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與易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周易與易經的區別

不是一回事。易經有三本,周易是傳世的一本。

按照南懷瑾的說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裡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

事實上還有兩種《易經》,一種叫《連山易》,一種叫《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贊助廣告

《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說到這裡,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這一本《周易》範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江湖”中這一套東西,如醫藥、堪輿,還有道家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連山》、《歸藏》以外,《周易》的本身這門學問中,有一個原則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原則:就是一、變易;二、簡易;三、不易。研究《易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贊助廣告

(1)變易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裡,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由這一點,我們同時亦瞭解到印度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這個名詞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變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廟裡塑一個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頭吐得很長,名“白無常”,而說這個“無常鬼”來了,人就要死亡,這是迷信。實際上“無常”這名詞,是一種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恆存在的,所以名為“無常”,這就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易經》,是講原則,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非變不可,這是原則。印度人則是就現象而言,譬如看見一幢房子蓋起來,這房子將來一定會倒,看見人生下來,也一定會病、會老、會死,這是看現象而名之為“無常”。

(2)簡易

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瞭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瞭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裡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盡......餘下全文>>

周易和易經有什麼區別?

不是同一本書,

易經分為,《連山易》《歸藏易》《周易》

前兩種失傳戶,現在通常說易經,就是指《周易》。這個回答基本正確

如果我要專門研究占卜八卦之類的,是看周易還是易經? 先看周易,但是估計一開始你看也看不明白,如果想學占卜,主要看你想學哪一方面的,是六爻還是梅花,還是八字,建議先看看梅花,然後六爻,期間可以看看周易這本書,當然周易也不是一看就能看懂的,最少也要50遍以上吧!

《周易》和《易經》的區別?

易經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三者不同之處為:

第一,相傳出現的時代不同。《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第二,始卦不同,《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

由於《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所以通常所說的《易經》就是指《周易》

易經和佛經的區別是什麼?

易經與佛學比較

作者:李守力

天地未分,陰陽未判,混沌一體是為太極。太極生兩儀,輕清上浮者為天,混濁下凝者為地,自此始有陰陽,定天地,名日月,分晝夜,辯男女。兩儀生四象——太陰、太陽、少陰、少陽,而後有年分四季,位有四方。四象生八卦而定天地宇宙大道,八卦繼而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揭示宇宙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客觀規律。

《山海經》雲: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三易之中《連山》《歸藏》失傳,後人見到的只是現在的易經《周易》。

可見,易經已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它所揭示的天地之道,做人之道,吉凶悔吝之理,事物發展的無定性之法,無一不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理。故而當今學術界評《周易》為中國人民古老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原始寶藏。孔子學易作《十翼》,五十知天命而創儒家學說;老子讀《周易》心有所得著五千言《道德經》,始有道家理論而成為道教鼻祖。

嚴格地講,《道藏》經典及儒家“四書五經”之精髓,是道教鼻祖老子與至聖先師孔子學習易經心性徹悟後所寫出的心得報告。考證中國文化史,唐代以前中國文化的發展是以儒道兩家為主流的,凡帝王們的治國盛世,無一不是外示儒術,內用黃老。

而佛學自紀元初期從印度傳入中土以來,經歷代高僧賢哲的解悟行證,至唐宋時期發展到我國佛學史上的最高峰,由原來的道儒兩教成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局面。佛學雖由釋迦牟尼創建於印度,可到了唐宋時期,具有中國濃厚品味的佛學文化已經形成,佛法在中國已形成了寵大而完整的佛學體系——中國佛學。

迄今中國佛學已成為世界各國佛學文化的嚮導,要修學佛法,若不流覽中華佛學經典,即不能展現佛法之原貌。佛學發展到今天,隨著儒釋道三教的相互交融,佛學自然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若不研究佛學,要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取得造詣是不可能的。

我們從儒、釋、道三教的基本教義來看:儒家是偏重於入世的,佛家是偏重於出世的,而道家是既講積極入世,又講出世養生。南懷瑾先生把三教比做三店,佛家象百貨店樣樣具全,進去一遊必有所得;道家象藥店,有病非去不可;儒家象糧店,是必須要去的,實在有其一定道理。

然而,其三教是如何融匯一處,密不可分,從而領導中國文化向前發展呢?我們知道,道儒兩家起源於《易》,其核心內容及主體精神皆是《易》之精華,所以要探討佛教與道、儒兩教內在的聯絡就必須從《佛學》與《周易》談起。

太極乃一,是宇宙萬物究竟之本源,是形而上的道體與形而下物理世界的和合,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故老子名之曰“道”,孔子名之曰“仁”,釋迦名之曰“佛”。

在修學行證上,儒家修學的最高境界為聖,次者為賢;道家的最高境界為神,次者為仙;佛家的最高境界為佛,為如來,次者為菩薩。可見三教修學的最高境界在儒為聖賢,在道為神仙,在釋為佛菩薩。

儒家講唯精惟一,道家講抱朴守一,佛家講萬法歸一。而所謂儒家的聖、道家的神、釋家的佛,即都是把握了宇宙究竟的本源,認識了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亦即《周易》中之太極,亦即“道”,亦即“仁”,亦即“佛”,亦即“一”。

一即太極,太極即一。然而,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等與佛學中哪些內容相連相通呢?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本意是讓芸芸眾生破迷開悟,明性見性,通過修學佛法,增長智慧,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斷除人們的各種痛苦煩惱,淨化心靈,使人們的精神意識昇華到清淨快樂美好的境界。所以,原始的佛教並非宗教,它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方法是首先明心,次地見性,繼而成佛。以性為體,以心為用,證悟後可達到心性一......餘下全文>>

易經和八卦是什麼關係

九天靈宇宣告:本文所述既不是神佛啟示,也不是魂遊異界見聞,而是純粹從邏輯上推匯出來的,這是一種科學手段,科學手段就是從已知合理地推導未知,然後再加以驗證。

如果你拿了一塊磚,砸到另一個人身上,那個人發出一聲驚叫。試問他為什麼會叫呢?合理的答案是他被攻擊後感到了震驚和疼痛。雖然他並沒有向我們解釋為什麼會叫,但根據因果關係等科學要素進行合理分析,答案應該如此,若是他恰好是因為別的原因發出驚叫,顯然不合情理。

書歸正傳,第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靈魂到底有沒有?靈魂的本質是什麼?

答:靈魂的確存在,而且絕對不是物質。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用正推法——公認世界上有物質,也有生命,但物質和生命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切物質都被動地遵守物理規律,可生命卻具有主動性,會主動趨利避害,物理公式根本算不出某個生命下一刻會在什麼位置。如果說生命從物質中產生的,那就好比說一隻母雞生出來一條魚那樣奇怪,為什麼永遠遵守物理定律的物質,卻生出來不遵守物理定律的生命呢?可見生命絕不可能從物質中產生。

那麼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是靈魂。那種存在於肉體軀殼中的,具有主動性的事物——靈魂。肉體中有了靈魂,這個生命才是活的。當你看到了麵包時,你不能懷疑麥子的存在,當你看到了生命時,你也無法懷疑靈魂的存在。

接下來我們再用反證法,假設靈魂是某種物質,甚至是所謂特殊的物質,那麼好,現在有一個人,他在想事情,想到高興的事他會笑,想到傷心的事他會哭。在他笑或哭時,組成這個人的一大堆原子(或亞原子、場、能量云云)有變化嗎?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轉快了還是轉慢了?體積大了還是小了?……

如果沒有發生變化,為什麼他會表現出哭笑不同的狀態?如果有變化,這些物質為什麼會叛離物理定律,突然主動地產生這些變化?到底是哪個原子會笑會哭?是成精了?還是見鬼了?——無法從正常的邏輯中推匯出來靈魂是物質,這不科學,所以說,靈魂絕不會是物質。

只有走出“靈魂是某種物質”這個誤區,我們才能徹底擺脫靈魂有、無、生、滅的爭論泥潭,走進一個新天地。

既然靈魂不是物質,又會是什麼呢?其實,靈魂是另外一種存在:靈質。

宇宙中有兩種性質不同的存在,物質和靈質。用中國傳統的說法,就是陰和陽,萬物負陰而抱陽。但並非所有的靈質都是靈魂,正如並非所有的石頭都是晶玉。

那麼靈魂是怎麼來的?靈魂與生命是什麼關係?靈魂在生命體中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一言難盡,這是一套理論體系,稱為《天機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九天靈宇 接下來聊聊網上常見的有關靈魂的疑問。

一、人類出現不過幾百萬年,如果有靈魂、有轉世,那麼之前人類是哪裡去了?如果恐龍時代沒有人類,那個時代是什麼情況?

答:怎麼說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頭兒說起。

已知生命並非從物質中轉化而來,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們深入到生命的微觀層面,吃驚地發現生命體中存有大量被創造的痕跡,“指紋”、“腳印”比比皆是,就差留張名片了。當然,名片也許有,只是我們看不懂。由此可推斷,在生命體出現之前,一定有某種意志存在。

同時,物理學家們也在為宇宙的高度有序性而困惑——宇宙中的所有原子結構形態全都一個模樣!很少見到傳說中的“反物質”,這是怎麼回事?如果宇宙是隨機生成的,那應當是無序而混亂的啊!只有在刻意的安排下,宇宙才能是現在這個樣子。由此可推斷,在宇宙出現之前,一定有某種意志存在。

這是誰的意志?通常認為這是神的意志,但《天機論》中經過詳細論證,否定了這個說法,認為這種造物的意志屬於另一種具有主動性的意識體——靈魂。

可以做......餘下全文>>

周易和易經是一本書嗎?

很多人認為易經就是周易,其實易經不等於周易。

如果按形成的時間順序來看,先有連山易,然後是歸藏易,最後是周易。

連山易,開頭的第一卦是艮。艮為山,這也說明了遠古時期,人們為了更好的生存,遠離洪水、野獸之害,所以選擇生活在高處,因此,連山易體現了遠古時期人對山的崇拜。

歸藏易,是以坤卦開頭。坤代表收藏,遠古的人們,生產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產品開始有了剩餘,所以需要收藏,因此這個時候產生的歸藏易。

目前連山錠歸藏易已失傳,傳說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燒了。

周易的成書時間應該在商末,周易,以乾卦為第一卦,以未濟卦為最後一卦,未濟是未完結,周而復始,周流不息的意思。

所以,易經包括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由於前二部已失傳,所以一般情況下,易經就指周易了

周易、易經、易傳、易學,有什麼區別?

1、《周易》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周易》,與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並稱“三易”,後來只留存了《周易》,現在,廣義《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

2、《易經》,一般指六十四卦經文部分,包括卦畫、64卦卦辭與386爻爻辭。

3、《易傳》,解釋《易經》最原始的文章,是從哲學角度解讀《周易》的開山之作,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共10篇,分別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漢代起,又被稱為“十翼”,意為《易經》續上翅膀,傳承不息。

4、易學,就是《周易》的經傳及後世歷朝歷代研究《易》的學說,包括《易經》、《易傳》及後世對《易》的研究成果與著述。

上述回答參考於《周易導讀》,作者王炳中,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易》和《易經》的區別

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係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照南懷瑾先生的說法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在於: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裡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 ,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其實易經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這三者不同之處為:

第一,這三者始卦不同,《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

第二,這三者相傳出現的時代不同。《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但是由於《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所以通常所說的《易經》就是

指《周易》。

周易或易經是儒家學說還是道家的學說?

《周易》名列五經之首,周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發展,中華建築、音樂、醫學、紀年等等,無不海周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就連《論語》中也多處引用《周易》的詞語。 於關於其作者,《史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馬遷之說而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則有不同觀點。由於成書很早,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為此古人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我國最古老、最有權威、最著名的一部經典,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一名《易》,又稱《易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本是占筮書,其基本因素為陽爻(―)、陰爻(),把三爻重疊起來, 構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八卦再重疊起來,構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辭、爻辭四部分。卦辭是解釋全卦的含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意義。《易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經從乾到離,凡三十卦;下經從鹹到未濟,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經《周易》即如此劃分,知漢以來傳本未變。

《周易》的起源為河圖、洛書。傳說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辭,後在春秋時期,聖人孔子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露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辛免於難。

"周易"的"周"指周文王,"易"是變化的意思,按照古書記載,易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春秋時代,《周易》作為占筮書流行,不斷有人對它進行解釋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戰國時期,便出現了《易傳》七種十篇,稱為"十翼"。後來《易傳》被編入《易經》,就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周易》。

《周易》這部書,講的是理、象、數、佔。從形式和方法上,好象是專論陰陽八卦的著作。但實際上,它論述的核心問題,是運用一分為二、對立與統一的宇宙觀,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方法論,揭示宇宙間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對立與統一的法則,並運用這一世界觀,運用八卦預測自然界、社會和人本身的各種資訊。《周易》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的範圍很廣,它上論天文,下講地理,中談人事,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從帝王將相如何治國到老百姓如何處世做人等等,都有詳細的論述,真是包羅永珍,無所不有。

周易和八卦有什麼區別?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

八卦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八卦的概括就是“為人處事,逢凶化吉”八個字,是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畫出的,八卦其實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元號。八卦代表易學文化,滲透在東亞文化的各個領域。根據漢族民間傳說,八卦起源於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畫八卦,一畫開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用“一”代表陽,用“- -”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變化平行組合,組成八種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對於八卦不要有過多神祕色彩, 它在漢族文化中與陰陽、五行一樣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係的工具。

相關問題答案
周易與易經?
周易與易經的區別?
周易與易經的關係?
周易是易經嗎?
周易與五行?
周易與數字?
周易與五行的關係?
周易和易經先看哪本?
周易與姓名?
周易和易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