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雲南在古代叫什麼啊?
公元前900—公元前109年,古彝族在雲南地區相繼建立了古滇國、哀牢國等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等地區。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並開五尺道自今曲靖聯繫內地。
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設立益州郡和24個縣,郡治滇池縣(今晉寧),開闢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復擴建五尺道,更名為“西南夷道”
三國時期,雲南地區稱為“南中”,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王孟獲。
城市風景(20張)
320年代,爨氏在昆川(今晉寧)稱王,爨氏(見爨族;六詔)統治維持400年。公元七世紀,大約在大唐帝國興起的同時,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類似部落聯盟的民族政權,稱為“六詔”。分別是蒙舍詔、越析詔、鄧賧詔、施浪詔、浪穹詔、蒙嶲詔,“詔”為夷語, 有“王”或“首領”之意。
唐宋時期,738年,巍山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羅閣兼併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
937年,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元明清時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統一大理國,並多次派軍深入緬甸中部北部西部東部,1276年建立雲南行省,出現雲南省之名
古代把雲南叫什麼名字
戰國時是滇國
唐朝時叫南詔
宋朝是大理國
都屬於西南夷的一部丁。
宋以後併入中國版圖,元朝後就叫雲南了。
雲南在古代叫什麼地方?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行政區劃圖
圖冊 2張
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雲南為其一。取縣名為“雲南”有三種說法,一是“彩雲南現”說,建縣時,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二是“雲山之南”說,雲山即(現賓川雞足山,常凝雲氣高數丈,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三是“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
唐時,南詔王閣羅鳳遺使到長安拜唐王,王問:君在何方?使遙指南曰:南邊雲下。於是在朝庭心目中“雲南”便為民祖國西南邊疆地域的代稱, 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王便封閣羅鳳為“雲南王”。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中書省,“雲南”正式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經過了歷史的變遷,雲南縣的地域上曾設過雲南郡、雲南賧、雲南州,“雲南”兩字一直沿用。
明至清代為區雲南縣與省名的使用混暇,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常將雲南縣稱為“小云南”,舊時曾有“小云南”三年兩季荒、半夜挑水勾擔響、火把節裡插黃秧“之民謠。
民國七年(1918年),為免省縣同名,將“雲南縣”改名“祥雲縣”,結束了“雲南”作為現今祥雲地域名稱2027年的歷史。
雲南古代叫什麼名字
戰國時是滇國
唐朝時叫南詔
宋朝是大理國
都屬於西南夷的一部分。
宋以後併入中國版圖,龔朝後就叫雲南了。
雲南建水古代的地名叫什麼
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唐南詔時築惠歷城,漢語譯為“建水”,隸屬於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國時期屬秀山郡阿白部。元時設建水州,明代稱臨安府。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
古代雲南叫什麼州?
戰國時是滇國 唐朝時叫南詔 宋朝是大理國 都屬於西南夷的一部分。 宋以後併入中國版圖,元朝後就叫雲南了。
雲南的古代是怎樣的?
公元前279年,楚國大將莊礄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今曲靖),並開五尺道聯繫內地。 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設立益州郡和24個縣,郡治滇池縣(今曲靖),開闢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 三國時期,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姓孟獲。 320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稱王,爨氏統治維持400年。 南詔國和大理國唐朝時,738年,洱海地區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羅閣兼併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被唐朝封為雲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902年,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 929年,趙善政滅大長和國,建立大天興,次年東川節度使楊幹貞滅大天興國,改國號大義寧。 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元明清時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征服大理國,1276年正式建立雲南行省。色目人賽典赤任平章政事,省會中慶路(昆明)。在雲南開發重要的銅礦和銀礦,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雲南,形成今天的回族和蒙古族。 1381年,明朝洪武皇帝派大將傅友德、沐英率軍隊攻佔雲南,滅元朝樑王,漢族移民開始大批進入雲南。 明朝末年,南明永曆皇帝逃亡到雲南。 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吳三桂追捕永曆。 1662年吳三桂從緬甸抓回永曆皇帝,在昆明絞死。吳三桂駐守雲南。 1856年-1873年,雲南回民以大理為中心建立了杜文秀政權。戰後,雲南回族人口大量減少。 晚清時期,英國征服緬甸,法國征服越南,兩國勢力對雲南產生一定影響。邊境地區開放了幾處通商口岸:騰衝、蒙自、思茅。 1910年,法國投資的滇越鐵路(昆河鐵路)通車。 1909年,清朝實行新政,雲南編立新軍,成立陸軍講武堂。 清朝以後,1911年10月30日(重陽節),蔡鍔、唐繼堯率新軍發動重九起義,脫離清朝。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又在此發動反對袁世凱的護國運動。 民國時期,滇軍在雲南形成割據局面,先後有唐繼堯、龍雲、等統治雲南。 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付出極大代價的滇緬公路修通,成為中國與境外聯繫唯一的交通線。 1942年有10餘萬中國遠征軍從雲南進入緬甸配合英軍與日軍作戰,日軍擊敗英軍,沿滇緬公路進至惠通橋,隔怒江與中國軍隊對峙2年。 1938年-1946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聯合辦學,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60年代三線建設(將工廠搬到京廣鐵路以西、長城以南、韶關以北內陸地區)時期,修通了聯繫雲南與內地的鐵路,1966年貴昆鐵路通車,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1997年南昆鐵路通車。
大家誰知道昆明的古時稱呼?
“昆明”一詞作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難稽考。關於“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初是我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見諸記載,“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寫道:“西自同師(今保山)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嶲、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裡。”由此可見,“昆明”一詞是古代雲南一個少數民族的族稱。 “昆明”作為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按此處置昆明縣,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鎮(今鹽源縣境)。唐代為什麼把定笮鎮命名為“昆明”,記載當中已寫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直到南詔、大理國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為烏蠻、白蠻據有,昆明族才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宋寶祐二年(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 “昆明千戶所”,“昆明”始作為地名出現,延續至今。 “昆明”一詞的含義,晉常琚解釋說:“夷人大種日昆,小種日叟。”這句話可解釋為人口眾多的昆明族。
中國古代的各省份叫什麼名字呀?
就叫這名字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穿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併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併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併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