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長度單位?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中國古代常見的長度單位有,尋、仞、寸、扶、咫、尺 丈、跬、步、常、矢、筵、幾、軌、雉、裡、毫、釐等。也有以人的身體長度為根據的單位,如肘、虎口、掌。《孔子家語》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

古代長度單位


黍是古時度量衡定製的基本依據。一百黍重量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用百粒黍排列起來,這個長度就作為一尺的標準,叫做"黍尺"。

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單位的制度混亂,到了戰國後期,度量衡制度慢慢的由混亂逐步走向統一的發展趨勢。

在秦、隋統一全國後,都採取了統一度量衡制度的措施,特別是秦朝建立的度量衡制度,對我國以後各代的度量衡制度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相關問題答案
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常用長度單位有哪些?
英國長度單位有哪些?
古代時間單位有哪些?
古代錢的單位貫是多少?
一年級長度單位是什麼?
古代計量單位有哪些?
長度單位有哪些?
長度單位符號怎麼打出來 ?
拉力強度單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