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9月23日是秋分節氣,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

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在秋分時節,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以免造成腸胃積滯。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秋分節氣來臨,天氣乾燥,人們的身體很容易缺水,從而開始“秋燥”,除此之外,秋分天氣轉涼,脾胃容易受涼,所以秋分節氣也要注意胃部的保暖哦。秋分過後,氣候漸涼,胃病反覆多發。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此外,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

秋分可藥補,養生保健三警惕

在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中醫也是注重調和陰陽的。在食與藥的一體營養觀中,強調同屬天然產物的中藥和食物,某些性質,特別是補益或調養人體的陰陽氣血之功能本來就是相通的,有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關係。當藥食調配得當時,可提高食品保健強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在秋分節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肺脾腎三髒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也是很有效的辦法。黨蔘、芡實、白朮、蒼朮、茯苓能補脾祛溼止瀉。芡實可防病延年。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固澀止帶,養心安神。蓮子和人蔘黃芪大棗茯苓同用,可補脾益氣。蓮子、芡實、酸棗仁、五味子有益腎氣,寧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涼,胃腸功能差者應少吃。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與白露的養生進補相同的是,這個時候的養生保健應注意五方面的內容。

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首先,無病就不需要進補。如果無病隨意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傷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進補,養生專家稱,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就越能補益身體。其實,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進補,應該分清虛實。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的病人不宜用補藥。而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只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將適得其反。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建議進補還需適量。“重藥物、輕食物”並不科學,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秋季到了,有關養生進補的事宜也該根據季節改變,尤其是注重身體健康的人群,更應根據季節改變及時作出調適。

起居運動兩手抓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畢藏,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秋分之後,睡眠時間應逐漸調整至早睡早起的狀態,即晚上9、10點鐘入睡,早上6、7點鐘起床。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1、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這是自古流傳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雖然如此,我們還要正確理解其中的真髓,不能盲目照做。特別是體質虛弱者或者老人及兒童,夜間入睡後要蓋好被子,以防止腹部受涼,誘發感冒、腹脹、腹瀉等秋季多發疾病。

2、常笑宣肺。

在精神養生方面,秋季氣候漸轉幹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別是登山,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系統,增加肺活量,激發快樂和活力。登山還可以配合呼吸,這樣可以加強肺部循環功能,更能加速人體代謝過程。

秋季溫差大,三防免傷身

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三防”。

一防受涼感冒

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鍊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二防運動損傷

由於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三防運動過度

秋天是鍛鍊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及時收納夏季用品

夏季高溫時,很多人有整夜開空調睡覺的習慣,立秋過後,由於白天還較熱,還有一些人依然保持著這樣的習慣。而秋分過報,氣溫已經明顯下降,早晚溫差又特別大,因此,在這個季節裡,呼吸系統的黏膜容易不斷受到刺激,抵抗力減弱。這個季節又是風寒感冒等上呼吸道系統容易感染的高發季節,老人和孩子尤其應該注意。

在這個季節,市民應儘早把夏季使用的涼蓆、電扇等用品收納起來,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換上床單、薄被等,避免受涼,預防感冒。

食秋季養肺防燥小心吃蟹

“九月吃雌蟹,十月吃雄蟹”,現在正是螃蟹最肥的時候,黃滿肉鮮,不少人吃得是非常過癮,可身體卻吃不消,各式毛病就出來了。

吃蟹還得先了解一些健康常識。以下人群需慎吃螃蟹腹瀉、胃痛、感冒發燒者、過敏體質者、孕婦、關節炎和痛風患者、腎功能不全者、肝病患者、老人和兒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

滋陰防秋燥,養生重“平衡”

1、螃蟹最好現蒸現吃

螃蟹和其它食物不同,其為含組胺酸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中組氨酸在某些維生素的作用下,會分解為組胺,回鍋加熱雖可殺滅病原微生物,卻不能破壞毒素,從而導致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現蒸現吃,一般不要超過4小時。

2、最好一頓只吃一隻

螃蟹固然好吃,但吃多了或是自己身體原因受限,都容易讓你飽了口福,虧了身體。因為蟹類富含蛋白質,還有很高的膽固醇,一旦進食過量便容易引發疾病。即便是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螃蟹吃得過多,也會引起肚痛、腹脹、上吐下瀉等消化不良症狀。對於本身患有肝炎、心血管疾病、膽囊炎、感冒等疾病的人來說,吃了螃蟹可能加重病情,若是吃生醃的螃蟹更會引發多種疾病。

建議:吃螃蟹一定得有節制,最好一頓只吃一隻,特別需要提醒有邊喝啤酒邊享受美食的朋友們,吃螃蟹時,與其搭配的食物也有講究,吃螃蟹時別喝啤酒,因為這兩種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會引起痛風。市民如果想驅除蟹的寒性,可以在食用時喝點白酒或者紹興黃酒,或者在烹調的時候加入姜、紫蘇等作料。

同時,吃蟹時,必須除盡蟹鰓、蟹心、蟹胃、蟹腸,因為這四樣東西含有細菌、病毒、汙泥等。此外,螃蟹不可與柿子、梨、花生仁、泥鰍、香瓜同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