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風俗有哪些?
二月二有哪些風俗習慣?
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字行當時及其民間刀尺、百穀、瓜種籽、迎富貴子等相問遺並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遊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二月二日花朗節士庶遊玩又挑菜節明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諸多習俗諸撒灰引龍、扶龍、薰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清咸豐《武定府志》:……(二月)二日春龍節取灶灰圍屋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此外尚有上工、試犁、炒蠍豆、戴蓬草、祭龍王、敬土地、謁高禖、嫁女住春、童子開筆等節俗活動布依族二月二要進行三天要祭祀土地神
節日活動簡介
節日當天家家殺雞敬祖吃兩色(黑、白)糯米飯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 日有許多關於龍活動故稱龍抬頭日二月二龍抬頭之俗早見於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放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出也清代仍沿其俗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二月二日古之和節也令人呼龍抬頭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鬚麵閨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
關於龍
龍國古代文化地位顯赫神物祥瑞之物更和風化雨主宰俗雲龍抬頭天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而天地交泰、雲興雨作萬物生育條件又古龍鱗蟲之精百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鬚、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二月二的風俗是吃什麼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麵和稀攤為煎餅,名曰‘薰蟲’”。
二月二的由來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專家解析“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在哪裡?它是怎樣“抬頭”的?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與古代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把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
所謂“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佈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隻犄角。“角宿” 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後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餘下全文>>
二月二這天有什麼習俗嘛,該吃什麼東西?
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節日習俗: 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可。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俗話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髮,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其實,“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一說實為訛傳,其中的“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變音,這種說法的起因也與瀋陽有關。清朝成立後,當時不少漢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敢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並一直流傳下來。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鑽。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鑽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裡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裡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地方風俗:山東滕州聊城一帶二月二這天男性都要理髮,龍抬頭這天理髮希望一年好運。滕州 青島地區吃棋子和炒豆,象徵著“金豆開花”。 炒玉米: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滿族的“二月二”有什麼風俗
二月初二,亦稱龍抬頭的日子。在滿鄉新賓居住的滿族人十分重視這個民間節日,如同過年或過大節一般。婦女們在頭節就忙著籌備東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稱苫房草),以及各色布塊、五彩絨線等。二月初一動手串龍頭、龍身、做龍尾。她們把山房草葉去掉,將秸杆剪成大則二寸有餘,小則一扁指寬的節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圓布。先將二寸來長的山房草杆,串成不超過手掌大的蓋簾,用剪刀剪成橢圓形圓簾子,這就是“龍頭”。
將紅、綠、黃、藍及各色小圓布串起,每個中間串連山房草骨節,作一大一小兩個龍身。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長的小布條條,將各色布條串攏在一起,也作成兩條龍尾。將這兩條龍尾、龍身用五彩線串在簾子式的龍頭上,整個龍就做成了。大龍即滿族老人講的山蒼龍,小龍標誌著蛇。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祈禱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龍行雨時嚇不著孩子;上山採菜、撿木耳、採榛子、撿蘑菇,有龍崗山大蒼龍保佑。據說各色布龍身子和五色線避邪,孩子受不著災,人人健壯結實,個個平平安安。
二月二是什麼節日 是傳統節日嗎?
二月二是傳統節日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頭牙( 農曆二月初二)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節氣清明)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 ▪冬至( 節氣冬至) ▪臘八節( 農曆臘月初八)
▪尾牙( 農曆臘月十六) ▪祭灶( 農曆臘月廿四) ▪除夕( 農曆十二月卅日)
二月二龍抬頭,就是頭牙
2月2的習俗?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廠”的諺語,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在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及傳說習俗100字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盤點
1、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2、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理髮
3、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接“姑娘”
4、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引龍
5、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祭社
6、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不能做針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