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起源於什麼時候?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吃元宵起源於宋代。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後稱為元宵,古書上有記載,從宋元元初時,湯圓已經成為了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其中,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是油炸而成,有團圓的意思,象徵著團圓吉利。
吃元宵起源於宋代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古書上有記載,從宋元元初時,湯圓已經成為了元宵節的應節食品。
湯圓最早叫浮元子,後稱為元宵。古時的元宵就是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象徵著團圓吉利。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是油炸而成,有熱熱火火,團團圓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