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人類發展史上狂飆突進的世紀,社會的迅速發展帶來的是現代化趨勢的不可阻擋,世界經濟格局與文化格局一再被改寫。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結果是精神文化表達需求的提升,物質要求得到滿足之後人們開始在文化傳統中尋求自己的根基,那些承載著人類文明基因的文化遺產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更多資料:百姓通譜
而對於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從原始社會人們必須群體生活才能生存,最早的組織是血緣關係組成的氏族部落,這便是“家”的雛形,經歷了上萬年的時間、最後逐步衍化到各部落之間為食物進行互鬥。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家族,家族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保證,母系氏族轉化成父系氏族,這種血緣繁衍關係是根本原因。以女性為主的的母系氏族不能使家族快速發展起來。只有父系社會才能快速發展起來,這種血緣家族關係維持的原始部落的家,到黃帝時期,黃帝是靠家族的力量打敗蚩尤,形成多種部落的聯合,成立了國家式的部落聯盟體制,對於黃帝來說,天下的人都是他的子民,天下是一家人,他則是最大的家長,由他制定家規、家訓,進而形成了最早的家文化體系。
這一體系對國家的體制和黎民百姓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家的組織結構是皇帝領導的中央政府,皇帝是天子,是萬物蒼生的家長、老百姓是皇帝的子民,利用天下一傢俱有的這種家庭自然屬性的父子關係,建立國家的管理制度,確定領導者的合法性。地方政府是地方百姓的父母官,宗族血緣關係產生了小家庭,自然生命屬性產生了父子關係。這種父子的等級關係,就是中國國家政治文化的管理思想基礎,家文化思想是維繫社會秩序和國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中國人的精神源泉和連接紐帶,有效地穩定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社會秩序。
在隨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的興起過程中,在倫理道德方面,對“天下是一家”的家文化思想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對家的管理制度、提供合理的思想理論,並在信仰、思想、行為上給予理論支持,從而豐富了家文化思想,是對家文化的信仰和管理思想的補充,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結合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進而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家族文化體系,比如說家規、家教、家訓!並代代相傳下來!就在西方國家追求人人享受獨立、自由的同時,由於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一直秉承孔孟之道,忠孝,仁義,家和萬事興的儒家理念,依舊延續著家庭生活的習慣,甚至祖孫三代生活同一屋檐下的情況比比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承下來。
直到今天,無論傳統文化和人的精神層面發生怎樣變化,“家”依舊是維繫所有中國人的地方,中國人一生受到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影響,對中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的影子,而“家”顯然是中國人的精神信仰,是中國人內心最深處的根,最為典型的莫過於春節回家過年,這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堪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集體遷徙。“春運”被認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節日景觀,到處是拿著大包小包急匆匆的人群,他們都有一個信念“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那是家的驅使,那是家人的期盼。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春節家人團聚有神聖不可動搖的地位。家是春節活動的核心,人們收拾起平時的銳氣和倔強,回到家裡,貼窗花,包餃子,其樂融融。在中國,也只有回家過年才有這樣偉大的感召力。
縱觀中國的發展歷史,“家”始終是中國人磨滅不掉的印記,它承載著所有人對生活的最終幻想和歸屬,家文化將中國的政治、傳統宗教、禮俗與文化生活融為一體,使中國文化具備巨大兼容性,並且超越了民族的侷限性。
時至今天,陳希老師在傳統家文化的基礎上,融合了現代幸福家庭理論,將“家文化”分為六大板塊:《孝順父母》、《家人健康》、《夫妻恩愛》、《子女成才》、《家境富裕》、《環境優美》,集中體現了幸福家庭的各個要素,並用四字詞語的方式輕鬆的詮釋出家庭生活乃至社會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加以總結提煉,形成現代家文化體系,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家文化的進一步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