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發電原理?
單體太陽電池不能直接做電源使用。作電源必須將若干單體電池串、並聯連線和嚴密封裝成元件。太陽能板(也叫太陽能電池元件)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
太陽能板充電
太陽能充電板是野外長期活動的好幫手,以前因為太陽能充電器的實用性不高,我一直傾向於大容量備用電池組,搞了一個28000毫安時的電池組,重量大約700克,雖然儘量減輕了結構重量,野外活動還是嫌太重,加上這麼大容量鋰電池組的危險性較高,野外環境是複雜的,比如揹包內長時間日晒導致的高溫、強烈碰撞、揹包進水,都會導致自燃甚至爆炸,讓人沒法滿意,只能當成權宜之計,心裡一直沒有忘記太陽能。國內太陽能產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大概是愛國者動力艙I2911。據說IT168評測中心對它的看法是:概念是新穎的,太陽能是環保的,效率是需要忍受的。看來還是實用性差。
太陽能板發電原理
光生伏特效應:假設光線照射在太陽能電池上並且光在介面層被接納,具有足夠能量的光子可以在P型矽和N型矽中將電子從共價鍵中激起,致使發作電子-空穴對。介面層臨近的電子和空穴在複合之前,將經由空間電荷的電場結果被相互分別。電子向帶正電的N區和空穴向帶負電的P區運動。經由介面層的電荷分別,將在P區和N區之間發作一個向外的可測試的電壓。此時可在矽片的兩邊加上電極並接入電壓表。對晶體矽太陽能電池來說,開路電壓的典型數值為0.5~0.6V。經由光照在介面層發作的電子-空穴對越多,電流越大。介面層接納的光能越多,介面層即電池面積越大,在太陽能電池中組成的電流也越大。太陽光照在半導體p-n結上,形成新的空穴-電子對,在p-n結電場的作用下,空穴由n區流向p區,電子由p區流向n區,接通電路後就形成電流。這就是光電效應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
太陽能板功率
太陽能發電系統分為交流發電系統和直流發電系統,主要組成部件有太陽能電池板、充電控制器、逆變器和蓄電池,但是直流發電系統沒有逆變器。計算太陽能板的功率需要根據實際的耗電量計算,因為各部件是有耗電效率的,並且用電器也是有消耗效率的。假如輸出有100W的輸出功率,每天使用6小時為例,計算分為兩部分:首先計算每天實際消耗的千瓦時數,即耗電量,計算時要考慮到轉換效率,假定轉換效率為90%,則根據條件的輸出功率100W,實際輸出功率就是100W/90%=111W。按照條件裡的6小時的使用時間,那麼耗電量為111W*6小時=666Wh。然後計算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計算時要考慮充電的效率和部件的電量耗損和太陽能電池板的實際使用效率。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功率應為666Wh/6h/70%=158.57W,70%是太陽能電池板充電過程中的實際使用功率。
太陽能板價格
太陽能發電需要一整套的裝置,包括太陽能板、蓄電池、控制器、逆變器等。具體需要裝多大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可以根據你自己家的用電需求來配置設計。不過總體來說,每平米造價在1500元左右,並且面積越大,成本自然越低,因此面積越大價格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