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為什麼種梧桐樹?

General 更新 2025-01-19

南京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梧桐樹呢?

文章太長了我就截取了一段,就是那個時候種的。

南京廣種法國梧桐,始於1920年代。1917年,孫中山發表《建國方略》,盛讚南京“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決心營造一個理想中的首都南京。孫中山的宏願,正是六朝古都20世紀民國範兒的歷史源頭。 爾後,1919年《南京新建設計劃》、1920年《南京北城區發展計劃》、1926年《南京市政計劃》、1928年《首都大計劃》陸續出爐,至1929年《首都計劃》定稿,“民國首都南京城”的宏願,終於變成了設計圖紙。

國都設計處處長林逸民在交出《首都計劃》時說:“全部設計皆為百年而設,非供一時之用,故於設計事項,不敢不格外慎重。”(《首都計劃》)設計者們的目標是“將首都一地不獨成為全國城市之模範,並足比倫歐美名城也。紶(《首都計劃》)對於包括園林綠化、城市建築等多種元素在內的總體城市風格,設想“建築方面,不獨易臻新巧,且高下參差,至饒變化……主要機關建在中央,其他環列兩旁,有如翼輔拱辰之勢,若出自然,抑建築大道,互相貫連。察其地形,施工又便,加以鑿築湖池,擇地最易,園林點綴,隨在皆宜,於莊嚴璀璨之中,兼擅林泉風景之勝。”此設想在宏觀上採納歐美模式,微觀上則採用中國傳統形式,極富詩意,讓人聯想到漢唐氣象,天人合一的中華大美。 設計者們甚至給出了具體的園林綠化規模標準“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即佔公園一英畝,此數實城市設計家所認為最適宜者也。”(《首都計劃》) 這標準,相當於公園和林蔭道佔全城面積40%,且平均每個南京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園綠地——超過了當時的倫敦、巴黎和柏林。為華盛頓的6倍之多。

南京那麼多梧桐樹,是因為宋慶齡的原因麼?求解 10分

沒關係吧,梧桐代表悽美的愛情!可能就是一個城市的特色!

為什麼南京會有那麼多梧桐樹

主要是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後,到1929年6月1日遷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這段時間在南京廣為種植。

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籌建中山陵,在中山大道和陵園路兩旁栽種行道樹即法國梧桐,而後在國民政府的規劃下,南京市曾擁有達20萬棵法國梧桐樹。

人們習慣所說的“法國梧桐”只是懸鈴木中的一種。原來,懸鈴木一屬恭8種,原產北美洲、墨西哥、地中海和印度一帶。引入我國栽植的有3種。懸鈴木果序柄的果實,有的1個果球,有的2個果球,有的3個以上果球,因此名稱就不同,分別叫做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這是三個不同的種。

為什麼懸鈴木叫“法國梧桐”呢?原來,這種樹木,葉子似梧桐,而被大家誤以為是梧桐。17世紀,在英國的牛津,人們用一球懸鈴木(又叫美國梧桐)和三球懸鈴木(又叫法國梧桐)作親本,雜交成二球懸鈴木,取名“英國梧桐”。因為是雜交,沒有原產地。在歐洲廣泛栽培後,法國人把它帶到上海,栽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作為行道樹)。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人云亦云,把它當作梧桐樹了。

為什麼南京的街道兩旁種的是梧桐樹

那要追溯到民國時代了,種的都是法國梧桐。那時一是為了美化環境,二是為了納涼,因為南京夏天很熱。

可惜,現在砍了很多了,剩下的基本都修剪過了,為了方便大型車輛的通行,還有後來拉電線等等。

南京的法國梧桐 真的是因為宋美齡喜歡法國梧桐 所有蔣介石才種的嗎? 如果不是的話是因為孫中山的建

南京廣種法國梧桐,始於1920年代。1917年,孫中山發表《建國方略》,盛讚南京“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決心營造一個理想中的首都南京。孫中山的宏願,正是六朝古都20世紀民國範兒的歷史源頭。 爾後,1919年《南京新建設計劃》、1920年《南京北城區發展計劃》、1926年《南京市政計劃》、1928年《首都大計劃》陸續出爐,至1929年《首都計劃》定稿,“民國首都南京城”的宏願,終於變成了設計圖紙。

國都設計處處長林逸民在交出《首都計劃》時說:“全部設計皆為百年而設,非供一時之用,故於設計事項,不敢不格外慎重。”(《首都計劃》)設計者們的目標是“將首都一地不獨成為全國城市之模範,並足比倫歐美名城也。”(《首都計劃》)對於包括園林綠化、城市建築等多種元素在內的總體城市風格,設想“建築方面,不獨易臻新巧,且高下參差,至饒變化……主要機關建在中央,其他環列兩旁,有如翼輔拱辰之勢,若出自然,抑建築大道,互相貫連。察其地形,施工又便,加以鑿築湖池,擇地最易,園林點綴,隨在皆宜,於莊嚴璀璨之中,兼擅林泉風景之勝。”此設想在宏觀上採納歐美模式,微觀上則採用中國傳統形式,極富詩意,讓人聯想到漢唐氣象,天人合一的中華大美。 設計者們甚至給出了具體的園林綠化規模標準“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即佔公園一英畝,此數實城市設計家所認為最適宜者也。”(《首都計劃》) 這標準,相當於公園和林蔭道佔全城面積40%,且平均每個南京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園綠地——超過了當時的倫敦、巴黎和柏林。為華盛頓的6倍之多。

南京梧桐樹事件的相關事件

1999年的秋天,當秋風尚未來得及襲擊還泛著綠色的樹葉時,南京瞻園路上一排有著50多年樹齡的梧桐樹卻面臨著被砍伐的厄運——砍伐的理由是擴路。某媒體記者打電話給一位有號召力的老學者,老學者立刻聯絡了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的八位教授,當他們趕到現場時,已有一棵大樹被鋸。八位教授聯名向市政府上書,呼籲保護這些大樹。此事驚動了人民日報的一位記者,於是在第二天的《人民日報》華東版上,以《這些大樹不該砍》為標題的報道赫然刊登在第14版的頭條上。樹最終保了下來,瞻園周邊的傳統空間也保存了下來。 2001年,滬寧高速公路通車後不久,為了讓下了高速即進南京城的汽車有個快速通道,中山東路中山門段的六排梧桐樹被命砍掉四排。結果二十幾位專家、學者聯名上書國家建設部,要求我們的建設者“手下留情”。建設部部長親下南京瞭解情況,同意專家們的建議,“砍二排保四排”,否則取消南京綠化城市的資格。雖然保存了四排大樹,但那被砍掉的兩排樹仍讓人心痛,《南方週末》2001年3月15日以《死於非命的樹》為題表達了深深的遺憾。 劉伯承元帥任南京市市長時,看到山路邊有一根木棍都要過問,是不是砍伐了紫金山的樹?當時上山砍樹最高的被判刑12年。周恩來總理參觀紫金山時發現有人砍樹,嚴厲批評說:“國家再窮也不能動紫金山上的一棵樹。”如今,紫金山山體2萬棵樹卻遭遇建國55年來首次大規模砍伐。年逾古稀的老人們哭了70歲的園林工程師老宋站在紫金山上,現場的情景讓他傷心得不忍睜眼:這裡原本鬱鬱蔥蔥的原生林,現在只剩下光禿禿的黃土地和殘樁斷枝了。被砍伐的原生林位於紫金山東側的上黃馬水庫和下黃馬水庫,中山陵則位於紫金山正南側。在中山陵工作了42年的老宋告訴記者,中山陵和紫金山在南京人心中是合二為一的——“破壞紫金山,就是破壞中山陵。”最早發現有人在紫金山上砍樹的是黃馬村的村民。村民劉福貴說,8月底就看到有人在林子裡砍樹,也沒見有人管。老宋當時還不相信,“建國55年來沒見誰有這樣的膽子”。10月24日,老宋和四十餘名曾在中山陵園管理局(下文簡稱“管理局”)工作過的老工人來到上黃馬水庫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們砍樹不是用鋸子,是用大型挖掘機揮動著挖掘臂一路掃蕩過去的。”有人回憶當時的情景,“很多砍下的樹就被直接埋到了地下。”一位第一次來現場的70歲老人,哆嗦著嘴脣不斷重複著:“他們到底要幹什麼!到底要幹什麼?”四十幾位老工人當即手挽手築起人牆阻擋挖掘機的前進,但挖掘機在他們頭上揮舞著鐵臂,並未停止。四臺大型挖掘機在林間進行了24小時的“掃蕩”,先用挖掘臂直接將樹木掃斷,然後有人立即過來清理殘餘枝葉,最後再把樹樁鋸掉,甚至把樹根拔掉。老工人們又趕往下黃馬水庫,發現那裡也是同樣的情況,以他們的經驗估算,兩處被毀林地面積總共近百畝,砍伐的樹木近2萬棵。他們簡直不相信眼前的一切:曾有位園林工人誤砍了紫金山上的一棵病樹,被行政記大過;9年前,一位園林工人偷砍了28棵杉木,被判了兩年徒刑。這群年逾古稀的老人哭了。因為這是紫金山上保護得最好的一塊原生林,林木多樣化,生態保持完美,以前走進山林就能聽見處處鳥鳴,林間有梅花鹿、獐子嬉戲奔跑,10年前甚至能看到狼在湖邊飲水。砍樹者何人?10月23日,記者採訪了中山陵園管理局,該局辦公室值班的一位劉姓工作人員解釋說,“在紫金山東側施工的是中山陵綜合治理工程東部項目指揮部,但不會砍伐樹木,只是按程序移植或清理雜樹。”但園林工程師老宋對“清理雜樹”的說法表示了質疑:“即使是清理5公分以下的雜樹也要嚴格地規劃和報批,何況砍掉的都是胸徑十幾公分乃至幾十公分的大樹......

為什麼南京的行道樹都是梧桐樹?

國民黨時期因為宋美齡喜歡梧桐,蔣介石就在南京的大街上種滿了法國梧桐~~

轉{終於知道南京為什麼那麼多梧桐}

80年前,宋家三小姐在總統府邸不經意回眸,她隔著門簾望見一個光腦袋的戎裝男人,就此動了芳心;幾年後,那個男人不遠萬里運來了她所鍾愛的懸鈴木樹種,從美齡宮一直灑到中山北路,滿街的梧桐樹,都是他為她種下的情和愛,從此南京的背景裡就飄滿了梧桐樹葉。600年前,一個大腳村姑在馬槽裡瞥見一個鞋拔子臉的男人,轉身就去請媒;幾年後,她的弼馬溫到南京當了皇帝,她死得早,他也終生沒有再立皇后。1400年前,一個叫張麗華的歌姬躲在她才華橫溢的愛人懷裡,臺城下火光沖天,她的胭脂成了他一生最後的喜色;魂斷青溪的一剎那,她並不知道貴為皇帝的他,為她作的那首《玉樹後庭花》,會成為亡國之君被恥笑萬年的證據。     十年、百年、千年,漫漫歷史路,也是愛恨情仇路。在沉甸甸的南京歲月面前,談論情愛細節似乎太過小家子氣,然而誰又能說情愛不是一個城市最直觀的面部表情?諸多歷史,正是男人女人在時光中編織著故事,發生匪夷所思的滄桑鉅變。多情的人走過多情的時光,剛好又逢上一片多情的土地,這個籠罩在六朝煙雨中的城市,便有了一種特別的城市性格。對於南京,你應把它當作最最樸實的城市,它傳說中的憂鬱、深沉、傷感、跌宕、多舛,原本就因為這是個多情也重情的城市。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中,提出過一個關於城市的雙重隱喻:磁體和容器。磁體是城市的精神本質,而容器則是城市的物質形式。在南京這個城市的容器裡,吸附能力最強的磁體,正是情愛悲歡寫就的精神內核。     南京的情愛,多半是大情大愛。情愛故事只要一搬到江南,便會蒙上一層江南細雨,再伴上幾聲簫管絲竹,或滴上幾滴江南女子的清淚,立刻會顯出一種楚楚動人的清婉和幽怨。但是在地處江南的南京不會,至少不會是那種單純的幽怨,就如蘇州故事裡沈括與芸娘小橋流水式的小情小緒,在南京總歸是留不下一絲痕跡。這座城市出帝王娘娘,行文豪將相,從三國時的大喬小喬到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風月常伴戎馬,情愛總是在家國命運間沉浮。好比《桃花扇》與《西廂記》的區別,同樣是書生遇到美人,倘若發生在南京,一部情愛史的背後,總少不了戰爭史和民族史的疊加。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這座兵家必爭之地,王者虎踞龍蟠的城池,賦予了歷史中蕩氣迴腸的情愛內核。城市就這樣影響了情愛的特質。     南京的情愛,又常常是豁達、自由而奔放。這個城市的子民自古就有種散逸的氣質,城南古巷中,王羲之和王獻之這對書聖父子各自留下了關於情愛的佳話:世家擇婿,氏族子弟都整冠以待,只有王羲之坦腹東床,大口吃肉,反被女子視為豪傑,自此有了東床快婿一說。王獻之在渡口等候他心愛的姑娘桃葉,銅琵琶、鐵綽板,迎風賦辭,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桃葉渡自此揚名。自古以來,這個城市的情愛總是這麼誇張:一個九五之尊的男人,可以為他的女人背上亡國的罵名;一個半壁江山的得主,可以在整個國都為他的女人種滿同一種樹;一個會寫詩的豪門子弟,可以為他所愛的女人大聲吟一首詩,讓她的名字流傳千古這個城市因此浪漫、雍容、寵辱不驚。情愛就這樣賦予了城市的氣質。     一些人和一座城,就這樣相互影響著。這之間的南京情愛,總是那麼淋漓盡致:要麼痛快地愛,有驚人之舉;要麼愛得很痛,痛到啼血。而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形象鮮明的女主角,她們或許是王侯將相的女兒,也或許只是出身卑微的青樓女子,但絕不會是娥皇女英那樣的愛情配角。從莫愁女到李香君,甚至到小說中金陵十二釵的王熙鳳這個城市的女人很美,也很烈,有時比男人更耀眼。張愛玲筆下

什麼是南京梧桐樹事件?

南京梧桐樹事件起源於2011年3月初,南京市政府為建設南京地鐵3號線以及10號線,將南京市主城區內許多於上世紀中期栽種的梧桐等樹木移栽。其行為造成了部分南京市民的強烈不滿,他們發起活動要求保護南京市內的行道樹。

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693200.htm

南京那邊種滿了法國梧桐,是怎麼回事有歷史故事嗎

宋美齡最愛的樹是法國梧桐,蔣介石就在整個南京城種滿了法國梧桐

相關問題答案
南京為什麼種梧桐樹?
南京為什麼這麼熱?
南京為什麼叫六朝古都?
南京為什麼被稱為火爐?
南京為什麼是石頭城?
南京為什麼沒有領事館?
南京為什麼叫石頭城 20分?
南京為什麼簡稱"寧" ?
請問南京為什麼叫做六朝古都 ?
南京為什麼稱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