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內發現的南宋絲織品填補了服裝史空白?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寧波東錢湖史家,宋時烜赫一時,史浩、史彌遠、史嵩之,曾先後擔任丞相,史稱南宋“一門三相”。 東錢湖石刻群曾記載,史嵩之的墓在距東錢湖30公里的

墓內發現的南宋絲織品填補了中國服裝史空白

寧波東錢湖史家,宋時烜赫一時,史浩、史彌遠、史嵩之,曾先後擔任丞相,史稱南宋“一門三相”。

東錢湖石刻群曾記載,史嵩之的墓在距東錢湖30公里的車廄。而在車廄附近的五聯村,村民們世代都在相傳,山上有個丞相墓。

3月底,寧波市考古隊終於在這裡,發掘出了史嵩之的墓。史嵩之的棺木和墓誌銘已被文保部門收藏。

市民一直好奇,上千年的棺木究竟藏了多少祕密?

昨天,“中國考古網”官方微博給出了最新的回覆:史嵩之墓內發現了儲存尚好的絲織品。經鑑定,該批絲織品數量大、規格高、種類豐富,囊括了當時流行的所有品類,部分織物在浙江省甚或世界範圍內屬首次發現。

究竟是真是假?昨天,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考古微博

墓內部分織物在省內是首次發現

“中國考古網”的官方微博說,在考古發掘中,共清理古墓葬4座,其中兩座為清代晚期平民墓葬,另兩座分別為南宋右丞相史嵩之及其繼室趙氏墓葬。

本報曾報道,當時考古現場曾出現一些盜洞,而在這次發掘中發現,被盜過的趙氏墓葬,除發現少量古錢幣和1枚金釵外,墓室空無餘物。

相對而言,史嵩之的墓雖有被盜痕跡,但赭紅色漆木棺儲存較好,長2.37米、寬0.7米、高0.92米,木棺厚10-11釐米。

棺內除了少量的玉器、錢幣外,還發現了大量水銀。不過,在木棺的盜洞處,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紡織品殘骸。經鑑定,該批絲織品數量大、規格高、種類豐富,囊括了當時流行的所有品類,部分織物在浙江省甚或世界範圍內是首次發現。

參與考古的工作人員

絲織品碰一下就會壞

昨天,記者設法聯絡上了一位曾參與考古的工作人員。

“當時發掘的時候,發現一個金飾品,形狀像三角形和方形拼接在一起,好像還有一個玉製的文物,樣子像兩個人像。”工作人員說,棺木發現的時候,紡織品還沒有整理,都是些殘片。

對於那些號稱“世界罕見”的絲織物,工作人員說,有常見的纙,還有絹,都是南宋浙江一帶常見的絲織品。他告訴記者,當時還發現了一些不知名的絲織品,目前還在鑑定中。

“不過絲織品的狀態很不好,非常脆,好像碰一下,就會壞。”工作人員說,大部分絲織品都粘連一起,預計面積加起來,長約1米,寬約0.5米。

中國絲綢博物館

絲織品填補全國服裝史空白

昨天,記者設法聯絡上了中國絲綢博物館負責人。

“南宋紡織品,之前浙江的墓葬沒有發現過,這是第一次。”負責人說,木棺內隨葬的絲織品填補了浙江省乃至全國南宋服裝史的空白,對於南宋浙東經濟史、手工業和紡織業技術史具有彌足珍貴的研究價值。

他告訴記者,目前發現的絲織品,已經涵蓋了浙江一帶的絲織品品種。“可能要把這些絲織品拉過來,不過目前還在討論。另外,還在商討,怎麼把那些紡織品分解開來。”

為了確保棺內殘存紡織品的安全,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多次論證並報省文物局批准,對史嵩之墓內的木棺實施了整體搬遷。

寧波市文保所

史嵩之墓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寧波市文保所有關負責人說,史嵩之夫婦墓,雖然曾被盜過,但從考古的角度講,非常有價值。

首先這個丞相墓,是寧波考古發掘的官員墓葬中級別最高的,且有明確的歷史紀年。該墓的發現,對於研究南宋時期高階官員的墓葬結構形制等具有重要意義。

負責人說,史嵩之夫婦墓,雖然曾被盜過,但各自墓誌銘基本完整儲存。在史嵩之的墓誌銘上,對史嵩之本人生卒年月及生平履歷的記載,不僅彌補了史書之不足,也糾正了史書之誤,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在這次發掘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壙志,這是放置在墓葬壙頂記載墓主人生平的石刻。他夫人趙氏的壙志,為史嵩之家族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對研究宋代趙氏宗室及明州(慶元)史氏望族、宋代寧波地方史志也有較高文獻價值。

另外,墓室內儲存尚好的木棺,是寧波首次發現的高階官員的木棺,對於研究南宋時期的木棺形制結構以及喪葬習俗、漆木工藝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是,還是木棺內隨葬的絲織品,填補了浙江省乃至全國南宋服裝史的空白,對於南宋浙東經濟史、手工業和紡織業技術史具有彌足珍貴的研究價值。

相關問題答案
玉豬龍在誰的墓裡發現?
南美洲是誰發現的?
體檢時發現的:肝內有鈣化灶。請問是什麼意思? ?
巡視發現的問題及原因?
勾股定理是誰發現的?
萬有引力是誰發現的?
恐龍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發現的近反義詞?
童年的發現的作者是誰?
電是誰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