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又稱為什麼節 清明節的影響?
清明又稱為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其兩大禮俗主題是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因此又稱為踏青節、行清節、祭祖節。下面小編為大傢俱體介紹一下“清明又稱為什麼節”的相關知識。
清明又被稱為什麼節
1、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習俗歷史久遠,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經歷代沿襲,現成為固定的禮俗主題。清明節的節期在公曆4-6日,拜清(清明祭祖)活動通常在清明節的前10天至後10天,部分地方的拜清活動長達一個月。
2、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3、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源於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
4、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因此清明節又被稱為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
清明節的影響
以上就是小編對“清明又稱為什麼節”的具體介紹,相信大家應該可以瞭解到清明節還有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別稱。清明節掃墓祭祀的習俗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而且還能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