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常識:打雷天氣能不能打手機??
眼下正值雷雨天氣頻發的高峰期,有些媒體提醒市民“切忌在雷電時使用手機”,因為手機會“引雷”。一些市民於是患上了手機恐慌症,電閃雷鳴時來了電話也不敢接。那“手機引雷”說到底是真還是假呢?多數防雷專家認為,“手機引雷”是無稽之談、偽科學。
家電常識:打雷天氣能不能打手機?
家電常識:打雷天氣能不能打手機?
防雷專家稱手機電磁波不會引來雷擊
眼下正值雷雨天氣頻發的高峰期,有些媒體提醒市民“切忌在雷電時使用手機”,因為手機會“引雷”。一些市民於是患上了手機恐慌症,電閃雷鳴時來了電話也不敢接。那“手機引雷”說到底是真還是假呢?多數防雷專家認為,“手機引雷”是無稽之談、偽科學。
新聞緣起
“疑似”手機引雷事件頻現
最近一段時間,申城多次出現雷暴天氣。上週四下午5點多,市民沈小姐在下班途中便突遭電閃雷鳴、傾盆大雨,於是趕緊躲進路邊店鋪的屋簷下。在躲雨過程中,沈小姐的手機鈴聲響了數次,但她愣是沒接,“都說雷雨天打手機會引雷上身,我還是安全第一吧。”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沈小姐如此篤信“手機引雷”呢?
“手機引雷說”最早出現於2003年。那年7月,張家港市發生雷電擊人事件,兩人騎著摩托車突遭電閃雷鳴,導致一死一傷。南京某大學餘教授接受採訪時稱,由於雷電干擾,手機的無線頻率跳躍性增強,這容易誘發雷擊,人們儘量避免在打雷時撥打或接聽手機,雷雨中穿行無障礙物地區時,最好關掉手機電源。
隨後在2004年7月,北京居庸關長城8號烽火臺遭雷擊,在烽火臺內避雨15名遊客昏迷送醫院救治。之後北京部分媒體公佈了對事故原因的調查結果,認定這次雷擊是由於遊客中一名老者打手機引雷所致。
之後,“手機引雷”報道不時見諸於報端廣播電視中。今年3月,江蘇溧陽一名採石場工人遭雷擊死亡,報道稱因為這名工人在空曠地帶打手機,所以引來雷擊。今年6月,湖北隨州兩名青年在大樹下避雨,一聲炸雷過後造成一死一重傷,報道稱,據氣象專家調查,慘禍發生時,其中一青年正在撥打手機。今年7月,四川綿陽一村民在用手機接電話時,被雷擊中當場死亡,報道中又認定,手機是引來雷擊的罪魁禍首。
如此多疑似“手機引雷”事件發生,加之電視廣播中不斷提醒人們在雷電天氣時,不要使用手機,難道手機真的會引雷上身?
觀點PK
支持者說:電磁波為雷電提供通道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劉樹華教授是支援“手機引雷”說的專家之一,“手機接收訊號的過程是接受電磁波,相當於為雷電搭建了入地的通道,有時候會把雷電引下來,特別是危險地區,比如加油站下雨天不要打手機”,劉樹華教授說。
據介紹,雷電天氣發生時,雲層中積累了大量的正電荷,而地面則產生大量的負電荷,“手機產生的電磁波相當於提供了一個通道,讓正負電荷相接,從而會瞬間把雷給引下來”。劉樹華教授還表示,手機即使不處於工作狀態,只要和基站之間有電磁波的產生和接收,也可能引發雷擊。對於防雷專家提出的電磁波訊號相當弱不會引雷的說法,劉樹華稱:“即使能量弱,也會提供雷電通道。”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朱培也曾表示,電磁波在潮溼大氣中會形成一個導電性磁場,極易吸引剛形成的閃電雷擊。
反對者說:手機引雷是“國際笑話”
然而,“手機引雷”說卻遭到眾多防雷專家的反對,認為這種說法違背了科學規律,忽視了事件的本質。
手機電磁波不是導體
江明禮空軍航空氣象研究所防雷中心專家
“手機引雷”是國際笑話,我們雷電防護委員會的委員都認為“手機引雷”是無稽之談。電磁波在我們生活的空間中無處不在,如果手機電磁波能引雷,那麼雷雨天廣播電視應停播,因為基站功率更大,更會引雷,而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假如電磁波是導體,那麼電視塔這些發射出去的電磁波高度遠高於避雷針,避雷針還能起作用嗎?
電磁波是電和磁的波動過程,本身並不是導體,與空氣電離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手機的功率極小,屬於毫瓦級,頻率一般在2400兆赫以下,打手機產生的電磁波不可能使空氣電離形成雷電的等離子體通道,因此也不可能把幾百米高空的雷電引下來。
手機不能引雷
馬巨集達中科院電工研究所教授
手機不會像避雷針一樣能把雷給引下來。空氣只有在被電離後,才會由絕緣體成為導體。電磁波的頻率和波長決定了能否電離氣體分子,頻率越高或波長越短,電磁波的能量越高,氣體分子就越容易被電離,從而成為導體。
比如,可見光也是一種電磁波,但並不會使空氣分子游離,從而導電,比如你下雨天拿著手電筒照天空,會引雷上身嗎?當然不會。手機電磁波的波長比可見光要長7~8個數量級,頻率更低,能量更弱。既然可見光不行,那手機電磁波更不可能使任何氣體分子游離的。
遭雷擊是因地勢而非手機
劉壽先國內著名防雷廠商四川中光科技集團總工程師
手機使用者之所以遭雷擊,是因為所處位置相對於周圍環境處於制高點,並非是因為手機。美國已經做過這方面的試驗:雷電天氣下把幾十公斤的牛肉放在室外,然後把幾十只處於工作狀態下的手機放在牛肉上,結果一切表現正常,證明手機不會引雷。
至於媒體頻頻報道的手機使用者遭雷擊喪命事件,原因並非是手機,而是人所處的位置。如果是在空曠地的制高點,或者沒有安裝避雷器的建築物裡,不管打不打手機都有可能遭雷擊。
記者觀察
不要盲目恐慌“手機引雷”
“‘手機引雷’通過報刊雜誌、電臺廣播的宣傳,已經為很多人所相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們對雷雨天打手機的恐慌”,江明禮表示。馬巨集達也認為,這種物理上的概念錯誤造成了人們認知上的錯誤,“防雷應該象防地震一樣,要積極預防,但也不能盲目恐慌。”www.chinapp.com中國品牌網
幾年前某地一所小學遭受雷擊,當時有人員受傷,固定電話也遭損害,有人提出要用手機報警求救,卻立即有人反對,說手機可能再次招來雷擊。江明禮對此很心痛,“如果因此貽誤救援時機造成更大傷害,那就得不償失了。”
為了消除“手機引雷”帶來的恐慌感,江明禮在2003年就開始寫文章進行駁斥,之後在中科院研究員羅福山建議下,江民禮又和著名防雷專家劉繼教授、中科院電工研究所馬巨集達教授、中國氣象局高階工程師王雪森等六名專家合寫了一篇“手機不會引雷”的文章,刊登在中國氣象局的防雷雜誌上,“目的是為了以正視聽,但效果不佳,希望媒體能夠正確報道,廣泛宣傳手機不會引雷上身。
專家提醒
該如何正確避雷?
衛星電視接收器:現在一些市民私自安裝了衛星電視接收器,如果裝在樓頂至高處,可能會引雷,這樣的事故每年都會發生。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劉壽先介紹,可以在接收器3米遠的地方安裝避雷針,同時在接入室內的饋線上安裝避雷器。
固定電話:江明禮表示,手機不會引雷,固定電話倒是能引雷,“幾公里外的雷可能會通過電話線進入室內,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電話線相當長而且有的直接裸露在外。”防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安裝電話線防雷器。
家用電器:寶山區氣象局副局長周厚榮則提醒,除了為電器、電話安裝避雷器外,沒有安裝避雷裝置的家庭可以拔掉所有的插頭“以絕後患”,也不失為一種簡便有效的應急避雷措施,記得拔下電視機機頂盒的天線和電視機機頂盒電源線,僅關閉電源是沒有用的。
人體:上海市氣象局防雷中心總工程師黃曉虹表示,雷暴天氣戶外人員應該儘快進入建築物內躲避。野外空曠地、市區內的廣場、公園、露天泳池等都是雷電天氣時的“禁區”。如果周圍實在沒有建築物可以躲避的情況下,儘量找一塊較低窪又不積水的地方蹲下。此外,煙囪、孤立的大樹、電線杆,甚至屋簷下都不宜停留。同時將金屬柄的雨傘、高爾夫球棍等都扔掉。
來源中國品牌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