華容,義釋曹孟德,成為千古佳話。

可是,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華容道呢?

《三國演義》對此的解釋很簡單:天不滅曹;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也沿用了此說;新版《三國》對此倒是做了一些闡釋,但也不是太明確,有些含糊其辭,語焉不詳。

其實,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隻要活曹操,不要死孟德。

這是由當時的天下大勢決定的。

當時之勢,曹操坐擁北方四州,十分天下已有七八;孫權繼承父兄基業,佔據江東,已成氣候;劉備則空有英雄之名,尚無立錐之地,只得東投西靠,依附他人。赤壁一戰,曹操打敗,雖說根基未動,但也元氣受損,數年之內不能南下。孫權則勢力大增,劉備亦大有斬獲,二家都有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空間。

從孫權方面來說,當然希望曹操死。如曹操一死,北方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群雄割據、自相殘殺的爭鬥之中,類似三國剛開始局面。如此,則孫權無北面之憂,可以集中全部力量經營南中國,吞荊州、取西川,統一南方,之後再北伐中原,成就千秋帝業。這就是魯肅版“隆中對”的內容。

從劉備方面來說,此時的外部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換,敵我關係已經開始變化。最大的敵人,已從曹操轉變為孫權;最緊迫的危險,就是面臨孫權的吞併。同理,對劉備、諸葛亮來說,當前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抵抗、防止江東孫權集團。

那麼,抵抗、防止江東孫權集團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當然是給孫權制造(保留)一個強大的敵手。

這個敵手,就是曹操。

赤壁之戰後,曹操雖遭大敗,但根基仍在,用曹操的話說,就是“城池、土地、兵馬、錢糧、人口、稅賦,仍數倍於孫、劉”,所以只要曹操這個領袖存在,則曹氏集團仍是天下最強大的力量。曹操存在一天,孫權就得提防一天,就不能全力對付劉備,相反,還得要和劉備結盟,共同對付曹操。保住曹操,其實就是保住劉備。

這種大國間的戰略結盟和對抗,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新中國成立之初,採取“一邊倒”的外交戰略,中蘇結盟,共同對抗美國。後來,形勢發生變化,中蘇交惡,蘇聯成了中國最危險的敵人,美國也受到蘇聯的巨大壓力,所以才有了中美“兵乓球外交”,中美結盟,共同對付蘇聯。

孫權集團希望曹操死,劉備方面希望曹操活,如何一方面保住曹操,另一方面又不能被孫權方面抓住把柄,這對劉備集團是個考驗。

現在,關羽派上用場了。

關羽其人,書中說他“極重義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性情中人。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就是希望關羽大講特講義氣。結果果真如此,關羽經不住曹操再三哀告,把五綹長髯一捋,丹鳳眼一眯,曹操得救了。

這樣一來,面對東吳方面的責難,劉備集團就可以把全部責任推到關羽頭上:不是我們不想殺曹操,是關羽太重個人義氣,無組織無紀律,擅自把曹操給放了,我們一定對關羽嚴加批評教育。

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除了要確保曹操活命而不給東吳藉口之外,還藏個小心眼,就是要抓關羽一個小辮子。眾所周知,諸葛亮此時初到劉備身邊,資歷尚淺,功勞未著,難以服眾,關羽、張飛更沒把他放在眼裡。張飛一介武夫,無甚心機,收之不難。而關羽則不同,劉備就說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就是說關羽對士兵客氣,對讀書人牛氣,當然也包括諸葛亮了。所以諸葛亮就利用關羽私放曹操這件事,抓住了關羽的小辮子,使關羽既內心愧疚,又心存感激,以後就再也不能在面前牛逼了。

當然,雖然關羽義釋曹操,給自己弄的難堪,但也成就了“義絕”大名。後來,關羽名聲日隆,入道進佛,三教皆敬,成了和孔聖人並駕......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派關羽守華容道?

這根本就是劉備的意思。

隆中時,孔明劉備已確定了天下三分的戰略目標,劉備勢力在赤壁戰後仍然很小,卻略現三分之勢,隨北有韓遂,西有劉璋,卻都鞭長莫及。曹操死,三角穩定性被破壞,劉備就在諸侯的槍口之下,曹操不死,東吳則需要劉備這一聯盟,這對於劉備的安全、進而發展都是有利的。因此,放曹是對的,這是三分的戰略目標的一個步驟。

放曹操是必需的,問題是,讓誰去?妙就妙在此處。

因為顯然,我是不能公開放曹的,因為現在的盟友東吳不稜答應,我也不能推託說,曹操太牛了,我幹不過他,因為赤壁戰後,曹操現存人馬已成殘兵,此說假的太明顯,難掩天下人之口,怎麼辦呢?問問孔明吧,他心眼多。孔明搖搖扇子,“主公,這事您別管了,交給我了"。

孔明選了大鬍子關羽,這個人素以忠義著稱,曹操對他有恩義,放曹操你去辦這個事最合適了,於是當著眾將官的面演了一出立軍令狀的好戲,立完軍令狀,關羽一擡頭,正好看見劉備,"誒,今天大哥眼神,不對啊,往常打夠級的時候,他老使這種眼神兒,,讓我保著他先走,這次難道是......"哥倆多年交情,這點心領神會還是有的。於是放曹計劃順利進行。回來以後,孔明要斬關羽,大家求情,不好使,最後,劉備出來說話了,劉關張得一起死,你斬了我兄弟,連我一塊斬吧,領導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孔明自然就坡下驢。這一切都完美,太完美了,會辦事和不會辦事就是不一樣啊!

若干年後,關羽死,劉備攻東吳敗,在白帝城病的奄奄一息,還唸叨關羽的好處,其中就有一句“華容道上放曹操”,兄弟,你當時可救了我的命啊。

領導用心良苦,大多如此。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按易中天先生的說法,就是“想不到”,既“羽之一敗塗地,非徒曹操所不及料,即孫權,亦未必能豫計其敗若如此速也。”也就是說,誰也沒有想到,歷來讓敵人聞風喪膽,而且剛剛在樊城大破曹軍,威震天下,差一點就逼得曹操遷都的關羽,竟會兵敗如山倒。曹操沒想到,孫權也沒想到,劉備當然也不會想到。劉備不會想到曹操和孫權也暗中勾結起來;呂蒙和陸遜竟然兩路出兵,白衣渡江,偷襲南郡,而且居然是迅雷不及掩耳。從建安24年7月進攻樊城,到同年12月敗走麥城,近半年的時間,戰爭形勢的逆轉卻是轉眼之間。開始關羽抱著必勝的信心,劉備那邊聽到的也都是捷報,怎麼會再派援兵,等到關羽敗走麥城眾叛親離時,劉備就是想救,也來不及了,除非他能派出空降兵。

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 關羽之死是諸葛亮害的嗎

個人認為,關羽的死跟諸葛亮的關係其實不大的。主要原因在於關羽的心態吧。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又是五虎上將之首加上多年爭戰戰績赫赫,有點自大的意思。加上當時東吳周瑜已死,魯肅一屆書生,而陸遜和呂蒙又是後期之輩,並不怎麼有名,關羽就有點輕敵了。而對於諸葛亮來說,不是不救,只是已經來不及了。當時蜀國急於穩固西川,好讓自己能有穩定富庶的安定之所,留關羽守衛荊州也算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了。只能說自己的輕敵自大加上東吳的有心暗算以及曹操的落井下石,才導致關羽戰死吧。

民間為何供奉關羽而不供奉諸葛亮

歷代皇帝誰不喜歡一個對自己忠貞不二的人才。關羽被曹操多次收買都死跟著劉備。

這個簡直是忠義的代表。

歷代皇帝都加以宣傳。

再者,關羽是戰場中的王者,身上殺伐之氣重。用民間的話就是說血氣方剛,諸邪退避三尺。和尉遲恭、秦叔寶那樣。被人供奉就不稀奇了。

誰知道劉備為什麼按兵不救關羽?

從水淹七軍到軍敗身死,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成都方面未出一兵一卒支援荊州,這種現象太反常了。

一、責任認定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關羽水淹七軍,生擒龐德之後,遭遇江東集團的偷襲,後方的公安、江陵等重鎮瞬間落入敵手。腹背受敵之下,關羽軍團迅速土崩瓦解。十二月,關羽及其子關平等於臨沮被俘,隨後遭到處決,傳首於曹操。從大勝到大敗,從軍鋒直逼許都迫使梟雄曹操亦有遷都之意,到全線崩潰軍敗身亡丟失荊州,前後不過半年。如此短的時間內產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在戰爭史上雖非特例,但也實屬罕見。探究關羽覆敗之謎遂成後世史家莫大的興趣所在,各種解釋也就應運而生。總結起來,大致有這麼三種說法:關羽負責說。這種說法認為,荊州覆敗這件事情乃關羽本人自作孽,不可活。此人 “性妒前”,驕傲自大,又不善於處理內部關係,“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遂致荊州軍團的領導班子內部矛盾叢生。同時還拒不執行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就已制定了的聯吳為盟的基本外交政策,對孫權主動聯姻的提議粗暴拒絕,且振振有詞,曰“虎女不嫁犬子”。性格決定命運,關羽實際上死在自己這種剛愎自用、目中無人的性格上面。諸葛亮負責說。這種論調最近較熱。持此觀點者認為:從水淹七軍到軍敗身死,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成都方面未出一兵一卒支援荊州,這種現象太反常了。而作為劉備身邊的主要智囊,親自制定了“跨有荊益”的集團版圖的諸葛亮,面對發生在荊州上空的風雲變幻,竟然沒有向劉備提一字半句的判斷和建議,這更加反常。持此觀點者進一步認為:諸葛亮緘口不言的沉默態度實際上是不負責任,是在玩忽職守,而且是有意為之。原因很簡單:諸葛亮胸懷大志,他希望自己不僅僅是劉備的貼身祕書,而且還要成為劉備集團的總經理,但很長時間裡都只能屈居第三把交椅。關老二成了他必須逾越卻又難以逾越的一道障礙。劉備在世之時,這道障礙已經如此頑固;劉備去世之後,其稜角勢必更加銳利與突兀。所以,當荊州上空危機四伏的時候,諸葛亮一反常態地沉默了,他決定見死不救。而他的玩忽職守導致了劉備對荊州局勢的惡性發展掉以輕心,缺乏一個清醒的認識,最終鑄成恨事。劉備負責說。這種觀點是本文關注的重點。這種觀點將成都方面不發一兵一卒救援荊州的主要責任歸結到劉備身上,而不是諸葛亮。此觀點認為不救關羽是劉備的意思,而不是諸葛亮所能左右的。劉備的用意是欲借江東集團之手除掉關羽,以鞏固自己的集權統治,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繼承人劉禪掃清障礙(潛在的權臣)。肯定這種觀點,直接面臨著兩個需要解釋的難題:第一,設若真相如此,該如何看待劉備和關羽之間所謂的“恩若兄弟”、“名為君臣,實猶父子”的親密關係?第二,以這種方式除掉關羽,其代價是棄荊州予江東。對這種巨大的代價,該如何理解?我嘗試著就此作出解答:其一,劉備能夠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將“恐易世之後難以制御”的養子劉封處死,可見緊要關頭兒女情長堅決地服從於政治利益是劉備的基本行事準則。劉封之於劉備是養父子關係,關羽之於劉備是義兄弟關係(當然,他們之間沒有舉行過桃園結義的結拜儀式),二者具備了相當強的可比性。劉備既然能夠忍痛殺掉養子劉封,自然也就具備了借刀殺人除去關羽的可能性。其二,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劉屬荊州的價值。自劉表死後,一直到關羽覆敗,這段時間荊州始終處於三足鼎立的局面。最早是劉備、劉琦、劉琮三足鼎立,赤壁之戰以後,變成曹操、劉備、孫權之間的三足鼎立。曹操據有荊州北部的整個南陽郡和南郡的一部分及江夏郡的一部分。孫劉雙方戰後就分贓問題先後有過兩次大規模的協商與調整(詳見本刊上半月《劉備故事》系列),我稱之為“第一次荊州之爭”、“ 第二次荊州之爭”。建安二十年,孫劉雙方達成......

關羽敗走麥城時,諸葛亮為什麼沒有施計相救呢?

關羽在荊州儼然是一個大軍閥,空耗國力還沒什麼用,誰願意救他。

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什麼還要派他去華容道

第一:因為曹操一死死,沒人能牽制住東吳,對剛能穩住腳的劉備沒什麼好處,以當時劉備那點的兵力,曹操所擁有的地盤肯定會被東吳佔據,而佔了曹操地盤的東吳就會連他們也一鍋端了。第二:曹操對關羽有恩,在放走曹操的同時,先讓關羽把曹操的恩情扯平,好讓關羽心無顧慮去征戰。第三:關羽為人高傲,諸葛亮想,讓關羽揹著放走曹操黑鍋的同時,也能殺殺他的傲氣,好讓關羽聽從他的指揮。

相關問題答案
關羽走麥城的時候,諸葛亮不知道嗎?為什麼不救? ?
不知道該說什麼的圖片?
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為什麼?不能做朋友的原因是什麼? ?
敗走麥城的主人公是誰?
敗走麥城的意思是什麼?
我的腰幹活的時候扭了一下,現在很疼怎麼辦 ?
為什麼玩洛克王國特別卡,寵物打架的時候,出招,出場都特別慢,怎麼解決。好的加分。加30分O~ ?
吃魚的時候為什麼不能翻身 ?
使用衛生棉條的時候,把它推入“正確位置”怎麼知道 ?
當年中國強大的時候為什麼不侵略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