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春節?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唐朝的春節稱之為“元正”,是大唐百姓們最盛大、最隆重的日子,而且在除夕夜有一個重要的儀式叫做驅儺,人們通過吹笛擊鼓來驅趕疫鬼,祈禱新的一年健康無災禍,驅儺結束後,就要放爆竹、點篝火,進行除夕守歲,這一夜,整個大唐無人入眠,篝火通明。
唐朝的春節
唐代春節的守夜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據史料記載,唐代宮廷守夜時,要整夜燃燒檀香篝火,皇帝一般大擺宴席,邀請皇親國戚與朝中重臣參加,文人要賦詩唱和,十分歡快。
唐朝時的春節還沒有貼春聯的習俗,當時只是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個名字,掛在門首,稱為“仙木”或“桃符”。
唐朝人過春節要吃“五辛盤”,又叫“春盤”,是由五種有辛辣氣味的蔬菜拼成的,說是吃這種東西可以發散人的五臟中的陳腐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