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談的歷史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歷史上有哪些姓成的歷史名人和故事

成姓 - 歷史名人

成連:伯牙之師。著名春秋時名琴師。

成得臣:即子玉。著名春秋時期楚國將領。

成公:著名西漢朝學者。

成丹:著名新莽末綠林起義軍將領。

成翊世:平原人(中國山東平原)。著名東漢官吏。

成王晉:弘農人(中國河南靈寶)。著名東漢官吏。

成公英:金城人(中國甘肅蘭州)。著名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成公綏:字子安,東郡白馬人(中國河南滑縣)。著名西晉官吏、文學家。

成公興:膠東人(今山東平度)。著名十六國時期算學家。

成瑨:(公元?~166年),字幼平;弘農人(中國河南靈寶北)。著名東漢大臣。

贊助廣告

成公綏:(公元231年~273年),字子安;東郡白馬人(中國河南滑縣東)。著名西晉文學家。

成淹:上谷居庸人(中國北京)。著名北魏官吏。

成玄英:字子實;陝州人(中國河南陝縣)。著名唐初道士。歷史名人

● 成公:漢朝的學者,自己隱去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世人稱為成公。漢成帝出遊,遇見成公,成公不行禮。成帝說:"朕能富貴人,能殺人,子何逆朕?"成公說:"陛下能貴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使郎官二人就受《政事》12篇。

贊助廣告

● 成遵:字誼叔,元朝穰(今河南鄧州市)人,元統進士,授翰林國史編修官,拜監察御史。是歲言事並舉劾凡70餘事,皆揭發時弊,執政者惡之。出為陝西行省員外郎,累官中書左丞。為官清正,所至有聲績。後因用事者唆使人誣告成遵受贓,竟遭杖死,朝中內外為其鳴冤。

● 成無己:中國金代醫學家。聊攝(今山東聊城市茌平縣成莊)人,約生於北宋嘉佑治平年間,後聊攝為金兵所佔,遂成金人。成無己出生於世醫家庭,自幼攻讀醫學。他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代經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對於《傷寒論》最為推崇。他專力鑽研該書數十年,以《內經》、《難經》理論為依據,對該書進行了全面註釋,撰成《註解傷寒論》10卷,為現存最早全面註解《傷寒論》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另撰《傷寒明理論》4卷,將經典著作與個人心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啟迪後學產生了重要作用。

● 成連:春秋時代著名琴師,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們熟悉的伯牙,伯牙跟隨成連學琴3年而成為天下妙手。

● 成得臣最負盛名。成得臣字子玉,他是春秋時代楚國的名將,官拜令尹(相當於宰相),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聞其名而下令軍隊“退避三舍”。可惜他後來因戰敗而拔佩劍自刎。成氏族人的另一名武將是成丹,他是漢朝的著名將領,因戰功顯赫而受封為襄邑王。

● 成公綏,他是西晉的文學家,好音律,擅辭賦,著有《成子安集》。唐代的成玄英是著名的道教學者,號“西華法師”,曾注《莊子》一書(即《南華真經註疏》),另著有《道德經義疏》。宋代著名醫學家成無己,對漢代張仲景的工傷寒論》研究精深,著有《註解傷寒論》、《明理論》等。

● 成兆才(1874-1929):評劇鼻祖。字捷三,藝名東來順,河北省灤南縣人。他在華北冀東地區提倡評劇、河北梆子戲、京劇等。他對評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創作改編評劇指令碼百餘種,人們在他的家鄉為他塑像,並建立成兆才紀念館。

● 成舍我:曾任上海《大公報》編輯,主辦過《世界日報》,後在臺北創立世界新聞專門學校,自任校長。成仿吾則是中共著名的理論家,早期創造社的主將,與當時的郭沫若齊名。

●成仿吾:(1897—1984年),原名灝,筆名石厚生、芳塢、澄實,今湖南新化縣人。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無產階級教育家和社會科學家、文學家、翻譯家。

主要成就: 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山......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姓應的名人都有誰?

應昌期

應昌期祖籍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臺灣金融界、實業界著名人士,應氏圍棋計點制創造人,“應氏杯圍棋賽”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應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報效桑梓,先後捐資建立慈城昌期幼兒園,重建慈城中城小學和慈湖中學;捐資擴建慈城保黎醫院;捐資助建臺北市寧波同鄉會館、市聯誼中心。投資創辦寧波現代建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盡心盡力。

應瑒

應暘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徵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劭

應劭,東漢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任泰山太守時大破黃巾軍三十萬。著有《漢官儀》、《風俗通義》、《漢書集解音義》、《春秋斷獄》等著作。

歷史上姓解的名人都有誰?

你好,姓解的名人很多。大致舉例如下:

解修

晉代著地人.仕魏歷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封樑鄒侯.

解慕漱

北扶餘國(今吉林)的建立者,公元前239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北夫餘國的第一代國王。

解潛

宋代人,紹興(公元1131-1162年)宋代鎮撫使,在紹興作官時大力發展農業,招募人來耕種荒田,收成很好,紹興的屯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後來因為疾病而死。

解縉

明代翰林學士。洪武進士,擔任中書庶吉士,曾經上書萬言,鍼砭時政,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升遷為御史。永樂初年任翰林學士,主編《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一部百科全書,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開

明代學者,字開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闔一起隱居在山中,他們的文章都寫得很好,被稱做二解。

解處中

五代時期南唐畫家,江南人。擅長於畫竹,尤其喜歡畫雪中的竹子,經常冒著風雪到野外寫生。人們對他所畫的竹子評價甚高。

解楨期

明朝時期書法家,書法好,被認為天下第一。後來在朝廷做官,職務為中書舍人。

解學龍

字言卿(1582-1645),號石帆。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歷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撫,反對閹黨魏忠賢專政,支援東林黨的主張。南明時,官刑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國。著有《五垣諫草》、《撫江奏牘》、《用兵紀》等。

解微

解微[清]僧。吳(今江蘇蘇州)人。善畫,有鄧尉觀梅圖。《彭氏家珍錄》

姓何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何 武: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人,為人仁厚,獎稱人之善,歷任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封汜鄉侯,哀帝時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其逾限者歸官,以緩和矛盾。遭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后王莽謀誅異己者,君國豪傑坐死者數百人,武自知難免,乃自殺。

何 敞:字文高,東漢扶風平陵人,水利學家,為人性直,出為濟南太傅,以寬和為政。有冤獄,以春秋大義斷之,百姓化其恩禮。和帝時任侍御史尚書,曾數次上書斥責外戚竇憲等貪暴專橫,力言為政以節省浮費,賑恤窮孤之要。後任汝南太守領導人民修治魚同 陽舊渠,民得其利,耕田增加三萬餘頃。

何 進:東漢大將軍,南陽宛人,何皇后的異母兄,時黃巾起義拜進為大將軍,率軍衛鎮京師,以功封慎侯及靈帝崩,皇子辯即位,以主幼宮廷內外不安,進謀誅宦官不密,反為所害。

何 熙:字孟孫,東漢,陳郡陽夏人,少有大志。不拘小節,體貌魁梧,善為容儀,官御史中丞,晉大司農,永初間南翠於與烏丸俱反,以熙車騎將軍徵之,暴疾,歿於徵戰軍中,熙以忠孝傳家,有政能光大家聲,曾孫何變夔,字叔龍,仕魏位至文帝太傅,夔子何曾仕晉位至太尉,夔子何曾仕晉,位於太尉,夔孫何劭亦仕晉,位至尚書左僕射,世代卿相。

何 晏:三國時玄學家,為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者之一。字平叔(190-249),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人。漢代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為司空時納其母,並收養晏。晏少時聰慧過人,曹操寵若諸公子。何晏娶金鄉公主為妻,賜爵為列侯。官拜散騎侍郎、侍中、吏部尚書,後為司馬懿所殺。何晏主張儒道合同,引老以釋儒。他在《道論》中說:“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無”是他對《老子》和《論語》中“道”的理解。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有”,而“道”則是“無所有”,是“不可體”的,所以無語、無名、無形、無聲是“道之全”。何晏與王弼齊名,是魏晉玄學貴無派創始人。今存《論語集解》、《景福殿賦》、《道論》等。

何 休:字邵公(129-182),為董仲舒四傳弟子,東漢傑出經學家。歷17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何休的成就,是在六經的精闢研究上,他對於六經的造詣,當時的學者無人能及。他的著作,有《春秋公羊解詁》、《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據說,他晚年辭官不做,在北新城興蓋大批講舍,聚生徒數百人,朝夕勤講,使得一時教化大行。一二千年前,像這樣大規模的聚徒教學的人,恐怕屈指可數。

何 攀:字惠興,晉蜀郡郫人,武帝時為廷尉平,廷尉卿諸葛衝以攀蜀士輕之。及嘗斷疑獄,申明曲直始歎服,尋以功封西城侯,食邑萬戶,賜絹萬匹,攀讓所封及絹之半,餘所受者,分給中外宗族,後除兗州刺史,固辭不就,攀居心平允,蒞官整肅。為樑益二州中正。引致遺滯,雖官居顯職,家甚貧,無妄媵伎樂。惟以賙濟貧乏為事。

何 琦:字萬倫,東晉廬江人,晉代三國論作者,其本是一個好古博學之士。可是為恐對母親供養不適,就勉強當了一名縣令。後來母親去逝,他說:“所以仕者,實博利祿以供親耳。今親已卒,復何求焉。”於是罷官歸野,耽玩典籍,以琴書自娛,成為一代高士,同時他的孝行也傳誦千古。

何 充:字次道,東晉,廬江人,世代公卿,曾祖何禎,光祿大夫,祖何惲豫州刺史,父何睿安豐太守,成帝曰:“充風韻儒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官至吏部尚書、尚書令、左將軍、出將入相,以社稷為己任。晚年性好釋典,崇修佛寺。其弟準,位居宰輔,高尚寡慾,不以世出公卿門第,而視富貴如浮雲。準子淡。官至南康太守,孫元度。西陽太守,次孫叔度太常卿尚書。

何 遜:字仲言,南朝梁,東海郯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餘下全文>>

房姓的歷史名人

名喬,字玄齡。唐代 河南道齊州臨淄(今山東 淄博東北)人。唐代初年名相。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李世民後,為秦王參謀劃策,典管書記。是秦王最得力的謀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僕射。十一年(656年)封樑國公。至十六年(642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病逝。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房玄齡蓍有《晉書》。房仁裕 房仁裕,中國唐朝官員,河南道齊州臨淄(今山東濟南)人,房玄齡的遠房族兄。其母清河太夫人李氏。房仁裕最早屬王世充軍,後與裴仁基等改投靠唐軍。歷官潾州刺史、陝州刺史、揚州長史。永徽四年(653年)睦州女巫陳碩真佔睦州於潛縣(今臨安西)。唐高宗令房仁裕發兵南攻。授後部尚書。顯慶年間亡故,乾封二年(667年),陪葬昭陵。家庭房仁裕娶太原王氏為妻,有六子:房先禮、房先質、房先孝、房先忠、房先恭、房先慎。房先忠:房仁裕長子,歷官銀青光祿大夫、宋州刺史,贈左金吾衛大將軍。房渙,房先忠之子,寫《七巖山摩崖題祖銘》。房先質,房仁裕次子,歷官通事。房丞琳,房仁裕之孫,寫《房仁裕墓誌銘》。

權姓的歷史名人

權姓名人,漢有輔佐都尉權忠,南北朝有權冀、權會,宋代有副宰相權邦彥。權德輿(759~818),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後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諡文,後人稱為權文公。權會(約500-約575),北朝齊臣。字正理,河間鄚(河北任丘)人。家貧好學,精通諸經。仕齊,初為四門博士。德高學博,拜師求學者甚眾。《北史·儒林上》言其“志尚沈雅,動遵禮則”。“性恬靜,不慕榮勢,恥於左宦。”注《易經》,行於世。權景宣,北周將領。字暉遠,天水(今屬甘肅)人。少聰穎,曉兵略,為宇文泰所賞識,歷任多種要職,久駐荊、湖地區,東御東魏,南略樑邑,所向多捷。初,樑岳陽王蕭詧以襄陽歸附北周,攻梁元帝於江陵蕭詧部叛將杜岸乘虛襲襄陽,他率騎三千助蕭詧擊敗杜岸;又與楊忠攻樑將柳仲禮,拔安陸、隨郡。時隨州城民吳士英殺刺史黃道玉,他致書於吳,偽稱黃氏凶暴該殺,吳接信後率眾來歸,被執殺。繼克應城,朝廷授以並、安、肆、郢、新、應六州諸軍事,幷州刺史。不久進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為伯,賜邑五百戶。唐州田魯嘉自號豫州伯,勾結齊兵為助;他領兵征討,俘魯嘉,以其地為郡。後梁湘東刺史王琳不滿陳霸先專權,勾通北周;他致書與之結納,牽制陳霸先。孝閔帝即位,任他為司憲中大夫,基、鄀、硤、平四州五防諸軍事,江陵防主加大將軍,轉任荊州刺史、總管十七州諸軍事,進爵千金郡公。時南朝陳湘州刺史華皎與陳霸先有隙,欽舉州附北周;他統水軍與華皎俱下夏口。因驕橫跋扈,收受賄賂,指揮節度朝令夕改,將士不肯用命,與陳兵始交戰,即敗北船艦器械損失殆盡。尋卒,贈渭、鄯、河三州刺史,諡“恭”。權武,隋將領。字武挵(nòng),天水(今屬甘肅)人。驍勇果斷。北周時,父為楊忠部屬,戰死,武起家開府。隋文帝時,為潭州總管。受嶺南部酋賄,生子擅放獄囚。又言法嚴苛,不可為官。下獄,帝以其父功,免死為民,後復官。煬帝時,位至右屯衛大將軍,坐事除名。卒於家。權萬紀,唐臣。懷恩從祖。性剛正,好直言。貞觀中曾以公事奏劾魏徵等。遷齊王府長史,數匡諫李祐過失,因而被殺。權懷恩,唐臣。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高宗時為萬年縣令,賞罰分明。《舊唐書》稱其“為政清肅”。高宗稱之為“良吏”。歷任慶、菜、衛、邢、宋五州刺史;後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至死。權龍褒,唐臣。一作權龍襄。萬歲通天元年(696),任滄州刺史。坐親累遠貶嶺南容山府。神龍(705-706)中追入,為瀛州刺史。景龍中(707-709),為左武將軍。龍褒常自矜能詩,而不知聲律,自嘲曰:“趁韻而已。”《全唐詩》卷八六九錄其詩五首,《全唐詩補編·續拾》卷七重錄一首。權皋:(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原在安祿山幕中做事。他發覺安祿山謀反,怕禍及父母,就裝病攜親離職而去。剛渡江,安祿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監察御史,恰逢權母重病,客居洪州,權皋堅辭不受。後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為著作朗,權皋都以侍母為因固辭。人們見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對國家貞,對父母孝。他死後被諡為“孝貞”。權謹:(生卒年待考),字仲常;徐州人(今江蘇徐州)。著名明朝大臣、孝子。權謹是載入《明史》的“孝義”典範人物,曾歷光祿署丞,文華殿大學士,後又任通政司右參議。十歲喪父,哀痛甚至哭死過去。明朝永樂年間官光祿署丞。母親九十歲去世,他在墓旁築廬,守孝三年。明仁宗時因孝行官文華殿大學士(宰相),他要辭去,明仁宗說:“朕提升你,要給天下為人......餘下全文>>

姓時歷史名人

時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七。

時姓來源有五: 1、出自春秋時楚大夫申叔時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申叔時之後,為別他族,以王父字為氏。

2、出自子姓,商湯支庶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為氏。

3、出自嬴姓。據《路史》所載,古有時國,滅於楚,子孫以國為氏。

4、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戰國時齊國有一著書的賢人時子,其後有以其名中之時為姓。

5、出自他族。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今滿、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時姓發源於今河南南部,而該地春秋時屬楚,楚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為楚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戰國時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備至的齊國賢人時子,以及越國的謁者僕射時軌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這就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越(今浙江一帶)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漢時有時農,以及壽春令、鉅鹿郡(今河北鉅鹿)人時苗。魏晉南北朝之際,在鉅鹿郡繁衍的時姓發展迅速,並昌盛為時姓鉅鹿郡望。同時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開封的時姓也繁衍得 頗為興盛。另外經陝西徙居於今甘肅臨洮一帶的時姓也呈族大人眾,枝繁葉茂之勢。以後全國各地的時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於中國人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之古訓,多數時姓搬遷以鄰近之地為主,舉家遠徙他鄉者少,所以從此際至隋唐,鄰近此三地的周邊省份,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都有時姓人遷入。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陳留郡望依舊興盛。南宋時,江浙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明初,山西時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東北三省。如今,時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為多,二省時姓約佔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時姓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時姓多名人賢士。如戰國時齊有賢人時子,漢有去官留犢的時苗,晉有跟許真君學道,並且同時得道的洪施真人時洪,唐有以孝行見稱的時惠詢等。

著名人物

時苗,漢朝

時洪,晉朝道士

時瀾,宋朝學者

時光,宋代畫家

時大彬,明廠製陶專家

時逸人,醫生

歷史上姓方的名人

方 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後一帝榆罔之長子,助軒轅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為華夏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重大貢獻。其後裔以地為姓。至今已4700多年,傳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紂王的兩位鎮殿將軍. 因紂王荒淫無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貢獻, 後世人們把二人尊為顯道神,開路神. 門神.

方 叔:周宣王時大臣,曾率兵車三千乘進攻楚國大獲全勝. 為周室中興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詩經》中《方叔》篇,描寫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戰爭。恭賀用語"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與聲譽。

方 儲:浙江淳安人。東漢和帝方儲以賢良方正對策為天下第一,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後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廟.

方 幹: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詩人,生前未仕,死後卻名揚天下. 人稱“管無一寸祿,名傳千萬裡。”遺詩三百七十餘篇,有《玄英先生詩集》。成語"身後識方幹",是比喻一個人才,生前無人賞識,死後才被重視。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縣)人。唐代宗時江南農民起義首領。

方太: 山東青州千乘人五代後晉名將. . 武定節度使, "鄭王". 方太能征善戰. 曾率兵數百人逆擊敵兵萬餘人, 大獲全勝.方太一生百戰百勝, 可惜卻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書家. 白杜"萬卷樓", 總計藏書約在五萬卷以上,為宋代全國最大的藏書樓.

方 誾:浙江淳安人。與兄方閎、弟方聞,同為北宋名士,時稱“兩浙三方,天下無雙。”

方 瓊: 湖北通城縣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書. 靖康元年御金壯烈犧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瓊宗廟於雞鳴嶺下建修方瓊忠廟(廟現存)廟聯雲:"抗強敵保家邦勳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廟正氣滿人間"。清代,祀入縣忠孝祠,立有方瓊殉難碑。

方臘:北宋末農民起義領袖,宣和年間1120年他利用明教發動起義,建立政權稱帝,號"聖公"。義軍先後攻佔東南大片地區,獲得廣大農民熱烈擁護。後戰敗英勇就義。"方臘起義"是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個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學家, 藏書家. 聚書四萬卷,手自讎校。曾校正《韓昌黎文集》,作《韓詩編年》、《韓文舉正》.《韓集舉正》是宋代韓愈集文字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後代韓集文字整理的基礎。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優秀外交家.為人豪爽,視金帛如糞土,好交遊.開禧北伐時出使金國,大義凜然,不辱使命.面對威脅,曰:“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譽為"以口舌折強敵"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題刻.著《方信孺詞選》《南海百詠》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六年遷寶章閣直學士。在廣五年,百廢俱興,以兼司俸祿贈學校,增摧鋒軍春衣錢,別給水軍出戍糧米。為官直言敢諫。著《宋寶章閣直學士忠惠鐵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學家,書法家。 工於書,自篆、籀、分隸、行、草諸體,皆極其妙。傳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廟碑》。

方逢辰:宋代狀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狀元,理宗賜名“逢辰”。著有《孝經解》、《尚書釋傳》、《格物入門》等書。

方山京:宋代狀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狀元。方山京為官正直清廉。時人稱其為謙謙君子。

方岳:安徽祁門人. 南宋後期著名愛國......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盛的名人有哪些

【盛姓得姓始祖】

說到盛姓名人,第一個應該說的就是盛姓的得姓始祖。

召公奭。盛氏始祖為周朝燕國的召公奭。奭因被封於召(今陝西省岐山西南),所以又被稱為召公或召伯。召公幫助周武王滅商有功,又被封於燕。召公奭的後代就以祖上的名為姓,成為奭姓。到了西漢元帝時,因避元帝諱(元帝名劉奭),就改奭氏為盛氏。盛氏後人尊召公奭為盛姓始祖。

【盛姓歷史名人】

盛 吉:字君達,東漢會稽郡人。官廷尉,每至冬節,囚犯當斷,妻夜秉燭,吉持冊筆。夫妻相向垂泣而決斷。視事二十年,天下稱有恩無怨。

盛 度:字公量。宋朝餘杭人。奉使陝西,因覽疆域,參質漢書故地,繪為西域圖以獻,真宗稱其博學。盛度一生好學,居家外出,手不釋卷,善於作文,曾奉沼編續《通典》、《文苑英華》。著有《愚谷》、《銀臺》、《中書》、《樞中諸集》等書。以疾致仕,卒溢文肅。

盛 懋:字子昭,元代後期著名畫家,生卒年不詳,嘉興武塘(今浙江省嘉興)人,此地人傑地靈,振妙一時,當時吳鎮的墨竹、嶽彥高的草書、章文茂的文筆以及盛懋的山水,被人們譽為“武塘四絕”。傳世作品有《秋林高士圖》、《秋江待渡圖》、《鬆陰高士圖》、《松石圖》等。其父盛洪(字文裕)於宋元初為職業畫家,其侄盛著在明初被召入內廷。

盛彥師:唐朝虞城人。少仕俠,隋未李密有功封葛國公,授武衛將軍。平王世充,徐園朗反,詔為安撫大使,戰敗被執。園朗令作書招其弟舉虞城叛,彥師不從,園朗壯而置之,後得還。以他罪誅。

盛宣懷:字杏蓀,號愚齋,江蘇常州人,1870年入李鴻章幕府。他在參與創辦中國第一個大型民用航運業輪船招商局後,主持創辦的企業、學校有:中國第一家電信企業天津電報局、第一家內河航運公司山東內河小火輪航運公司、國內第一條南北幹線蘆漢鐵路、第一家國人自辦的中國通商銀行、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第一個理工科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以及湖北煤鐵開採總局、華盛紡織總廠和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等。他通過辦洋務大事而成為全國首富,有人估稱他的財產達白銀2000萬兩。並逐步達到做高官目的,曾先後任天津海關道、大常寺少卿、會辦商務大臣、郵傳部尚書等職。由於他擔任高官,他的社會活動在內部不得不受制於清廷,在外部不得不受制於列強,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環境使他蒙上了多重歷史色彩。他首倡“東南互保”,企圖穩定長江流域不受義和團運動影響,又曾因推行鐵路國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風潮,成為辛亥革命導火線,並因此被清廷革職“永不敘用”。曾出走日本,後病逝於上海。

盛延棋:字白沙,江蘇省儀徵人。清宣統二年(1910年)考入南洋水師學堂,後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策動下關海軍起義。民國2年(1913年)在煙臺參與海軍討袁起義密謀,事洩未遂。民國4年冬,在上海蔘加中華革命黨人發動之奪取肇和軍艦,炮擊江南製造局之反袁起義。民國5年5月,孫中山自日本回國,在滬謁孫中山。被以索晌為名鬧事之魯藉水兵伐擊,蹈海殉義。年29歲,民國13年12月,大元師帥令追贈為海軍中將。1985年江蘇省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盛世才:字晉庸,原名振甲,字德三。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他從不甘屈就國民黨軍參謀部作戰科長轉而進入新疆圖謀升遷,經幾年施展權謀,攝取了新疆最高統治權,獨裁專斷,稱霸新疆達十二年之久。

盛中國:小提琴演奏家。出生在音樂家庭中,自幼受中外音樂的薰陶和嚴格的藝術訓練。五歲開始學琴,七歲第一次公開演奏,九歲時武漢人民廣播電臺錄製了他的獨奏節目,向全國廣播。1954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60年赴蘇聯留學。1962年參......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單的有那些名人?

1、單 卷 : 相傳是原始社會後期東夷族中影響很大的氏族首領.有才德,受人擁戴,舜曾拜他為師,古人尊他為單父.舜誠心要把天下讓給他,堅辭不受,隱逸深山.

2、單襄公 : 春秋時周人,名朝。周定王卿士,食邑於單。奉命聘於宋,又假道過陳聘楚,預言陳國必亡,果驗。

3、單 究 : 西漢人。初以舍人從劉邦起兵,入漢為郎,定三秦,以郎騎將軍擊諸侯。高祖六年,封昌武侯。卒諡靖信。

4、單右車 : 西漢人。劉邦微時有急,右車以馬給之。後以卒從劉邦起事於沛。入漢,以郎擊英布。後封中牟侯,卒諡共。

5、單 寧 : 西漢人。從劉邦起兵,任郎中,從定三秦,以功封昌武侯。

6、單 ? : 山陽湖陸(今河南焦作)人,東漢大臣。明天官、算術。舉孝廉,稍遷太史令,侍中,出為漢中太守,後拜尚書卒。

7、單 超 : 河南(今洛陽)人,東漢顯宦。初為中常侍,後與桓帝共除專權之樑冀,封為新豐侯。恃寵驕縱,多行不法。後拜車騎將軍。

8、單太后(單淵之女):十六國時漢(前趙)人。劉淵稱漢帝,立為皇后。劉淵死後,劉聰即位,尊為皇太后。

9、單雄信 : 曹州濟陰(今山東荷澤)人,一說東郡人。與翟讓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軍中號“飛將”。後降王世充,署為大將軍。李世民圍東都,他援槍出拒,戰敗被俘,被斬於洛陽。

10、單思遠 : 雄信孫,唐代官吏。玄宗時曾任魏州刺史,有善政。後任河南尹,官至岐州刺史。

11、單興、單旺、單茂、單盛:單雄信第十一代孫,唐末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的重要將領,為推翻唐王朝的腐朽統治作出了貢獻.

12、單 錫 : 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宋代學者。仁宗進士,累官知德興縣。博貫窮書,通陰陽圖緯星曆之學,蘇軾愛其賢,以姊蘇八姐之女嫁予他。

13、單 鍔:  1031--1110,字季隱,單錫弟,宋代學者。仁宗進士,不就官,獨留心吳中水利,經三十餘年,著成《吳中水利書》,又撰《詩》、《易》、《春秋》諸經義解。

14、單 煒:  辰州沅陵(今屬湖南)人,宋代學者。武舉得官,好古博雅,與姜夔友善。喜畫竹,書法得二王法度,尤善考訂法書。

15、單 父:  字仲儒,宋洛陽人,以悉心培養牡丹而出名,能變易千種,人稱花師。

16、單 煦:......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談的歷史名人?
姓鳳的歷史名人?
姓郭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姓易的歷史名人?
姓馮的歷史名人?
姓劉的歷史名人大全?
姓伊的歷史名人?
姓李的歷史名人及故事?
姓安的歷史名人?
姓馬的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