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吃海鮮前 應該瞭解的幾點建議
孕媽媽在懷孕期間有選擇的吃些海鮮是很有益處的。
因為海鮮具有以下特點:
1、蝦的含鈣量也是很豐富的,在懷孕期間也要適當的攝入。
2、海魚中的蛋白質顆粒比河魚、肉類等更加細膩,更容易被人吸收,而且魚蛋白是和鈣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有利於孕媽媽同時補鈣,此外,海魚中還含有豐富的dha,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海鮮大禮包)
3、螃蟹,因蟹腳性寒,容易造成流產,所以在孕早期不要吃,孕中期或者孕晚期期食用時,一定要用適量的姜來調配,來中和。螃蟹中含有豐富的鎂,對胎兒的神經發育很有好處。 綜上所述,孕媽媽在懷孕期間是可以吃海鮮的,但是要適量。準媽媽們一定要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孕婦不宜經常食用受汙染的海產品,可選擇食用不受汞汙染的池塘養殖的魚類。對於孕婦來說,如果經常大量食用含汞量高的海魚類,母體攝入的有害汞物質就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對胎兒的腦神經、肝、腎等多種器官、系統造成損害。
第二,懷孕早期,螃蟹堅決不能吃。特別強調的是螃蟹大鉗子的肉,會引發早期胎兒流產,是極其危險的。
第三,海鮮一定要吃熟的,萬不可吃生海鮮。孕婦如果吃生海鮮,有一些寄生蟲或病菌很容易被你肚子裡的寶寶吸收。那個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第四,蝦含有很高的鈣。如果孕婦吃蝦以後沒有不良反映,如過敏、腹痛,就沒有問題。懷孕期間適量多吃蝦或蝦皮可以補充鈣、鋅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鈣可以促進幼兒的生長。吃蝦也可以促進幼兒腦部的發育。因此,只要你本人對蝦無不良反應,可以吃,但要適量。 研究人員發現,在懷孕期間平均每週攝入魚和海鮮340克以上的婦女,其孩子智力和身體發育均比其他孩子更好。測試結果表明,媽媽多吃魚,孩子在幼兒時期的運動和交流能力發育更好,7歲左右的行為表現更佳,8歲左右語言表達能力更強。而那些在懷孕期間從不吃海鮮的母親,她們的孩子8歲時語言表達能力欠佳的可能性比多吃魚母親的孩子高48%。 但一些專家認為,這一研究成果頗有爭議,因為美國政府2004年建議孕婦少吃海鮮,最好不吃鯊魚、旗魚、瓦魚、大西洋馬鮫等汞含量超標的海魚,以預防海洋生物攜帶的汞毒素危害胎兒神經系統發育。 有關專家指出,大部分海鮮都含有一些致病性的細菌,食用之前最好是先存放在4℃環境下冷凍一到兩個小時,然後再用淡的鹽水浸泡一下,以達到殺菌的目的。除此之外,螺貝蟹類海鮮在烹飪之前必須要洗乾淨,以預防部分細菌和髒物殘留,在食用的時候添加姜和醋等佐料,也有利於殺菌。 專家們認為,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少吃海鮮,每週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槍魚、劍魚等含汞量高的海魚。此外,患有痛風、關節炎和高尿酸血癥的病人也應少吃海鮮。因為海鮮中嘌呤含量較高,病人吃了以後容易在體內形成尿酸結晶,加重病情。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應少吃海鮮,因為海鮮含碘量較高,過高的碘也會加重病情。 注1:孕媽媽吃海鮮,尤其是吃海魚時,不要攝入維生素d,這兩者在體內結合會產生有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