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姓人口數量?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全國姓柳的有多少人?都分佈在哪?

柳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一帶。公元前二五六年,魯國被楚國所滅,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滅六國後,又有入居山西省境者,後漸在河東(今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地區)形成名門望族。此後相當長時期內,河東一直是柳姓的發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許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東。《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秦末,柳下惠的裔孫柳安始居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解州鎮),柳安之孫柳隗,西漢時任齊相,隗六世孫柳豐,任東漢光祿勳。豐之六世孫柳軌,任晉吏部尚書,其子柳景猷,為晉侍中。景猷之子純任晉太常卿、平陽太守,景猷之孫恭任後魏河東郡守。另有劉宋時武威將軍柳世隆,系河東分支,其有五子,均為南朝顯官:長子柳悅,官中書郎,次子忄炎,官至尚書僕射,兄弟二人齊名,時有“柳氏二龍,可謂一日千里”之評語。三子惲,終官右將軍,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祿大夫,五人皆曾領州牧。此支柳姓,榮耀顯赫之勢,可見一斑。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廣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後,柳姓稱盛於南方,且分佈極廣。唐代高宗總章年間,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有河南柳姓軍校隨同前往。另有柳公權,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一代書法家,封河東郡公,與其兄柳公綽(時任吏部尚書)、其侄柳仲郢並稱“一門三傑”,柳姓一族,由此生輝。宋元明清時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稱盛於南方的狀況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為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閩、粵之地的柳姓有入臺、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柳姓尤以山東、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柳姓約佔全國漢族柳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柳姓位列我國百家姓第60位,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贊助廣告

柳姓的介紹

柳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展禽之後,以邑名為氏;出自羋姓義帝—楚懷王,為春秋時楚懷王孫子心之後,以都城名為氏;出自改姓及少數民族中柳姓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楊姓。 另出自改姓及少數民族中柳姓,滿、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人口約一百四十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89%左右。

中國有多少姓柳的人?

問百度,哥哥,姐姐唄

柳氏家族 柳氏家族人口主要分佈在哪些地區?

贊助廣告

你好!

柳氏家族人口分佈:

當代柳姓的人口分佈主要集中在山東、湖南、湖北、安徽、遼寧五省,這裡佔了柳姓總人口的49%,其中山東居住了柳姓總人口的17%,是柳姓的第一大省。全國也形成以山東、兩湖為中心的柳姓分佈密集區。其他地區,江蘇、黑龍江、山西等地也有柳姓人口分佈。

中國姓柳的都分部在哪幾個省市

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人口約一百四十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89%左右。

柳姓最早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一帶。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國所滅,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滅六國後,又有入居山西境者,後漸在河東(今山西境內黃河以東地區)形成名門望族。此後相當長時期內,河東一直是柳姓的發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許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東。《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秦末,柳下惠的裔孫柳安始居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解州鎮),柳安之孫柳隗,西漢時任齊相,隗六世孫柳豐,任東漢光祿勳。豐之六世孫柳軌,任晉吏部尚書,其子柳景猷,為晉侍中。景猷之子純任晉太常卿、平陽太守,景猷之孫恭任後魏河東郡守。另有劉宋時武威將軍柳世隆,系河東分支,其有五子,均為南朝顯官:長子柳悅,官中書郎,次子惔,官至尚書僕射,兄弟二人齊名,時有“柳氏二龍,可謂一日千里”之評語。三子惲,終官右將軍,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祿大夫,五人皆曾領州牧。此支柳姓,榮耀顯赫之勢,可見一斑。

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廣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後,柳姓稱盛於南方,且分佈極廣。唐代高宗總章年間,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有河南柳姓軍校隨同前往。另有柳公權,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一代書法家,封河東郡公,與其兄柳公綽(時任吏部尚書)、其侄柳仲郢並稱“一門三傑”,柳姓一族,由此生輝。

宋元明清時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稱盛於南方的狀況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為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閩、粵之地的柳姓有入臺、徙新加坡等地者。

今日柳姓尤以山東、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柳姓人口列全國第一百三十位。

我姓柳,我想知道柳氏的起源和全中國有多少人

關於柳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古代春秋時,魯國有個士師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於柳下(在今河南僕縣柳下屯),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相傳姓柳。

聚集地(遷徙分佈)

在臺灣,被排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臺,據臺灣文獻載,是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東渡過海,移居今臺北縣金山鄉五鄉村的。

堂號

《廣韻》記載:“魯展禽食採於柳,後因為氏”望出河東。

歷史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稱柳河東。柳宗元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與韓愈齊名,並稱“韓柳”,詩文皆工,尤擅長散文,峭拔矯健,寓意深刻。後人因其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紀念。傳世有《柳河東集》,也稱《唐柳先生集》。

柳公權——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書,結體勁媚,法度謹嚴。世稱“顏筋柳骨”。所書碑刻,傳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祕塔》、《金剛經》、《神策軍碑》。

柳亞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權、棄疾,字安如,一字亞廬。江蘇吳江人。同盟會會員,主編《復報》第一至十一期。宣統元年(1909年)冬與陳去病、高天梅創辦南社,被舉為主任。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總統府祕書。旋託病至上海,任《天鋒報》、《民聲報》、《太平洋報》主筆。民國2年起致力於新劇運動,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被國民黨開除黨籍。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8年逝世,終年71歲。著有《磨劍室詩集、詞集、文集》、《柳亞子詩詞選》,輯有《蘇曼殊全集》、《孫竹丹烈士遺集》等。

綜合新華社、《京華時報》報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對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

據介紹,我國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19%;第三位是張姓,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的姓有10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姓氏人口少於2000萬人多於1000萬人的姓氏有12個,依次是: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樑。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還有:謝、宋、唐、許、韓、馮、鄧、曹、彭、曾、肖、田、董、袁、潘、於、蔣、蔡、餘、杜、葉、程、蘇、魏、呂、丁、任、沈、姚、盧、姜、崔、鍾、譚、陸、汪、範、金、石、廖、賈、夏、韋、付、方、白、鄒、孟、熊、秦、邱、江、尹、薛、閆、段、雷、侯、龍、史、陶、黎、賀、顧、毛、郝、龔、邵、萬、錢、嚴、覃、武、戴、莫、孔、向、湯。

前100個姓氏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4.77%。

三大姓追溯

王:一般帝王的後裔稱王子、王孫,隨後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許多其他姓氏變化而來,最多的出於“為”姓,另外,姓王的也有些人是商紂比干之後,甚至古高麗國君也是王姓。

李:李姓來源甚廣,有數百之多。最早出自“贏”姓,春秋時期流行以官位做姓,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為姓,後傳為李。

張:相傳張姓源於黃帝,是黃帝的後代,張姓自漢代開始逐漸增多,與當時道教的興起與流行有關。當時盛行“黃帝賜姓張氏”的說法,比如當時的道教領袖張魯、張角等。

全國第一大姓名:張偉

可能是“偉”代表著挺拔、雄偉之意,去年全國......餘下全文>>

柳姓一族 老家在中國那裡

一、姓氏源流

柳(Liǔ)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展禽之後,以邑名為氏。據《廣韻》所載,春秋時魯國有展禽,食採於柳下(今河南省濮陽縣城東柳下屯鎮),其子孫後代遂以邑名為氏,稱為柳姓。又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周公的裔孫魯孝公的兒子叫展,展的孫子無駭,以王父字為姓,稱為展氏,傳至展禽這一代,食採於柳下這個地方,子孫就以柳為姓,世稱柳氏。也就是說,柳下惠是周公之後魯孝公的後裔,原來姓展名禽,由於食採於柳下,就改以柳為姓。

2、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懷王孫子心之後,以都城名為氏。春秋時,楚懷王之孫心,秦末大起義時被各路義軍共推為首領,號義帝,建都於柳,其子孫有的以都城名柳為氏,稱為柳姓。

3、出自改姓及少數民族中柳姓:

③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楊姓。

② 另滿、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

得姓始祖:柳下惠。周公旦之子伯禽之裔孫,西周初年,伯禽代父就封,為第一代魯公,下傳至春秋魯孝公時,生有一子叫展,展之孫無駭以王父字為氏,始姓展。無駭生子展禽,名獲,字禽或季,魯國大夫,曾掌管刑獄,食邑於柳下。據說他夜宿郭門,有女子來同宿,恐其凍死,坐之於懷,至曉不為亂。展禽死後,因其有坐懷不亂之美德,故諡曰“惠”,史稱“柳下惠”。(《淮南子》說展禽門前種有很多棵柳樹,由於他講究惠德而被人稱之為“柳下惠”)。孟子贊之為“聖之和”的聖賢君子,柳下惠的後人以其封邑為氏,稱柳氏。“柳下惠坐懷不亂”,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個著名典故。這位被孟子讚譽為“聖之和”的聖賢君子,正是中國柳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佈

柳姓最早的繁衍之地在今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一帶。公元前二五六年,魯國被楚國所滅,柳姓有入居楚地者,至秦滅六國後,又有入居山西省境者,後漸在河東(今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地區)形成名門望族。此後相當長時期內,河東一直是柳姓的發展繁衍中心,柳姓的許多名人也大都出自河東。《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秦末,柳下惠的裔孫柳安始居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解州鎮),柳安之孫柳隗,西漢時任齊相,隗六世孫柳豐,任東漢光祿勳。豐之六世孫柳軌,任晉吏部尚書,其子柳景猷,為晉侍中。景猷之子純任晉太常卿、平陽太守,景猷之孫恭任後魏河東郡守。另有劉宋時武威將軍柳世隆,系河東分支,其有五子,均為南朝顯官:長子柳悅,官中書郎,次子忄炎,官至尚書僕射,兄弟二人齊名,時有“柳氏二龍,可謂一日千里”之評語。三子惲,終官右將軍,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官光祿大夫,五人皆曾領州牧。此支柳姓,榮耀顯赫之勢,可見一斑。唐代以前,柳姓已入居四川、廣西、福建等地,唐代以後,柳姓稱盛於南方,且分佈極廣。唐代高宗總章年間,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有河南柳姓軍校隨同前往。另有柳公權,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一代書法家,封河東郡公,與其兄柳公綽(時任吏部尚書)、其侄柳仲郢並稱“一門三傑”,柳姓一族,由此生輝。宋元明清時期,柳姓名人多出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南方之地,北方柳姓多沉寂,由此,柳姓稱盛於南方的狀況不言而喻。明代柳姓作為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清代居閩、粵之地的柳姓有入臺、徙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柳姓尤以山東、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柳姓約佔全國漢族柳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柳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三、歷史名人

柳 莊:春秋時衛國人,為衛獻公之臣。以賢德著於朝野......餘下全文>>

姓柳的人多嗎?

關於柳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古代春秋時,魯國有個士師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於柳下(在今河南僕縣柳下屯),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相傳姓柳。

聚集地(遷徙分佈)

在臺灣,被排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臺,據臺灣文獻載,是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東渡過海,移居今臺北縣金山鄉五鄉村的。

堂號

《廣韻》記載:“魯展禽食採於柳,後因為氏”望出河東。

歷史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稱柳河東。柳宗元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與韓愈齊名,並稱“韓柳”,詩文皆工,尤擅長散文,峭拔矯健,寓意深刻。後人因其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紀念。傳世有《柳河東集》,也稱《唐柳先生集》。

柳公權——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書,結體勁媚,法度謹嚴。世稱“顏筋柳骨”。所書碑刻,傳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祕塔》、《金剛經》、《神策軍碑》。

柳亞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權、棄疾,字安如,一字亞廬。江蘇吳江人。同盟會會員,主編《復報》第一至十一期。宣統元年(1909年)冬與陳去病、高天梅創辦南社,被舉為主任。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總統府祕書。旋託病至上海,任《天鋒報》、《民聲報》、《太平洋報》主筆。民國2年起致力於新劇運動,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被國民黨開除黨籍。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8年逝世,終年71歲。著有《磨劍室詩集、詞集、文集》、《柳亞子詩詞選》,輯有《蘇曼殊全集》、《孫竹丹烈士遺集》等。

綜合新華社、《京華時報》報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對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

據介紹,我國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19%;第三位是張姓,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的姓有10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姓氏人口少於2000萬人多於1000萬人的姓氏有12個,依次是: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樑。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還有:謝、宋、唐、許、韓、馮、鄧、曹、彭、曾、肖、田、董、袁、潘、於、蔣、蔡、餘、杜、葉、程、蘇、魏、呂、丁、任、沈、姚、盧、姜、崔、鍾、譚、陸、汪、範、金、石、廖、賈、夏、韋、付、方、白、鄒、孟、熊、秦、邱、江、尹、薛、閆、段、雷、侯、龍、史、陶、黎、賀、顧、毛、郝、龔、邵、萬、錢、嚴、覃、武、戴、莫、孔、向、湯。

前100個姓氏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4.77%。

三大姓追溯

王:一般帝王的後裔稱王子、王孫,隨後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許多其他姓氏變化而來,最多的出於“為”姓,另外,姓王的也有些人是商紂比干之後,甚至古高麗國君也是王姓。

李:李姓來源甚廣,有數百之多。最早出自“贏”姓,春秋時期流行以官位做姓,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為姓,後傳為李。

張:相傳張姓源於黃帝,是黃帝的後代,張姓自漢代開始逐漸增多,與當時道教的興起與流行有關。當時盛行“黃帝賜姓張氏”的說法,比如當時的道教領袖張魯、張角等。

全國第一大姓名:張偉

可能是“偉”代表著挺拔、雄偉之意,去年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餘下全文>>

中國柳姓的祖先是誰?在哪個朝代?

關於柳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古代春秋時,魯國有個士師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於柳下(在今河南僕縣柳下屯),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相傳姓柳。

聚集地(遷徙分佈)

在臺灣,被排為第九十七位大姓的是柳氏。柳氏入臺,據臺灣文獻載,是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最早由一位福建的漳州柳姓人氏,東渡過海,移居今臺北縣金山鄉五鄉村的。

堂號

《廣韻》記載:“魯展禽食採於柳,後因為氏”望出河東。

歷史名人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河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稱柳河東。柳宗元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與韓愈齊名,並稱“韓柳”,詩文皆工,尤擅長散文,峭拔矯健,寓意深刻。後人因其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故建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以示紀念。傳世有《柳河東集》,也稱《唐柳先生集》。

柳公權——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書,結體勁媚,法度謹嚴。世稱“顏筋柳骨”。所書碑刻,傳世者有《送梨帖跋》、《玄祕塔》、《金剛經》、《神策軍碑》。

柳亞子——原名慰高,又名人權、棄疾,字安如,一字亞廬。江蘇吳江人。同盟會會員,主編《復報》第一至十一期。宣統元年(1909年)冬與陳去病、高天梅創辦南社,被舉為主任。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總統府祕書。旋託病至上海,任《天鋒報》、《民聲報》、《太平洋報》主筆。民國2年起致力於新劇運動,出版《春航集》和《子美集》。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被國民黨開除黨籍。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58年逝世,終年71歲。著有《磨劍室詩集、詞集、文集》、《柳亞子詩詞選》,輯有《蘇曼殊全集》、《孫竹丹烈士遺集》等。

綜合新華社、《京華時報》報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對全國戶籍人口的一項統計分析顯示:王姓是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

據介紹,我國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19%;第三位是張姓,有8750.2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的姓有10個,依次為: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姓氏人口少於2000萬人多於1000萬人的姓氏有12個,依次是:徐、孫、馬、朱、胡、郭、何、高、林、羅、鄭、樑。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還有:謝、宋、唐、許、韓、馮、鄧、曹、彭、曾、肖、田、董、袁、潘、於、蔣、蔡、餘、杜、葉、程、蘇、魏、呂、丁、任、沈、姚、盧、姜、崔、鍾、譚、陸、汪、範、金、石、廖、賈、夏、韋、付、方、白、鄒、孟、熊、秦、邱、江、尹、薛、閆、段、雷、侯、龍、史、陶、黎、賀、顧、毛、郝、龔、邵、萬、錢、嚴、覃、武、戴、莫、孔、向、湯。

前100個姓氏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4.77%。

三大姓追溯

王:一般帝王的後裔稱王子、王孫,隨後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許多其他姓氏變化而來,最多的出於“為”姓,另外,姓王的也有些人是商紂比干之後,甚至古高麗國君也是王姓。

李:李姓來源甚廣,有數百之多。最早出自“贏”姓,春秋時期流行以官位做姓,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為姓,後傳為李。

張:相傳張姓源於黃帝,是黃帝的後代,張姓自漢代開始逐漸增多,與當時道教的興起與流行有關。當時盛行“黃帝賜姓張氏”的說法,比如當時的道教領袖張魯、張角等。

全國第一大姓名:張偉

可能是“偉”代表著挺拔、雄偉之意,去年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公佈的31個城市......餘下全文>>

姓氏柳的起源

柳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展禽之後,以邑名為氏;出自羋姓義帝—楚懷王,為春秋時楚懷王孫子心之後,以都城名為氏;出自改姓及少數民族中柳姓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楊姓。 另出自改姓及少數民族中柳姓,滿、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

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人口約一百四十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89%左右。

請採納

相關問題答案
柳姓人口數量?
強姓人口數量?
毛姓人口數量?
闞姓人口數量?
靳姓人口數量?
嚴姓人口數量?
呂姓人口數量?
危姓人口數量?
慕姓人口數量?
滑姓人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