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暖度劃分等級 保暖等級誰說了算??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一個內芯為紅線的溫度計圖案印在外包裝上,紅線越長,代表暖度越高,保暖性越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被子產品開始標註暖度標識,區分保暖等級,一些廠

被子暖度劃分等級 保暖等級誰說了算?

一個內芯為紅線的溫度計圖案印在外包裝上,紅線越長,代表暖度越高,保暖性越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被子產品開始標註暖度標識,區分保暖等級,一些廠商也將此作為銷售賣點。那麼,被子暖度是如何劃分的?分級的權威性有多大?消費者該如何選購?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被子暖度劃分等級

12月24日,記者走訪宜家家居北京四元橋商場,一進入二層被子銷售區,滿眼盡是關於被子產品暖度的宣傳提示,產品陳列基本按照暖度等級設定。從現場看,宜家家居銷售的被子共分為6個保暖等級,暖度1或2是夏被,3或4是春秋被,5或6代表冬被。

“度數是宜家全球性定好的,每一床被子上都有,一直都是這麼賣。”宜家家居的一位導購員告訴記者,等級、度數越高,被子越暖和,像現在情況下,適合買5或6度的冬被。如果樓層較高,就買5度被;如果屋裡較涼,就買稍厚一點的6度被。在宜家商場,一款保暖等級為1+3的被子頗受關注。據導購員介紹,1+3是兩床被子,一床薄,一床厚,夏天蓋一床,冬季蓋兩床,春秋季就蓋一床3度的被子。

無獨有偶,在產品標籤或說明書上標註被子暖度,也成為一些被子廠商的銷售策略或賣點。

記者登陸江蘇三十二度生活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官網發現,銷售的被子也分1~6暖度,其暖度分級系統顯示,當室內溫度≥25℃時,睡覺怕熱、臥室溫度偏高或者在為炎熱的夏天準備夏被的消費者,可選擇1~2暖度的被子;當室內溫度≤15℃時,睡覺時用被子裹緊全身卻還是覺得冷或是臥室溫度偏低以及想買厚被子過冬的消費者,可選擇5~6暖度的被子。“我們分得比較專業一點,根據正常的人體舒適睡眠溫度,在被子裡舒適溫度大概是32攝氏度,所以我們根據季節不同,設計出這種產品。”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被子分級,主要依據不同的被子厚薄、填充物以及天氣溫度,保暖係數不一樣,分級分出來,產品手冊也會作出區分。

暖度權威性待驗證

記者走訪發現,市面上銷售的被子產品,其標註的生產執行標準,除通用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外,主要依據《被、被套》和《羽絨羽毛》。但記者查詢包括上述標準在內的被子相關標準,並未搜到關於被子暖度或保暖等級的任何規定,也未查到有關被子暖度檢測的標準規範。

國家或行業標準並未對被子產品作出暖度標識規定,那麼,如何衡量被子的保暖程度?企業自主劃級的權威性有多大?江蘇三十二度生活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史保俊曾公開表示,公司根據季節室溫的變化,結合人體基礎代謝率,設定了被子產品的暖度分級系統。

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表示,市場上很多被子將填充材料作為營銷賣點,但企業將被子保暖等級標註在產品標籤上明示出來,可能更多的是自身一種概念宣傳。在國家或行業標準之外,一些企業推崇保暖等級,相當於把其當作一種炒作噱頭。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消費者也對保暖等級的權威性及合理性提出質疑。有網友詢問,保暖等級5的某品牌被子暖不暖和?之前有購買經歷的消費者答覆稱,“拿來墊還可以,蓋的話,惱火。”也有網友跟帖表示,“保暖等級6都不咋地。”記者在宜家商場比較了兩款填料同為85%鴨羽、15%鴨絨的被子,填料重量相差不大,但保暖等級卻相差兩個等級,分別為4和6。兩個等級的差別,保暖性會差多少,產品標籤等公開資訊並未說明,也未明確指出保暖等級是否通過權威測試。

選購需看清成分表

一些廠商宣稱,標註暖度標識,可以讓消費者更加合理明確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消費選擇更加靈活方便。但記者採訪發現,一些消費者並不明白保暖等級的意思,大多傾向於根據導購員的推薦選購。另外,暖度標識標註的功能權威性也受到質疑,懷疑只是企業的概念炒作。

國家紡織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紡織服裝的檢測標準裡並沒有溫度標準這一項,衣服暖不暖和主要取決於保溫率、導熱係數、熱阻值、克羅值等多個引數。而被子保暖效能,主要還是看產品成分中的材質面料及填充物,填充物的型別及數量、加工工藝,甚至縫製方法,都會對被子的保暖程度產生影響。

“被子行業整體比較混亂,產品種類非常多,細分產品標準,難度較大。”汪前進表示,應從大的行業發展方向出發,考慮制修訂標準,企業制定的標準要具體而明確,並給出權威而合理的說明,便於消費者明白選購。

相關問題答案
車子深度劃痕怎麼處理?
殘疾人證等級怎麼劃分?
三六九等是如何劃分?
如何區分普洱茶的等級?
鋼琴級別怎麼劃分?
一年級如何劃分自然段?
華為外包級別怎麼劃分?
季度如何劃分?
百度知道怎麼查看等級?
被子植物分為哪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