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最早叫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粽子最早叫角黍。古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人們用菰葉包裹黍米,煮製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的食物,所以粽子最初被稱為“角黍”。明清以後,包粽子多以糯米為食材,而粽子的名稱也由“角黍”變成“粽子”。
粽子最早叫什麼
粽子在傳統上是仲夏與端午時節的必備食品,西晉文獻《風土記》有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中國各地的粽子品種繁多,形狀與口味都不盡相同。例如,四川有椒鹽豆粽,山東有黃米粽,陝西有蜂蜜涼粽,廣東有鹹肉粽和鹼水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