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射禮是關於什麼的?
“鄉射禮”指的是什麼
鄉射禮鄉射禮盛行於先秦時期。每年春秋兩季,各鄉的行政長官鄉大夫都要以主人的身份邀請當地的卿、大夫、士和學子,在州立學校中舉行鄉射禮。鄉射禮的主持者,由一名德行卓著、尚未獲得官爵的處士擔任,稱為“賓”。 射位設在堂上,箭靶稱為“侯”,設在堂正南方三十丈遠的地方。侯的左前方有一曲圓形的皮製小屏,供報靶者藏身之用,稱為“乏”。弓、箭、算籌以及各種射具陳設在西堂。鄉射禮的核心活動是射手之間的三輪比射,稱為“三番射”。每番比射,每位射手都以發射四支箭為限。
“鄉射禮”指的是什麼?
鄉射禮:
我國至遲在春秋時代,民間流行一種稱為鄉射禮的射箭比賽,它的比賽儀則,完整地記錄在《儀禮》的《鄉射禮》中。這是一種非常正規的競技運動,有長度固定的射道、嚴格的比賽規戶。但是,評價一名射手,不僅要看他能否命中靶心,而且要看他形體是否合於音樂節奏,此外,還要求他處處禮讓競爭對手,正確對待失敗等等,總之,要求他的身心與體魄和諧、健康地發展。這與早期奧林匹克運動片面強調體魄強健的理念判然有別,顯示著東方文明的特色。
鄉射禮的簡介
第一番射側重於射的教練。司射將挑選出來的六名州學弟子搭配成三組,分別稱為上耦、次耦、下耦,即所謂“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司射先為三耦作射儀的示範:先將左足踩到射位符號上,面朝西,再扭頭向南,注視靶心,志慮專一,再調整步武,最後開弓射箭。示範畢,上耦的兩位射手上堂。按照司射的指教,上射先射,下射後射,如此輪流將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接著,次耦、下耦上堂,如法比射。由於第一番射是習射,所以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成績。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參加者除三耦之外,還有主人、賓、大夫和眾賓。主人與賓配合為一耦,主人擔任下射,以示謙敬;同理,身份較高的大夫 ,也都與士一一配合為耦。先由三耦比射。射手像第一番射那樣,輪流開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工作人員要“釋筭”,就是放一支?籌到地上計數。三耦射畢,由賓與主人配合成的耦、大夫與士配合成的耦、眾賓之耦先後上堂比射。比賽結果公佈後,勝方射手要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表示能射。負方射手則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各耦射手先後上堂,負方射手站著喝罰酒,然後向勝方射手行拱手禮。第三番射的過程與二番射相同,只是增加了音樂伴奏。樂工演奏《詩經·召南》中的《騶虞》,樂曲的節拍,演奏得均勻如一。只有應著鼓的節拍而射中靶心者,才抽出算籌計數;否則,即使射中也無效。第三番射的比賽結果公佈後,各耦射手順序上堂,負方射手喝罰酒,並向勝方射手行拱手禮。三番射至此結束。旅酬是射禮的餘興節目,堂上堂下的賓客遍飲酬酒,音樂或間或合,歌奏不已,盡歡而止。
射禮是為了學習什麼
一,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是我們民族氣質、性格、思想的重要表達載體,是華夏獨特的人文景觀。尊重傳統,捍衛文化的多樣化存在,這些文明覆興的普適性要求同樣適用於射禮。
二,射禮中有大量的華夏文明精華積澱,而其糟粕相對較少。射禮倡導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福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而不中、反求諸己”,重視人的道德自省。射禮本質上是一種健康道德的巧妙導引方式,是華夏先民寓德於射、寓禮於射、寓教於射的珍貴的人文實踐成果。
三,射禮中蘊涵有華夏特有的人文體育精神。
四,射禮對國民觀念和氣質精神的塑造價值。
燕趙大地重現鄉射禮 下聯
上聯:燕趙大地重現鄉射禮
下聯:桃李人間百態月流風
上聯:燕趙大地重現鄉射禮
下聯:桃李人間百態客來情
上聯:燕趙大地重現鄉射禮
下聯:桃李東風不知路出詩
上聯:燕趙大地重現鄉射禮
下聯:桃李東風不知月尋人
《儀禮》中的冠 婚 喪 祭 鄉 射 朝 聘分別指什麼 5分
《儀禮》記述有關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禮儀制度。
《儀禮》有四篇言鄉射之禮。《鄉飲酒禮》記述鄉人以時聚會宴飲的禮儀。鄉飲酒約分四類:一、三年大比,諸侯之鄉大夫向其君獻賢能之士,將行,待以賓禮,與之會飲於鄉學。二、鄉大夫以賓禮宴飲國中賢者。三、州長於春、秋會民習射,射前飲酒。四、黨正於季冬蜡祭飲酒。鄉飲酒之意義在於“尊賢養老”。《鄉射禮》是州長於春秋二季在州學會民習射之禮。《大射禮》是諸侯與群臣習射之禮。《燕禮》是諸侯之射前所舉行的宴飲之禮。凡諸侯之射,必先行燕禮;鄉射,必先行鄉飲酒禮。
《儀禮》有三篇言朝聘之禮。《聘禮》是諸侯國的邦交之禮。屬朝禮者二篇。《公食大夫禮》是諸侯饗大夫之禮。《覲禮》是諸侯朝見天子之禮。
古文中方是什麼意思
①本義,動詞:剔發披枷,流放邊疆。 本義後由“放”代替
不足方。——《儀禮 • 鄉射禮》
②名詞:邊塞,邊境。 / 四方 遠方
有朋自遠方來。——《論語 • 學而》
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漢 • 賈誼《論積貯疏》
③名詞:與中央相對的行政區域。 方家 方言 方音 方誌 大方 遠方 地方 四方
④名詞:邊,側。 方位 方向 方方面面 / 北方 東方 南方 西方 單方 雙方 敵方 我方 對方 甲方 乙方 四面八方 在水一方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晉 • 陶淵明《歸園田居》
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後漢書 • 張衡傳》
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後漢書 • 張衡傳》
⑤形容詞:四邊形的,規則的。
中吾矩者謂之方,不中吾矩者謂之不方,是以方與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則方法明也。——《墨子 • 天志中》
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列子 • 仲尼》
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史記 • 屈原賈生列傳》
盤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臺新詠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⑥量詞:片,塊,團。 / 立方 平方 一方土 一方手帕 一方水土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 • 備城門》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明 • 歸有光《項脊軒志》
⑦名詞:策略,戰略,法則。 方案 方法 方略 方式 方術 方藥 方針 / 處方 藥方 妙方 偏方 單方藥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 • 秋水》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鄉方而務。——《荀子 • 王霸》
學道立方,離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學之士。——《韓非子 • 六反》
⑧副詞:正,剛剛,才。 方便 方才 方今 方興未艾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莊子 • 庖丁解牛》
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於人者也。——《韓非子》
六禮指的是什麼
第一,謂古代的冠禮、婚禮、喪禮、祭禮、鄉飲酒和鄉射禮、相見禮。《禮記·王制》:“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 鄭玄 注:“鄉,鄉飲酒、鄉射。”《荀子·大略》:“立大學,設庠序,修六禮,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楊倞 注:“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
第二,古代在確立婚姻過程中的六種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儀禮·士昏禮》“納采用鴈” 唐 賈公彥 疏:“昏禮有六,五禮用鴈: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是也。唯納徵不用鴈,以其自有幣帛可執故也。”其後《唐律》、《明律》中都有類似的規定。《初學記》卷十四引 漢 秦嘉 《述婚》詩:“敬茲新姻,六禮不愆。” 明 陸採 《明珠記·閨嘆》:“縱無六禮雙羊,奈一言難變,便死也魂與檀郎為伴。” 清 曹寅 《遊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生小 雲英 自託媒,遠煩六禮絕嫌猜。”
第三,古享祭宗廟之禮有六:肆獻祼、饋食、祠、禴、嘗、烝。《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賈公彥 疏:“此一經,陳享宗廟之六禮也。”
第四,諸侯朝見天子之禮有六。《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鄭玄 注:“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為文。六服之內,四方以時分來,或朝春,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名殊禮異,更遞而徧。”
文言文奇是什麼意思
奇jī
形容詞義:
1、單數;“偶”之對。
奇,一曰不耦。——《說文》
陽數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為奇。——《儀禮·鄉射禮》
奇肱之國,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山海經·海外西經》
每奇日,未嘗不視朝。——《資治通鑑》
2、非法的。如奇車:不合制度的車。奇請它比:於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請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3、(遭遇)不順當的。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王維《老將行》
4、(中醫)藥味合於單數或單味藥的。如奇方。
名詞義:
1、餘數;零頭;不足整數者。
時有奇羨。——《史記·貨殖列傳》。索隱:“餘衍也。”
操其奇贏。——《漢書·食貨志》。注:“謂有餘財。”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餘也。”
長約八分有奇。——明·魏學洢《核舟記》
七萬五千有奇。——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2、姓。
奇 qí
形容詞義:
1、會意字。從大從可,可亦聲。本義:奇異;怪異。
奇,異也。——《說文》
奇服怪民不入宮。——《周禮·閽人》
國君不乘奇車。——《禮記·曲禮》
奇生怪。——《國語·晉語》
足以為奇偉偃卻之屬。——《荀子·非相》。注:“奇偉誇大也。”
餘幼好此奇服兮。——《楚辭·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無備者。——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邑人奇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奇已。——清·周容《芋老人傳》
奇花初胎。——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2、珍奇;稀奇。
此奇貨可居。——《史記·呂不韋傳》
3、出人意外;詭變莫測。
以奇用兵。——《老子》。注:“詐也。”
4、新奇。如奇靡:新奇華麗。奇縱:新奇豪放。奇律:新奇的樂律。
5、非凡;佳;妙。如奇優:出類拔萃的優伶。奇度:非凡的氣度。奇相:非凡的相貌。奇筆:奇妙的書法。奇方:奇妙的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