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內衣溫暖從哪裡來?
隨著北京落下今冬首場降雪,氣溫驟降,各種禦寒衣物也成為消費熱點。除常見的保暖內衣外,宣稱能發熱的內衣開始受到消費者追捧。發熱內...
發熱內衣溫暖從哪裡來
隨著北京落下今冬首場降雪,氣溫驟降,各種禦寒衣物也成為消費熱點。除常見的保暖內衣外,宣稱能發熱的內衣開始受到消費者追捧。發熱內衣真的如宣傳所說能發熱嗎?發熱內衣的原料到底是什麼?與普通保暖內衣相比有何區別?www.chinapp.com中國品牌網
發熱內衣主要原料為吸溼聚熱纖維
記者走訪北京幾家大型購物中心及超市發現,不少商家都在出售發熱內衣,商標標示的主要成分為聚酯纖維與腈綸,此外,還包括少量的粘纖與氨綸。記者發現,不少發熱內衣宣稱纖維本身可吸收身體所蒸發的水蒸氣,並將其轉換成熱能,素材本身便會變暖。
“發熱內衣的概念是從日本興起的,最初的發熱內衣是對化纖材料進行改進,以日化纖維為主。因為纖維的吸溼、發熱功能比較好。其實,發熱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吸溼後的發熱、利用電能發熱及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等。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發熱內衣基本都是通過吸溼發熱的原理來達到保暖的效果。”中國針織技術委員會主任王智告訴記者,其實所有的纖維都具有發熱功效,只是不同纖維發熱的程度與發熱量的高低不同,從發熱效果來看,天然材料如羊毛、粘膠等,一般吸溼量較大,其發熱量大於普通纖維,研究發現,在積分熱(即1克幹纖維在充分吸收水分後產生的熱量)對比中,羊毛的發熱量達到了26.9卡,比較適合用於發熱內衣材料。
發熱纖維最早為登山隊員所用
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龔龑介紹,發熱內衣的原料是一種特殊纖維材料,這種纖維材料價格昂貴,一般發熱內衣是將少量的發熱纖維搭配其他纖維製造的。大多含有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竹炭聚酯纖維或再生纖維。這種纖維材料最早是為登山隊員所用,後來推廣到普通消費領域,主要用來生產內衣。例如“色拉姆”,其實是在化學纖維腈綸中加入了超微粒的陶瓷,使其具有發熱的效果。“莫代爾纖維”是一種回潮率較高的材料,可以在吸收水分後將其轉化為熱量釋放出來。
“關於發熱內衣的材料,近年來,國外開發出自身能產生熱量的新型纖維,成為保暖內衣的材料。製造保暖發熱纖維的主要方法是在纖維中附加特殊的化學成分,使其在特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熱量。比如:Thermotron纖維—太陽能蓄熱保溫纖維、Outlast空調纖維—相變蓄熱纖維、Eks吸溼發熱纖維、Textcare奈米竹炭纖維和Ceramino紅外儲熱保溫纖維等”,天津市紡織纖維檢驗所高階工程師於坤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內衣生產廠家主要是採用吸溼發熱纖維作為原料,通過不同的配比和工藝,來開發製成針織面料,改變傳統保暖面料厚重臃腫的形態,使保暖面料具有了輕、薄、柔、暖的特點。
發熱內衣不可替代棉衣
李女士近日剛剛買了兩件發熱內衣,但所謂的升溫感覺卻並不明顯。對此,王智解釋說,人體穿著發熱內衣後,其中纖維分子中的親水基團在與人體散發的水分等結合後,會降低人體水分的運動,從而減少人體熱量的損失,將動能轉化,可主動升溫2℃-4℃,但同時應注意,即使是真的發熱內衣,所提升的溫度也有限,市民不可用發熱內衣來代替棉外套。
購買提醒
認清“黃底黑字”發熱內衣標識
我國於2010年12月實施了吸溼發熱內衣行業標準,對於發熱內衣的標準也有專門的儀器進行檢測。根據行業標準,判斷內衣是否符合發熱內衣標準,主要有兩個維度:一是升高溫度的峰值最小應大於3攝氏度,另外,考慮到散熱等因素,30分鐘內平均升高溫度大於2攝氏度,這是最低門檻。
龔龑提醒說,市面上關於發熱內衣的宣傳五花八門,真假難辨,僅靠對產品效能的規定難以在商場中界定發熱內衣真偽,我國環保標準研究委員會也在研製更寬泛的功能性品類服裝的相關標準,有助於不同類別功能服裝的質量規範。消費者在選購發熱內衣時,檢視是否在包裝盒張貼有黃底黑字的發熱內衣標識。該標識明示了發熱纖維名稱、發熱效果和新增比例。另外,購買發熱內衣,最好是到正規的商場、超市。
市場常見發熱內衣型別
吸溼發熱
纖維吸溼發熱機理是當纖維吸收水分時,纖維分子中的親水基團與水分子結合,水分子的動能降低,同時轉換為熱能釋放出來。通常吸溼發熱效能與回潮率有很大關係,纖維的回潮率大則吸溼發熱效能好,回潮率小則吸溼發熱效能差,比如羊毛、莫代爾纖維吸溼發熱效果好;普通腈綸、滌綸的吸溼發熱效果較差。
太陽能蓄熱
通過纖維中加入特殊物質來吸收太陽能轉換成為熱能,併發射出波長較長的遠紅外線,使服裝內部變暖。
相變蓄熱
通過纖維中加入熱敏相變材料,能以潛熱的形式吸收、儲存和釋放熱量。其在溫度變化中,可以固態液態互相轉化,從而達到吸熱、發熱的效果。
來源中國品牌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