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中國傳統文化?
易經》與中國傳統文化 和 道教與中國文化哪個好
會易經不一定會道教那一套,會道教的一定要會易經這一套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學國學一定要學易經
國學與管理的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的關係
從先秦諸子百家、漢唐道統、宋元理學、明清賢達,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乃至構建和諧社會理想,系統瞭解中國哲學發展歷程,把握中國文化傳承的主要脈絡,系統學習中國文化和哲學智慧,以中國先哲們睿智的思辯傳統,深邃的人生哲理,思考和解決在事業、命運和企業管理實踐當中遇到的諸多困惑和矛盾,提高哲學思維能力,倡導和諧管理,創新思維,理智、科學和勇敢面對挑戰。很多專家和企業家已經認識到,一流的企業做文化,二流的企業做標準,三流的企業做品牌,四流的企業做服務,末流的企業做製造。按照系統科學原理,結構決定功能,易學的結構決定了中國的文化特徵和華夏文明的核心價值。同樣的道理,企業文化決定著企業的特徵和企業的發展,企業的變革不能忽視企業文化的變革,更不能脫離中華文化的大背景。只有積極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基因,整合西方先進文化元素,結合企業自身資源條件,建設起頗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才有可能塑造起自身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六、國學與管理的全息邏輯關係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經營和諧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哲學是企業文化的基礎。中國企業不能滿足於只是輸出“廉價的”中國商品。中國人、中國企業家,應該摒棄自卑、盲目和不自信,應該有勇氣和信心在輸出中國優質產品的同時,也能夠輸出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的天人合一生活方式與和諧價值觀。魯迅先生講過,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大道自然。中國管理哲學倡導在繼承和迴歸《易經》國學傳統價值的基礎上,整合和突破西方管理哲學的歷史侷限,通過對人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資訊文明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發展方式等社會實踐,進行系統的科學反思、哲學反思、文化反思,秉承中國哲學和優秀文化傳統,認真探索和思考人類的終極價值,探索自然管理法則,解析和重建普適性組織基因和理論模型,初步建立起全息的中國管理哲學理論體系,包括理論法則、方法工具、實踐應用;為戰略管理、創新管理、危機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文化管理、和諧管理,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管理理論平臺;為個人事業、企業組織的成長、變革、創新和發展,提供普適化的簡單易行、科學實用的診斷和管理模型,為全面建設創新型社會、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理論指導和戰略管理工具;為全球化文化融合與和諧世界構建,做出一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偉大民族應有的貢獻。我們倡導以《易經》國學等中國管理思想價值為基礎,結合中國企業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管理實踐,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哲學與和諧企業文化思想體系,是時代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1、“《易經》與創新商業思維”易:和諧、文明、發展與創新思維方式----全息能力法則易學緣起與全息系統管理和諧哲學與人生財富智慧成功事業與職業生涯規劃2、道家思想與戰略管理乾:道家與陰陽五行/皇天的昭示----目標戰略法則我們要向何處去......我們該選擇怎樣的發展之路......陰陽五行與社會、市場、企業的變革道家思想與企業戰略決策和戰略管理3、 墨家、釋佛與和諧企業文化兌:墨子與釋佛的愛/湖泊的昭示----價值倫理法則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如何調節我們的心靈和諧企業文化建設......4、 法家思想與創新管理離:法家與權利藝術/陽光的昭示----激勵權變法則激勵是生命的本能......我們追求自由與平等......制度創新與創新管理.....5、兵家思想與商業模式震:兵家與經營謀略/雷電的昭示----效率模式法則時間是生命的指標與座標......細節習慣決定我們的價值成就與效率......商業模式時代的企業運營策略......6、儒家思想與組織變革管理巽:儒學與孔子哲學/長風......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心得體會 3000字左右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然在其久遠博大之中,卻"統之有宗,會之有元"。若
由著述載籍而論,經史子集、萬億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莊子》)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周易》、《詩經》
、《尚書》、《禮記》、《春秋》)為其淵藪;如由學術統緒而言,三教九流、百家爭
鳴,則以儒、道二家為其歸致。東晉以後,歷南北朝隋唐,由印度傳入的佛教文化逐步
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釋氏之典籍〔1〕與統緒因而也就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有機
組成部分。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輔相成,構成了唐宋以降中國文化的基本格
局。所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語,轉引自元劉謐著《三教
平心論》),明白地道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這種基本結構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特點之一是:觀念上的"和而不同"〔2〕和實踐中的整體會通。具體
地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無論是儒、釋、道三家,還是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
學,雖有其各自不同的探究領域、表述方法和理論特徵,然卻又都是互相滲透,互相吸收
,"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難分難析。這也就是說,人們既需要分析地研究三家、三科、三學各自的特點,更
需要會通地把握三家、三科、三學的共同精神。此外,如果說儒、釋、道三家,文、史、
哲三科,天、地、人三學等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整體,那麼對於這個文化整體
來講,其中的任何一家
、一科、一學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則這一文化整體的特性將發生變異,或者說它已不再是
原來那個文化整體了;而對於其中的每一家、每一科、每一學來講,則都是這一文化整體
中的一家、一科、一學,且每一家、每一科、每一學又都體現著這一文化整體的整體特性
。唯其如是,對於中國
傳統文化的研究,不管是研究那一家、那一科、那一學,我認為,首先是要把握住中國傳
統文化的整體精神之所在,否則將難入其堂奧,難得其精義。
一
中國傳統文化如果從整體上來把握的話,那麼人文精神可說是它的最主要和最鮮明的
特徵。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與現在所謂的"人文主義"或"
人本主義"等概念不完全相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文"一詞最早見於《周易·彖傳》
。"賁卦彖傳"曰: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
化成天下。"〔3〕
魏王弼對此解釋說:
"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文也。觀天之文,則
時變可知也;觀人之文,則化成可為也。"〔4〕
唐孔穎達補充解釋說: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者,言聖人當觀視天文,剛柔交錯,相飾成文,以察四時變化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聖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
下也。"〔5〕
宋程頤的解釋則是:
"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陰陽之代變,
觀其執行,以察四時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倫序,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禮俗,
乃聖人用賁之道也。"〔6〕
由以上各家的解釋可見,"人文&......餘下全文>>
國學是什麼意思?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大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掀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錠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