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一進入夏天,我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三伏天,作為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開始和束意味著炎熱的夏季的開始和結束。...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一進入夏天,我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三伏天,作為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開始和束意味著炎熱的夏季的開始和結束。那麼什麼的三伏天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三伏天是什麼意思吧。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伏邪”所指“六邪”是古時人們的一種說法,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裡暑邪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覆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裡。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中伏: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通常也指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最後的一伏。也指從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時間。也作終伏、三伏。
總的來說“三伏天”其實就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來源中國品牌網chinapp.com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