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春節是什麼呀??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方法/步驟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漢武帝時期之前,各朝各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曆(農曆)正月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

即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爺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畫火化),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一家,在過去一年的表現。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來,就是請(買)一張新的灶王畫(畫上畫有灶王爺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貼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

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直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龍擡頭)。

從陽曆看,春節在1月21日至2月20日遊動。

北京地區:從臘月初八(過了臘八就是年)直到農曆二月二(龍擡頭),年才算過完。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