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項舉措克服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還比較脆弱,國內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儘管銀行機構在不斷加大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力度,但是由於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報表失真、抗風險能力弱等缺陷,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繼續破題。
上海銀貸網建議,可以通過強化有效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建立完善的社會徵信體系以及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減免和不良貸款核銷手續等五項舉措降低金融風險,幫助中小企業克服融資瓶頸。

中小企業克服融資難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是要堅決貫徹銀監會“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合理控制信貸規模、節奏和結構。從源頭上保障信貸資金流向有效益的實體經濟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項目,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穩定經濟增長的基礎。

二是通過強化有效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增強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心。即政府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政策性擔保機構或再擔保機構的設立和引導,對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擔保,與銀行共同承擔中小企業融資風險,並設立一定的中小企業風險補償基金,對於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融資上的損失,由基金進行一定比例的風險補償。

三是引入社會資本和資源,市場化發展社會徵信體系。這一舉措能夠解決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融資時無法有效獲取準確信息的問題,消除商業銀行融資顧慮,建議引入社會資源和資本,整合稅務、工商、海關、水電、社保等信息數據庫,為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信息平臺支持,達到以市場化運作促進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融資的效果,同時也可藉此促進社會商業誠信建設。

四是制定針對商業銀行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的稅收減免和不良貸款快速核銷政策辦法。建議國家財政部針對商業銀行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減免創業初期的營業稅;減少不良貸款核銷審批程序,提高小企業貸款呆賬核銷效率,將核銷期限確定為損失類貸款後不超過180天。同時,建議國家對商業銀行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實行稅收減免和不良貸款快速核銷,有利於增強商業銀行放貸的信心和動力,有利於推動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大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從而實現扶持小企業發展的目的。

五是明確中小企業分類標準,加強針對性指導。建議由銀監會牽頭,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制訂金融機構統一的規模劃分標準,具體是建立一到兩個維度的、更為簡潔的企業規模劃分標準(例如以年銷售額和單戶貸款餘額兩個維度作為企業規模劃分標準);並搭建統一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對不同類型銀行開展分類指導,更有效地促進銀行發展中小企業融資。

相關問題答案