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韋的由來?
百家姓姓韋的由來
韋姓分佈
韋姓人分佈很廣,遠及海外諸國,總計約有90萬人。分佈較多的省份有陝西(西安、長安、蒲城、澄城、咸陽、寶雞、延安、榆林、清澗、漢中、安康、商洛)、廣西壯族自治區(僅中級職稱以上者就多達200餘人)、廣東(廣州、龍川、珠海)、江蘇(鎮江、常州、蘇州、南京、揚州、上元)、浙江(杭州、紹興、餘姚、吳興)、安徽(合肥、蕪湖、霍丘)、河南(洛陽、鄭州、開封、原陽、杞縣、滑縣)、山東(濟南、曲阜、淄博、鄒縣)等省(縣、市因無資料,難詳述)。
次之是河北(石家莊、邯鄲、肅寧、保定)、北京、天津、上海、山西、甘肅、內蒙古、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雲南、貴州、四川、香港、臺灣等省和地區。世界諸國的韋姓人,以東南亞諸國較多。
韋姓起源
韋姓起源有三:
一、夏朝少康時有豕韋國,其後人以韋為氏。
炎帝、黃帝分別代表了我國古代的母系、父系氏族社會,又以他們為主體與東夷少昊族組成了“華夏民族集團”,因而“炎黃”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國人許多姓氏來源的始祖。比黃帝稍晚的韋姓祖先是“五帝”之一的帝顓頊高陽氏。按《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娶姜姓炎帝后裔氏族部落女嫘祖為妻,生的兒子中有一個叫昌意。昌意又娶今四川岷江流域的姜姓蜀山氏族部落女昌僕為妻,生的兒子中有名叫顓頊。顓頊聰明伶俐,15歲就能協助處理部落事務,成年後,繼承了祖父黃帝的華夏部落聯盟軍事首長職務。他善於團結各氏族部落首領,放手讓他們處理各種事務,注意發展原始農業、手工業、物品交換業,使原始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也得到了部落民眾的稱讚。他又根據神事、民事混雜的情況,將華夏部落聯盟中的神(天)事、民事機構分設,各有“官員”管理,不得混雜。史學界將顓頊帝高陽時期視為我國社會文明的“雛型國家”階段。顓頊娶滕墳氏族部落女“女祿”為妻,生子老童。老童娶根水氏族部落女驕福,生子重黎、吳回。吳回有子陸終,其母不詳。陸終娶鬼方氏族部落長的妹妹女(阝貴)為妻,懷孕長達三年,生了三個兒子。接著,又從其左肋下生出三個兒子:一子名樊,又叫昆吾。二子名惠連,又叫參胡。三子名筏篚,又叫彭祖。彭祖是顓頊的第五代孫、黃帝的第七代孫。彭祖繼承父親的氏族部落長職務後,注重農業和家畜飼養業,形成彭祖部落。他約生於帝堯初年。
黃帝氏族部落聯盟以龍為圖騰,後裔氏族因地名、水名或祖先崇奉物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圖騰崇拜。彭祖的得名,與其氏族部落善於養豕及用豕皮做大鼓有關。這個部落在典禮、祭祀或作戰時,都以擊鼓為樂,久而久之,便以大鼓為圖騰崇拜,且以大鼓的“嘭嘭”聲而姓彭(名[竹錢][竹釒堅]),居地亦名彭城(今江蘇徐州)。彭祖亦稱大彭。大彭氏族部落居彭城,是帝堯所封。《楚辭·天問》王逸註解說:彭祖擅長調養,做的肉湯特別有營養。他因常做山雞湯獻給帝堯喝,得到賞識,被封於彭城。這個氏族部落的後裔氏族較多,人績興旺。彭祖的妻子名字不詳,兒女的名字也不詳,但其部落的各裔支氏族都有善於養豕和製造大鼓的。姓氏書說韋姓“出自顓頊”,道理也就在此。
彭祖的氏族部落中,有以黃帝的龍圖騰為稱號的,也有以大鼓或豕(豬)為圖騰徽號的。到大禹為華夏部落聯盟最高軍事首長時,彭壽任彭祖氏族部落長,和禹的關係親密。禹在塗山(今安徽懷遠)大會諸侯時,彭壽亦去參加。禹建立夏朝(公元前2070年)後,封彭壽(後世文獻稱其為彭伯壽)為大彭國君,定都於彭城(今徐州)。夏王啟十一年,封於西河(邑城在今山西汾陽,轄地相當於今山西西南及陝西關中華陰、大荔等黃河以西的地區)的啟長子武觀反叛,彭壽奉命帶大彭國軍去征討。武觀投降,回朝(今河南鞏義市)向......餘下全文>>
韋姓氏的由來,最有名姓韋的人。
姓氏起源
出自韓姓。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韋捷
韋姓的起源
源流一源於姬姓大彭氏,出自顓頊帝曾孫吳回之子陸終的兒子籛鏗(彭祖)之後。《竹書紀年》:“伯靡(彭祖曾孫)殺寒浞。少康自綸歸於夏邑(乙巳年)”少康復國,封伯靡(彭祖曾孫)之子元哲於豨韋(今河南省滑縣)立國,因善於養豬,並用豬皮製作大鼓,被稱為豕韋國。《國語·鄭語》記載“大彭、豕韋為商所滅矣”。《竹書紀年》:“四十三年,王師滅大彭。五十年,徵豕韋,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敗大彭氏滅其國,武丁五十年滅豕韋氏,子孫四散逃難;其後,豕韋國子孫以國名為氏,稱韋氏。漢丞相韋賢詩曰:“肅肅我祖,國自豕韋,黼衣朱紱,四牡龍旂。”《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只載這支說明韋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為其後。韋氏族人大多尊奉元哲為得姓始祖源流二出自韓姓,為漢初韓信之後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據明末小說《樵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韓信一族遭滅門之災,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裡(今廣東、廣西一帶)躲避,為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主要在廣西,還有唐代碑文。源流三出自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有韋氏。據史籍《漢書·西域傳》記載,漢朝時期,西域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中有韋氏部落,但不屬於匈奴民族的別支,而是出自古代韋國滅亡後融入西羌民族的韋氏族人,亦有從杜陵沿絲綢之路進入西域地區的漢化韋氏人。源流四出自賜姓而來。《新唐書﹒桓彥範傳》:“加賞彥範特進一職,封扶陽郡王,賜姓韋”。《朝野僉載·卷三》:隋開皇中,京兆韋袞有奴曰桃符,每征討將行,有膽力。袞至左衛中郎,以桃符久從驅使,乃放從良。桃符家有黃牸,宰而獻之,因問袞乞姓。袞曰:“止從我姓為韋氏。”符叩頭曰:“不敢與郎君同姓。”袞曰:“汝但從之,此有深意。”源流五源於蒙古族,出自清朝時期察哈爾蒙古章佳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為察哈爾蒙古的主體部落成員,以地為氏。其中,元朝成吉思汗後裔之一,今有分支在今山東省費縣。源流六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清朝時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市及仫佬、苗、瑤、水等許多少數民族均有韋姓。明、清時期,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縣等地區,在仫佬族、苗族、瑤族、水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韋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韋氏,世代相傳至今。始祖 :元哲為彭祖玄孫(彭祖生潈,潈生壽,壽生靡,靡生元哲),彭祖為顓頊五世孫,顓頊為黃帝孫(第3代,孫),故屬黃帝后裔。韋氏先祖伯壽、伯靡均有史載,將韋氏可考歷史推至4000年前,比較古老的姓氏,形成於夏朝少康時代,發源於今河南省滑縣,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援力量之一。在商朝時發展為東方大國,上古五霸之一,被商武丁滅國,子孫以國為姓。子孫北上經華北進入東北、蒙古高原,稱豕韋、失韋、室韋,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進入荊楚、雲貴川、嶺南地區。分佈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佈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莊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餘下全文>>
韋姓氏的來源
出自韓姓。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出自彭姓。以國為姓。根據有關歷史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涿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子孫以國為姓,稱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百家姓有姓韋的嗎?
百家姓有姓韋的,韋姓來源:1出自祁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又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豕韋國(在今河南省滑縣南)之後有韋氏。2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所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3傳說秦漢之際韓信曾藏身於南粵(今廣東廣西一帶)為避仇,以“韓”字半邊“韋”為姓氏。相從者以“韋姓”傳世。今廣西僮族多韋氏。又傳說顓頊孫大彭為夏諸侯,少康封其別孫元哲於豕韋,其後有韋氏。韋姓在宋《百家姓》列為第50姓,在2007年4月24日公佈為當代中國第65姓,在2008年列為第在68姓,共有370多萬人。
韋姓氏的由來主要分佈在哪些省
韋氏的主要來源主要有
1、以國為姓。根據有關歷史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元哲於涿韋(今河南省滑縣妹村)立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子孫以國為姓,稱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2、出自韓姓。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3、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4、成吉思汗後裔。元末明初北元皇族一部分被圈降後,編入明朝軍籍,因靖難之役有功受封, 且賜漢姓韋.
二、 遷徙分佈
韋姓的發源地雖在河常境內,但自稱韋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蘇境內。其早期的遷播情況大致如下:韋伯遐24世孫孟為漢初太傅,辭位後移居魯國鄒縣;孟四世孫賢為漢相,後遷杜陵。這就是說,早在漢代,韋氏就已經分佈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韋氏南遷。三國以後,韋氏盛於今陝西省境內,唐朝時韋姓在陝西省境內得到了大舉繁衍,以至盛唐時期的韋氏大多在陝西省。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韋氏移居到今江蘇、四川、安徽登地,多為京兆郡望的分支。韋氏的大舉南遷卻是在晚唐以後。唐代以後,韋氏才遍及大江南北。總之,歷史上的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
姓韋的是哪裡人?
一、 姓氏源流
韋氏的主要來源主要有:
1、以國為姓。根據有關歷史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元哲於涿韋(今河南省滑縣妹村)立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子孫以國為姓,稱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2、出自韓姓。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3、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4、成吉思汗後裔。元末明初北元皇族一部分被圈降後,編入明朝軍籍,因靖難之役有功受封, 且賜漢姓韋.
二、 遷徙分佈
韋姓的發源地雖在河南境內,但自稱韋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蘇境內。其早期的遷播情況大致如下:韋伯遐24世孫孟為漢初太傅,辭位後移居魯國鄒縣;孟四世孫賢為漢相,後遷杜陵。這就是說,早在漢代,韋氏就已經分佈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韋氏南遷。三國以後,韋氏盛於今陝西省境內,唐朝時韋姓在陝西省境內得到了大舉繁衍,以至盛唐時期的韋氏大多在陝西省。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韋氏移居到今江蘇、四川、安徽登地,多為京兆郡望的分支。韋氏的大舉南遷卻是在晚唐以後。唐代以後,韋氏才遍及大江南北。總之,歷史上的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京兆郡:漢初元年設定京兆尹,相當於郡太守,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相當於今之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三國魏時改稱京兆郡。
【堂號】:
1 扶陽堂:西漢的韋賢是鄒魯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陽侯,是為此號。
2京兆:三國以後,韋氏盛於今陝西省境內,故韋姓有以“京兆”為其堂號郡望。
四、 家乘譜牒
1 江蘇:江都韋氏族譜八卷、丹徒京口韋氏族譜四卷、丹徒韋氏族譜六卷、宜興韋氏宗譜十二卷
2 浙江:東陽東春韋氏家乘三十二卷、松陽韋氏宗譜卷、太湖縣韋氏宗譜三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
3湖南:姜華韋氏宗譜三卷
4 廣東:韋氏族譜一卷、韋氏族譜二房卷、中山香山翠微韋氏宗譜十二卷、中山香山翠微韋氏族宗譜十三卷
5廣西:寧明思陵土州韋氏家譜、容縣水源裡覃韋氏族譜二卷、容縣自良韋氏族譜不分卷、延陵韋氏家乘十八卷
6山東: 單縣韋氏族譜 舉5代 "昌 統 安 欽 修 "
7 山東 臨沂韋氏族譜六卷
五、 歷史人物
1、 韋孟:彭城人,第一個出現於史籍上的有影響的人物。西漢詩人,他精通魯詩,其子孫傳至韋賢,5世都是鄒魯的大儒。當時有韋學之說。今存有《在魯詩
2、韋昭:雲陽人,三國時吳之著名學者。
3、韋迢:京兆人,嶺南接度使行軍司馬。
4、韋 皋:唐代京兆萬年人,一代名將,曾任監察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後事、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等職。據《唐書》記載,韋皋當四川安撫史前後經略滇南十一載,曾大破吐蕃48萬,取鐵橋16城,俘其五王,把南詔打得獻地圖和上貢求降,並且為他立紀功碑,威武之至。憑著這樣的赫赫事功,他被大唐天子封為南康郡王,他給韋氏帶來的榮耀,使世代子孫享用不盡,而終於成為了當時“離天尺五”的名門鉅族。這位使吐蕃望風披靡的大將,治績也很高明,據說,他治理四川11年,載譽於道,當地的老百姓見其像必拜,深得民心。據載......餘下全文>>
姓韋的歷史名人,要多
來自 好搜問答 zhangx417 的回答
韋典 韋后 韋唯 韋孟:西漢詩人
韋昭:三國著名學者
韋睿
韋叟:南朝鎮軍將軍
韋元恢:後魏綠州刺史。
韋子粲
韋應物:著名的田園詩人
韋堅
韋皋:一代名將
韋莊:唐至五代時詩人
韋淵
韋紹光:鴉片戰爭抗英鬥爭首領
韋昌輝:太平天國首領
韋以德:太平天國將領
韋朝元:
清朝南籠起義首領
韋樹模: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韋雲卿: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全國共有多少姓韋的人
全國姓韋的有很多,但是比較知名的應當是韋喜律師,急當事人之所急,想當事人之所想。
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佈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莊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時,江蘇、四川、安徽等地有韋姓南遷於此。從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韋姓人又有南遷者,但數量較之北方留居者仍為少數,基本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韋姓以廣西、河南等省區居者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大約為370萬。
中國韋姓的來源
韋
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韓姓。相傳貳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后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2 出自彭姓。以國為姓。根據有關歷史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涿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子孫以國為姓,稱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3 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二、 遷徙分佈
韋姓的發源地雖在河南境內,但自稱韋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蘇境內。其早期的遷播情況大致如下:韋伯遐24世孫孟為漢初太傅,辭位後移居魯國鄒縣;孟四世孫賢為漢相,後遷杜陵。這就是說,早在漢代,韋氏就已經分佈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韋氏南遷。三國以後,韋氏盛於今陝西省境內,唐朝時韋姓在陝西省境內得到了大舉繁衍,以至盛唐時期的韋氏大多在陝西省。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韋氏移居到今江蘇、四川、安徽登地,多為京兆郡望的分支。韋氏的大舉南遷卻是在晚唐以後。唐代以後,韋氏才遍及大江南北。總之,歷史上的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