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6誤區?

家教6誤區 這樣做容易慣壞孩子

爸爸媽媽們,你們教孩子的方法正確嗎?捨得在孩子身上花時間、精力和金錢也並不一定能教出好孩子,而有可能適得其反,讓孩子比過去更嬌縱難管了。你的家教正確嗎?我們來看看這些家教誤區,您佔了多少?

1“孩子第一”讓寶寶變得自私

媽媽們常常感嘆:“現在生活水平好了,明明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了,可怎麼就沒我們小時候乖呢?!”其實,孩子會有不聽話、嬌縱難管等問題,跟他的成長環境是分不開的,有可能是受其他小朋友的影響有樣學樣,有可能是爸爸媽媽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了。家長們不小心陷入誤區,可是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喲!趕緊來檢查一下,這些誤區,您有沒有呢?

  家教誤區1:把孩子放在首位

  媽媽吐槽:以前每次吃蝦,我都是把蝦剝給明明吃,自己都沒吃一口。又一次我隨意地把蝦仁塞進自己嘴裡的時候,兒子居然翻臉了,又哭又鬧,逼我一定要把蝦仁吐出來,還說“蝦仁是我的,你不許吃!”好傷心啊,以前都是我讓著他,他怎麼不懂得讓一讓我呢!

  小編點評:現代家庭裡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從小就被長輩捧在手心,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了。每次孩子想要什麼,爸爸媽媽就給什麼,這樣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把爸爸媽媽的寵溺當成理所當然了。明明之所以會逼著媽媽把蝦仁吐出來,就是因為媽媽每次都把他放在首位,蝦仁只給他吃,讓他以為:“蝦仁就是我的,別人都不許吃!”這樣的小孩,從小養成自私的性格,長大以後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小編支招:疼愛孩子是好的,但是千萬不要防事都把孩子放在首位。要多教導孩子:“小孩要尊敬長輩,有好吃的要先給爺爺奶奶吃,他們這麼疼明明,明明也要疼爺爺奶奶呀!”同時自己也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在飯桌上多夾菜給長輩,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地給爸爸媽媽夾菜。這樣既能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自己吃著孩子夾的菜肯定會更香呀,哪還有什麼苦惱。

  家教誤區2:認為物質生活豐富的孩子就很幸福

  媽媽吐槽:我和老公每天拼命的工作,好不容易能夠供應童童最好的生活質量,給他買名牌、吃好吃的、還有自己舒舒服服的小房間,可是童童還是每天都悶悶不樂的,好像生活過的很苦似的。我們小時候沒這麼好的物質條件,不是照樣快快樂樂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小編點評:很多人都認為,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比自己小時候幸福多了!但其實孩子還小,沒有爸爸媽媽那麼多的閱歷,所以不會跟爸爸媽媽一樣覺得吃好穿好就是幸福。童童每天都不開心可能有很多原因,媽媽可以觀察一下,是不是給童童太多限制了,不允許她在家裡亂跑,又不能出去找小朋友玩,或者是童童不喜歡她的舞蹈班,其實她自己的興趣,可是爸爸媽媽又不理她呢?

  小編支招:安全、交往、自主都是兒童期的合理需要,這些需要沒有被滿足,那麼即使錦衣玉食、玩具豐富,孩子也不會感到幸福。爸爸媽媽看到童童悶悶不樂,應該主動找她聊天,找出她不開心的原因,幫助她調整情緒。如果是因為爸爸媽媽限制太多,您可要適當放鬆,讓童童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權利,幸福的童年應該是讓孩子過孩子的生活呀!

  家教誤區3:認為吃飯穿衣不要緊,大了自然會

  媽媽吐槽:豆豆都要上學前班了,可是每天早上還要纏著我幫他穿衣服。有一次我乾脆不管他,看他怎麼辦,結果他自己是穿上了,可是把褲子穿反了,衣服也邋邋遢遢的,我看不下去只好重新幫他穿。原本還以為,他都這麼大了自然會自己穿衣服的……

  小編點評:豆豆媽媽之所以會遇到這樣的囧事,跟自己的育兒觀念有很大的關係,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幫他穿衣服為他吃飯,認為“吃飯穿衣不要緊,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可是大錯特錯!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結果是長大以後生存適應能力差,長大了還離不開爸爸媽媽。

  小編支招:豆豆雖然要上學了,穿衣服、洗腳洗臉、學具整理這些簡單的勞動以前都是爸爸媽媽代勞的,突然讓他自己完成他怎麼可能做得跟爸爸媽媽一樣好呢。但是,媽媽也不要急,可以先從示範開始,手把手地教豆豆怎麼自己穿衣服,告訴他:“有一個小口袋的是褲子的背面,豆豆要把它穿在小屁屁這邊才對……”示範一兩次之後就讓他嘗試著自己穿衣服,這樣堅持一兩個月,豆豆也能自己把衣服穿好,還能比媽媽幫他穿的整潔呢!

2“打板凳”教育寶寶推卸責任

  家教誤區4:儘量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

  媽媽吐槽:我們小時候物質條件沒那麼好,想買個新玩具都很難,現在生活好了,我們都儘量滿足孩子的願望。樂樂想要買新玩具新衣服,我和老公就帶他去買,可是最近他要求越來越多了,今天要汽車明天要水槍,家裡的玩具已經到處都是,可是不買給他他就又哭又鬧,還賴在商店不肯走,這樣長大了還得了?

  小編點評:爸爸媽媽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生怕拒絕了他會不開心,還會那一些小絕招對付爸爸媽媽,像樂樂一樣,賴在商店不肯走了,媽媽也不得不給他買玩具。之所以會出現樂樂這種情況,還是因為從小要什麼有什麼,讓他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爸爸媽媽就要買給他,更糟糕的是,樂樂還會從中學會不勞而獲,認為高消費不是靠努力與犧牲得來,而是靠抱怨、要挾、強求得來。

  小編支招:父母應該善於對孩子說不,要讓他學會剋制與承受。如果像樂樂一樣賴在商店不肯走,媽媽不妨跟他說:“你不想走,那就呆在這裡,媽媽先走了。”說完就走開,不要回頭,不用很久小傢伙就會屁顛屁顛地跟上來了。如果孩子有很多想要的東西,爸爸媽媽不妨幫他列一張表,然後跟孩子約定好:“樂樂這個月每天都按時睡覺媽媽就給你買水槍,如果期末拿到獎狀媽媽就獎勵你一輛小汽車……”讓他學會剋制,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要考自己努力得來的。

  家教誤區5:家務活父母全部包辦

  媽媽吐槽:今天工作又忙又累,回家做飯收拾已經累趴了,可是年年又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以前什麼都是我幫她收的,今天太累了只好讓她自己把玩具收拾好,可是無論我怎麼說,她就是不聽,還故意亂扔,真是氣死我了。

  小編點評:家裡的家務活都是父母包辦的,有些父母甚至不讓孩子主動做家務,這樣長久下去,孩子會覺得家務活是爸爸媽媽的事情,跟自己無關。像年年一樣,平時都是媽媽幫她收拾玩具的,她自然會覺得這是媽媽的事情,自己不用做,也沒有意識主動承擔起家務活來了。

  小編支招:在孩子有動手能力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鼓勵他們做家務,比如3歲可以端板凳、遞用具,4~5歲可以疊衣服、理床鋪,6歲可以收拾桌子、整理房間等等,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成員,也應該跟爸爸媽媽一樣做家務活。媽媽平時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叫上年年,多誇誇她:“年年真棒,都可以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了!”年年受到媽媽的表揚,以後也會更樂意幫忙了。而且從小學會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增強他們能力與自信,慢慢走向獨立,成功地構築自己的生活。

  家教誤區6:板凳絆倒了你,我打它

  媽媽吐槽:今天圓圓的老師打電話跟我“告狀”,說圓圓在幼兒園用充氣棒槌打小朋友。我聽了馬上問圓圓,沒想到他神氣地跟我說:“不是圓圓打小朋友,是棒子打了他,圓圓沒有打他!”太不可思議了,小小的孩子就學會推卸責任了!

  小編點評:圓圓學會推卸責任,會不會有一部分原因在爸爸媽媽身上呢?或許是爸爸媽媽的家庭教育出現誤區了,比如板凳絆倒了孩子,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對待方式:中國的家長是打板凳,安撫孩子,孩子學會的是推卸責任,抱怨他人;美國的家長是“沒看見”,不去幹預,孩子學會的是爬起來走,獨立性強;日本的家長是批評指責,孩子學會的是承擔責任,尋找原因。可以看出,不同的對待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徵。

  小編支招:其實很多事情爸爸媽媽不必急著擋在孩子前面的,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比如玩具弄丟了,不要急著給他買,讓他承受丟三落四的後果;把小夥伴的東西弄壞了,不必掏錢給他賠,讓他自己出零花錢。只有承受了他才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這遠比家長過後反覆嘮叨效果要好得多。

  要讓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爸爸媽媽可要小心地避開這些誤區,不要處處寵溺著他,多給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才能讓他從小就學會獨立思考,承擔責任。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