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什麼?
周易是什麼東西?
易經》概述
中國儒家典籍,六經之一。原名《易》、《周易》,漢代人通稱為《易經》。“易”字,一說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推求問事之變,藉以釋疑。“易”前“周”字,一說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說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漢代人所說的《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傳是對經的解釋。《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
《易經》成書於何時,作於何人,迄今無定論。《漢書·藝文志》提出“人更三聖”說,認為伏羲氏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卦辭和爻辭;孔子作傳以解經。“五四”運動以後,史學界對傳統說法提出懷疑,認為卦和爻辭中講到周文王以後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足證《易經》成書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因此出現了周初說、春秋中期說和戰國說,所據不一。
《易經》的卦象指卦的影象,由陽爻“-”和陰爻“--”兩種爻象,按每卦六畫排列組合而成,共六十四種卦象。卦中六畫的排列從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陽爻稱九,陰爻稱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說卦象的辭句稱為卦辭,繫於卦象之下,解說爻象的辭句稱為爻辭。卦辭共六十四條,爻辭三百八十四條,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總稱為筮辭,共四百五十條。
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現傳有兩種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經,上經始於乾卦,次為坤卦,下經終於未濟卦;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於益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二是講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斷吉凶的辭句。據研究,卦、爻辭反映了奴隸制的社會生活。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在其神祕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觀念。例如,它承認事物存在著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後期,對《易經》的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專門學問,一些系統闡釋《易經》的文字陸續被收集起來,匯成《五傳》。至漢代,經學興起,其中關於《周易》經傳的解釋,稱為易學。易學源遠流長,歷時2000餘年,形成了許多流派,如象數學派、義理學派等。許多著名哲學家,依據《周易》經傳提供的思想資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學體系。
《易經》的版本,流傳下來影響大的是三國魏王弼注本、唐孔穎達疏,亦稱《周易正義》,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義》,為宋代以後通行本。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周易》,抄寫於漢文帝初年,與傳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現存《周易》中最早的別本。古今解易者影響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穎達《周易正義》、宋朝程頤《程氏易傳》、宋朝朱熹《周易本義》、現代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和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易經講是什麼呢?
易經講的是什麼。為什麼只講八卦圖。
易經,就是講八卦圖。原易經中,前象後辭。可以認為,易經就只八卦圖的註解。
易經,是用哲學來解釋天地四方,古往今來。你也可以把他說的物件看成是人本身。
易經,經過陰陽結合,一共推演出64種大的狀態,又經過各卦象結合,沒個打的卦象有6個小卦象。所以一共是384種卦象。者384種卦象,對應一切事物的執行狀態。
所以,易經就是八卦圖,是一本從哲學方面記錄事物執行狀態的書。具有很高的價值。
易經與算命。
八卦,是伏羲發明的。流傳幾百年後,夏朝,商超都對其有改動。當時的周西伯傾其畢生所學,一為避難,一為講自己的所學傳於後人,一為提醒朝廷,一為造反,便修改了其中的一些內容。後至孔子作象辭。而成為完整的著作。這也是易經書中有很多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的原因,是因為周西場位於虎穴,不敢直言。一共經歷了2500年左右,為我們今天看見的易經最終形態。又流經了2200多年才到今天。
其中,無數高明人士對其註解,增加新的血液。在漢朝時,易經,分為術數合易理兩部分研究。術數,即是算命之類的。
因為易經中記錄的是各個狀態,只要能夠定位你現在的狀態當然能夠指導你的行為,所以它能夠算命,是正確的。
《周易》是什麼書
說到《周易》,有人會說,這是一部史書,是我國最早的經典著作之一,位列“五經”之首,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有人認為是一部哲學著作,它包含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然而,更多的人會說它是一部講陰陽八卦、宣揚迷信的占卜用書。實際上,它是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學說。
從《周易》產生以及早期應用看,《周易》是一部筮書。在早期中國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於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就把它們歸結為不可知的神祕力量,因而就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事物背後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它支配著世界上的一切。當人們屢遭意外的天災人禍打擊後,就萌發出一種慾望,試圖藉助於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以及人類自身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基於此,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周易》就是其中成果之一,它和夏朝的《連山》、商朝的《歸藏》合稱“三易”,都是卜筮之書。
《周易》產生後很長一段時間主要用於占卜,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指南。在《春秋左傳》和《國語》中就記載了幾個運用《周易》占卜的事例。
從《易傳》對《周易》的解說看,《易傳》注重《周易》的占筮功能,反覆強調學好《周易》可以知死生之說、幽明之故、鬼神之情,可以斷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並且明確地告訴人們《周易》是使人們順從天意、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同時,在《易經》中包含了比較完整的占卜方法——大衍法。
漢以後,《周易》的性質有所變化,它一方面保留了原有占卜的性質,另一方面,也延展了新的功能。因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經過《易傳》的解釋和發揮,其哲理化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典籍。也正是這個原因,《周易》得到了漢代統治者的青睞,由原來的卜筮之書而成為官方治國安邦、修身養性的哲學之書,被稱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滲透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變成了統治者治國的理論根據。自此以後,《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歷代統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論指導作用日益顯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間術士不斷更新、完善筮法體系。一直到今天,《周易》的二重性還是十分明顯。
易經是寫的是什麼
孔子對於《易》及其卜筮態度。
其一,孔子起初只把《易》看作卜筮之書,卻並不主張卜筮,認為缺乏智謀的人才頻繁卜筮。他以前也是這樣教授弟子的。易經講的是什麼所以,當看到老師“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賀”時,作為學生的子贛(即子貢)覺得老師前後矛盾,因而才迷惑不解地詢問。孔子不僅指出他理解上的錯誤,而且耐心地開導他,指出《易》一書產生於“紂乃無道,文王作”的年代,是周文王“諱而避咎”之作,反映了文王的仁義思想(“文王仁”)和憂國憂民意識(“其慮”)。孔子是“樂其知(智)”,賞識蘊藏在《易》一書裡的文王之智才“好《易》”的。
其二,孔子“晚而好《易》”,並一度熱衷於占筮。這從“吾百佔而七十當”一語可以看得出。
年輕時不主張占卜的孔子,為什麼老了卻又熱衷於佔笟了呢?這大概與孔子50歲後,尤其是在周遊列國時所經歷的人生坎坷和挫折有關。在到處碰壁、壯志難酬的境況下,孔子一度感到力不從心、吉凶難料,因而不得已利用《易》來占卜,看看運氣如何。這其實與他以前所教導學生的“知謀遠者,卜筮之繁”也正相吻合。表明即使聖賢,在遭遇坎坷、陷人窮途末路之際,也會一時陷人迷茫而求助於占卜。
其三,一度頻繁地佔筮使孔子對《易》不時翻閱、詳加研究、反覆玩味,以至於“韋編三絕”,最終琿解了《易》的本質,從而“不安其用而樂其辭”,即不滿足於卜筮而喜歡其文辭了。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孔子形成了對《易》的全新認識。發現《易》有“古之遺言”,即文王遺教。在孔子看來,“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紂乃無道,文王作。諱而闢咎,然後《易》始興也”。這與《論語•八佾》所記載的孔子關於“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之感嘆,正相吻合。正是在“古之遺言”裡,孔子發現了《易》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即“故《易》剛者使知瞿,柔者使之剛;愚人為而不忘,x人為而去詐”。這也就是孔子所認可的《周易》之“德義”所在。
其四,孔子發現《易》所蘊含的“德義”後,就把“德義”認作《易》之本質,因而放在首要的位置。易經講的是什麼這從他一再強調“《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徳義耳也”,就可以看出來。儘管如此,孔子也並不否定卜筮,只是把卜筮放在次要的地位,即“我後其祝卜矣”。孔子將《易》的內容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即“贊”、“數”、“德”,並認為:“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守〕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史巫之筮,X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可見,“德”在三者中域於最高的層次,是《易》的本質之體現。沒有達到這個層次均為“史巫之筮”,均未洞悉《易》之思想真髓。
其五,孔子在洞悉《易》的德義本質後,雖然並不否定卜筮,但強調以德行仁義來求福求吉,而把卜筮視為最後的選擇:“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祝巫卜筮其後乎。”這與其以前對於弟子關於“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繁”的教誨,是完全一致的。可見,在這一點上,孔子學《易》之前與學《易》之後的認識,是一以貫之的。在孔子看來,沒有德行的人,神靈也不會去幫助他,所以這種人也不必占筮,誠如《論語•子路》所說:“‘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
由於孔子晚年特別喜好《易》,以至達到著迷的程度,所以他留下了大量關於《易》的言論,其中的一部分一直儲存到現在。它們和其他西漢以前古書中連續記載的有關孔子的文獻一樣,並非假託,當為《論語》一類的文獻。鮮為人知的是,孔子晚年(很可能在68歲返魯之後),曾對成於他之前的幾種《易》文獻進行過系統整理和研究,併為之作序。
馬王堆......餘下全文>>
什麼是真正的周易?
目前有關周易的話題很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去年有司馬南大戰巨天中,今年又有劉大鈞先生作客鳳凰衛視,孰是孰非,年青人恐怕不易分辨。本人研究易學已二十餘年,在此發表一些看法,以備一說。 自伏羲畫卦以來,易經從創始發展到應用研究已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目前易學大致可以分為象數,義理二大派別,這兩派孰優孰劣?是應以義理為主還是應以象數為主?目前雖然尚無定論,但在官方的文化教育學術研究的機構中,海峽兩岸均以義理派為主。問題在於,象數派自漢朝京房被宦官誣殺之後,一直都沒能再理直氣壯的站起來,只是在一般民間社會和“士”這個階層半明半暗地自然流傳著。必須指出,上述這種現象是一種歷史的錯誤的現象,是中國人在易學研究中出現的一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嚴重的錯誤行為。現在是終結並糾正這個錯誤的時候到了,“必也正名乎!”真正的正直的易學之士必須窮本溯源,澄清歷史還周易以原來的真面目。 本文主要闡述論證下列幾大問題: 一、易經(周易)現在出版的版本,海峽兩岸都以朱熹的集註版為誰,而朱子的這個版實質就是孔子刪述後的版本。請注意:中國過去曾有一副對聯是稱頌孔子的話,記得很清楚是八個字:“刪述六經,垂憲萬世。”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版本都是被孔子的刪述過的內容。那末請問孔子以前或未經孔子“刪述”過的易經是什麼樣子的?其內容大概如何?這個問題以前從未有人提出過。這裡面還有一個連帶問題:“連山”“歸藏”是自然失傳的,還是被孔子“刪述”掉的?(“連山”“歸藏”就是夏商二易)這個問題極為重要,它牽涉到二個問題,一是周易的原貌,二是孔子在這個問題上的功過。還有一種可能,在春秋百家爭鳴時期,這“百家”是從哪裡來的?除了一部份的“家”是原來就存在的學科外,更多的一些新“家”,大都是從老“家”(老學科)中分化,獨立出來的新學派。這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現象。既然如此,周易也不會例外。周易也會像其它諸家一樣進行發展,分裂甚至擴張出新的學派(家)。如有名的“鬼谷子”“陰陽家”“兵家”“縱橫家”“老子”都可以說是和周易的淵源關係很深,或原本屬於周易的一部份,爾後在發展過程中擴張獨立成為新的學派。 二、誰是正統?易學分為象數和義理兩大派,這兩派到底哪一派是正統?也就是說到底哪一派才是真正的易學?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大陸只承認義理派的合法性,不承認象數派的合法地位。即使在臺灣,在正式的大學講堂上,象數派也沒有什麼真正的份額。(聽說前一段時間,臺灣大學有試講象數的情況)而若干自然科學家們(不分政治信仰)幾乎都目之為“偽科學”。如此等等,象數派要想恢復到京房前的輝煌狀態實為艱難。因此只有把若干問題闡述論證清楚並徹底地毫不留情地駁倒義理派和偽科學論,並將自然科學家們所提出的責難給予有力的有效的回答,象數派才能真正地重新站起來。“必地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現在是為周易象數學正名的時候到了。 三、我既要批駁義理派和一般的責難,又要狠狠抨擊周易象數中江湖派的欺騙行為,重新將正統的周易象數學告知民眾,使廣大民眾對周易象數學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概念。 4、闡述周易象數的基本原理(六爻八卦)和周易象數學的最重要的衍生物——八字算命的主要原理。 5、綜合評論兩岸三地(海峽兩岸,三地是:中國大陸,臺灣,港澳)的象數發展狀況,以及其它若干情況。 6、“夜半橋邊呼孺子,人間猶有未燒書”黃石老人傳給張良的那本書才是全本真本的《周易》。 ——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正統的完整的周易 “刪述六經,垂憲萬世”。這是前人頌揚孔子的一副對聯,很多人都知道。不過當我們細細品味這副對聯時,我們可以發現所謂“刪述”就......餘下全文>>
周易什麼意思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周”的解釋:
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易”的解釋: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儲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象的。
3.日月為易,象徵陰陽。
4.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幹”的本義。
5.易是占卜之名。
6.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7.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8、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繫辭傳》:“生生之謂易”耽(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占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的占筮書,“周易”是周朝的占筮書。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2)時時在變易之中;3)又保持一種恆常。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執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餘下全文>>
《周易》的別稱是什麼?
《易經》
周易寫的是什麼意思,想表達什麼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倖免於難。
《周易》中運用八卦預測資訊的方法的發明,正是我國人民具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在實踐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資訊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資訊,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個儲存量很大的資訊庫。鼎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
《周易》這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之所以能長存於世,正在於它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它獨特的超前預測、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學儀器無可比擬的,可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資訊感應器,它本身就有預測資訊的功能,而且分工細而嚴密。搖卦時銅錢平放於手心,人的易場力作用於銅錢,使之按照感應易場發生運動,於是銅錢的變動就反映了相應事物的陰陽變化。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祕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矇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物件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繫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哲學的基礎。
乾坤闢闔,陰陽為道
《周易》開篇即為乾、坤二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事物變化的基本要素,乾坤為陰陽的總根源和代表。《周易·繫辭》又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業。”意謂在陰陽的互動作用下,乾坤定位,萬物化生,宇宙間變化萬千錯綜複雜,都是基於乾坤開合,陰陽運化的結果。孔子在《繫辭》中提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種宇宙萬物的生化模式,與胚胎的細胞分裂過程十分相像,揭示了萬物由簡單到複雜的演變過程。這與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宇宙化生過程十分相似。老子的一,相當於太極,二就是兩儀(陰陽),三者,為陰陽之和。孔子和老子的宇......餘下全文>>
《周易》的“易”是什麼意思
易字一般普遍的理解有兩個意思。
其一是易字上為“日”下為變形的“月”,指的日月同輝陰陽互存的意思。
其二是易有“轉變”“變化”的意思,比如“易容”“蜥蜴”,所以易放在這裡也是指的陰陽之間互相轉變,互相組合,千變萬化形成世間萬物的意思。
另外我個人理解應該還有第三層意思,就是容易的意思,因為大道至簡,最高深的道理往往也是最簡單最容易的道理,所以易在這裡我覺得也體現了簡易容易的意思。
總之中國字博大精深,最好還是多個角度去理解,沒必要只用一個概念去定死它的範圍了。
周易中“澤”是什麼意思?
澤對應的是兌(dui對)卦:上兌下兌八純卦;
兌卦喜悅可見,快樂照臨人,口若懸河,善言喜說,高興,沼澤地,洞穴,廢穴,敗壁破宅,坑窪地,縱橫溝渠。測事如意悅心。口疾,氣管疾病,肺疾,麻臉,肝膽疾症,股疼,血光災,作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