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姓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1日

費姓的起源

費姓,源出有: 今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費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費氏,世代相傳至今。姓氏音讀作fèi。

費氏的起源?

費姓源出有三:一為夏禹後代,封於費(今山東濟寧);一為魯桓公子季友,封於費。前者以國為姓,後者以邑為姓。再有鮮卑族費連氏,北魏時漢化改為單姓。

費姓望出江夏(今湖北中部),據稱是由河南、山東南遷的。在今江南主要聚居在蘇州、吳興地區。

上海有費姓當在宋末,景定中(1260~1264)有費輔之,於今青浦金澤建頤浩禪寺。德枯年問(1275~1276),長興人費,為南。宋未任上海市舶分司提舉,其族即由長興經嘉興移居上海。

贊助廣告

元初,費領金牌千戶銜,兼上海總管府總管;繼賜虎符,加授武德將軍,管領海船萬戶;後又升懷遠大將軍、浙東宣慰使。他為人寬厚,輕財好施,人稱費佛於。他看到沿海民船缺乏管理,多流為盜,遂請準朝廷,錄編船戶籍,免其謠役。由此得船數千,水手萬人,為朱清、張渲組織潛運,奠定了運輸能力的基礎。費秦主掌上海市舶分司達20年之久,對海運貨物推行三十稅一制度,輕稅政策對上海海運發展有很大的促進。

費去世後,兒子費拱宸襲職,接任運糧萬戶,自平江(蘇州)等處運糧至大都(北京),以功晉封良顯侯,費拱宸之後,其於費雄接掌,官昭武大將軍。祖孫三代,主持上海海運數十年。有元之世,成為當時松江府的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元亡,明太祖以“從逆”罪,籍沒了費雄家族,其後裔漸而衰落。明初移居崑山的費姓家族,出了位大航海家費信。他在太倉黃渡市舶司服役,得以常接觸外國商人,獲得不少海外知識。永樂七年(1409),曾隨鄭和出使西洋,此後又三次隨船隊航海。他所到之處,記錄風土人情,寫成《星搓勝覽》、《大心紀行》等書。

贊助廣告

清末民國初,有費雲直,曾與蔡元培、陳去病共創《警鐘日報》。有費龍丁,是著名的書畫金石學家,娶妻李華書,繫上海名人李平書之妹,著有《愛廬叢稿》、《愛廬印存》等,他們收藏有很多文物和書畫精品,不幸多在江浙軍閥混戰時損毀。今人有奉賢費芝若,系奉城醫院副院長,全國先進工作室。

南市雲錦樓,原為費家宅。費姓星散後,此樓成為上海一處名勝。至今,上海尚留著一些冠以費姓的地名,在徐彙區有費家塘,在浦東等地有好幾個費家宅。現建國東路500弄,原名即稱費家弄。

費姓的由來?

—.姓氏起源

1.遠古大禹治水時,有個大臣叫伯益,幫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大費,江夏即今武漢,他的後代有支以費為姓,如夏桀時去夏歸商的費昌,就是他的後裔,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夏代有費昌,費仲,據說是夏禹的後代,子孫就其以名字中的“費”為姓。

2.古代春秋時,起源於姬姓,魯桓公的兒子季友為大夫,被封為費邑(山東費縣)的首領,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相傳姓費。

二、遷徙分佈

1.在三國時期,江夏費姓出了名人,於是,費姓在湖北江夏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江夏望。

2.費邑費氏因戰亂或其它原因,遷徙到今江蘇南部。

三.歷史名人

1.費褘 (? - 253年)三國時江夏人,自文偉。劉備時任舍人,庶子。後主時歷任黃門侍郎,昭信校衛,侍中,司馬,尚書令,大將軍,為諸葛亮所器重,多次出使吳國,終益州刺史,封成鄉侯。

2.費震——明朝鄱陽人。洪武初以賢良徵為吉水  知州。寬惠得民,升為漢中知府。歲遇災荒,盜賊四起。費震發倉粟10餘萬鬥貸民,到秋收時還倉,盜賊聞知,皆來歸正。

3.費茂公——字謹與。清朝長白山東巴海人。崇順治間從攻山東、江南,取  勞山,拔蘇州。自入關以來,大小百餘戰,身受創傷無完膚,而 銳氣不少挫。官至盛京工部侍郎。

4.費伯雄(1800~1879),字晉卿。江蘇省常州武進縣孟河鎮人。費伯雄生長在世醫家庭,家學淵源,先儒後醫。懸壺執業不久,即以擅長治療虛勞馳譽江南。道光年間(1821~1851)曾兩度應召入宮廷治病。先後治療皇太后肺癰和道光皇帝失音證,埂取得顯效。為此獲賜匾額和聯幅,稱道其“是活國手”。至咸豐(1851~1861)時,費氏醫名大振,遠近求醫者慕名而至,門前時常舟楫相接,孟河水鄉小鎮此時也以醫藥業發達而成為一個繁盛地區。費氏博學通儒,醫術精湛,人稱其以名士為名醫,蔚然為醫界重望。

5.費彝民——江蘇蘇州人。民國14年(1925年)畢業於北京法文高等學校。 香港《大公報》社長。

費姓怎麼來的

費姓起源

讀為fei時,來源主要有五:

?一、出自遠古帝王顓頊裔孫大費之後。

相傳顓頊是黃帝孫,有裔孫伯益,伯益有裔孫大費,大費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得繼承爵位而淪為平民,遂以父名為姓氏,姓費,以標明自己的血統所出;

二、出自夏禹之後,因在其子孫的封國中有一費國,後來以國名為姓氏;

?《軒轅黃帝傳》稱:“夏禹,亦黃帝之玄孫也,姒姓……”依此,費姓的血緣始祖可追溯至黃帝。又據傳說,在大禹治水時,一位名叫伯益的人協助治水頗有業績,受封於費地,其後代則以地取姓曰費姓。

三、出自春秋時魯國大夫費序父之後,因他以費(今山東魚臺西南)為食邑,子孫以憨地名為姓氏; 《樑相費泛碑》載:“魯桓公子季友為大夫,有功封費,因氏焉。”

四、出自春秋時楚國大夫費無極之後;

五、少數民族該姓

由北魏時鮮卑姓氏費連改姓而來,後來這支改姓的人又與漢族費姓融合在一起。另外;清代滿族的姓氏之一清代滿族中有一些姓富、姓費者,在歷史的演變中逐漸使用漢字“費”為姓。如費英東,為滿洲鑲黃旗人,本名費英東扎爾固齊,姓瓜爾佳氏;費揚古;滿洲正白旗人,姓棟鄂氏;費雅思哈,為滿洲正黃旗人,姓富察氏等等。漢族姓氏也是費;當代少數民族彝、布依、土家等,也都有人以費為姓。

?

費字在讀作bi時,血統來源較為單一

主要是由春秋時魯桓公之子季友而來,以封邑名稱為姓。相傳,魯桓公是周文王及周公的後代,在周公長子伯禽被封於魯後,數傳至他,相繼擔任魯國國君。後來,他生子二人,其中長子即魯莊公,在他去世後得以繼承爵位;次子即季友,在魯莊公時以君主胞弟身份執掌朝政。尤其是在魯莊公去世後,他的權力更為集中,又擁立莊公之子班為君主,自己獨攬大權。他的專權引起其他人的不滿,一位名為慶父的人乘機作亂,殺死國君,他也被迫逃亡陳國。此後,他在陳國的幫助下回到魯國,繼續任執政,並立班的兒子申為國君,申亦即歷史上的魯僖公。僖公時,為表彰他安定社稷之功,把國中一個叫做費邑的地方分封給他作為食邑。他及子孫後來也在這一帶發展繁衍,再後來又以封邑的名稱為姓氏,姓費。

費姓的家譜

浙江湖州射村費氏族譜,(清)吳光等序,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浙江湖洲射村費氏族譜,(清)費之逵修,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蘇桐城費氏宗譜六卷,(清)費享等纂修,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3年)授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湖北武昌江夏費氏宗譜五卷,(清)費錞編,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湖北武昌費氏宗譜五卷末一卷,(清)費廷璘等修,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授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費氏宗譜六卷,末一卷,(清)費成方倡修,清乾隆甲午年(公元177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蘇吳縣包山後埠支陸費氏支譜,(清)陸費榮等編,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南京大學圖書館。浙江嵊縣剡西費氏宗譜四卷,(清)費文信、費立釗重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嵊縣春聯鄉趙馬小學。浙江慈溪慈東費氏三修宗譜三十二卷,(清)費錦榮纂修,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承志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江蘇武進孟河費氏重修支譜六卷,(清)費伯雄等重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衍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蘇吳縣包山後埠支陸費支譜,著者待考,(清)陸文灝等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蘇武進琅邪費氏武進支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費曾總修,費裕昆等編輯,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武進念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費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敦敘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四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江蘇鎮江京口費氏宗譜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衍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蘇常州費氏宗譜十二卷,(清)費近福等纂修,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地遠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浙江慈溪慈東費氏四修宗譜四十四卷,首一卷,(清)費聲行、費承甫纂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江蘇武進琅邪費氏武進支譜乙酉續編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丙辰續編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費樹藩等編,清光緒年間念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江蘇武進琅邪費氏武進支譜曲,(清)費裕昆總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念本堂活字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蘇江陰澄江費氏宗譜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費鴻聲纂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浙江湖州費氏宗譜,著者待考,(清)費墀編,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江蘇江都費氏宗支衍慶圖一幅,著者待考,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手寫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江都縣圖書館。江蘇武進琅琊費氏武進支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費裕昆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念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蘇南通費監清......餘下全文>>

費氏家譜字輩

江蘇省寶應縣費氏家譜

由費繼滿發起並建立:

費繼滿於一九八八年以後,聯合子嬰河鄉、郭橋鄉等地費氏家族兄弟,進行進一步的籌劃建立家譜事宜,並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費繼滿:一九二七年出生,曾任多個地區,鄉糧管站的站長,一生勤勤懇懇為民服務,從不計較個人的名譽和得失。是人民的好公樸,好乾部,受到人民的信任和愛戴。

建立過程:

由費玉龍執筆編排:

費玉龍:一九五二年出生,1972年11月應徵入伍,在部隊服役18年,在部隊曾任:司務長、助理員、黨支部書記、管理員、軍需股長等職,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參加過北京戒嚴;參加過多次部隊的抗洪搶險救災等活動,經常受到部隊的立功和嘉獎,退役前為少校軍銜。

1990年9月轉業至地方工作:在一家國有企業擔任,黨支部書記、行政主任、工會主席等職務,年連被評為單位的先進個人。

一九九O年三月,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他象往常一樣,起來貪婪地沐浴著家鄉清新的空氣;

他的家鄉:在江蘇省、寶應縣、子嬰河鄉、六合村,這是一個古老的名字。他在村頭習慣地進行早鍛鍊,忽然發現,他的家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幼時的小橋流水人家,已經變成了大的石拱橋,流水依舊,人家已經是樓房林立,過去低矮潮溼的茅屋已不覆存在,電燈電話就更不用說了;莊上的大伯大媽,叔叔嬸嬸們,除了臉上稍許留下些歲月的滄桑痕跡外,仍然是熱情不減當年;有二位爺爺輩的已率先西去;因為,當時的他已經外出工作一十八個春秋;雖然中途部隊有機會出差、探親、家訪,偶爾回來十天半月的,但始終沒有解甲歸鄉的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一別十八年歸鄉的感覺,別有一翻清新、暢快、淋漓盡致的輕鬆和痛快。

早鍛鍊回來後,他的父親費繼滿鄭重地對他說出了,他對建立家譜的想法,他準備聯合我們費家兄弟,建立和延續費氏家譜,並要做兒子的費玉龍幫他想想,我們費氏後續幾輩人的排行排序,並準備決定,每年晴明前後進行一次癸奠活動,以表示對費氏子孫對費氏祖宗的哀思,使費氏家族能夠興旺發達,後繼有人,同時也希望,費氏族人能夠相互瞭解,和睦相處。

費玉龍應父親的要求,編排了前十二輩;現在正在延用,後51輩也在完成之中;共63輩。德、繼、玉、新、正、吉、祥;如、意、慶、有、餘、亦、翔;

其、亞、興、祖、兆、鴻、龐;才、智、文、書、達、山、江;

學、孝、維、金、志、廂、向;爾、振、寶、全、於、慧、羌;

林、龍、敏、華、國、偉、章;安、享、太、平、萬、禮、長;

喜、信、連、忠、方、永、昌。

誰能告訴我費這個姓氏的起源????

費姓起源參考之一 「費」源出 : 出自「姒」姓,夏禹之後。 出自「姬」自姓,以邑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載,春秋時魯懿公之孫,受封於費邑。(山東費縣),其後以邑為氏。 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費連氏」(為魏獻帝之兄的姓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費」氏。 家族名人 費長房 東漢人。據《後漢書.方術傳》載,長房學道於壺公,不成,持符而歸。相傳能治百病,鞭打百鬼,又善變幻捉妖,後丟失符,被鬼所殺。 費褘 (? - 253年)三國時江夏人,自文偉。劉備時任舍人,庶子。後主時歷任黃門侍郎,昭信校衛,侍中,司馬,尚書令,大將軍,為諸葛亮所器重,多次出使吳國,終益州刺史,封成鄉侯。 地望分佈:湖北江夏郡。 費姓起源參考之二 費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費姓遠祖始於夏代,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夏代有費昌,費仲,據說是夏禹的後代,子孫就其以名字中的“費\”為姓。因此,費姓起源於姒姓。另有一說,費姓起源於姬姓,春秋時,魯懿公的孫子大夫無極的封地在山東費縣西北,人稱費無極,費無極的子孫就以“費\”為姓。因此,這支費姓是魯國公族的後代。另外,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在南北朝時期,代北的貴族的費連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也改姓漢姓“葛\”。在三國時期,江夏費姓出了名人,是一名蜀國大將軍,於是,費姓在湖北江夏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江夏望。姓纂:夏禹後,系出姒姓,夏末有費仲,費昌;或雲楚大夫費無極之後。樑相費泛碑:魯桓公子季友封於費,其後氏焉。

費姓起源於哪個朝代

遠古大禹時期

姓氏有姓費的嗎

姓氏有姓費的。

費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九位,人口約五十七萬八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036%左右。

據《史記》記載,若木子孫在上古至夏朝時,已“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後裔費昌在夏桀時去夏歸商。此外,商代還有佞臣費仲。

春秋時,隨著魯大夫費父、季友、楚大夫費無極分別封於費地,其子孫以邑為氏,費姓隊伍迅速擴大,所居區域也擴充套件至今山東、湖北境內。兩漢時期,費姓名人有東萊(今山東掖縣)人費直,汝南(今河南平輿)人費長房,犍為南安(今四川東南部)人費貽,吳郡吳興(今浙江吳興)人費鳳。說明費姓在此際除繼續繁衍於今河南、山東、湖北之地外,已有費姓徙居犍為郡、吳興郡,犍為郡地跨今雲貴川三省,吳郡地跨江浙,可見當時費姓分佈之廣。

三國時,江夏 (今湖北地區)人費禕因求學入益州(今四川成都),並落籍該地,後貴為蜀國宰相,並與劉禪結為兒女親家,使江夏郡的費姓在蜀地顯赫。

兩晉南北朝時,在江夏郡繁衍的費姓依舊興旺,而且名人不斷。隨著北魏費連氏、費莫氏改為費姓,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都有了新的費姓族人。

唐末五代時期,中原板蕩,民不聊生,有費姓人隨逃難的隊伍入遷今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並有一支進入福建。

宋末,隨著江浙之地變為殺人戰場,有費姓繼續南遷於今兩廣之地。

明初,山西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江蘇、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明清兩代,繁衍於今浙江紹興一帶的費姓由於從事師爺或幕僚的行當,有落籍於今北京的。

清中葉以後,費姓人有赴臺謀生者,而且此期之費姓已分佈於今全國大多數地方。

當今,費姓在中國大陸姓氏排行中位於156位,約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07%。

相關問題答案
費姓起源?
馬姓起源?
張姓起源?
任姓起源和歷史?
竇姓起源?
程姓起源?
冀姓起源?
秦姓起源?
臧姓起源?
榮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