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什麼性格?

General 更新 2025-01-02

水滸傳中宋江的性格特點

宋江是《水滸傳》裡邊名號最多的一個,宋江的綽號有四個。一出場就介紹了鼎江的三個綽號,這三個綽號實際上就是介紹了宋江的三個性格特點:一個是黑宋江,因為他長得面黑,身體比較矮,這是就他的形體來講的,並不是如林沖、關勝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吳用、公孫勝等人那樣溫文爾雅文質彬彬,他長的其貌不揚。第二個是孝義黑三郎,講的是他對待父母,講究孝道,他的孝道貫穿到了他的思想當中,成為他思想的一個部分,並且是他的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點;第三個是及時雨,講的是他仗義疏財,扶危濟困,這在後面他陸續和弟兄們交往中能夠看得出來,在這一點上他做得到位。這三個綽號實際上重點介紹了宋江平時的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現,比如“愛習槍棒”、“ 揮金似士”、“ 排難解紛”、“ 扶人之困”等等,這些好處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覺,在民間宋江是一個喜歡做好事、願意做好事的熱心人,無論是在家庭倫理上還是在社會關係中他以自己的作為贏得了大家普遍的認可。

宋江的性格特點?

宋江字公明,人稱及時雨,又稱黑三郎,此人仗義疏財,結交江湖豪傑,但封建傳統思想是比較濃重的,看水滸還是看武松比較爽快,宋江這個黑東西就喜歡破壞梁山大業。以前的聚義廳,被改為忠義堂,就可以看出宋江是個忠君的傢伙,宋江又有個綽號,叫做孝義黑三郎,說明他不在乎錢宋江殺閻婆惜也不是他故意的,完全是失手,所以,也叫“逼上梁山”宋江和林沖在很多性格特點上是相似的,比如這個逼字,但是林沖是忍無可忍,堅決反朝廷了,宋江沒有被殺妻之恨,一有機會就妄圖復辟,所以把樑上送上一條不歸路。宋江的性格特點裡面,孝,義,忠,是三大特徵,此人優柔寡斷,難成大事,央視版的水滸裡面刻畫的此人也不夠深刻,所以央視版水滸除了動作比較厲害牛逼點,其他很多違背了原著。水滸裡面不同的人,人物性格都不相同,李逵憨厚耳殘忍,武松有勇有謀。魯智深仗義。林沖能忍。宋江啊宋江,你就是一個大右派。

宋江人物的性格特點

《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一次農民起義的作品。主人公宋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他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是怎樣的呢?   宋江作為“志氣軒昂,胸襟秀麗”的知識分子,仍然是地主階級的一員。他的家庭“祖代務農”,莊裡修建著“草廳”、“佛堂”和“地窖子”,擁有“大小莊客”,在宋家莊“守此田園”,過著剝削農民的寄生生活的。這種經濟地位和家庭環境,使宋江“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的成長史,同一般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並沒有本質的不同。作者沒有給宋江安排飛黃騰達、青雲直上的生活道路,而是讓他做了“刀筆精通,吏道純熟”的鄆城縣押司。你看,城縣“知縣卻和宋江最好”,“眾公人都是和宋江好的”。這種融洽和諧的社會關係,小官吏社會生活的實踐,不僅培養了他精通吏道的才能,也使他形成了循規蹈矩的“法度”觀念。對於殺人放火,犯上作亂的行為,他認為“雖是被人逼迫,事非得以,於法度上卻饒不得。”在這裡,我們所看到的,不正是一個忠於自己職守的能幹押司嗎?所以任何人處在宋江的那個時代和階級地位,要想走上反抗的道路,就必須擺脫封建意識形態對他的種種束縛。確實,周圍的一切,包括家庭和親屬,甚至連同自己在內,都在同他作對。像溫情脈脈的“孝”更是很難一刀將它斬斷。   宋江還未做鄆城縣押司的時候,已經以“仗義疏財,扶危濟貧”而譽滿天下。作者對他有如下一段描寫:“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賠,並不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財物,亦不推脫。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格。若常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這不是性格的具體刻畫,但卻是禮賢下士、仗義疏財、扶危濟貧的義士氣質的勾勒,一開始就給宋江的性格要素定下了鮮明的基調。那些受到宋江恩惠的人,從心底裡感謝他;那些耳食者,則交口稱讚他。這個“呼保義”和“及時雨”,在階級壓迫深重,到處是醜惡和不義的社會,就如一束明媚的春光,照進了受苦受難的心靈。   義釋晁蓋,是宋江的一個大膽果敢的行動。這就突破了義士氣質的框框,使義士氣質同反抗性開始結合起來,形成宋江性格中占主導地位的本質特徵。宋江哪裡預見得到,他隨意撥動的,正是一根生活的巨大琴絃。命運將他和反抗性開始結合在一起,只是他不能自覺罷了。   “殺惜”,是信守弟兄義氣的結果,是宋江性格發展中的一個發光點。殺惜”使宋江與過去訣別,把他推上亡命生活的道路。但是,他還不可能一下子使他的性格淨化到自覺反抗的高度。所以,宋江在逃亡離家前,向父親和兄弟表達了若遇朝廷寬恩大赦,便可父子兄弟團聚的願望。這就是說,他寧願躲避官府的迫害,而不願意反抗官府的迫害因此,宋江沒有去投奔梁山泊這位義重情深的兄弟,而選擇了投奔橫海郡柴大官人、白虎山孔太公和清風寨花榮。逃亡途中,宋江結識了武松、孔明、孔亮、燕順、王英、鄭天壽……宋江同這些英雄好漢同呼吸,共命運,歷盡辛苦,正從量的方面,積聚性格突破的條件。特別是大鬧青州道的反抗行動,點燃了宋江性格中的反抗火焰。再加上朝廷征剿大軍將要掃蕩清風山的消息傳來,何去何從的命運抉擇,根本刻不容緩,無法猶豫,宋江斷然決定帶領花榮、燕順、王英、鄭天壽等大批人馬去梁山泊入夥。不料突然接到石勇捎來的一封報告父親死亡的家書,宋江頓時思想波瀾陡起,還有對冊封皇太子、朝廷大赦的幻想,使他又一次處於性格衝突的旋渦中,他決心要回家奔喪了。然而,在宋家莊等待他的,不是靈堂哭祭,而是牢獄、脊杖和刺配江州。而且赴江州道上,梁山泊弟兄們的親切挽留,義......

宋江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宋江有著不少值得表揚的優點,他對老太公很孝敬,對朋友很仁義,對國家很忠誠,等等,所有的這些,都符合我們所理解和信奉的人生美德。也正是這個原因礌在梁山泊,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他,以至於當天王晁蓋過世之後,他比較順利地成為眾好漢的頭領。這既是歷史給予他的機遇,也是他一直以來積德和努力的結果。說得好聽一點,叫做“順乎民意”。

但是宋江也有很多侷限,從前對宋江的批判,曾經把問題歸結到他的“投降”。這個觀點,我不太同意。就政權關係來說,他的行為是一種“投降”。因為他屬於農民軍的陣營,而皇帝所代表的陣營,是屬於貴族地主階級的。特別是他率領眾兄弟攻打方臘,以一個農民軍的力量,剿滅另一個農民軍的力量,這確實也涉及到階級立場的問題。但是,就宋江一貫的思想特點來說,他好象並沒有把自己作為“農民階級”,他始終關注“替天行道”,其中的“天”代表著一種“血統”的延續,說得具體一點,他關心的是“國家”而不是“政權”。按說,以他的軍事實力,殺到開封“奪了鳥位”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終這個“血統”的觀念約束著他,使他做出最後的決策。這裡的這個“血統”,其實就是他眼中和心中的“國家”。

宋江的侷限,其實很昭然。他接受招安,完全是主動的自覺的行為。他的出發點正象他一直唸叨的那樣,要給眾兄弟找一個光明的出路。事實上,他的眾兄弟有多少人“稀罕”這樣的“光明的出路”呢?林沖嗎?柴進嗎?盧俊義嗎?花榮嗎?還有本來就生活在底層的阮氏兄弟、李逵等人嗎?可以說,幾乎沒有人稀罕著這所謂的“光明的出路”,而真正需要這“光明的出路”的人,最典型的只有宋江一個人。可是他的結局怎樣呢?從早年的一個押司,到後來的被封為州官,也就那麼一回事兒,還不如他做梁山頭領的地位高。而作為一個押司出身的宋江來說,從押司到州官,也許已經就是一個“光明的出路”啦。按說,宋江很心安理得啦。

宋江的感受,暫且不評。就說宋江為了這個所謂的“光明的出路”,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價。108將損失大半,害死了這麼多的自家弟兄,這是其一;剿滅了階級兄弟,偏離了作為“階級”的感情,這是其二。也許還有其三、其四。從綜合績效來看,宋江的行為是得不償失的虧本行為。也許,他這樣做,維護了他內心深處的“國家”和“血統”,但是這樣的一種信念,是不是純粹的高尚,或是純粹的自私,在那個特定的故事中,還真的值得討論。

宋江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評價一個人,就是要全面地看。我也歌頌宋江的不少美德,但是,在歌頌和表揚他的同時,我說,他在一些事情上,其實也是自私的。而且,這種自私,是建立在損人的前提下的,這種行為,有點令人不齒。

吳讀本水滸傳宋江的性格

1、性格特點

宋江是一個有多重性格的人。

首先是疏財仗義、濟弱扶貧、孝親敬友,這是他性格的溫柔敦厚的一面;

其次,他孝忠皇帝,講義氣,這是他性格中正統思想的一面;

再次,他明處為大家辦事,暗處結交江湖大盜,這是他性格中虛偽狡詐的一面;

最後,他聚眾反國,題詩言志,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2、作品簡介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宋江的性格悲劇意義

宋江作為梁山泊的領袖,就當時歷史條件來看,完全有能力“殺去東京,奪了鳥位”。但他偏偏要壓制弟兄們的這種造反精神,“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為了招安,他甚至可以去拜訪皇帝的相好,京城的第一名妓李師師;為了招安,他甚至可以放棄懲辦貪官奸臣、替天行道的原則,拜倒在高俅的腳下。為了使他的投降路線順利執行,他又千方百計將河北大地主盧俊義“逼”上梁山。這種“逼”與林沖等人的“逼”是性質不相同的。其實,宋江的“招安”思想,在未上梁山之前就很明顯地表現出來了。他曾對武松說:“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招安以後,先是徵遼國,後是平方臘。他幻想為國家立功,好在青史留名。但是朝廷裡四大奸臣當權,哪裡容得了他們!徵遼後,一百八人沒有損失一個,真是天幸。宋江心想朝廷總會升遷他們。但太師蔡京、樞密童貫商議奏道:“方今四方未寧,不可升遷。”只加宋江為保義郎,盧俊義為宣武郎,其餘三十四員為正將軍,七十二員為偏將軍。都只是掛個空名,並無實職。

打方臘時,宋江弟兄們損失慘重:陣亡正將十四員,偏將四十五員。病故正將五員,偏將五員,傷殘正將一員,坐化正將一員。有不願恩賜,以及京師留用的除外,見在朝覲的正偏將佐只有二十七員,其中正將十二員,偏將十五員。實際上只剩下四分之一了。

宋江對弟兄們並非沒有感情,每次有弟兄陣亡,宋江都非常悲傷。在韓滔、彭玘陣亡之後,宋江也似乎有所覺悟,“誰想渡江以來,損折我五個兄弟,莫非皇天有怒,不容宋江收捕方臘,以致損兵折將?”但是這種覺悟不過是火光一閃,隨即就熄滅了。於是他又繼續指揮進攻。當獲知鄭天壽、曹正、王定六陣亡後,宋江大哭一場,默然倒地。被眾將救起,半晌方醒,對吳用等說道:“我們今番必然收伏不得方臘了。自從渡江以來,如此不利,連連損折了我八個弟兄。”在平定了方臘班師回京時,他曾對張招討說:“當時小將等一百八人破大遼,還京都不曾損了一個,誰想首先去了公孫勝,京師留下數人,克復揚州,渡大江,怎知十停去七,今日宋江雖存,有何面目再見山東父老,故鄉親戚。”但是悲痛歸悲痛,在他內心深處,為朝廷立功建業的希望壓倒了一切。

為什麼徵遼那麼順利,平方臘時卻屢屢受挫?宋江不想一想,方臘不也是他們自己在梁山泊時一樣的草寇嗎?他們現在打方臘,不也是童貫、高太尉他們當時打梁山泊一樣嗎?難怪魯迅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流氓的變遷》)

其實方臘的可貴之處就在敢於與朝廷對抗,敢於稱王。相比之下,宋江卻顯得多麼猥瑣。他把自己參加梁山泊聚義,說成是罪惡深重,犯了彌天之罪。因此晁蓋一死,他就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什麼“替天行道”?說穿了,就是替朝廷行道。他名義上要剷除奸臣,但是當奸臣童貫、高俅先後親自領軍來鎮壓梁山泊時,宋江雖然兩贏童貫,將童貫八路軍馬全部殺光:秦明打死陳翥,林沖殺死馬萬里,索超殺死王義,董平搠死韓天麟,史進殺死吳秉彝,楊志殺死李明,李逵砍死段鵬舉,張清打死周信。連他的左羽酆美也被盧俊義活捉。只剩下一個右翼畢勝,保護童貫逃走。但宋江素懷歸順之心,不肯盡情追殺,惟恐眾將不捨,要追童貫,火急差戴宗傳下將令,佈告眾頭領,收拾各路軍馬步卒,都回山寨請功,使得童貫與畢勝逃得性命,引領敗殘軍馬,連夜投東京去了。至於三敗高俅,他不過是想給高俅一點臉色看,讓高俅知道朝廷不招安他們是不行的,實際上還是想要高俅成全招安之......

水滸傳裡的宋江 的性格特點和主要故事情節

宋江(?~1124),字公明,北宋末年山東水泊梁山農民起義領袖,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第一號人物,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宋江在一百單八將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綽號呼保義,又號及時雨,人稱孝義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後因私放晁蓋等人,被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輾轉周折上了梁山。晁蓋死後繼任梁山大寨主,主張並接受朝廷的招安,接連出徵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最後被高俅等奸臣設計用毒酒害死。

宋江死後,影響逐漸擴大。隨著宋人話本特別是《水滸傳》的廣泛流傳,宋江和梁山英雄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喜愛,一些文學作品裡的描述,被作為史實來傳頌著~

宋江上梁山,單純的在梁山上喝酒吃肉,分金秤銀已不是他的追求,為了實現“敢笑黃巢不丈夫”的野心,他收服了許多朝廷派來征剿梁山的猛將卻幾乎都被他以“倘蒙將軍不嫌草寨微賤,情願讓位。”或是“等來日朝廷大赦天下,招安,一齊剷除奸邪,替天行道。”等類似句式感化。呼延灼,關勝,董平【特別是打東平府收董平這一場,是他自己和盧俊義拈鬮做賭,說誰先打下(盧俊義打的東昌府)就讓誰做山寨之主】等一群朝廷猛將為梁山效命。打祝家莊如此,高唐州如此,青州如此,華州亦如此。他這樣不斷壯大自己山寨的聲勢,高唐州為救回柴進公開向朝廷宣戰,攻打青州、華州等都讓朝廷對他束手無策~

宋江作為“老大”,出場數目是很多的,我在這裡只能給你講一下他的

登場回目是:第十八回;

死亡回目是:第一百二十回。。。

武松、宋江的性格特色分別是什麼?

武松性格特點:

生活化人物武松

張恨水評武松說:“有超人之志,無過人之才;有過人之才,無驚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無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無其事又不足以應其才之用也。若武松者,則於此三點,庶幾乎無遺憾矣,”“天下有些等人,不僅在家能為孝子,在國能為良民,使讀書必為真儒,使學佛必為高僧,使作官必為純吏”。②

張恨水的觀點代表絕大部分人對武松的看法,他們幾乎把形體武松看成了傳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我們認為,從作者對武松的傾情刻畫來看,武松其實被作者刻畫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應該說,武松深受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在於作者對武松的生活化描寫,生活化描寫實質上是一種現實主義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其自身的行動來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在《水滸傳》中多次運用生活化描寫手法,武松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

作為一個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優點也有缺點,作者在刻畫這一人物時,緊緊抓住了他的優缺點的彼此消漲過程,讓人們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認識武松。

武松赤手空拳景陽岡打虎,為他贏得了深廣的聲譽,也為他贏得了都頭的職位,在他送稅銀出差時,武大郎被西門慶與潘金蓮毒死,在去縣衙告狀不準的情況下,借謝鄰請酒取得真實口供,手刃潘金蓮,鬥殺西門慶,然後到官府自首,被斷配孟州。這段時期的武松是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偶爾還有那麼一點兒虛榮,但他的英武剛強卻永遠刻在讀者的腦海裡。

在孟州,武松幫對他有恩的施恩奪回了被蔣門神霸佔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蔣門神,蔣門神的後臺張都監、張團練設計將他當賊捉了。這時的武松雖然也很勇猛,但畢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紅皁白的知恩圖報讓人感覺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

但血的教訓讓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驚心動魄的反抗行為,他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殺了蔣、張等十幾口,蘸血在牆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讓武松認清了現實的社會,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龍山,後歸梁山泊,投身武裝反抗的行列。

武松被動或主動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變了自己,作者抓住了這一點,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明形象。

在反抗官府圍剿和攻城奪府的戰鬥中,武松勇敢堅定,是義軍的主要將領之一。他反招安,指責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後來他在徵方臘時被包道乙砍右臂,他不受封誥,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為,富於正義感和反抗精神,儘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終究從殘酷的現實中,從迷失的自我中醒悟過來,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點,漸漸地走向成熟。這要歸功於作者對武松的生活化描寫。

我個人認為,武松是《水滸傳》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人物,因為這是一個生活味十足的人物。我想,只有有生活氣息的人物才能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宋江性格特點:

宋江歷來是爭議頗多的一個人物形象,也有學者因為宋江性格的矛盾性而否定施耐庵的寫作才能,我對此不以為然。

茅盾先生曾經說過:“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人物來表現。作者在構思過程中,人物的形象和做事安排好像是同時成熟的;但事實上,一定是心中先有了呼之欲出的人物,這才組織起故事來。如果不是這樣,作品就難免(甚至一定會)是概念化”。④我對這一論說深信不疑,而且,我還認為,施耐庵在寫《水滸傳》時心中一定已經有了各個英雄人物的形象。至於宋江,我想施耐庵也一定看到了他的矛盾性和多重性,他把這個有著多重性格且矛盾重重的人物寫下來,讓讀者去讀去說去評,也未嘗不是另一種高明。

施耐庵塑造的宋江是一個多重性格的人物。但他的一生中,我們會時常看到他身上......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表現宋江的什麼性格特點

第一:過於性急,準備不充分。  晁蓋的性急體現在哪裡呢?我們還是來看看《水滸傳》中怎樣寫的吧。《水滸傳》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晁天王曾頭市中箭》寫道: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江保守山寨。這難道還不性急?起碼得想好計劃吧,這麼草率就下山了。這就是性急,因為性急所以準備不充分,因為準備不充分所以攻打曾頭市失敗。  第二:驕傲自大,帶兵太少。  我們再來看前面那段話: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你去打那麼大個曾頭市就帶五千人?你以為你是西楚霸王啊?百戰百勝啊?也許有人會說:兵不在多而在精。這話說的是沒錯,但兵也是要稍微多帶點的。照《水滸傳》裡說的,梁山那時也起碼有他個幾十萬嘍囉吧?你多帶點有何關係?少帶兵想顯你晁蓋的威風嗎?  第三:不帶軍師,導致謀劃不周。  大家都知道,一般打仗都是要帶軍師的。所謂軍師,就是在軍中幫你出謀劃策的。諸葛亮在沒做丞相前就是劉備的軍師。所以,軍師對打仗來說十分的重要。甚至可以說:沒有軍師的軍隊不是軍隊。宋江每次出去打仗也都要帶軍師的。晁蓋實力不如宋江,還不帶軍師,這不是去送死嗎?沒帶軍師,加上晁蓋本人不是當統帥的料,謀劃當然就不周了,這也導致了晁蓋的誤信他人讒言。  第四點比較重要:選將失誤。  自古以來,打仗主要靠的是將軍和謀士(也就是軍師),當然還得有主帥來指揮。晁蓋的沒帶軍師已經導致了他攻打曾頭市的謀劃不周,攻打曾頭市選的將領選對了嗎?選的將一般要具備兩點。一是要有一技之長,比如水上功夫好,馬上功夫好,陸地上功夫好。二是要忠心,也就是靠得住。這兩者缺一個都不行。有一技之長的不忠心,那不行,不能選他,選了恐怕他會反你;忠心的是個草包,啥都不會,那帶去打仗也沒用,等於白帶。我們就來看看晁蓋這次出征選的將領吧。《水滸傳》裡說晁蓋這次出征帶了20員頭領: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網友金小俠說:“晁蓋點那二十個頭領中,林沖、杜遷、宋萬是梁山元老,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是參與黃泥崗戰役的心腹,呼延灼、徐寧是新近上山的降將,不屬於宋江一派,楊雄、石秀屬於線人性質,宋江一直未加註意,孫立、黃信一直被宋江打壓,鄧飛、歐鵬、楊林都是順路上山的好漢,也很難算宋江的心腹,張橫曾經恐嚇宋江,記憶猶新,唯一可以確定是宋派手下的也只有穆弘、燕順兩人,但這兩人平時也不是很受宋江重用。晁蓋統領了一幫 “自己人”,不需要軍師,只帶了五千人馬就出發了。”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他只帶分析這20員頭領的“好處”,沒有想到帶這20員頭領的一些“壞處”。的確,杜遷、宋萬是梁山元老,但實力實在太弱。呼延灼、徐寧也的確是新近上山的降將,但未必不屬於“宋江派”吧?呼延灼就是被宋江勸入夥的,他可是鐵了心跟宋江,日後等招安。張橫也確實曾經恐嚇過宋江,但那似乎是很早以前的事吧?況且那時張橫也不認識宋江,恐嚇也情有可緣。張橫也知道宋江不會計較那些事。楊雄、石秀就更不用說了。他倆剛上山時就差點被晁蓋喀嚓了。這次人家還會用心幫你打仗?換做我就不。說來說去,這20員頭領晁蓋也沒有選對。  第五點最為重要:軍事幼稚,忠言逆耳,誤信讒言,草率出軍,導致中箭。  晁蓋打曾頭市,打了好多場仗,就是攻不破曾頭市。而曾頭市的人也擒不住晁蓋。於是,曾頭市的人(是誰書上沒說,但不可能是曾家五虎的其中之一,我估計是史文恭),想了一條計策:找來兩個和尚,叫他們到晁蓋營裡去當奸細。那兩個和尚就去了,對晁蓋說什麼被曾家五虎欺負,所以來晁蓋這裡,請他剿除了......

相關問題答案
宋江什麼性格?
多愁善感屬於什麼性格?
什麼性格容易招小人?
毒舌的人是什麼性格?
什麼性格適合考公務員?
叫真的人是什麼性格?
貓頭鷹代表什麼性格?
電龍什麼性格好?
鬼斯通什麼性格好?
復刻小火龍什麼性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