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到底是什麼?
元旦節的來歷是什麼?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這一名稱,據說起自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嶄新的一年。這一天,我國城市和農村,都張燈結綵,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不少單位懸起 “慶祝元旦”的巨幅標語,歡慶新年。
為什麼1月1日稱為元旦?元旦又是什麼意思?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遊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在我國漢語中是一個合成詞,元是開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漢語裡,“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這從一開始就並不是固定的。 元旦節的來歷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餘下全文>>
什麼是元旦節,元旦節需要吃什麼嗎?
元旦,是每個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世間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元旦,《書·舜典》中叫元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庚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自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初一為元旦。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村;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世界各國通用的公曆。為了區別農曆和公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從此,元旦成為我國全國性的歡樂節日。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因此,各國進入元旦的時間各有先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一天的地方,自然也就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迎來新年的地方。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迎來元旦曙光的國家.
元旦的由來
2004-12-31
每年公曆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漢語裡,“元”是開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兩字合稱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這從一開始就並不是固定的。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什麼節日
元旦是個尷尬的節日。從名字上講,它是中國自己的節日,但從立法上講,它卻又是個從西方引來的洋節。它既不像西方宗教節日那樣有文化內涵,也沒有中國自己的傳統民俗。 民國前中國普遍使用農曆,那時的元旦是農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後改用公曆紀年,強行將元旦改為公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現在的元旦日期。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專家蕭放教授接受時訊記者採訪時說:“元旦作為一個節日,缺少文化內容。” 蕭放教授說:“一個節日的成立,除了時間有一個特定的選擇外,它還應該有一個基本的文化內容。但元旦現在只是個符號,沒有任何的民俗內容,沒有在老百姓中形成習慣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人感到元旦空洞,和星期天沒太大差別。” 《辭海》中寫道:“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這說明中國自古就有元旦這個詞,而有關史書也記載中國古代有元旦這個節日。 按照中國傳統,每一個節日都會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風俗,例如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可為何唯獨元旦缺少這些元素? “這是因為現在的元旦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蕭教授解釋說,“民國前中國普遍使用農曆,那時的元旦是農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後改用公曆紀年,強行將元旦改為公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現在的元旦日期。” 1911年,推翻清帝統治後,孫中山為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文化,加強國際聯絡,遂取消農曆紀年,改為國際通行的公曆紀年。同時,民國政府也想將中國的傳統節日改為公曆日期慶祝。“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推行公曆紀年做了很多極端的做法,他們甚至禁止民間過農曆新年,強迫老百姓按照公曆過年。”蕭教授說。蕭教授是研究中國民俗的專家,他在這一領域已研究了長達十年,對中國民俗頗為精通。“這樣的做法在近代化背景下來看沒有錯,但關鍵是節日文化與民族傳統是緊密相連的,這是不可以隨意改變的。”蕭教授說。“當時的政府希望老百姓按照新曆法過節日,但事實上,老百姓不買你的帳,依舊按照農曆初一過年。” 據史書記載,農曆初一被稱為元旦,春節被稱為立春。“政府看到公曆過年在民間得不到推行,為了彌補農曆和陽曆的差異,就將元旦移植到公曆的一月一日,而將農曆初一叫作春節,春節本是立春之節,不是新年。”蕭教授說。 節日的名稱移過去了,但風俗卻還在原地。很多老北京人依舊在春節串親訪友,放鞭炮,吃團圓飯,可在元旦卻過的像星期天。“小時候我特別喜歡正月元宵節時的廟會,能吃到糖葫蘆、綿綿塘、還能看到雜技表演。”張大媽回想春節時一臉興奮。 “元旦是個尷尬的節日。從名字上講,它是中國自己的節日,但從立法上講,它卻又是個從西方引來的洋節。”蕭教授說。“它既不像西方宗教節日那樣有文化內涵,也沒有中國自己的傳統東西,所以老百姓不會重視它。它存在著先天的缺陷。”
元旦的由來是什麼?
眾所周知,我們所說的元旦,是公曆元月一日。然而提起元旦節的來歷,那就有些源遠流長了。
中國的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亥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和命名。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什麼時候是元旦節
公曆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距離元旦還有11天
元旦節常常是做什麼事情
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 元旦
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鹹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元旦節是哪個民族的習俗它象徵著什麼意義
元旦節是漢族的習俗,它象徵著新的一年到來。
元旦的意義: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元旦簡介: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漢語各地語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國,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
“元旦”主要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