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尚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30日

姓尚的古代名人有誰?

歷史名人   尚可喜   尚 衡   尚結贊   尚小云   尚可孤   尚君長   尚讓   尚道長   尚野   尚達   尚之信   現代名人   尚可尚可喜,字震陽,祖籍山西,後至遼東。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生於遼寧海城。少年隨父從軍,為明朝戍守邊關。父親戰死後,繼承父業。19歲領兵作戰,駐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敗,黨同伐異,爭權奪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義,棄明投金,因戰功顯赫,部隊被封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晉升為總兵官,繼而被封為智順王。隨清軍入關作戰,行軍3萬里,足跡遍及10餘個省,征戰70餘次,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加封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為平南親王,鎮守廣東達20餘年。尚可喜一生戎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歷太宗、世祖、聖祖三朝,功勳卓著,為清朝完成統一大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廣州憂憤成疾而死,時年73歲。為紀念他的功績,清朝政府特意為他建造宗祠、寢園並撥付巨資、田產,封諡號為平南敬親王。有史學家評價說:縱觀尚可喜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叱吒風雲。尚可喜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動、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讓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禎,最令尚可喜鄙視的同僚便是吳三桂。明朝崇禎初年,遼東已經大部分落入後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帶還在防守。作為海防將領,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書崇禎,要求其重賢臣、遠小人,為救大明朝於水火而勤政,可崇禎不但依然故我,縱情淫樂,還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萬念俱灰的尚可喜見大明氣數已盡,毅然轉戈投誠清廷以事明主,從此開始了他與大清王朝風雨同舟的33載春秋。此後,他深得皇太極、順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與康熙之間更是“情同父子,誼若手足”。因為“勇而善謀”,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賞識,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視的人便是吳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駐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駐守廣東的尚可喜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堅決痛擊叛軍。在援軍未到之際,他幾次準備在兵敗時“舉火自焚”或“上吊自殺”,誓死抗擊吳三桂叛軍。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臨終時,他叫家人攙著遙拜北方:“不能殺賊,死有餘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辭世,康熙聞訊,特遣國子監前往致祭,並御賜祭典、祭文,賜諡號為敬。可以說,這是歷朝政府對大臣的最高禮遇。今天,後人們在尚可喜的故鄉海城參觀其陵園時,該會有一種不同的心境吧。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結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小云:尚小云系七房 之隆公後裔   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後遷居京師。漢軍旗籍人,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銓,曾任清遠縣令。父尚元照,在光緒年間充那王府總管。1905年其父病故,家無收項,生計漸窘,他與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李洪春之父)門下學戲。工京劇老生。1909年李繼良(清末太監李蓮英之侄)、薛固久(藝名“十二紅”,梆子生角)、孫佩亭(藝名“十三紅”,梆子生角)在北京創立三樂班科(1913年更名“正樂杜”),尚小云兄弟經李春福介紹入三樂坐科。取名尚三錫、尚三霞,與芙蓉草(趙桐珊)、白牡丹(荀慧生)、王三黑、沈三玉、趙三鳳、龐三禿等為同科學友。   尚小云紀念網址:......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中國古代姓張的名人

張姓起源

張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

1、出自黃帝之後代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贊助廣告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4、其它姓氏改姓張。據《三國志·魏志》所載,三國時,曹魏名將張遼,改聶姓為張姓。另有韓、姬等姓人士和鮮卑、匈奴、契丹等眾多少數民族改姓張姓。

得姓始祖

張揮。張姓的誕生很古老,約有五千年曆史。在人文初祖黃帝時代,黃帝有一子叫少昊清陽氏,少昊之子揮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一次,他觀看夜空,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啟發,經過研究,發明了弓。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於是黃帝封揮為專門製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又將官名合二為一賜他“張”姓。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遷徙分佈

張是一個象形字,整個樣子像一個張弓欲射之人.

張,繁體字作眼,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張姓人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姓氏時,都說成“彎弓張”,可見他們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構件中的“弓”的。從文字學上來看,“弓”對於“張”字實在也是處於核心地位的。

在甲骨文中還沒有發現張字,但金文及石刻文中卻有很多,其寫法也各不相同。這些張字雖然寫法各異,但卻有一個基本的特點,就是與弓、矢、長,尤其是與弓分不開,可以說沒有弓就沒有張。從字形的演變來看,張最早是弓與矢的聯合體。弓矢是自然而然聯用的,有弓就必然會有矢,不必再強調,因此後來矢就漸漸退出,而讓位於長,最後穩定為長弓的聯合體。長弓則表示這弓比一般的弓還要厲害,更有威力。

張字的意義很多,新版的《漢語大字典》計有21個義項,一般的字典皆作十餘種,如誇張、張開、強、盛、張貼、看、望、擴大、佈置等等,但這大多是後人引申而來的,最早的字書所記義項不多。《說文解字》說:“張,施弓弦也。從弓,長聲。”《廣雅·釋詁三》:“張,施也。”另外還有一層意思,見於《周禮·秋官》:“羅取鳥獸曰張。”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鑑·漢明帝水平七年》中“勞勤張捕,非優恤之本也”時也說:“張,設也,設為機阱,以伺鳥獸曰張。”

張氏還有一支是以祖輩名字為姓氏的。春秋時晉國有解張,字張侯,其後以祖父字為姓,從此晉國世代有張姓。公元前403年,趙、韓、魏三家瓜分了晉國後,張姓人口也隨之分散於三個諸侯國。

這兩種說法都為張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說明。一是張姓歷史久遠,為中國最早產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當受重視。在原始氏族社會,狩獵為人們謀生的極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與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當時,少的東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東半島、蘇北與江淮之間廣大地區;相傳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後裔。

二是張姓分佈很廣,晉國有此姓,隨著三家分晉又遍及趙、韓、魏三國,即今華北、中原廣大地區。

還有不少人被賜姓改姓張;如三國時諸葛亮就賜龍佑那為張姓;曹魏大將張遼,原生聶,後改姓張。非漢族人改姓......餘下全文>>

姓張的在古代出過哪些名人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讚,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弧。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餘下全文>>

中國古代有多少姓張的名人?

古往今來的張姓名人,數不勝數。有人統計,張姓中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將帥。 張飛.張自忠.張學良.張騫.張仲景.張衡.張居正.張之洞. 還有張學友.張柏芝.

歷史上姓尚的名人有哪些

尚父:姜子牙。尚姓的始祖,可算做尚姓的最大名人。

唐朝時,尚姓名人有官任禮部尚書兼侍御史的濮陽人尚衡,以及衛州汲(今河南汲縣)人尚獻甫,還有唐末的農民起義首領尚君長、尚讓兄弟。

清朝有尚可喜,不過……

歷史上姓尚的名人有哪些?

蔣琬,東漢末年零陵郡人,蜀漢進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後封為安陽亭侯,接替諸葛亮為丞相。 蔣廷錫,江蘇常熟人,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 蔣立鏞,天門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狀元。歷任國史館協修及纂修,朝考閱卷官等。任河南鄉試副主考官,出任廣西鄉試主考官。 蔣夢麟,浙江餘姚人,北京大學校長。

歷史上有多少姓尚的名人

尚可孤常: 唐代 尚書 右僕射。 尚結贊:唐代 吐蕃 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長道 :宋代詩人 尚仲賢:元代戲曲家。 尚 達:明代岳陽令。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可喜:清初遼東人。明朝末年為廣鹿島副將。明亡後,歸服清朝,授總兵官。從徵宣化、代州。順治初從入關,剿李自成,平定湖南、廣東,封為平南王。 尚兆山:清代人。

姓尚的有那些名人?

尚可孤 : 唐代尚書右僕射。

尚結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長道 :宋代詩人

尚仲賢:元代戲曲家。

尚 達:明代岳陽令。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可喜:清初遼東人。明朝末年為廣鹿島副將。明亡後,歸服清朝,授總兵官。從徵宣化、代州。順治初從入關,剿李自成,平定湖南、廣東,封為平南王。

尚兆山:清代人。

歷史上出名的人物有沒有 姓"尚"的

尚 讓

唐末黃巢起義軍將領。初從王仙芝起義,王仙芝死後,歸黃巢。大齊政權建立後,任太尉中書令。隨黃巢四處征戰,為黃巢的重要將領。黃巢死後,降唐。

尚 野

保定(今屬河北省)人,元代大臣、學者。累官至集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為官廉介有為,決獄無留滯。文詞典雅,博聞強記,從學者甚眾。

尚 達

陝西省同州(今大荔)人,明代官吏。弘治初,以貢士任岳陽令,縣有澗水為患,尚達命令開渠灌田,時逢天旱,可謂兩得其便。

尚 衡

同州人,明代官吏。弘治年間進士,累官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議,停止建造佛塔,後卒於漢陽太守任上。

尚 雨

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清代畫家。善山水、雜畫,松石師郭熙,墨竹瀟灑可愛。

尚 鉞

河南省羅山人,著名歷史學家。1927年入黨,本著歷史為政治服務的原則,編寫了《中國歷史綱要》等多部著作。

尚可孤

唐代東部鮮卑族人,宇文之別種,世居鬆、漠間。初事安祿山,後附史思明。肅宗時降唐,封為神策大將。平叛有攻,累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封馮翊君王。

尚結贊

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君長

唐末王仙芝起義軍將領。公元874年與王仙芝同起於長垣,並隨王仙芝轉戰于山東、河南一帶。後被王仙芝派去同楊復光洽談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將擒獲,不久被殺。

尚道長

名大伸,以字行。相州安陽(今屬河南省)人,宋代官吏、學者。以父蔭入官,因屢與上峰爭辨曲直,故抑壓不進。博古多聞,尤嗜《資治通鑑》,亦工詩。有《家集》、《和陶詩》。

尚可喜

遼東(今遼寧省海城)人,清初藩王。原為明廣鹿島副將,降後金後,受封智順王,隸漢軍鑲藍旗。順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軍征討南明政權。後告老返鄉,因其子尚之信響應吳三桂叛亂,他受驚嚇而死。

尚之信

尚可喜之子。其父乞歸後,因未能襲爵,遂起兵響應吳三桂叛亂,被任為招討大將,後進號輔德親王。不久反正,襲平南親王之爵,從討叛軍。勝利後,被清廷所逮,賜死。

尚其亨

遼寧省海城人,清代大臣、學者。隸漢軍旗,光緒十八年進士,官至福建布政使。經史詞章以外,陰陽醫相、繪畫金石,均能窺其深奧。

尚小云

河北省南宮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藝高膽大、豪放豁達的古代婦女和少數民族婦女。解放後,歷耿陝西省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等職,1976年病逝,終年76歲。尚派名劇有《梁紅玉》、《漢明妃》、《雙陽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尚和玉

(1873~1957),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派武生創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為了保護嗓子,尚和玉長期獨居,有人將他的名字倒置過來,稱其為“玉和尚”,有人還戲稱他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稱他為“尚老將”。生於直隸天津寶坻(今屬天津市)大套村。1957年,尚和玉病故於北京。

尚名星

江蘇連雲港人,現代著名網路設計師。他擅長平面設計,網站策劃編輯,歷任金興龍宇有限公司網路部經理,現任江蘇省文化部副部長。

姓尚的有什麼名人啊 詳細點

歷史名人

尚可喜

尚 衡

尚結贊

尚小云

尚可孤

尚君長

尚讓

尚道長

尚野

尚達

尚之信

現代名人

尚可尚可喜,字震陽,祖籍山西,後至遼東。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生於遼寧海城。少年隨父從軍,為明朝戍守邊關。父親戰死後,繼承父業。19歲領兵作戰,駐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敗,黨同伐異,爭權奪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義,棄明投金,因戰功顯赫,部隊被封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晉升為總兵官,繼而被封為智順王。隨清軍入關作戰,行軍3萬里,足跡遍及10餘個省,征戰70餘次,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加封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為平南親王,鎮守廣東達20餘年。尚可喜一生戎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歷太宗、世祖、聖祖三朝,功勳卓著,為清朝完成統一大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廣州憂憤成疾而死,時年73歲。為紀念他的功績,清朝政府特意為他建造宗祠、寢園並撥付巨資、田產,封諡號為平南敬親王。有史學家評價說:縱觀尚可喜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叱吒風雲。尚可喜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動、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讓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禎,最令尚可喜鄙視的同僚便是吳三桂。明朝崇禎初年,遼東已經大部分落入後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帶還在防守。作為海防將領,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書崇禎,要求其重賢臣、遠小人,為救大明朝於水火而勤政,可崇禎不但依然故我,縱情淫樂,還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萬念俱灰的尚可喜見大明氣數已盡,毅然轉戈投誠清廷以事明主,從此開始了他與大清王朝風雨同舟的33載春秋。此後,他深得皇太極、順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與康熙之間更是“情同父子,誼若手足”。因為“勇而善謀”,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賞識,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視的人便是吳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駐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駐守廣東的尚可喜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堅決痛擊叛軍。在援軍未到之際,他幾次準備在兵敗時“舉火自焚”或“上吊自殺”,誓死抗擊吳三桂叛軍。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臨終時,他叫家人攙著遙拜北方:“不能殺賊,死有餘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辭世,康熙聞訊,特遣國子監前往致祭,並御賜祭典、祭文,賜諡號為敬。可以說,這是歷朝政府對大臣的最高禮遇。今天,後人們在尚可喜的故鄉海城參觀其陵園時,該會有一種不同的心境吧。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結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小云:尚小云系七房 之隆公後裔

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後遷居京師。漢軍旗籍人,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銓,曾任清遠縣令。父尚元照,在光緒年間充那王府總管。1905年其父病故,家無收項,生計漸窘,他與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李洪春之父)門下學戲。工京劇老生。1909年李繼良(清末太監李蓮英之侄)、薛固久(藝名“十二紅”,梆子生角)、孫佩亭(藝名“十三紅”,梆子生角)在北京創立三樂班科(1913年更名“正樂杜”),尚小云兄弟經李春福介紹入三樂坐科。取名尚三錫、尚三霞,與芙蓉草(趙桐珊)、白牡丹(荀慧生)、王三黑、沈三玉、趙三鳳、龐三禿等為同科學友。

尚小云紀念網址:......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姓尚的名人?
古代姓盛的名人?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杜的名人?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陳的名人?
古代姓華的名人?
古代姓霍的名人?
古代姓傅的名人?
古代姓向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