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姑娘裁雲裳 西子湖畔做漢服?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蘭溪姑娘姚衛佳性格大大咧咧,乾的卻是精細而且特別古典的活兒———裁剪並製作漢服。 在這個年代,假如沒聽說過“漢服”,你就OUT了!根據“百度百科

蘭溪姑娘裁雲裳 西子湖畔做漢服

蘭溪姑娘姚衛佳性格大大咧咧,乾的卻是精細而且特別古典的活兒———裁剪並製作漢服。

在這個年代,假如沒聽說過“漢服”,你就OUT了!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法: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漢服”,則是現代人按照文獻資料及出土文物仿製的漢服。自2003年底第一次有人穿漢服上街起,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成了漢服的愛好者,他們在網上交流漢服制作經驗,組織聚會,並以活動的形式傳播漢服文化和其他古典文化。

網名“剪燈笑語”的姚衛佳與朋友共同經營的寒音館,就是在這一“漢服熱”中應運而生。

現代姑娘的古裝夢

姚衛佳自稱從孩提時起,就非常迷戀古裝。小時候的主要娛樂活動是看小人書,連環畫裡的古裝人物讓她覺得特別好看,她記得,自己4歲的時候就喜歡在連環畫上塗鴉———把現代裝的人物都改成穿古裝。到現在,翻她小時候擁有的小人書時,她自己都會不禁偷笑,裡面只要現代裝扮的幾乎已被她畫成了古裝裝扮。

“老祖宗那麼漂亮的衣服為什麼現在不存在了?”這是上小學的姚衛佳怎麼也想不通的問題。這種疑問,漸漸擴散成了眷戀,又轉化為熱愛。上初中的時候,姚衛佳在暑假裡做了一件很大膽的事:自己買布,花了3天時間,一針一線手工縫了件她心目中的古裝。

姚衛佳的媽媽是個心靈手巧的家庭婦女,據說一種新的衣服款式,她只要站在裁縫邊上看看,自己回家就能做了。姚衛佳覺得自己可能是繼承了母親這方面的基因,照著連環畫上的樣子,就靠估計做了裁剪。

第一次做出來的衣服姚衛佳只敢偷偷在家裡穿,雖然很粗糙,但已經讓她頗為陶醉。家裡縫紉裝置很齊全,此後姚衛佳就趁媽媽不在家,偷偷地折騰,慢慢地琢磨與改進。後來媽媽知道了這事,也沒責怪她。於是假期一個人悶在家裡做古裝並試穿,就成了她的一種樂趣。

到杭州上大學後,網路上有關漢服的資料多了起來,姚衛佳與網友資源共享,做出來的衣服越來越像模像樣,做衣服也越來越有效率。她經常自己裁剪好布料,拿到學校附近的修補裁縫處拼接起來。在2007年正式加入寒音館之前,她自制的漢服已有近10套。

漢服熱愛者的實業夢

姚衛佳第一次穿漢服上街,是在讀大學的時候。當時杭州已有其他漢服愛好者在公共場所舉行過活動,發現身邊的志同道合者不少,姚衛佳就有底氣了。她說幹就幹,雖然“回頭率”很高,但她並沒有什麼害羞或緊張的感覺,也不在乎別人注視的目光。

“別人愛看就看,我把自己當平常人就可以了。我生性比較灑脫,對評論之類素來漠不關心。我決定要做的事,只要自己努力做了,別人怎麼說我也不管。”她說。

此後,姚衛佳經常穿漢服穿街過巷,有時候穿著漢服大模大樣地坐公交車,有時跟三兩知己一起穿漢服在西湖邊徜徉。她參加了一個杭州的網上漢服交流群,群裡經常組織活動,曾經集體祭祀過岳飛、于謙,也曾在中秋、端午等節日模仿傳統習俗舉行儀式,還曾幫群友組織漢服成人禮或婚禮,每有活動,姚衛佳基本上都會參加。

在活動中,姚衛佳認識了她後來的合作者“寒音館主”寒音。她是杭州最早自制漢服並穿上街的人之一,在漢服制作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在國內漢服知名論壇“漢網”和百度漢服吧,寒音所做的曲裾深衣(漢服形式之一,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被公認是最好的。

姚衛佳剛開始做漢服的時候,想得很簡單,覺得滿足交領、右衽、上衣、下裳這些元素就差不多了,後來認識了寒音,對漢服了解加深,才知道有很多規矩。比如曲裾深衣,穿起來下襬要繞身體至少兩圈半,但攤開來又要完全平整沒有任何褶皺,由於下襬很大,要用好幾塊布拼接起來,成為一個類似塔形的形狀,要把那麼多片拼出那麼好的弧度很難,如果裁剪不好,做出來的版型越下面繞得越緊,像和服一樣,沒有漢服的飄逸之態。

姚衛佳原來的工作是園林設計師,但她感到自己對漢服了解得越多就越熱愛,就不滿足只做外圍的參與者了。前年,在寒音館的訂單比較穩定、基本能維持生活的情況下,她和原為IT人士的寒音同時辭去了自己的工作,成為全職“裁縫”。

父母剛開始並不支援,但姚衛佳告訴他們:“自己不喜歡的事,就算做了,我遲早會做糟,會失敗。那不如趁自己還年輕,早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最終,她父母同意了。

漢服推廣者的普及夢

寒音館的工作室離西湖很近,在鳳起路上一座民宅的6樓,約30平方米的面積,包括陳列室、化妝間和接待室,小小的。但姚衛佳和同伴心中,卻有著一個大大的夢想———讓現代人在重大的禮儀活動中,都能穿上傳統的漢服。

“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裝,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中國有56個少數民族,其中55個在慶典上可以穿自己的民族服飾,只有漢族人,要麼穿西裝,要麼只能穿旗袍,我覺得,這是很遺憾的一種現象。”姚衛佳說,漢服愛好者們目前所做的努力,就是想讓在中華大地上綿延幾千年的漢服能在現代被穿著,讓在300多年前因清朝統治者“剃髮易服”而被攔腰斬斷的漢服傳統能延續下去。

“《左傳》上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華夏華夏,服章是排在前面的。適合自己民族的服制,會對一個民族的人的舉止起到很大的影響力。以推廣漢服為第一步,進而推廣各方面的傳統文化和禮儀是我們的理想。衣袂飄飄寬袍大袖,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才是華夏之風。”姚衛佳如是說。

對姚衛佳她們來說,做生意是做推廣的外沿。寒音館設計了不少形式中規中矩、配色卻能滿足現代人審美的漢服婚禮服、漢服成人禮服等,她們甚至提出,希望能用漢服作為畢業禮服,來代替中國大學現在使用的西方古代服裝式樣的學士、碩士、博士服。

讓姚衛佳比較“暈”的是,顧客對漢服的理解,往往等同於影視劇裡看到的所謂“古裝”。其實,那些衣服,大多有藝術誇張的成分,或者考據不嚴密,不合漢服的規制,頗有謬誤。比如,漢服被日本大和民族繼承和發揚,在和服中發展出了腰封,而中國的古裝劇為了達到效果,也用了很多腰封,導致很多人以為漢服就是有腰封的,來做衣服時指定要有腰封,覺得這樣才好看。有類似誤解的人,佔了顧客的八成以上。

夏日炎炎,在小小的工作室裡,姚衛佳她們依然忙碌。有個新娘來訂一套曲裾深衣,想在結婚那天穿;又有幾個高中生來團購成人禮用的漢服。姚衛佳說,她和同伴現在什麼都不想,埋頭做衣服,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知道的人越多,穿漢服的人才會多。“什麼時候,漢族老百姓也能和其他民族一樣,在固定的一些傳統節日穿一穿自己的民族服裝;穿漢服走在街頭就像穿和服在日本一樣,不會被人圍觀,那就說明我們成功了,漢服真正走入了生活。”

相關問題答案
雲南曲靖姑娘怎麼樣?
西洋姑娘打一字?
廣場舞雲裳愛是什麼?
小姑娘日語怎麼說?
蘭溪蘭湖要門票多少?
藏語美麗的姑娘怎麼說?
廣東梅州的姑娘怎麼樣?
蘭溪職業有些什麼?
四姑娘山海拔多少米?
小姑娘吃什麼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