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該該怎麼養?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那麼想養蜈蚣的人們一定就會問了該怎麼樣蜈蚣呢?下面就...

蜈蚣該該怎麼養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那麼想養蜈蚣的人們一定就會問了該怎麼樣蜈蚣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蜈蚣該該怎麼養www.chinapp.com中國品牌網

 

 

一、蜈蚣養殖池的建造養殖池要建在向陽通風,排風條件好而又比較陰溼、僻靜的地方。養殖池可建在室內,亦可建在室外。養殖池用磚或石塊等材料砌成,水泥抹面,池深80釐米為宜,池內壁四周用光滑無損的塑料薄膜貼上,或在池口鑲一圈玻璃與池壁成直角的內簷,寬15釐米為宜。以防蜈蚣外逃。池內靠牆壁四周挖一條寬10釐米深4釐米的水溝,在水溝內側再挖一條寬30釐米深3釐米的料槽供投放飼料用。池內可栽上雜草和樹木,並堆放一些石塊、瓦片等供蜈蚣棲息。放種苗後池上要蓋一層草簾遮光。池內應保持乾淨、潮溼、蔭涼和衛生。

二、飼餵方法蜈蚣一般每隔2~3天喂一次,活動期每天喂一次,孵化期間不需要餵食喂水。餵食的時間是每天的16:30~18:00之間。餵食後的次日早晨須將殘餘食物揀掉。蜈蚣投喂飼料可參照下列配方:①各種昆蟲類動物70%,熟土豆20%,碎粒、青菜或麵包碎片10%;②各種禽畜類或其它動物的肉泥70%,魚粉或蠶蛹粉20%,青菜碎片10%。每天在餵食的料槽內放置盛有清水的小碟盤,供蜈蚣飲用。

三、蜈蚣的繁殖與孵化蜈蚣一般在3-6月份交配,5-7月份產卵,每次產卵40-50枚,產卵後蜈蚣將卵抱在懷內孵化。孵化20左右天出殼,45天后才能離開母體獨立生活。孵化期間應保持安靜和適宜的溫、溼度,一般溫度應控制在25℃~32℃之間,溼度應控制在50%~70%之間。

蜈蚣的生活習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帶,平原地區只有少量分佈。每年驚蟄後,氣溫轉暖,蜈蚣冬眠甦醒,開始出土活動,善居於陰溼的雜草叢中或亂石溝裡。從芒種到夏至,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它又漸漸移到陰涼的壕溝、墳地、田埂或土坎的縫隙之中,避過炎熱的白天。到了晚秋季節,則又多棲於背風向陽的鬆土斜坡之下或樹洞、樹根較暖的地方。總之,蜈蚣畏光羞明,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潮溼、溫暖、通風的洞穴中生活。所以人工養殖蜈蚣時,就要據其生活習性,盡力創造它要求的生活條件。如在飼養場內栽樹種草,放置磚塊瓦片等都是為滿足蜈蚣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而採取的措施之一。

 

 

蜈蚣一般都在夜間出來單獨活動。它雖有8只單眼,但視力弱,尤其是白天視力極差。單獨活動時至到觸角相碰才繞道而行,各自迴避。在晴朗無風的夜晚,20~23時是它們活動的高峰期。其活動的特點是夜間活動多,白天活動少;氣溫高於25℃時活動多,10~150C日活動少;10℃以下活動更少甚至停止活動;天氣悶熱,雨後的夜晚活動多,氣溫低的夜晚活動少;無風或微風的夜晚活動較多,大風(風力在六級以上)的夜晚活動少:雨後的夜晚活動多雨天的晚上活動少。由此可見,蜈蚣活動的頻率與氣溫、氣壓、相對溼度、降雨量和光照強弱等氣象因子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人工養殖蜈蚣時都要注意以上氣象因子對它生活的影響。同時蜈蚣鑽縫能力很強,因此蜈蚣能順利鑽過岩石、土坎等的隙穴,並能棲息在這些縫隙中。

在蜈蚣生活密度過大或驚擾較多的情況下,易引起相互殘殺而死亡。但在飼養條件下,隨著生活環境和飼養條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夠的新鮮飼料和水源,不加大對它生活的驚擾,即使養殖密度較大,對其生活也無多大影響。尤其是同一母體所產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長大後就是幾十條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夠新鮮飼料和水源,保持安靜的環境,是人工養殖蜈蚣的必備條件。

經過小編的介紹大家應該清楚蜈蚣該怎麼養殖了吧。

來源中國品牌網chinapp.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問題答案
草狗的小狗該怎麼養?
越南巨人蜈蚣怎麼養?
小金魚應該怎麼養?
小烏龜應該怎麼養?
金毛應該怎麼養?
養暹羅貓的注意事項,該怎麼養它 30分?
鵝卵石多肉怎麼養?
水龜怎麼養?
母半月鬥魚怎麼養?
海綿寶寶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