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鄭的名人都有誰?
歷史上姓鄭的名人有哪些?
鄭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幗人物,在吳越兩國長年戰爭時期,隻身入吳作內應,助越國順利滅吳,立下汗馬功勞。 鄭國:戰國末期韓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曾助秦國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沃野千里,國力更加強盛。 鄭吉: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曾率兵抗擊匈奴入侵,為漢始設西域都護之始。 鄭興、鄭眾:河南省,開封人,系父子。興為東漢時期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儒學進一步發揚,貢獻巨大,世稱“先鄭”。子鄭眾為東漢經學家,曾任大司農,通曉《易》、《詩》等經學。 鄭羲:與鄭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書法家,鄭道昭更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北方書聖”,為魏碑的鼻祖。 鄭虔:鄭州滎陽人,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著有《天寶軍防錄》。 鄭澤:隋朝滎陽人,有學識,知鐘律,考校大東鐘律,著有《樂府歌辭》、《樂府聲調》等。 鄭樵:莆田(今屬福建省)人,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史籍學家,一生著作豐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繼《史記》後又一部偉大的通史著作,且頗具創見。 鄭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世稱“後鄭”,其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 鄭注: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唐代絳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東)人,出身微賤。年輕時,他行醫賣藥,浪跡江湖。因為他本姓魚,後改姓鄭,人們都取外號譏笑他,叫他“魚鄭”、“水族”。鄭注是唐朝的名臣,對其功過是非歷來有不同的評價。正史上貶多於褒,現代的史學工作者也有爭議。有的提出,對鄭注在歷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認識和評價,認為他代表當時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團進行了鬥爭,還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鄭樵:南宋史學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餘部書作。 鄭和:明航海家,本姓馬,明成祖賜姓鄭。雲南省昆陽(今晉寧)人,曾率船隊七下西洋,遠達非洲、紅海等地,促進了中外交流,而且還創制了我國第一部航海地圖。 鄭燮:號“板橋”,江蘇省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詩、畫、書號稱“三絕”,“揚州八怪”之一,後辭官歸裡。 鄭信:泰國國王,又名鄭昭。泰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裡王朝創始人,泰國稱為披耶達信王或達信王。 鄭桓公:即姬友,為鄭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鄭,建立西周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姬友死後諡號為桓公。所以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鄭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見周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內憂外患交織,預感將要發生變亂,便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鄭桓公根據太史公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一個叫“京”的地方,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生了“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其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功滅虢、鄶,建立新的鄭國。鄭國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子孫播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鄭氏。 鄭武公:鄭桓公子,東遷鄭姓的始祖。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說,鄭桓公的兒子武公,曾經跟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到洛陽,建立了東周,鄭武公自己也跟著搬了家,新鄭由此而誕生,鄭姓更繼續繁榮滋長。 鄭道昭:滎陽開封人,北魏書聖,曾任國子祭酒,工文詞書法,其書法筆力雄健,兼有隸意,被後人推崇為“魏碑之宗”。 鄭莊公:鄭武公子,鄭姓的中興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鄭平王東遷後,鄭莊公的祖父鄭恆公被封為周室的卿士,鄭莊公繼其父武公為周的卿士。繼位後鄭國的國勢日益強盛,周朝卻每況愈下,為打擊新興勢力,周平王很想......餘下全文>>
姓鄭的名人有哪些?
鄭和,鄭成功,鄭伊健,鄭秀文,鄭爽,鄭少秋。
姓鄭的名人明星偉人
鄭嘉穎、鄭秀文、鄭元暢、鄭爽、鄭容和、鄭源、鄭秀晶 鄭燮 鄭成功 ,鄭源,鄭中基,鄭伊健 鄭少秋 鄭希怡 鄭則仕 鄭少秋、 鄭嘉嘉、 鄭則仕、 鄭希怡、鄭宇成
鄭玄、鄭用、鄭芝龍、鄭板橋
鄭梗潔、鄭亞旗、鄭東漢、鄭乾龍、鄭回、鄭建龍
古時候姓鄭的名人有哪些
鄭 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幗人物,在吳越兩國長年戰爭時期,隻身入吳作內應,助越國順利滅吳,立下汗馬功勞。
鄭 國:戰國末期韓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曾助秦國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沃野千里,國力更加強盛。
鄭 吉: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曾率兵抗擊匈奴入侵,為漢始設西域都護之始。
鄭 興、鄭眾:河南省,開封人,系父子。興為東漢時期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儒學進一步發揚,貢獻巨大,世稱“先鄭”。子鄭眾為東漢經學家,曾任大司農,通曉《易》、《詩》等經學。
鄭 羲:與鄭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書法家,鄭道昭更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北方書聖”,為魏碑的鼻祖。
鄭 虔:鄭州滎陽人,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著有《天寶軍防錄》。
鄭 澤:隋朝滎陽人,有學識,知鐘律,考校大東鐘律,著有《樂府歌辭》、《樂府聲調》等。
鄭 樵:莆田(今屬福建省)人,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史籍學家,一生著作豐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繼《史記》後又一部偉大的通史著作,且頗具創見。
鄭 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世稱“後鄭”,其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
鄭 注: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唐代絳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東)人,出身微賤。年輕時,他行醫賣藥,浪跡江湖。因為他本姓魚,後改姓鄭,人們都取外號譏笑他,叫他“魚鄭”、“水族”。鄭注是唐朝的名臣,對其功過是非歷來有不同的評價。正史上貶多於褒,現代的史學工作者也有爭議。有的提出,對鄭注在歷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認識和評價,認為他代表當時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團進行了鬥爭,還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鄭 樵:南宋史學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餘部書作。
鄭 和:明航海家,本姓馬,明成祖賜姓鄭。雲南省昆陽(今晉寧)人,曾率船隊七下西洋,遠達非洲、紅海等地,促進了中外交流,而且還創制了我國第一部航海地圖。
鄭 燮:號“板橋”,江蘇省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詩、畫、書號稱“三絕”,“揚州八怪”之一,後辭官歸裡。
鄭 信:泰國國王,又名鄭昭。泰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裡王朝創始人,泰國稱為披耶達信王或達信王。
鄭桓公:即姬友,為鄭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鄭,建立西周的最後一個諸侯國。姬友死後諡號為桓公。所以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鄭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見周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內憂外患交織,預感將要發生變亂,便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鄭桓公根據太史公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一個叫“京”的地方,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生了“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其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功滅虢、鄶,建立新的鄭國。鄭國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子孫播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鄭氏。
所有姓鄭的名人有哪些?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祖籍福建省南安人。但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父為鄭芝龍,母為日本田川氏,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小名福鬆。後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故又稱國姓爺。鄭成功為明朝最後一個強調反清復明的官員,並透過實質的武力攻擊讓當時佔領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之人員撤退,並流傳下了眾多極富傳說色彩的活動遺蹟和傳奇故事。死後葬於臺灣台南鹿耳門港附近。「Koxinga」一詞是外國人對他的習稱,即源自閩語的「國姓爺(Kok-Seng-Ya)」。 鄭芝龍(1604年-1662年),號飛黃,小名一官,有飛虹將軍的稱號,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明朝末年以中國南部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兼海盜,以所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一官黨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藩,為臺灣鄭氏王朝開創者鄭成功的父親。在西方文獻中,則以「E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丶Iquon丶Iquam丶Equan所指均為其人。父鄭紹祖為泉州太守葉善繼的庫吏。鄭芝龍弟三人:鄭芝虎丶鄭鴻逵丶鄭芝豹。 鄭經(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賢之丶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延平郡王,臺灣的統治者,鄭成功長子。 鄭觀應(1842年—1922年),原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廣東香山(今中山)三鄉雍陌人。為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丶思想家和實業家。 鄭振鐸(1898年 - 1958年),生於浙江溫州,原籍福建長樂。 作家,文學史家,著名學者,字西諦,有郭源新丶賓芬等多個筆名,是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 補充: 鄭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幗人物,在吳越兩國長年戰爭時期,隻身入吳作內應,助越國順利滅吳,立下汗馬功勞。 鄭國:戰國末期韓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專家。曾助秦國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鄭國渠,使秦沃野千里,國力更加強盛。 鄭吉:會稽(今浙江省紹興)人,曾率兵抗擊匈奴入侵,為漢始設西域都護之始。 鄭興、鄭眾:河南省,開封人,系父子。興為東漢時期學者,對中國歷史上的儒學進一步發揚,貢獻巨大,世稱“先鄭”。子鄭眾為東漢經學家,曾任大司農,通曉《易》、《詩》等經學。 鄭羲:與鄭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書法家,鄭道昭更是與王羲之齊名的“北方書聖”,為魏碑的鼻祖。 鄭虔:鄭州滎陽人,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著有《天寶軍防錄》。鄭澤:隋朝滎陽人,有學識,知鐘律,考校大東鐘律,著有《樂府歌辭》、《樂府聲調》等。 鄭樵:莆田(今屬福建省)人,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史籍學家,一生著作豐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繼《史記》後又一部偉大的通史著作,且頗具創見。 鄭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屬山東省)人,世稱“後鄭”,其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 鄭注: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唐代絳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東)人,出身微賤。年輕時,他行醫賣藥,浪跡江湖。因為他本姓魚,後改姓鄭,人們都取外號譏笑他,叫他“魚鄭”、“水族”。
從古到今姓鄭的人物有哪些?
鄭桓公(?-前771),春秋時鄭國建立者。即姬友,鄭姓得姓始祖。周宣王之弟。前806-前771年在位。宣王十二年(前806)被封於鄭。幽王時,任司徒,為政惠能,“百姓皆便愛之”。“和集周民,周民皆說(悅)。河洛之間,人便思之”(《史記·鄭世家》)。見西周將亡,率族人遷居鄶、東虢之間,為後來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西周為申侯及犬戎所滅,他與幽王同時被殺。 鄭莊公(前757-前701),春秋時鄭國君。名寤生。鄭武公之子。前743-前701年在位。曾平定其弟共叔段叛亂。繼武公為周平王卿士。聯合齊魯,擊敗宋衛。後因桓王免去其職位,與周作戰,擊敗周師,射傷王肩。 鄭旦,春秋越美女。苧羅(浙江諸暨)人,相傳與西施同時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作妃。以圖“遺之婦美以勞其志”(《越絕書》)。夫差溺悅之,終至亡國。 鄭袖,戰國時楚懷王夫人。一作鄭褏。為懷王所寵信。張儀為秦使楚,因欺騙楚王被囚。經靳尚向她遊說,她日夜勸說懷王,使張儀得釋。一說即南後。《戰國策·楚策三》:“南後鄭錢貴於楚。” 鄭國,戰國末水利家。秦王政十年(前237),以疲秦之計,受韓命赴秦,遊說秦國興修水利,使無暇東顧攻韓。秦王政採納鄭國的建議,於秦始皇元年(前246)鑿涇水修渠。施工中秦發覺中計,鄭國則辯稱興修此渠只能“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漢書·溝洫志》),使工程得以繼續。渠成後,“於是關中成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史記·河渠書》)。因此,該渠命名為鄭國渠。 鄭吉(?-前49),西漢將領。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宣帝時任侍郎,屯田渠犁(今新疆庫爾勒和尉犁西),攻破車師,為衛司馬。公元前60年率兵迎匈奴西部日逐王歸漢,被任為西域都護,為漢設西域都護之始。後封安遠侯。 鄭興,東漢經學家。字少贛,河南開封人。任太中大夫。初治《公羊傳》;曾師事劉歆,兼治《左傳》及《周禮》,長於歷數,不信讖緯。著作已佚,清馬國翰輯有《周禮鄭大夫(興)解詁》一卷。 鄭眾(?-83),東漢經學家。字仲師。開封人。曾任大司農,世稱“鄭司農”,以別於宦官鄭眾。傳其父鄭興《左傳》之學,兼通《易》、《詩》,明三統曆。世稱鄭興父子為“先鄭”,而稱鄭玄為“後鄭”。著作已佚,清馬國翰輯有《周禮鄭司農(眾)解詁》六卷,《鄭眾春秋牒例章句》一卷。 鄭眾(?-114),東漢宦官。字季產,南陽犨(今河南魯山)人。為人謹慎有心計。章帝時為中常侍。和帝時首謀誅滅大將軍竇憲,以功遷大長秋。受和帝信任,常參與議政。東漢宦官專權自鄭眾始。後封鄛鄉侯。 鄭玄 鄭玄(127-200),東漢經學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世稱“後鄭”,以別於鄭興、鄭眾父子。曾入太學學今文《易》和公羊學,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遊學歸裡,聚徒講學,弟子至數百千人。後潛心著述,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被稱為“鄭學”,在整理古代歷史文獻上頗有貢獻。今通行本的《十三經注疏》中《毛詩》、《三禮》注,即採用鄭注。 鄭道昭(?-516),北魏書法家、詩人。字僖伯,自稱中嶽先生。滎陽開封(今屬河南)人。其父鄭羲為北魏大臣,鄭道昭曾任祕書郎、侍郎祕書丞、光州刺史、青州剌史、祕書監等職,卒後贈鎮北將軍,諡文恭。擅書法,有《鄭文公碑》及雲峰山刻石等傳世。《鄭文公碑》共兩石,其字結體端嚴,運筆舒暢勁健,以篆意寫楷,婉轉流暢,俊邁寬博。另外他還善詩,長於寫景,風格清拔豪邁。其子鄭述祖亦善書法,承其家學,書風遒勁雄厚。 鄭譯(540-591),隋臣。滎陽開封(今河南開封西南)人,字正義。北周時歷任內史上大夫,封......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鄭的偉人有哪些?
這下你該滿足了吧???
鄭姓古代歷史名人(現代略)
鄭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暢鄭桓公的子孫以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鄭桓公就是鄭姓的始祖。
鄭武公:鄭桓公子,東遷始祖。
鄭莊公:鄭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諸侯崛起,競相爭雄。鄭莊公繼位後,首先安定國內局面,然後利用巧妙的外交戰略和高超的軍事謀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開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國進入了大國爭霸時期。鄭莊公墓位於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鄭 旦:春秋晚期吳、越時的巾幗人物,即西施。經過訓練,到吳國作內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吳。
鄭 國:戰國末期韓國人,水利專家。 出任關中史官,開鑿灌溉渠,稱為"鄭國渠"。
鄭當時:西漢名臣。
鄭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活躍於西域,是在前漢對外戰爭中活躍的典型武將。鄭吉的勢力冠於西域,以都護騎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漢也封其為安遠候,並建立烏壘城,行使對西域的鎮撫。隨著其在漢經營西域時所建立的功績,他也成為西域都護這職位的第一人。《漢書》卷七十《鄭吉傳》、卷九十六《西域傳·上》“安遠堂”:漢宣帝封鄭吉安遠侯,得安遠堂。
鄭 玄:東漢經學家,創立鄭學。“博經堂”和“通德堂”:都與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有關。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史稱鄭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鄉高密縣設立一個“鄭公鄉”,又擴建他的門閭以通車馬,稱之為“通德門”。
鄭 羲:北魏重臣。
鄭 畋:(825-883),字臺文,滎陽(今屬河南)人。晚唐宰相,以書生意氣破黃巢起義軍。今存詩十六首,多七言絕句。
鄭 虔: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
鄭 注:唐朝尚書,本姓魚,冒姓鄭。
鄭買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長和國一世國王。鄭回七世孫。初為南詔清平官,南詔王隆舜時官至侍中,南詔末代王舜化貞時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覆二年,南詔中興五年),殺舜化貞及南詔家室,自立為王,國號大長和國。公元909年卒。
鄭 樵:南宋史學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餘部書作。
鄭思肖(1241—1318):字憶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兼長詩畫,他畫蘭不畫土根的故事早已流傳人口。相傳在明末蘇州承天寺古井裡發現的鄭思肖《心史》,顧炎武就為此寫了《井中心史歌》。
鄭光祖:元代曲作家。
鄭成功(1624一1662):明末名將,著名的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號“國姓爺”。清兵入閩,起兵反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臺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鄭 和:明航海家。本姓馬,明成祖賜姓鄭。
鄭 燮:號“板橋”,清代畫家。
鄭 信:泰國國王,又名鄭昭。泰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裡王朝創始人,泰國稱為披耶達信王或達信王。
歷史上有沒有姓鄭的人物
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