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習俗?
回民有哪些習俗
飲食習俗
回民飲食禁忌較多,如禁食自死物,非宰殺而死的動物都被看作自死物。禁食動物血液,宰殺動物要放盡血。禁食豬肉,農戶亦不養豬。禁食凶禽猛獸,禁食無鰭水產品等。牛、羊、雞、鵝、鴨、鴿以及魚、蝦等是回民的主要食品。回民禁食非經阿訇宰殺的動物,所食畜禽要請阿訇宰殺。阿訇口唸“太思米”下刀,放盡血。這些禁忌根據主要出自《古蘭經》:“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育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觸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古蘭經》還說:“凡為勢所迫,非出自願,且不過分的人(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是至善的,確是至慈的。”
衛生習俗
回民非常講究清潔衛生,這是伊斯蘭文化所倡導的。回民禁食自死動物、凶禽猛獸、動物血液,固有信仰上的因素,也有衛生上的原因。回民十分注意個人衛生,同時,為使空氣潔淨清香,家家都有香爐,常燃芭蘭香。穆斯林在禮拜前要行淨禮,包括沐浴、淨衣、潔處等,主要指淨身。清真寺耳房內掛有淨禮圖,讓青少年穆斯林學習淨禮的程式。寺內設有水房,供穆斯林禮拜前沐浴。淨禮分大淨和小淨,既是禮拜前的沐浴儀式,同時也是指一種身體潔淨狀況。小淨指用水洗身體的部分,大淨指用水清洗全身。以潔身的形式達到清除邪念疑慮,進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婚姻習俗
歷史上曾有“回女不嫁漢男,回男不娶漢女”的現象,如今回漢團結進步,回漢通婚已不鮮見。但原則上要求雙方信仰一致,婚前漢人要敬(真)主信(伊斯蘭)教,由阿訇起經名(回名),生活習慣隨回。婚俗方面保留了一些伊斯蘭的特色,如婚前一日要請阿訇講經、炸油香待客。正日迎親不請樂班吹打。婚禮由阿訇主持,並由阿訇作證婚人。在阿訇主持下,男女雙方交換“口喚”,即用阿文寫的結婚證書,隨之由阿訇領一對新人讀“伊扎布”即證婚詞。婚宴豐盛,但不以菸酒待客。
喪葬習俗
回族提倡厚養薄葬,對老人生前孝敬厚養,歸真後一律簡易土葬。同時還提倡“速葬”,葬期一般不超過三天。出殯之日,首先為亡人沐浴淨身,裹以白布,然後將其移至經盒內,在阿訇的主持下眾親友為亡人作殯禮,再送遺體去墓地入土埋葬。回族主張節儉辦喪事,不用任何陪葬品,葬制平等,無富貴貧賤之分。也不為死者設靈堂,不掛遺像,不燒錢化紙,唯在屋內晝夜點燃芭蘭香。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01018.html?fr=qrl3
回族的特別風俗習慣
不吃肉,不抽菸,長的像新疆人,這是主要部分。
回族的民族習俗都有哪些?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絡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麵、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廠棗。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回族的生活習俗
回族飲食生活習俗
一、主要習俗 回族的生活習俗與"清真"融為一體。"清真"的宗教意義是"潔淨無染"、"真而獨一"和 "至清至真",因此,回族生活習俗,十分講求身心的清潔乾淨,質純品正。 從用水來說,回族對生活用水十分講究。在城鎮自來水系統產生以前和現在的農村,家家都有磚砌加蓋的水井,提水的桶不用時懸空垂掛,汲水前必須洗手。出外用水以流水為上,平時洗滌均用湯瓶、吊罐或勺澆沖洗法,不用盆洗。 回族喜食牛、羊、雞、鴨、駱駝、魚、兔等動物肉,忌食豬肉,不食猛禽猛獸及爬蟲類動物的肉,不食自死的或未以安拉名義宰殺的動物肉,不食動物的血。 二、飲食 回族群眾主食為麵食,其種類繁多,如饃類就有花捲、塔鍋盔、糖酥饃、油酥饃、烘饃、蒸餅、各種花樣的蒸饃、油香(油炸餅)、各種油果子、傲子、麻花等。麵條類有幹拌吃的醒面、把子面、拉條子、片片揪面、韭葉切面、撥刀子面、炒麵、蘸片子;帶湯吃的有燴麵、揪片子、寸寸子、炮丈子、疙瘩片面、擀麵、麵條、面旗子、臊子面、拌湯;此外還有攪團、涼粉、粉湯、涼皮子、面精、餃子、粉湯餃、包子、油塔子、肉龍、油炸糕、火燒、水煎包子、切糕。肉食有臘牛羊肉、醬牛羊肉、煮牛羊肉、羊雜碎、涼拌牛舌、全牛湯等。逢年過節或嫁娶喜慶待客人,大部分人家仍然做傳統待客菜看"九碗三行子"席。90年代以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也興一道道上菜,一般上10道菜。 舊社會,回族家中的飯一直是妻子做,丈夫回到家裡不過問做飯問題,只等妻子端飯上桌,吃飽了一抹嘴就完事。直到50-60年代,丈夫也只有個別人乾點輔助工作。70年代 後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不少丈夫能主動下廚與妻子共同做 飯,有些雙職工家庭,誰早回家誰做飯。1990年調查86人,其中妻子做飯的佔21.24%,父 母做的佔1.74%,丈夫做的佔1.24%;74.78%的人回答誰有時間誰做飯,其中30歲以下 佔60%多。 三、飲料 回民喜喝茶,一般用獲磚茶,有的老年人用薰茶,還新增糖、紅棗、沙棗、葡萄乾、杏仁、 核桃仁、蜂蜜、果乾、杏幹、枸杞、桂圓等輔料。一般老人在晨禮之後先喝茶。各家各戶都有 蓋碗茶具,茶具由茶碗、掌盤、蓋子配套。給客人一般泡糖茶,糖茶又分紅糖磚茶、白糖清 茶、冰糖窩窩茶,尊貴的客人要放八寶茶或三香茶。沏茶講究用牡丹花水(沸水),要當著客 人的面,將碗蓋揭開,放入茶料,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喝茶時,邊刮邊喝邊添水。除喝 清茶外,還飲用一種不用茶葉的茶,叫"油條",即將牛、羊油炒熟,加麵粉炒至微黃,加蔥 花、鹽末等,三者拌均,飲用時用沸水沖泡或煮沸用,這是回族人外出時食飲兼用的一種方 便飲食。
藏族的生活習俗
藏族的見面禮
藏族人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在有些地區,合掌與鞠躬同時並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這種致禮方式多用於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
藏族的敬老習俗
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在許多節日裡,都有向老人祝拜的習慣。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全家吃“古突”(用糧食、蔬菜等九種食物做的九寶飯)辭舊迎新的時候,總是先請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媳婦總是搶先揹回第一桶水,調製成酥油茶敬獻給老人,以此表......餘下全文>>
回民風俗習慣
伊斯蘭教規定,雜食動物和食肉動物的肉是不乾淨的,所以不能吃。所以不能吃的肉有很多種,豬肉、蛇、驢、狗,都不能吃. 豬肉不過是我們禁食食物中的一個。回族能吃的肉只能是食草動物(兔子),具有反芻現象的動物(牛羊駱駝鹿),海鮮(魚蝦等),鳥類(雞鴨鵝鳥)。中國56個民族裡,回族、撒拉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等,就連雲南的傣族裡都有部分是“回傣”,最少有10個民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也就是說有10個民族都不吃豬肉、蛇肉、驢、狗。但是由於漢族人以豬肉為主,所以大部分漢族人就以為回族不吃的只有豬肉,其實完全是誤解。回族不吃的肉好多的!!!!!!!!並且,如果是可以吃的肉,必須要回民自己宰殺掉才可以食用,這洋的食品才能叫清真食品。所以回民能吃的只有清真的肉類。
還有,在中國第一大少數民族是壯族,回民人數排在壯族後邊,但是分佈較廣,有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回族飲食禁忌:
禁食血液:回族飲食禁忌之一。伊斯蘭教視動物傾流出來的血液為汙穢不潔之物,並在《古蘭經》中明載禁食。故回民屠宰行可做血腸出售,但不自食。
禁食豬肉:回回等信仰伊斯蘭教諸民族的飲食禁忌之一。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傳佈伊斯蘭教時,把禁食豬肉作為教規,視豬肉為汙穢不潔之物。《古蘭經》中,有禁食豬肉的經文,稱為哈拉目(阿拉伯語,意為禁忌)。伊斯蘭教傳人中國後,這一禁食習俗同時傳人。
禁食自死物:回族飲食禁忌之一。伊斯蘭教視自死物為不潔之物,故禁食。
禁食非反芻畜:回族飲食禁忌之一。回族禁食驢、馬、騾等非反芻動物的肉,也禁食食肉類動物如貓、狗的肉。
禁食猛禽猛獸:回族飲食禁忌之一。伊斯蘭教不僅視猛禽猛獸及怪獸怪魚為不潔之物,而且認為其性凶殘、暴戾、性惡,人如食後會移性,故嚴格禁止
猶太教、伊斯蘭教創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島就有禁食豬肉的習俗。由於阿拉伯半島氣候炎熱,且多為沙漠,不利於豬的生長和繁殖,所以當時阿拉伯半島上的閃米特人以牧羊、駝為主,不養豬。古埃及人也視豬為不潔和厭惡之物。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德在他的《歷史》一書中記載在埃及、中東的所見所聞:“在埃及人的眼裡,豚是一種不潔的畜類,如果一個人走路時偶然觸著了一隻豚,他立刻要趕到河邊,穿著衣服跳到河裡去,即使牧豚的人是土著的埃及人,也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說明古埃及人當時禁豬很嚴格,不但不吃豬肉,連摸、碰豬都不行,而且也討厭牧豬人。公元一世紀猶太教創立,為了適應當時阿拉伯地區禁養豬的習俗,把禁食豬肉當作戒律寫進聖經。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為了消除頻繁的戰爭,促進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統一,順應了當時阿拉伯地區禁食豬肉的習慣,吸收了猶太教《舊約全書》中有關禁食豬肉的戒律,並列入《古蘭經》中。《古蘭經》在強調禁食豬肉的時候,也說明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為了生命適當吃一點,真主是寬恕的。
唐宋時期,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到中國經商,把禁食豬肉的習俗帶到了中國。元代江南一帶聚居的回族已形成不吃豬肉的習慣。明代開始時,由於回族穆斯林建功立業,加上明武宗時,後宮娶了“白皙而美”的回族女子,對回族在一個時期內還比較親信,回族的風俗習慣也受到了尊重。但後來,回族在政治上受到壓迫,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也開始受到限制和歧視。清代,回民不吃豬肉的風俗習慣更是受到嘲弄和汙衊。統治階級在殘酷鎮壓西北迴民起義後,為了區分出回民與漢民,以是否吃豬肉來檢驗,以致引起了更多回民的反抗與鬥爭。
現在我國回族群眾不僅禁吃豬肉,而且還禁養豬,甚至從思想意識和感情上反感豬。有些回民見了豬就背轉過臉,有些嗅到豬肉味......餘下全文>>
回族的節日和習俗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與伊斯蘭教分不開的。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政府規定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為信仰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節日,並規定節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過的節日也主要是這三大節日。
節期是按伊斯蘭太陰曆計算出來的,節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曆計算,年年都有變化。
開齋節,阿拉伯語是爾代·費土爾,爾代的漢意是“節”的意思。爾代·費土爾就是開齋節。在新疆地方,稱肉孜節或蘆仔節是波斯語的音譯,即齋戒封齋的意思。在伊斯蘭曆九月(來麥丹)封齋一個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飲水進食。一月過後,伊斯蘭十月初見新月而開齋不再封齋。
按規定,傍晚日落而食,東方魚肚白停止餐飲,是謂封齋(守齋、把齋)。慶祝開齋節則含有紀念艱苦、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意味。回回封齋控制飲食,律己憐貧,磨礪意志、耐力耐心。回族歷經坎坷,備受艱辛,依然能自立於當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耐力。在開齋節那天,穆斯林要穿著節日盛裝,點燃芭蘭香,到清真寺參加會禮,慶祝節日。這天廣大回族群眾舉行慶祝會,寧夏、甘肅,陝西、新疆穆斯林過節的氣氛極為熱烈。北京的回民中學和回民小學更是一片節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載歌載舞,歡樂開懷,慶祝自己的節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鍋,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饊子,炸薩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還要饋贈至親好友、鄉親鄰居,共話節日。
宰牲節,是阿拉伯語爾代·阿祖哈爾的意譯。又稱古爾邦節。伊斯蘭曆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即自封齋日算起100天為古爾邦節。古爾邦、阿祖哈爾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回族隆重過這個節日,有提倡犧牲自我,獻身人類之精神的意思。宰牲節這一天穆斯林沐浴馨香,著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回族群眾根據自己條件宰雞、宰羊、宰牛,然後分成“份肉”(一份一份的肉)接待賓客或分送親友。
宰牲節的源起是什麼呢?相傳北部阿拉伯人始祖易卜拉欣一日夢見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其忠誠。當易卜拉欣正舉刀一瞬間,安拉派特使送來一隻綿羊,命其以羊代了。從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一種每年宰牲獻祭的習俗。回族沿襲此習俗,每年都要隆重歡慶古爾邦節,以示紀念。
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做“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併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打滷麵全羊菜等。
回族是一個非常好客而熱情的民族,有著"持家從儉,待客要豐"的優良傳統,重視待客禮節。當家裡來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讓座,獻上香茶。當南主人與客人愉快交談時,女主人則到廚房準備豐盛飯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謙讓年長者如坐上席。上飯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蓋碗茶。倒茶水時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這樣做,一方面表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的餘茶,另一方面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雙手接茶盅。進餐時,上席長者先動筷子,其他人才能進食。席間,不說汙言穢語,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裡吹氣,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亂攪動,要小口進食。飲水時,不連線吞嚥,不能對著杯盞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飲。當客人道別時,回族總是滿臉笑容,並一再挽留,一直將客人送出自家大門。 在回族村寨,當別人請你作客時,要答應他,不能隨便謝絕。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應邀,要講清原因,表示謝意。
回族的飲食禁忌頗多,主要有:進入清真寺忌抽菸。忌食豬肉以及凡有犬齒且獵食其他動物的猛獸,忌食自死動物,忌食動物的血液。禁止飲酒。在語言上,對食用的畜禽忌說"肥&quo......餘下全文>>
回族的文化習俗?
回族是一個非常好客而熱情的民族,有著"持家從儉,待客要豐"的優良傳統,重視待客禮節。當家裡來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讓座,獻上香茶。當南主人與客人愉快交談時,女主人則到廚房準備豐盛飯菜款待客人。
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謙讓年長者如坐上席。上飯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蓋碗茶。倒茶水時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這樣做,一方面表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的餘茶,另一方面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雙手接茶盅。進餐時,上席長者先動筷子,其他人才能進食。席間,不說汙言穢語,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裡吹氣,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亂攪動,要小口進食。飲水時,不連線吞嚥,不能對著杯盞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飲。當客人道別時,回族總是滿臉笑容,並一再挽留,一直將客人送出自家大門。
在回族村寨,當別人請你作客時,要答應他,不能隨便謝絕。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應邀,要講清原因,表示謝意。
回族的飲食禁忌頗多,主要有:進入清真寺忌抽菸。忌食豬肉以及凡有犬齒且獵食其他動物的猛獸,忌食自死動物,忌食動物的血液。禁止飲酒。在語言上,對食用的畜禽忌說"肥",而說"壯";忌說"殺",而說"宰";忌說"肉",而說"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間不用禁忌物來比喻。
蘊涵於回族民居文化現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禮儀,為我們揭示了雲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蘊。在許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間裡,是絕對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動物的圖畫、雕塑的。
回族建房是絕對不看陰陽、風水的,他們至多選擇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陰朝陽,喜好平坦、寬敞、乾燥,忌低窪潮溼和易遭山洪水流沖刷處。民居大門一般禁忌向西開,但也不是絕對的,在某種情況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變通。回族民居內部的佈局分配體現"以西為貴",西房通常為老年人居住,西牆是老年人在家禮拜時面對的地方。當老年人做禮拜的時候,切忌旁人從正在禮拜的老人面前走過。
2、節日與祭祀活動中的禮儀及禁忌:回族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
開齋節,在伊斯冀湯亂蝗鍘=倘站旁攣攏庹?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新月,則再封齋1日,共為30日,第二天為開齋節。
古爾邦節,時間為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聖紀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的三月十二日。
回民的生活習俗有哪些?
服飾:
回族服飾不論男女都講究整齊、美觀、簡樸舒適、乾淨衛生,不穿妖豔華貴的衣服,特別是男子不衣豔色,不著異冠;愛美但不以為奇,“淡妝濃抹總相宜”。平時,其款式與漢族服飾相似,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喜愛戴無沿圓小白帽,俗稱“禮拜帽”,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男老者喜歡留鬍鬚,以顯尊嚴。回族視白色為最潔淨、最喜悅和最清白的色。在炎熱的夏天,穿白色可以反射熱量等,因此,戴白帽、穿白衣已成為回族服飾習俗的特點之一。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旨在蓋住頭髮、耳朵、脖頸。回族人民認為這是女性的羞體,需要全部護嚴。回族人民戴蓋頭的習俗,是受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在阿拉伯地區,原來風沙很大,水源較少,人們平時難以及時沐浴淨身。為了防風沙、講衛生,婦女們自己縫製了能遮面護髮的頭巾。後來許多阿拉伯、波斯商人把這種習俗帶到中國。蓋頭多用紗、綢、布等製成,顏色有綠、白、黑及各種花色等。 不過現在開放了。可以不帶。
在日常用語上面,回族人忌諱把宰牲說為“殺”,如忌諱說殺牛、殺羊、殺雞等,應說宰牛、宰羊、宰雞。忌諱說肥牛肉,只說壯牛菜、壯牛肉,忌諱說牛肥,說牛壯。忌諱使用“豬”字,凡使用豬字的詞語,均是侮辱性罵人等等。
回族清真膳食主要以牛肉、羊肉、雞肉、鴨肉、時鮮瓜果蔬菜及其他副食品為主,特別講究清潔衛生,以鮮活為宜,未經宰殺的雞、鴨、牛、羊一概不吃。忌食豬肉和用豬肉、豬油摻與製作的一切食品,禁吃狗、馬、騾、驢和猛獸的肉,禁吃自死之陸地動物和動物的血液,忌飲酒吸菸。
回族清真菜點,與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同時注意吸取外地或其他民族烹調精華,形成了煎、炸、爆、炒、蒸、滷、燉、燴和使用特產甜醬油的烹調技藝,突出地方風味,極大地豐富了清真菜餚的花色品種。清真菜在雲南眾多的少數民族菜中獨樹一幟,獨具風味。其烹調的各種菜以淡、燙、鮮香沙壯、醇厚回甜、富於營養為滇味特色。如油炸牛乾巴、牛腸肚、涼雞、冷片等。油香被視為聖潔之物,有喪喜事,煎油香請阿訇唸經、分送親友鄰居品嚐。回族人在吃油香的時候,要將油香的面子放在上面,要用右手掰著吃,不能一口口咬著吃。
回族熱情好客,禮貌待人,很講究禮節,晚輩見了長輩,要停下來,向長輩問好,並主動用雙手與其握手,俗稱“拿手禮”,回族女性忌諱與異性握手。平輩之間、長輩對晚輩只稱名不提姓,以表示親切。晚輩對長輩按輩份稱,如哥哥、姐妹、叔叔、娘娘、巴巴〔念第三聲(爺爺)〕、奶奶等。客人到家入座時,按輩份年齡入座,長者在前,晚輩在後,並不得在客人面前來回走動。吃飯時,先讓客人吃,然後主人才動筷子,忌諱進食時出聲音、喝茶用口吹或吸出聲音。向客人倒水、加菜時,要向內撥、倒,很忌諱反手向外撥倒。陪客吃飯也很講究,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同,女客人由女主人陪同。回族人很講究禮尚往來,婚喪大事都要互送禮物,以表示關心。
回族群眾把飲茶作為待客的佳品,每當過古爾邦節、開齋節或舉行婚禮等家裡來客人時,主人會熱情地給您先遞上一盅茶,端一些瓜子、水果類,讓您下茶。茶,是連線友誼的紐帶,不論是漢族大哥,還是其他民族兄弟,到回族群眾家裡作客,會深深地感到,回族兄弟好客大方,茶香,情更濃。
婚俗:
回族人反對終身不娶不嫁,他們遵循“婚姻無貧富,必擇善良”的準則,反對“問八字、爭聘財”,提倡族內通婚,有條件的允許同外族通婚,但外族的一方必須經過入教儀式方可。雲南南迴族的婚俗別具特色,因居住在山川、城鄉的不同,婚姻習俗也不盡一致。回族的婚姻一般經過戀愛、訂婚和婚禮。回族青年戀愛自由,或自己認識,或經人介紹。有父母做主,但本人同意是前提。婚禮在阿訇的主持之下進行。訂婚:若男......餘下全文>>
回族的習俗中有哪些禁忌
回族是中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回族禁忌
回族穆斯林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菸、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菸,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回族穆斯林在飲食方面最突出的習慣就是禁食一些食物,而且有比較嚴格要求。在肉食方面,回族只食蹄分瓣反芻的動物肉。如牛、羊、駱駝、鹿、山兔的肉等;禽類中只食雞、鴨、鵝、鳩、鴿的肉等;在水產中只食魚、蝦。在這些可食 動物中,不吃自死的,也不吃外族人屠宰的;必須是清真寺四掌教(刀師傅)或阿訇屠宰的方可食用。
回族穆斯林除了不吃豬肉外,還不吃下列動物的肉:有爪子的、不反芻的獸類,如馬、騾、驢、貓、狗、象、虎、豹、熊、狼、狐狸、鼠、貉的肉;性情凶暴的禽類,如鷹、鷂、鷲、梟、烏鴉的肉;兩棲類的蟒肉,爬行類動物中的蛇肉;水產類中奇形怪狀的生物,如龜、泥鰍、蛙、蚌、海蔘、蜇、蟹等(但海產品的禁食範圍有些變化)。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斯林行為的最高規範。《古蘭經》上既規定禁食,那麼,所有穆斯林就必須遵守這些教規。這些禁食的教規,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逐漸演變為穆斯林的生活習慣。這些食物禁忌習慣,已被廣大穆斯林所接受歷代相襲。
回族禁求籤、玩賭、拜偶像習俗
回族禁止求籤、玩賭、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讓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命,也不去給別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風水陰宅,不求仙方神藥,不搞驅鬼治病等等。回民認為求籤算命等這一切都是不正當的汙穢行為。
回族禁止拜任何偶像,在回民聚居的村寨一般不搞人頭雕塑像,家裡忌擺各種人物和動物塑像,牆上也不願掛人頭畫像,只掛山水風景畫。有的回民家雖掛了人物或動物畫像,但禮拜時,在畫像的眼睛上蓋一張白紙。因為回民只信真主不信其他一切神靈,也不去崇拜一切偶像,養成了在家裡不擺偶像的習慣。
回民還嚴禁玩賭,認為玩賭對己、對別人、對社會都不利。認為玩賭是核倆目,所賺之錢不勞而獲,是不義之財。回民還禁忌放高利貸,認為放高利貸使不得。另外回民還禁止用食物開玩笑;禁止婦女袒胸露臂;忌漢民到回民家借餐具;回民還禁止男子戴金飾、不許過度裝飾、嚴禁扎青(黥墨、文身)、拔部分眉毛等等。
回族由於受《古蘭經》的影響,嚴格禁酒,毫無變通辦法。回族不喝酒,在家裡也不備酒具,家裡來客人一律不擺酒,有時為了接待客人,在參加宴會時,別人敬酒和碰杯時,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飲料代替。回族群眾認為,酒是一種麻醉飲品,飲酒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在歷史和現實當中,因飲酒耽誤國家大事、敗家、喪身、違法亂紀、為非作歹、毀壞自己聲譽的不勝列舉。所以,回族認為飲酒是不光彩、不應該的,必須嚴格禁止。對孩子從小就進行教育,不許飲酒。現在回族無論是烈性酒,還是甜酒、啤酒,都在禁......餘下全文>>
回民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絡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麵、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