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例小學生學校恐懼的諮詢案例報告。根據此求助者的一般資料、個人成長史、身體狀態、精神狀態、社會功能、自己的主訴及家人的反映等情況,對其症狀進行了評估和診斷,並制定了相應的諮詢目標和諮詢方案,經過三個階段的諮詢,取得了預期效果。
方法/步驟
一例小學生“學校恐懼”的心理諮詢報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小學生學校恐懼的諮詢案例報告。根據此求助者的一般資料、個人成長史、身體狀態、精神狀態、社會功能、自己的主訴及家人的反映等情況,對其症狀進行了評估和診斷,並制定了相應的諮詢目標和諮詢方案,經過三個階段的諮詢,取得了預期效果。
一、一般資料
1、人口學資料
黃某,男,7歲,漢族,小學一年級學生,出生於X X。
2、個人成長史
黃某是獨生子,第一胎,足月順產,母孕期無異常,出生體重3500g。幼時發育正常,講話走路與同齡兒相仿。身高大約1.2米左右,體態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無外傷、手術史,無藥物過敏史。平時性格內向、敏感、任性,依賴性強。父母親做水果生意,自幼與父母親、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全家對他寵愛有加,他對父母親也很依戀。適齡入學,入學時父母親考慮到要忙於生意,爺爺、奶奶已年邁,難以照顧,所以決定送他去市較好的一所寄宿學校就讀,2周後轉學到我們學校就讀。家族無精神疾病史。
3、精神狀態、身體狀態、社會功能
精神狀態:情緒不穩定,少說話、表情緊張,每提到上學,便煩躁不安、眼淚汪汪甚至大聲哭鬧,趕緊要躲藏起來。
身體狀態:有時會出現一系列生理上的異常反應。如噁心、發熱、出汗,失眠、做惡夢,有時還腹痛、腹瀉。
社會功能:因害怕上學,拒絕上學,每次來到學校大門口就大哭大鬧,不肯下車進學校,在老師和同學苦口婆心地勸說下才勉強回到教室讀書。
二、主訴及個人陳訴
主訴: 近2周來,因害怕學校而焦慮,恐懼,睡眠差。尤其是每到星期一早晨上學時出現腹痛並伴有噁心想嘔吐,週六和週日情緒明顯好轉。曾到兩家大醫院檢查診治,都查不出任何問題。
個人陳訴: “不想去學校,害怕學校和老師。”“在那裡晚上睡不著覺。”“我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1、觀察
求助者衣著整潔,年貌相符,身高1.2左右,體態正常。父親牽著他的手來到學校諮詢室,進門後緊靠父親坐下,臉上很不自然,一直低垂著頭。跟他說話時,他一聲不吭,還是低著頭,兩手不停地摳弄著指甲。父親提醒他,要有禮貌地回答諮詢師的話,這時,他的臉馬上變得發白,表情也頓時緊張起來,雙手不停地發抖,幾乎要哭的樣子,回答問題小聲。
2、父親訴述
孩子從小到大,還算乖巧,很少打針吃藥。雖然有時有點任性、依賴,但平常都較聽話,考慮到我們忙於生意,爺爺、奶奶已年邁,所以才決定送他去北海市較好的一所寄宿學校就讀,也好讓他學會獨立,誰知剛去的那天晚上就開始打電話回來哭,說不想在那讀書,不喜歡那裡的學校和老師,我們以為這是小孩剛離開父母的正常反應,過一段時間適應就好,兩個星期過去了,他還是不適應,而且還常說自己有噁心、發熱、出汗等現象,夜裡有時會失眠、做惡夢,帶他去醫院檢查,未發現異常,醫生囑咐回家多休息,注意飲食衛生。沒辦法只好轉學回來這裡就讀。
四、評估與診斷
1、綜合臨床資料,對求助者的初步診斷是:一般心理問題。
2、鑑別診斷依據如下:
(1)根據區分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心理學原理,該求助者主客觀世界統一;精神活動內在協調、一致;人格相對穩定。無邏輯思維的混亂,無幻聽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問題。
(2)該求助者對學校的恐懼情緒,與他的處境相符(不適應全寄宿學校的學習生活管理制度),為常形衝突,可排除神經症性問題。
(3)該求助者的主導症狀是焦慮和恐懼情緒,而這些情緒症狀是由現實因素引發,且僅侷限於去學校上學,尚未泛化,持續的時間2個星期左右,對社會功能稍有影響,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據此,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3、對該求助者的資料進行整理,得出該求助者產生問題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不明顯。
(2)社會原因:不適應寄宿學校的學習、生活管理制度,而產生的焦慮、恐懼情緒;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
(3)心理原因:不能很好適應環境;被焦慮和恐懼情緒所困擾,不能自己緩解;人格特徵:內向、敏感、依賴性強。
五、諮詢目標的制訂
根據求助者的實際情況以及以上的評估和診斷,諮詢師在同其父親及本人協商後,制訂瞭如下諮詢目標:
1、近期目標
減少求助者的焦慮情緒;減少對學校及老師的恐懼心理。
2、具體目標
最初每天由父親陪同走進校門,走入教室上課;課後學會跟同學交往,做遊戲,減少對學校和老師的恐懼心理。同時,採取適當的獎勵措施,發現進步,及時獎勵,堅持按時上學。
3、終極目標
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發展,完善其人格,幫助他成為一個有自信心、能獨立適應學校、社會的陽光少年。
六、諮詢方案的制訂
1、根據實際情況,計劃對求助者採用的諮詢方法及諮詢原理如下:
(1)正面、積極引導教育
諮詢原理:通過與求助者會談,告訴他學校和老師並不可怕,學校就像個大家庭,老師就像我們的父母親,同學們就像我們的兄弟姐妹。在這裡我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除了上課學知識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故事,課後還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玩,一起做遊戲,一起度過我們快樂的童年……通過積極的正面引導交談,讓求助者放鬆情緒,重新認識學校和老師,並體會在學校中的快樂。
(2)陽性強化行為療法
諮詢原理:主要運用行為療法中的條件反射方法,對求助者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進行及時的表揚和獎勵,以強化良好行為的獲得,提高求助者的信心。
2、向求助者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1)求助者的責任:向諮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材料;積極主動地與諮詢師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2)求助者的權利:有權利瞭解諮詢師的受訓背景和職業資格;有權利瞭解諮詢師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諮詢師;有權利提出轉介或終止諮詢;對諮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3)求助者的義務:要遵守諮詢室的有關規定;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尊重諮詢師,遵守約定時間,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如約應提前通知諮詢師。
(4)諮詢師的責任: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並說明保密例外。
(5)諮詢師的權利:有權利瞭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終止諮詢。
(6)諮詢師的義務:向求助者說明自己的受訓背景;遵守諮詢機構的相關規定;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3、諮詢時間與收費:
諮詢時間:一個月,每週兩次,共八次,定在一、三下午,五點至六點,每次一小時。
諮詢收費:免費
七、諮詢過程
整個諮詢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診斷評估與諮詢關係建立階段
(1)時間:2013年9月19日、9月21日
(2)目的: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瞭解基本情況;確定主要問題;進行諮詢分析。
(3)使用方法與技巧:攝入性會談、積極正面引導
(4)過程:
①、填寫諮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諮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②、與孩子交談,收集臨床資料,探尋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願。
③、確定諮詢目標。
④、通過運用心理學知識,正面引導求助者去思考、去體驗學校生活,想想在學校裡有那麼優美的環境,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有團結友愛的同學,在這裡不僅能學到很多知識,還能聽到豐富多彩的故事,課後還能和同學們一起玩,一起做遊戲……求助者經過思考,體驗到學校裡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讓他重新認識學校和老師,體會在學校中學習生活的快樂,從而把對學校的焦慮和恐懼慢慢緩解。
⑤、佈置諮詢作業:讓家長與老師商量:要求教師與同學儘量能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多給孩子鼓勵與幫助,讓孩子體會學校及班級的溫暖。
(5)達成目標:求助者的上學恐懼情緒有所減輕。
2、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
(1)時間:2013年9月26日、9月28日、10月10日、10月12日
(2)目的:加深諮詢關係;讓求助者能輕鬆地走進學校,能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
(3)使用方法和技巧:採用會談法、陽性強化行為療法
(4)過程:
①、剛開始由父親送到學校門口,如果求助者不哭不鬧,情緒平靜,見到老師和同學們不緊張、不恐懼就給予獎勵一面小紅旗。
②、以後只要求助者每天能按要求按時上學,就作一次獎勵記錄。
③、五次獎勵記錄後,父親陪求助者去買他喜歡的機器人等玩具,十次獎勵記錄後,父親陪求助者去南寧動物園玩。
(5)達成目標:求助者兩週下來能堅持上學,得到了獎勵,又出去自己喜歡的地方南寧動物園玩了一次,心情舒暢多了。
3、第三階段:鞏固階段與結束
(1)時間:2013年10月17日、10月19日
(2)目的:
①、鞏固諮詢效果;
②、完善求助者的個性,幫助他成為一個有自信心、能獨立適應學校、社會的陽光少年。
(3)使用方法與技巧:採用會談法、陽性強化行為療法
(4)過程:
①、反饋諮詢作業:視完成情況,求助者已能主動全天上學,在家長和老師學生們的配合下,他終於感到學校的溫暖、有趣,對學校的恐懼心理已基本消除。
②、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進一步鞏固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係。
③、基本結束諮詢。
(5)達成目標:求助者能按要求天天上學,開始有了許多夥伴,性格也開朗了許多。
八、諮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自我評估:提到上學不僅不害怕了,還開始喜歡上學了,特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做遊戲,並且在同學中也有了許多朋友,比在家裡好玩多了,學習成績還趕到前十名。
2、父親評估:求助者比以前懂事多了、省心多了,自己的事能自己做,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不再那麼內向、任性,學會與人交往了。真讓人高興。
3、老師評估:能按時到校上課,跟同學們相處得還可以,欣慰的是:課堂上能聽到他回答問題的聲音,課後能看到他燦爛的笑容了,學習成績提高較快。
4、諮詢師評估:通過回訪和跟蹤,發現諮詢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求助者已能夠每天按要求上學,情緒穩定,獨立性增強,對學校和老師的恐懼已消除,能很好的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