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更是幾點?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古代的三更又叫子時,是指當天的23:00至凌晨1:00.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現在的兩小時。據說各個時辰的命名來自十二生肖中動物的出沒時間。

時辰


古人把一個晝夜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分別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我國古代習慣將夜晚分為五個時段,分別是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丑時為四更 、寅時為五更。

一更對應時間是19:00—21:00.二更對應時間是21:00—23:00.三更對應時間是23:00—1:00.四更時間對應是1:00—3:00.五更對應時間是3:00—5:00。

相關問題答案
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幾點到幾點? ?
古代三尺是多少釐米?
古代三甲是什麼意思?
古代三分是多少釐米?
古代通判是幾品官?
古代冠禮是幾歲?
古代總督是幾品官?
三更天是幾點?
三更半夜現在是幾點?
三字經古代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