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寶石只有五種?
鑲嵌類珠寶更側重於消費概念,整體而言並不適合長期收藏。
真寶石只有五種
鑲嵌類珠寶更側重於消費概念,整體而言並不適合長期收藏。
寶石本身的價值一般佔據了其成品首飾價值60%到99%的份額,寶石本身價值越高,所佔據的份額就越高。
寶石本身越珍貴,塊頭越大,質量級別才越高,被鑲嵌成首飾以後的價值才越大。
3月中旬,世界各大拍賣行的春季拍賣會陸續登場,鑲嵌類珠寶拍品格外引人注目,在歐洲公益拍賣中亮相的範思哲黃金鑽石皇冠拍賣底價高達69.9萬美元,相比其23年前出產時的售價高出了約8倍。不過,國內的珠寶專家也提醒普通投資者,購買類似“群鑲”珠寶,不能過分追求品牌與名人效應,真材實料更加重要。
名牌效應遠不如名人效應
作為一件鑲嵌了1200顆鑽石的”群鑲”珠寶首飾,範思哲黃金鑽石皇冠之所以能身價倍增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首先憑藉的是雙重名人效應。該款珠寶為上世紀80年代中國際設計大師、範思哲品牌創始人GianniVersace本人親自操刀設計。而GianniVersace先生不幸在1997年被人槍殺,他的獲獎作品自然成了帶有“絕版”意義的珍品。
再者,其設計風格與今年珠寶時尚界的復古風不謀而合。
然而,一件名牌產品身價倍增並不代表其所屬的珠寶類別也一併“雞犬升天”。廣東金銀首飾商會的馮寧寧女士向記者介紹,珠寶收藏的核心內容不在於品牌效應,而在於被鑲嵌的裸石本身的價值。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考慮個別情況的“名人效應”,對於鑽石皇冠這樣的鑲嵌類珠寶,寶石本身越珍貴,塊頭越大,質量級別才越高,被鑲嵌成首飾以後的價值才越大。
鑲嵌5種真寶石才值得收藏
國際上來看,寶石本身的價值一般佔據了其成品首飾價值60%到99%的份額,寶石本身價值越高,所佔據的份額就越高。而所謂的“群鑲”產品則剛好相反,將一大堆邊角料、淨度低、顏色級別低的寶石集中起來,通通鑲嵌在一件首飾上去;由於做出了“滿天星”的美麗效果,在大城市的商場中動輒就賣出兩三千元的高價;而其每顆碎寶石的價格不過幾角錢,鑲100顆的實際價格也不過幾十元。www.chinApp.com中國品牌網
那麼,對於普通市民,哪些寶石鑲嵌類珠寶值得長期收藏呢?廣東省黃金協會的首席黃金投資分析師朱志剛認為,比較起貨真價實的純黃金、鑽石類珠寶,鑲嵌類珠寶更側重於消費概念,整體而言並不適合長期收藏。
但如果市民出於個人愛好一定要“淘金”,一定要收藏那些真寶石鑲嵌的產品。目前國際上統稱為“寶石”的產品只有五類,為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與貓眼石,其餘具有商業價值的珠寶品種,無論多麼稀有,顏色多麼鮮豔,都只能被稱為半寶石,包括天珠、萊茵石、孔雀石等(亞洲國家追捧的玉石與翡翠不在該討論範圍內)。
而且,無論是收藏與佩戴,挑選鑲嵌類珠寶,也要關注鑲嵌技術。
一要看是否有“封底”的,看得見寶石底部的無封底首飾要比有“封底”的首飾靠得住,說明商家不掩飾鑲嵌寶石的質地。
二是儘量選擇“包鑲”而不是“卡鑲”的產品,包鑲就是在金屬上挖洞並將寶石鑲嵌貼上進去,雖然款式看著可能“土氣”,但不容易損壞脫落。
三是對於群鑲產品,要看其寶石色澤是否一致,顏色一致才可能具有收藏價值。
來源中國品牌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