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們吃飯都講究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小編感言:一部烹飪史,處處閃動著皇帝們(包括皇太后、皇后)的身影,這在世界烹飪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中國皇帝們吃飯都講究什麼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可見,一般的黎民百姓把“食”視作天大的頭等大事。然而,以“真龍天子”自居的皇帝們,雖然飲食無憂,卻也把吃作為非常重要的事,尤其對所吃菜的鐘情,使他們達到“天下第一美食家”的無冕之王的境地。一部中國烹飪史,處處閃動著中國皇帝們(包括皇太后、皇后)的身影,這在世界烹飪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一、吃飯講究精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之食,理應是“國品”之列,既好中選優,又優中選特。而皇帝們自己對美味佳餚的重視程度,也是到了極致的地步。既有數不盡的山珍海味,又有天底下的稀世珍品供他們品嚐,可以說彙集了五湖四海之精,融合了天地萬物之華。有時,皇帝所食之物多為極品。長江的鰣魚,渤海的大蝦,東北的熊掌、飛龍鳥、猴頭菇,海南的燕窩,南海的魚翅,山東的鮑魚、海蔘等作為貢品,紛紛出現在皇帝的御食案桌。另外,只要皇帝需要,鹿筋、豹胎、駝峰、犀尾、猩脣、獅乳、虎睪等無奇不有,應有盡有。

中國皇帝們食用之精緻,歷史上多有記載,就以周代的“八珍”到明清時的“八珍”為例,儘管內容幾經變化,但反映歷朝皇帝們對吃的講究“始終不渝”,即追求精緻、精美、精華。由於每個皇帝的性情不同、口味的差異、對各種菜的喜好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講究精緻的基礎上,皇帝的嗜好也就精彩紛呈。商周的紂王喜食“煮熊掌”:漢高祖劉邦愛用“炙鹿肚”;東晉元帝司馬睿貪噬“項臠”;隋煬帝楊廣鍾愛“鱸魚鱠”、“鏤金龍鳳蟹”;唐玄宗李隆基痴迷於“駝蹄羹”、“烤鹿肉”:明朱元璋喜歡“清蒸鰣魚”;神宗朱翊均不忘“筍雞脯”、“炙蛤蜊”;崇禎樂享“燕窩羹”;清康熙珍愛“清蒸細鱗魚”:乾隆偏愛“炊雞”、“八寶雞羹”;清西太后慈禧更鐘情於“冰糖燕窩”……可見,皇帝們對吃如此津津樂道,如此講究精緻,當然是為了滿足生活上的享受,也與他們延年益壽、長命百歲的需求不無關係。

二、吃飯講究奢華

從總體上說,中國皇帝對吃的喜好千差萬別,但追求奢華的不在少數。《周禮·天官·膳夫》曰:“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入物,醬用百二十甕。”這一傳統一直延續了數千年。皇帝吃一頓飯,所享用的美昧佳餚,少則幾十品,多的達上百、上千品。如宋代皇帝,常常“膳百品”、“半夜傳餐,即須千數。”(《西臺集》卷一六《丞相文簡公行狀》)乾隆時代對宮廷飲饌也有定製:皇帝進膳須108品。其奢華程度可見一斑。

中國皇帝有時免不了還要和群臣一起歡宴,以顯示“君臣同樂”、“天下太平”。隋朝的“桃花宴”,唐朝的“曲江宴”、“燒尾宴”,清朝的“滿漢全席”,無不規模巨集大,豪華超群,更以窮奢極欲著稱於世。即使是內憂外患的宋朝,皇帝對吃也是奢華無度。據史載,政和2年(公元1112年)宋徽宗在太清樓宴請蔡京等9位大臣,宴席上山珍海味堆積如山。歡宴之後,蔡京曾作這樣的記述:“以此加爵,致四方美味。螺蛤蝦鱖白、南海瓊枝、東陵玉蕊與海物惟錯。”

中國皇帝還時常離開紫禁城到外巡幸,各地官僚為了討得寵信,自然要爭先奉獻盛宴,以滿足皇帝的奢欲。比如宋高宗一次臨幸清河,郡王張俊貢進御筵,奢華之極令人瞠目結舌。計有:繡花高釘、瓜仙乾果子、縷金香藥、雕花蜜煎、臘脯、時鮮果子等80~90種;另外下酒之菜有: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奶房簦、羊舌籤、萌芽肚舷、肫掌籤、鴛鴦炸肚、沙魚膾、螃蟹釀棖、鮮蝦蹄子膾、南炒鱔、穌魚假蛤蜊、豬肚假江瑤、潤雞、潤兔、螎蛑籤、姜酸生螺、煨牡蠣、蓮花鴨籤、三脆羹、血粉羹、水母膾、沙魚炒鱟鵝肫掌湯齏等上百種。而康乾盛世時的乾隆,對吃的喜好絕不比宋高宗遜色。乾隆30年2月15日,他南巡遊水路在船上進早膳,就有“燕窩鴨絲”、“羊肉片”、“炒雞家常雜膾熱鍋”、“清蒸鴨子煳豬肉”、“糯米鴨子”、“萬年青燉肉”、“燕窩雞絲”、“春筍糟雞”、“菠菜雞絲豆腐湯”等幾十品。因此,皇帝無論身在何處,吃出個恢弘的皇家氣派,這也是封建規制所特有的。

三、吃飯講究口味

皇帝們雖然每天擁有山珍海味,但不少皇帝仍然以講究口味獨特為榮耀,顯示特立獨行的君威。唐玄宗、清康熙和乾隆屬於不同朝代或不同時期的皇帝,但他們都喜歡食用鹿肉。玄宗、康熙特別喜歡“烤鹿肉”。玄宗的“烤鹿肉”須用香料、調料醃製一下,然後再烤;而康熙喜歡自己打獵自己烤制的野餐式的“烤鹿肉”:乾隆則更喜歡“燒鹿肉”,講究鹿肉酥爛,汁濃味香的特點。此外,玄宗還喜歡一種鹿血和鹿腸一起煎熬,並要趁熱食用的菜餚。這種他自己發明被稱之為“熱洛河”的菜餚,鹿血軟嫩,鹿腸酥香,口味醇厚。許多皇帝還喜歡食用螃蟹,隋煬帝和宋孝宗的口味就有很大不同。前者喜食“糖蟹”、“糟蟹”:後者喜歡“蟹釀橙”,吃法更考究:“橙用黃熟大者……以蟹膏肉實其內,仍以帶枝頂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香而鮮,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山家清供》)追求一種微醺香馨的醇美口味特點。

有意思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有時對宮中菜餚也有厭倦之時,常常要換換口味,因而一些平民特色的菜餚卻讓他們頻頻垂青。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宋仁宗常從汴京飲食店買來菜餚饌與群臣共享:_宋高宗曾從臨安飲食店買佳餚食用。乾隆下江南時,“蝦仁鍋巴”、“松鼠桂魚”、“文思豆腐”等美味讓他吃得樂不可支。一些菜餚也因此走進宮廷御宴,皇帝的口味又使它們成為經典的珍饈。

看來,皇帝講究口味的獨特性、多樣性、豐富性,或許,也是其吃遍世間美味的心理使然。

四、吃飯講究意趣

對於皇帝而言,大凡天上飛的、河裡遊的、地上跑的,只要想吃恐怕都能吃到。然而遍嘗天下之珍的同時,皇帝也非常講究飲食的意趣。“意”用今天的話理解就是“意味”之意:“趣”,情趣也。“意趣”主要指心靈活動的內容。皇帝們不僅享用著精緻、奢華的佳餚珍饌,而且特別注重在吃的過程中,受用無限意趣,以獲得更多的精神愉悅。

皇帝追求“味外之旨”,有時比起吃來具有更重大的意義。光緒20年,慈禧過60歲生日,孔府孔令貽母彭氏和妻陶氏向西太后進貢早膳,計有“燕窩萬字金銀鴨塊”、“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無字三鮮鴨絲”、“燕窩疆字口蘑肥雞”。這4道菜,蘊涵“萬壽無疆”之意,自然獲得那拉氏的無限歡心。又如: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迴宮後,他的貼身御廚景啟特地用海蔘、黃鱔和雞脯肉製作了一道“雞米鎖雙龍”。當皇帝得知海蔘、黃鱔就是“雙龍”,而萬歲爺乃是當今真龍天子,年號又帶隆(音同龍),中間用鎖字蘊涵“大清江山永固”之意時,他喜不自勝,當即賜景啟三品項戴。所以,這些隱含吉利、祥瑞詞句的菜餚,讓皇帝“口福”、“心福”雙雙滿足,意趣盎然,達到一種“物感心動、觸景生情”的至美的境界。因而,講究悠深的意趣同樣是皇帝的孜孜以求。

總之,中國皇帝對吃的期許永無止境,一方面是皇權統治登峰造極的體現,一方面也是中國飲食之豐富為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物質基礎。 

小編感言:一部中國烹飪史,處處閃動著中國皇帝們(包括皇太后、皇后)的身影,這在世界烹飪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來源    中國品牌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問題答案
吃飯日本是什麼意思?
多不講究什麼意思?
吃飯的人叫什麼?
吃飯行情是什麼意思?
皇帝叫太子的叔叔什麼?
皇帝穿的龍袍又稱什麼?
吃飯反胃是什麼原因?
皇帝居住的宮殿叫什麼?
皇帝老師的官位是什麼?
吃飯碗選擇什麼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