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索的名人?
誰知到姓索的名人,越詳細越好
索靖:西晉書法家,敦煌(今屬甘肅省)人。是位出類拔萃的賢士,能文能武,擅長草書,得到大書法家張芝親傳,且又加以發展,變其形跡,骨勢峻邁,富有筆力。他不但以一手“銀鉤蠆尾”的草書而享譽後世,其為晉王室建立的功業,也足以在史冊上大書一筆。《晉書》記載國,惠帝時,索靖曾平定西戎,討伐趙王倫及孫秀,又於河間王禺舉兵陷洛陽時,大戰而破之,自己也受了傷,後來挽救無效死去。終年59歲。諡號莊靖。著作有《章書狀》傳世。
索 湘:字巨川,宋朝時期鹽山人。開寶年間進士,後來官至參軍。當時有一個大獄的案子。一連逮捕了1500餘人,不能決斷。後來他親自審理,終於真相大白。平反了冤獄,沒有放過一個壞人,也沒有冤枉一個好人。真宗時擔任河北轉運使。他善於吏治,出入軍旅間,能力得到公眾的認可。
索 敞:後魏中書博士,字巨振,補為扶風太守,在位的時候清貧樂道,京師貴族的子弟,有好多跟從他學習的。
索元禮:唐初酷吏,武后時遊擊將軍。以告密起家,曾殺害數千人。他刑訊時,以木椽枷住被刑人的手足,反轉用刑,痛楚難忍,名之曰“鳳凰晒翅”。又有令被刑人雙手捧枷,枷上層層壘磚,名之曰“仙人獻果”。更有甚者,懸人腳於樑上,頭垂於下,墜巨石於頭髮;還有以鐵籠(圈)套在被刑人頭上,四周打入木楔。這酷刑不但奇痛難耐,常常使骨裂腦崩。索元禮以酷刑殺人,終於激起民憤,武則天遂將他也收入獄中。受理索元禮案的法官,原是索元禮的部下,初時,索元禮多方抵賴,不肯服罪。那法官遂厲聲說:“請把索公用的鐵籠取來!”只此一名話,索元禮立即頓首認罪了。
中國姓索的有多少人
百家姓排名第273位,應該不少,南北朝時期敦煌望族,現在嘛,我不知道。我姓索,也是漢族
求關於姓氏“索”的詳細歷史
索姓起源有二: ①、出自子姓,商殷七公族之一,湯王后代。據《元和姓纂》載,商朝的王公貴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封在魯(今山東境內),建立魯國,並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遷徙到魯國,這六姓分別為徐姓、條姓、蕭姓、索姓、長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滅紂索氏出了不少力,後來定居在魯國成為名門望族。 ②、出自他族。南北朝及唐時胡人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朝滿族有改姓索者;今滿、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始祖:商湯。 【遷徙分佈】 索姓最早的活動地在今山東、河南,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武威郡(今屬甘肅)敦煌形成索姓名門望族。宋代以後,在河北、內蒙古、東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佈。目前索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郡望堂號】 ①、郡望 武成郡 隋改定陽郡置,治定陽(今山西吉縣)。 武威郡 西漢置,相當於今甘肅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地區。 ②、堂號 武成堂、武威堂。 自立堂號:求索堂、五龍堂等。 【宗族字派】 字輩: 某支索氏字輩:正德大慶治國家,太和安康定勳邦,萬世興隆永勝祥。 湖北沙市索氏字輩:恢弘隆祖緒,生肖遠大清。 湖北鄖縣索氏字輩:元良卜傳基,永興景光明,聯宗方可繼,習文自守成。 【歷史名人】 索 靖 (239-303),西晉書法家。字幼安。敦煌龍勒(今甘肅敦煌)人。曾任尚書郎、雁門和酒泉太守、左衛將軍。博通經史,勤於學問,著《索子》、《草書勢》。擅隸書、行書,對章草用功尤深,無墨跡傳世,今流傳有《月儀帖》、《出師頌》、《七月廿六日帖》等刻帖。以《月儀帖》最有名。 索元禮 (?-691),唐酷吏。胡人,籍貫不詳。武則天臨朝,擬廢除異己,他承旨上書告密,擢為遊擊將軍。在洛州設定機構,審理“謀反者”,施行各種酷刑,還令受刑人廣泛牽涉無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達數千人,受武則天之賞賜。後來俊臣、周興等紛紛仿效,製造極為嚴重恐怖氣氛。後武則天為平除民憤,又將他逮捕治罪。 索額圖 (?-1703),清臣。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索尼子,康熙皇后叔父。初任侍衛。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參與許多重大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繼位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深受信任。康熙二十七年被任為欽差大臣,率清廷使團前往色楞格斯克,與俄方代表會談兩國邊界問題。由於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半途折回。次年又率使團至尼布楚與俄方代表F.A.戈洛文談判。在談判中,索額圖闡明黑龍江流域屬於中國的原委,駁斥俄方提出以黑龍江或雅克薩為界的無理要求,雙方在對等談判的基礎上籤訂了第一個中俄條約——《尼布楚條約》,確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至海為中俄東段邊界。索額圖先後兩次參加平定準噶爾之役。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休致。後在清朝宮廷鬥爭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四十二年,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於禁所。 其他索姓名人有西漢末義軍首領索盧恢;東漢大臣索班,經學家索盧放;晉大臣索紞、索林,將領索綝;十六國時前涼大臣索泮,史學家索綏,西涼將領索仙,北涼文人索敞;五代後唐大臣索自通;宋大臣索湘;清大臣索尼等。近當代索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索立波,醫學家索敬賢,編輯索鵬飛,書畫家索凡,歌手索寶麗等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向姓歷史名人】
向 寵:襄陽宜城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向 秀:西晉玄學名士。司馬昭時授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為竹林七賢之一。
向 拱:懷州河內人,宋代大臣。
向 寶:江西省進賢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顏,明朝巢縣人,永樂年間中舉,宣德中任靖寧州判官,後升任監察御史,一度又出為知府。他潔己愛民,不避艱苦,辦事公正,清約如寒士,名節很好。
向 榮:四川省大寧(今巫溪)人,清代將領
向海明:扶風(今陝西鳳翔)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向敏中:開封(今屬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臨江軍清江人,字伯恭,號薌林居士,宋代大臣、詞人。
向子韶:宋朝開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間進士。子韶不屈而死,諡號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屬江蘇省)人,南宋將領。
向騰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將領、畫家。
向警予:湖南漵浦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先驅1928年在漢口英勇就義。
向忠發:湖北省漢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書記。
向秀麗:廣東廣州人,當代女英雄。
向仲華中將
向仲華(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鎮華,湖南省漵浦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軍部祕書,第四師政治部祕書長,第11團政治處主任,紅色中華報社社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中華報社社長,解放日報社編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第13旅副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20兵團68軍政治委員,兵團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治委員。是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70歲。
向守志少將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漢縣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海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9軍第76團副排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副連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太行軍區第10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1支隊副支隊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18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獨立第2旅旅長,晉冀魯豫、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26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5軍4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第15軍44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15軍軍參謀長、第一副軍長、軍長。回國後,任炮兵技術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第二炮兵司令員,1977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2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
向守志上將
向孝書中將
向孝書(1925-2004),山東省榮成縣(今市)和鎮南臥龍村人。1940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膠東軍區連政治指導員。參加抗日反“掃蕩”、堅守石家莊、膠東保衛戰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營長。參加了萊蕪......餘下全文>>
姓成的名人有哪些
● 成公:漢朝的學者,自己隱去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世人稱為成公。漢成帝出遊,遇見成公,成公不行禮。成帝說:"朕能富貴人,能殺人訂子何逆朕?"成公說:"陛下能貴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使郎官二人就受《政事》12篇。
● 成遵:字誼叔,元朝穰(今河南鄧州市)人,元統進士,授翰林國史編修官,拜監察御史。是歲言事並舉劾凡70餘事,皆揭發時弊,執政者惡之。出為陝西行省員外郎,累官中書左丞。為官清正,所至有聲績。後因用事者唆使人誣告成遵受贓,竟遭杖死,朝中內外為其鳴冤。
● 成無己:中國金代醫學家。聊攝(今山東聊城)人,約生於北宋嘉佑治平年間,後聊攝為金兵所佔,遂成金人。成無己出生於世醫家庭,自幼攻讀醫學。他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代經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對於《傷寒論》最為推崇。他專力鑽研該書數十年,以《內經》、《難經》理論為依據,對該書進行了全面註釋,撰成《註解傷寒論》10卷,為現存最早全面註解《傷寒論》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另撰《傷寒明理論》4卷,將經典著作與個人心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啟迪後學產生了重要作用。
● 成連:春秋時代著名琴師,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們熟悉的伯牙,伯牙跟隨成連學琴3年而成為天下妙手。
● 成得臣最負盛名。成得臣字子玉,他是春秋時代楚國的名將,官拜令尹(相當於宰相),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聞其名而下令軍隊“退避三舍”。可惜他後來因戰敗而拔佩劍自刎。成氏族人的另一名武將是成丹,他是漢朝的著名將領,因戰功顯赫而受封為襄邑王。
● 成公綏,他是西晉的文學家,好音律,擅辭賦,著有《成子安集》。唐代的成玄英是著名的道教學者,號“西華法師”,曾注《莊子》一書(即《南華真經註疏》),另著有《道德經義疏》。宋代著名醫學家成無己,對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研究精深,著有《註解傷寒論》、《明理論》等。
● 成兆才(1874-1929):評劇鼻祖。字捷三,藝名東來順,河北省灤南縣人。他在華北冀東地區提倡評劇、河北梆子戲、京劇等。他對評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創作改編評劇指令碼百餘種,人們在他的家鄉為他塑像,並建立成兆才紀念館。
● 成舍我:曾任上海《大公報》編輯,主辦過《世界日報》,後在臺北創立世界新聞專門學校,自任校長。成仿吾則是中共著名的理論家,早期創造社的主將,與當時的郭沫若齊名
世界上的施姓名人有哪些?
施之常
春秋時魯國人,為孔門弟子。
施世瑛
字玉華,唐朝安吉人。勇斷有才能。隋未天下動亂,世瑛率宗族鄉鄰子弟,聚糧自守,保衛安寧。後聞高祖起兵,世瑛又率眾歸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 仇
沛(今江蘇省沛縣一帶)人,西漢今文易學“施氏學”的開創者。他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專治群經的學者,曾經與諸儒雜論五經的同異於石渠閣,雄辯滔滔,一時名聲大噪,詔拜仇博士。
施 璘
藍田(今屬陝西省)人,字仲寶,五代時後周畫家。善畫生竹,為當時絕技,有十幅《竹圖》傳世。
施 全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義士。初為任殿司小校,聞岳飛被秦檜所殺,悲憤填膺,於是挺身而出,刺殺秦檜,然壯志未酬身先死。
施 惠
字君美。杭州人。約元元貞初前後在世。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王世貞《曲藻》、沈德符《顧曲雜言》、沈自晉《南詞新譜》均認為系南戲《拜月亭》作者。王驥德《曲律·雜論》謂“世傳《拜月》為施君美作。”呂天成《曲品》則認為:“雲此記出施君美筆,亦無的據。”元鍾嗣成《錄鬼簿》卷下列於“方今已死名公才人,餘相知者”項內,雲“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吳山城隍廟前,以坐賈為業。公巨目美髯,好談笑。餘嘗與趙君卿、陳彥實、顏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論。詩酒之暇,唯以填詞和曲為事。有《古今砌話》,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下附[凌波曲]弔詞,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一事。清張大復《寒山堂曲譜》引注則作:“吳門醫隱施惠,字君美著。”與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記》開場[滿江紅]有:“自古錢塘物華盛,地靈人傑。昔日化魚龍之所,勢分兩浙。”則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又《傳奇匯考標目》別本第五稱:“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並列其所著《拜月亭》、《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戲小喬》三劇(後兩劇今未見),不知何劇。故《拜月亭》,尚難定論。另曾與範冰壺等合作《鷫鸘裘》雜劇,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詠劍》套數。
施 清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文學家。康熙間召試鴻博。篤學嗜古,詩文樸厚,時稱雄才,著有《攬雲集》、《十三經同解》等。
施 琅
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晉江(今泉州市)人,清代名將。曾任水師提督,臺灣省的開拓者,因功封靖海侯。
施之常
字子恆,又稱施子,《家語》作子常,春秋末年魯國人,為孔門七十二弟子之。唐代贈“乘氏伯”,宋封臨“濮侯”。
施肩吾
睦州分水(今浙江省桐廬)人,唐元和十年進士,晚年隱於洪州西山(今江西省建新)修道,是西山派道教的創始人,內丹術的倡導者。又是詩人,其詩奇麗。有《西山集》十卷、《西山群仙會真記》等。
施世瑛
安吉(今屬浙江省)人,唐代大臣。隋末時聚糧自守,保境安民。後聞高祖起兵,遂率眾歸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德操:鹽官(今浙江省海寧西南)人,南宋學者,人稱持正先生。他推崇孟子而排斥佛教,提倡性理之學,指出佛教的人性理論具有片面性。
施耐庵(1296-1370)
原名耳,又名子安,錢塘(一說姑蘇)人,遷居興化(一說淮安),元末明初小說家。元至順進士。少精敏,擅文章,曾出仕錢塘,又傳他曾參加憨士誠軍。後棄官歸鄉,閒門著述,有《水滸》、《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等傳世。《水滸傳》,寫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義的事。在民間流行,影響很大。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之一。
施宜生
福建省浦城(一作邵武)人,元代書法家,官至翰林學士。工書、法蘇軾,自號三住老人。
施兆昂
福建省福清人,明萬曆年間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學問淹博,工詩賦,精書畫,有《天尺樓稿》。
施閏章:安徽省宣城人,清代官吏、......餘下全文>>
姓和的名人
和仲、和叔:上古人物。傳說堯有四大諸侯,分別主管東南西北四方,史書稱為四嶽。東嶽名叫羲仲;南嶽名叫羲叔;西嶽名叫和仲;北嶽名叫和叔。四嶽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堯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決策,堯都要與四嶽一起商量。
和 嶠:字長輿,晉朝西平人。少年時就有盛名。晉武帝時為黃門侍郎,遷中書令。
和 峴:字晦仁,北宋浚義(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出生於官宦世家。他自幼博覽群書,喜音樂,好依聲填詞,是宋初著名詞人,16歲穿朝為著作郎。曾任太常博士、東京轉運史、主客郎中、大常丞。他的詞作被收錄在《全宋詞》中的有《開寶元年南郊鼓吹歌曲》三首。其主題是歌頌開國皇帝宋太祖“道高堯舜垂衣治,日月並文明”的功德和“九士樂生平”的盛世。
和 洽:字陽士。三國時魏官吏,為官清貧廉潔有操守,最後以售田宅自給,封西陵鄉侯。
和 凝: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省東平)人。少好學,年19,登進士第。初仕後唐,繼為後晉宰相。凝生平為文章,長於短歌豔曲,有“曲子相公”之稱。有集百卷。其長短名句《紅葉稿》,又名《香奩集》。
和珅:不解釋
和志光少將:還活著,就不說了
有姓索的嗎?哪兒多?
有啊,還有很多名人啊,索靖:西晉書法家,敦煌(今屬甘肅省)人。是位出類拔萃的賢士,能文能武,擅長草書,得到大書法家張芝親傳,且又加以發展,變其形跡,骨勢峻邁,富有筆力。他不但以一手“銀鉤蠆尾”的草書而享譽後世,其為晉王室建立的功業,也足以在史冊上大書一筆。《晉書》記載國,惠帝時,索靖曾平定西戎,討伐趙王倫及孫秀,又於河間王禺舉兵陷洛陽時,大戰而破之,自己也受了傷,後來挽救無效死去。終年59歲。諡號莊靖。著作有《章書狀》傳世。
索湘:字巨川,宋朝時期鹽山人。開寶年間弗士,後來官至參軍。當時有一個大獄的案子。一連逮捕了1500餘人,不能決斷。後來他親自審理,終於真相大白。平反了冤獄,沒有放過一個壞人,也沒有冤枉一個好人。真宗時擔任河北轉運使。他善於吏治,出入軍旅間,能力得到公眾的認可。
索敞:後魏中書博士,字巨振,補為扶風太守,在位的時候清貧樂道,京師貴族的子弟,有好多跟從他學習的。
索元禮:唐初酷吏,武后時遊擊將軍。以告密起家,曾殺害數千人。他刑訊時,以木椽枷住被刑人的手足,反轉用刑,痛楚難忍,名之曰“鳳凰晒翅”。又有令被刑人雙手捧枷,枷上層層壘磚,名之曰“仙人獻果”。更有甚者,懸人腳於樑上,頭垂於下,墜巨石於頭髮;還有以鐵籠(圈)套在被刑人頭上,四周打入木楔。這酷刑不但奇痛難耐,常常使骨裂腦崩。索元禮以酷刑殺人,終於激起民憤,武則天遂將他也收入獄中。受理索元禮案的法官,原是索元禮的部下,初時,索元禮多方抵賴,不肯服罪。那法官遂厲聲說:“請把索公用的鐵籠取來!”只此一名話,索元禮立即頓首認罪了。我國的索姓家族,一向稱盛於今西北的敦煌和武威一帶,像晉代的草書聖手索靖,便是敦煌人氏。索靖,是位出類拔萃的賢士,能文能武,不但以一手“銀鉤蠆尾”的草書而享譽後世,其為晉王室建立的功業,也足以在史冊上大書一筆。《晉書》記載國,惠帝時,索靖曾平定西戎,討伐趙王倫及孫秀,又於河間王禺舉兵陷洛陽時,大戰而破之。南北朝時期,大批的胡人人居中原,其中也有人改姓索氏。索姓名人,漢有行長史索班,晉有宰相索琳,唐有酷吏索元禮,宋有河北轉運使索湘。
姓凡的名人有哪些
凡高算嗎。
有沒有人姓索的?
索姓起源有二: 出自子姓 商殷的七公族之一,湯王后代。據《元和姓纂》載,商朝的王公貴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封在魯(今山東境內),建立魯國,並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遷徙到魯國,這六姓分別為徐姓、條姓、蕭姓、索姓、長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滅紂索氏出了不少力,後來定居在魯國成為名門望族。 出自他族 南北朝及唐時胡人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朝滿族有改姓索者;今滿、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得姓始祖:商湯。 遷徙分佈 索姓最早的活動地在今山東、河南,兩晉南北朝時期,在武威郡(今屬甘肅)敦煌形成索姓名門望族。宋代以後,在河北、內蒙古、東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佈。目前索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歷史名人索靖 (239-303),西晉書法家。字幼安。敦煌龍勒(今甘肅敦煌)人。曾任尚書郎、雁門和酒泉太守、左衛將軍。博通經史,勤於學問,著《索子》、《草書勢》。擅隸書、行書,對章草用功尤深,無墨跡傳世,今流傳有《月儀帖》、《出師頌》、《七月廿六日帖》等刻帖。以《月儀帖》最有名。 索元禮 (?-691),唐酷吏。胡人,籍貫不詳。武則天臨朝,擬廢除異己,他承旨上書告密,擢為遊擊將軍。在洛州設定機構,審理“謀反者”,施行各種酷刑,還令受刑人廣泛牽涉無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達數千人,受武則天之賞賜。後來俊臣、周興等紛紛仿效,製造極為嚴重恐怖氣氛。後武則天為平除民憤,又將他逮捕治罪。 索額圖 (?-1703),清臣。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索尼子,康熙皇后叔父。初任侍衛。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參與許多重大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繼位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深受信任。康熙二十七年被任為欽差大臣,率清廷使團前往色楞格斯克,與俄方代表會談兩國邊界問題。由於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半途折回。次年又率使團至尼布楚與俄方代表F.A.戈洛文談判。在談判中,索額圖闡明黑龍江流域屬於中國的原委,駁斥俄方提出以黑龍江或雅克薩為界的無理要求,雙方在對等談判的基礎上籤訂了第一個中俄條約--《尼布楚條約》,確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至海為中俄東段邊界。索額圖先後兩次參加平定準噶爾之役。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休致。後在清朝宮廷鬥爭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四十二年,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於禁所。 索盧恢 (?-28) 東平人,西漢末年東平一帶農民起義軍首領,是無鹽大捷的組織者、指揮者之一。 西漢後期,土地兼併情況日趨嚴重,貴族、官僚、地主佔有大量的良田沃土,而農民卻無立錐之地,激化了階級矛盾。到西漢末年,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18年,琅邪人樊崇領導赤眉起義,山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當時東平境內連遭水災,田廬盡毀,餓殍遍野。災民紛紛推舉索盧恢為首領,響應赤眉起義。索盧恢仗義疏財,為人慷慨,在當地很有威望。他聚起三、四百人,攻進無鹽邑,殺縣宰,開糧倉,打起了起義的大旗。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率十萬大軍,從長安出發,直撲山東,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王莽軍到東平境內,“列營數百,鼓聲聞數十里”,把無鹽邑緊緊包圍起來。索盧恢派人及時與赤眉軍聯絡,樊崇即率數萬人前來支援。赤眉軍和索盧恢部內外夾擊,相互配合,在無鹽大敗王莽軍,殺死更始將軍廉丹,太師王匡狼狽逃竄。此戰史稱“無鹽大捷”。現北京歷史博物館存有“無鹽大捷”巨幅油畫,真實地描繪當時起義軍英勇殺敵的壯烈場面。 索盧放 字君陽,東......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