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服裝:比基尼開啟泳衣處女秀?
改革開放使人深埋幾十年的愛美之心,開始在服飾上得以釋放。 老百姓服飾的春天開始於1978年改革開放。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對外開放,西方文化和港臺
80年代服裝:比基尼開啟中國泳衣處女秀
《霹靂舞》是20世紀80年代最震撼中國青少年的歌舞片,身著蝙蝠衫,頭上裹布,腳踩高幫運動鞋,一遍遍模擬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動作的情景,成為當時年輕人的追逐。
於是,蝙蝠衫成了那個年代的流行裝。蝙蝠衫寬寬大大的袖子,一改傳統服裝的樣式,讓人們耳目一新,當時穿上很時髦。
牛仔褲在那個年代曾掀起過熱浪。現在它被大眾所接受。但在當時也是‘不良青年’的專利,由於它過於頹廢、前衛,被大多數人所拒絕。不過經過時間的磨礪,牛仔褲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不光年輕人喜歡,上年紀的人同樣可以穿牛仔褲,它成了最招人喜歡的服裝。”
80年代:色彩繽紛時代的來臨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服飾發展的春天與中國人時尚觀念的復甦開始於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後。人們看到大喇叭褲、蝙蝠衫、還有健美褲和連衣裙。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對外開放,西方文化和港臺時尚迅速進入中國,向年輕一代傳遞著最新的潮流資訊。而這樣的變化,直接體現到80年代。
80年代流行一部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反映的是紡織廠的女勞模與漂亮裙子之間的矛盾衝突,由當時的偶像級女星姜黎黎和趙靜主演,影片的創作人員在拍攝時也許沒有預料到,這部影片會成為那個年代中國人服裝革命的寫照。80年代初,封閉的大門被開啟,外面的世界使中國人眼花繚亂,別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國女性開始以審視和懷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隨著對文革極左思潮清算的深入與擴大,中國人開始認同這樣一個真理:美是沒有階級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與意識形態的健康與否必然相連。銀幕上的“紅裙子”是中國女性從單一刻板的服裝樣式中解放出來、開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點的服裝色彩和樣式的一個標誌性道具,一個多樣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裝時代正式到來。
1985年8月,全國體育界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國家體委規定,參加第四屆全國健美比賽的女運動員,必須穿三點式泳裝,因為這樣才符合國際標準。可是,各地的選拔賽穿不穿三點式,沒有規定。於是許多大城市一次一次地討論研究,一次一次地請示報告。結果,這麼大一箇中國,竟沒有一個城市敢領這個先。而第一個穿著三點式在選拔賽上成功地登臺亮相的,竟是廣東省的一個體育健美專業戶——熊國暉培養的四名女運動員,因為,他不需要那麼多的研究、請示、彙報。這就是在今天已經極為平常的比基尼首次在國內亮相。
多少年來,封建思想的幽靈頑固地盤桓在中國人的腦海中。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穿衣不能露出面板,笑時不能露出牙齒的陳規陋習,如同一道道鐐銬,緊緊地束縛在中國女性的身上。即使時間已躍進到80年代,即使改革開放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世界,即使我們已擁有了眾多女政治家、女教育家、女企業家等中國女性的驕傲。
西方有句俗語:“比基尼告訴我們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就是自由。”對於80年代的中國,“女性的形體不能袒露於眾”——這種觀念如同最後一道鐐銬,仍然緊緊地鎖著國人的心。
一個巨人甦醒的年代,凌亂和雜蕪是它的必然特徵。當第一個女人戰戰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體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來時,整個民族對美好的追求開始對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這個時代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世界以真實的面目呈現在中國人面前時,中國人也以極快的速度趕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裝往往充當著潮流的風向標。女性自我性別意識的覺醒是一個社會的幸事,無論是哪個時代都存在這這樣一條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開放的中國人更加相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