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為什麼改成元宵節?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中元節和上元節下元節有什麼區別
中元節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上元節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下元節是每年的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