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是農曆的意思嗎?
陽曆、陰曆、農曆是什麼意思?
農曆是中國目前與格里曆(即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人們習稱“陰曆”,但其實是陰陽曆的一種,即夏曆,並非真正的“陰曆”。 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於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採用設定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儘量的接近365.2422日。因1迴歸年為12.368個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定四十六個閏年,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複雜,經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裡中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人們因為二十四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常把夏曆稱為“農曆”,但二十四節氣應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應該屬於太陽曆部分。因此把夏曆稱為農曆是不恰當的。
陽曆在天文學上,指主要按太陽的週年運動來安排的歷法。它的一年有365日左右。陽曆是根據太陽直射點的執行週期而制定的,其平均歷年為一個迴歸年,其歷年有兩種,一種是平年,一種是閏年,閏年和平年僅差一天。
通常所說的陽曆,即格里曆,為現行公曆。基於一年有365.242199174 日,而並非剛剛好的365 日,故每四年有一次閏年,即二月多了第二十九日。經過四年一閏後,已修正為365.25,但仍有誤差,故每一百年就會減一個閏年,即1700,1800,1900年等均沒有閏年,再修正後為365.24。最後每四百年加回一個閏年,即1600年、2000 年、2400年 等均有閏年,最後修正為365.2425。仍有0.0003 誤差,需要約3000年才會出現一天誤差,所以已經很準確了。
太陽曆又稱為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目前世界通行的公曆,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陽曆。這部曆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1]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曆俗稱農曆、殷歷、古歷、舊曆,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曆。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定的歷法,叫“太陽曆”,簡稱“陽曆”;月亮為“太陰”,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
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餘下全文>>
陰曆和農曆是啥意思?
現在陰曆與農曆都是指的同一個。
農曆是中國漢族傳統曆法,又有夏曆、漢歷、華歷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曆多有記載,但農曆最早產生於何時無從考究。農曆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1912年中國官方開始採用公曆,而農曆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一直廣泛流傳於民間。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均以農曆計算,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農曆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七夕節等。
什麼是農曆,什麼是陰曆?
農曆,又稱夏曆、陰曆、舊曆,是東亞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但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迴歸年,設定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週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及朝鮮、韓國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國家,仍使用農曆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因為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稱為夏曆。 夏曆有個輔助部分——節氣。節氣如果也算曆法的話,就是完全的太陽曆。節氣和地球在繞太陽運動的軌道的位置有關,和月球無關。節氣是從立春開始的,一個太陽年是兩個立春之間的時間,約365.2422天。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 夏曆的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十二個月普通月份加一個閏月,總共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計算決定。平年全年354~355天,閏年全年383~384天。由於每平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採用設定閏年(即暢二個普通月份加上一個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盡 農曆
量的接近365.2422日。由於1迴歸年為12.368個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定四十六個閏年。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複雜,經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裡中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曆俗稱農曆、殷歷、古歷、舊曆,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曆。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陰曆19841021農曆是什麼時間
陰曆和農曆是一樣的,所以答案是1984 1021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這4個其實是3種。
公曆就是陽曆。比如今天幾月幾號,比如聖誕節是12月25日,這個是世界通用的。
陰曆是大家通常的說法,比如你的生日幾月初幾,比如5月初5是端午節等,是中國通用的。
農曆也就是老黃曆,一般排八字或算卦都用這個,比如今天2017年6月10日是丁酉年 壬子月 丙戌日 等等。
比如在陽曆裡1月1號是正月,陰曆裡大年初一是正月,而農曆裡立春則是正月的開始。
這就像三種語言一樣,都對,存在都合理。
農曆、陰曆、陽曆、公曆是啥意思怎麼區分的?
①農曆就是陰曆,陽曆即使指公曆;②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定的歷法,叫“太陽曆”,簡稱“陽曆”,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就是這種,由於它來源於西方,是辛亥革命時期才傳到我國的,所以也稱為新曆;今天公曆是4月15日③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曆”,簡稱“盯歷”,這是東亞國家沿傳的,今天陰曆是三月十三。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公元都是什麼意思?
農曆與陰曆
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定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因此,農曆是陰曆的一種。
公曆與陽曆
現行公曆即格里曆,又譯額我略曆、格列高利曆、格里高利曆,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公曆是陽曆的一種,於1912年開始在中國正式採用,取代傳統使用的中國曆法農曆,而中國傳統曆法是一種陰陽曆,因而公曆在中文中又稱陽曆、西曆、新曆。格里曆與儒略曆一樣,格里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閏日,但格里曆特別規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紀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設閏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曆僅有97個閏年,比儒略曆減少3個閏年。格里曆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接近平均迴歸年的365.24219日,即約每3300年誤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點回歸年的365.24237日,即約每8000年誤差一日;而儒略曆的歷年為365.25日,約每128年就誤差一日。到1582年時,儒略曆的春分日(3月21日)與地球公轉到春分點的實際時間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曆開始實行時,同時規定,原先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為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有星期的週期保持不變。格里曆的紀年沿用儒略曆,自傳統的耶穌誕生年開始,稱為“公元”,亦稱“西元”。
公曆和農曆的主要區別
農曆又叫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個月,也就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它一年十二個月為354天。
陽曆也叫公曆是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為一年,我國的陰曆並不是純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它是把陰曆和陽曆結合在一起的歷法,因為陰陽曆一年要相差11天左右,為了協調它們就實行了閏月法,也就是十九年閏七閏,使得陰陽曆能夠協調起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農曆是什麼意思?
農曆
[解釋]1.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定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2.農業上使用的歷書。
即夏曆。(“農曆”一稱流行的原因: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極左思潮氾濫,“橫掃四舊”,認為“夏曆”是夏王朝的印記,必須改名;因傳統曆法在農村使用較普遍,故通過報紙改名“農曆”:1968年元旦,全國報紙報頭一夜間將“夏曆”名稱改成了“農曆”。
按:所謂“農曆”,是指它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但事實上農曆月日與季節變化相差明顯,指導農時的效果並不好,我國古代真正指導農時的是“二十四氣”,它實際是一種特殊的“陽曆” )
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太陽和月亮黃經的計算十分繁瑣和複雜,這裡就不予介紹了)
至於定農曆日曆中月份名稱的根據,則是由“中氣”來決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為二月;以含“穀雨”的月份為三月;以含“小滿”的月份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為六月;以含“處暑”的月份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為十二月。(沒有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上月的閏月)
農曆的歷年長度是以迴歸年為準的,但一個迴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曆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在農曆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為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為什麼採取“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呢? 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迴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部分的漸進分數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個閏月,或每三年加一個閏月,或每八年加三個閏月……經過推算,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比較合適。因為十九個迴歸年=6939.6018日,而十九個農曆年(加七個閏月後)共有235個朔望月,等於6939.6910日,這樣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個閏月安插到十九年當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講究的。農曆閏月的安插,自古以來完全是人為的規定,歷代對閏月的安插也不盡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漢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後,叫做“後九月”。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後又規定“不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直到現在仍沿用這個規定。
為什麼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 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相隔時間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歸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節氣或中氣在農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遲,到一定時候,......餘下全文>>
陽曆跟,農曆是什麼意思
陽曆就是公曆,就是幾月幾號,農曆就是舊曆,就是幾月初幾。比如元旦就是陽曆,春節就是陰曆。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給個“好評”哦,謝謝!
陽曆是什麼?和農曆一樣嗎?
公曆和農曆不一樣.我國目前使用的有公曆(又叫陽曆)和農曆(又叫陰陽曆)兩種. 公曆.把一年定為365天,比迴歸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這樣,4年就要相差23小時15分4秒(5小時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這一天加在2月裡,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閏年.但這樣一來,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時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應少增加3天.為了便於計算,就作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
我國目前使用的有公曆(又叫陽曆)和農曆(又叫陰曆)兩種. 我國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使用農曆.農曆一年中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但13個月中有一個月稱為閏月,如閏七月,閏三月等,不算在正常月序之內.因為12個朔望月為354.3672天(29.5306×12),與迴歸年相差11天,過3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過3年後就加一個閏月來消除這種誤差,這樣這一年就有13個月.我國南北朝時代,天文學家祖沖之發現,如果在19年中插入7個閏月,就和19個迴歸年幾乎相等,這就是19年7閏.這個發現要比古希臘人早160多年.
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為主要依據的叫“陽曆”,以月亮圓缺為主要依據的叫“陰曆”,兩者兼備的叫“陰陽曆
請採納答案,支援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